这位80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西安交大任教,已带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奔赴海外异国求学,学成归来为国效力,这条充满爱国情怀的"求学链"一直以来都是西安交大人的优良传统。本期推送的主人公

徐峰便是其中一位,1997年,徐峰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工作。2011年,徐峰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接受母校邀请,回到西安交大全职任教,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80后"教授

这位80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西安交大任教,已带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创立跨学科多梯度团队,汇聚一批国内外精英

回国后,徐峰在学校建立了学校首批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之一——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

对于当时已在哈佛医学院任研究员的徐峰,许多人劝他可以留在国外继续发展。但在徐峰眼里,回到母校、应国之需,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以"用知识报效祖国,用科技改变生活"为准则的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瞄准世界学术前沿,结合国家导向和临床需要开展探索研究。作为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的创始主任,徐峰教授体会着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与幸福。目前,团队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精英,成员涉及力学、生物、医学、材料、机械学、传热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知识结构互补、多种技能交叉融合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和理论体系,具备了持续输出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能力。

这位80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西安交大任教,已带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挑战交叉学科新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

短短几年时间,团队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和教材5本,主持课题2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6项,获批授权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2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300,论文被诺奖得主及中外院士等知名专家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引用7400余次,其中14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32篇论文被顶级学术期刊选为封面论文。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项。

团队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科交叉研究和高水平学术交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推动了工程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围绕生物多尺度多物理场的共性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团队按照"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生物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的系统性研究思路,分别从组织、细胞和分子层次,系统开展了多尺度生物热-力-电耦合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这位80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西安交大任教,已带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续写西迁精神新篇章

将团队打造成为研究手段先进、理念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使西安交大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成为国家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这是徐峰的不断奋进的目标。团队举办系列讲座及课程,帮助学生适应科研节奏,掌握科研基本技能;注重师生"零距离"沟通与交流;举办国际大型会议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增加学科交叉研究交流。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成立八年来,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培养全方面多层次的复合人才。科研成果的普及工作是团队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截至目前,团队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2人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培养的研究生中17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中获得最佳墙报奖;本科生中2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合计15篇。

这位80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西安交大任教,已带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在西迁精神指引下,

徐峰与团队逐渐成长为新时代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西迁新传人。祖国是"根",母校为源,饮水而思源,这也是徐峰教授作为西安交大学子的使命与荣光!

备注:文章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底

欢迎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