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漢朝立國之初,以道家和法家為尊,以道家“無為而治”為理念,繼承秦法而治國。漢武帝繼位後,權利掌握在竇太后手中,漢武帝為從竇太后手中奪權,必須削弱道家法家的勢力。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就聽從董仲舒的建議,啟用一批儒家學者。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司馬遷寫《史記》,為了拔高儒家的一個偽命題,漢武帝任用儒家,但並沒有廢除百家。相反,公元前139年,竇太后又把漢武帝任用的一批儒生罷免,建元二年,竇太后罷逐王臧、趙綰、太尉竇嬰、丞相田蚡。漢武帝啟用儒家,不過是和竇太后權力鬥爭的手段,漢武帝從來沒有真正的全面實行過儒家的治國理念。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無論西漢、東漢,都長時間的對匈奴用兵,而對外用兵的政治理念,絕對不是儒家思想,也不是道家思想,“對外用兵、軍功授爵”,這個理念完全來自法家,起源於“商鞅變法”。漢武帝啟用儒家,不過是為了奪權,再就是裝典門面。漢朝從來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儒家受重視,起源於三國時期,曹丕為了抗衡和利用士族,就搞了一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理論指導思想,出自儒家的禮儀教化、尊卑有序。直到隋唐時期,科舉制度建立,儒家思想方才成為主流思想。即便是如此,唐朝初年追認老子為祖先,說明唐朝初年的治國思想理念,仍然是以道家、法家為主,因為唐朝初年也一直大規模對外用兵。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儒家思想非常的保守,不適用於戰亂和對外用兵,只適用於穩定的國家狀態。儒家思想的等級觀念,以及教化百姓的理念,非常有利於穩定而不思進取的統治階級。一個國家一旦被儒家思想統治,這個國家的百姓就被“愚化”和“奴化”,老百姓被儒家等級制度所控制,愚昧而奴化的人民只能愚忠於統治階級,儒家思想有利於統治階級,是一種禁錮人民的精神枷鎖。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全面實行儒家思想,就是北宋時期,被儒家思想控制的北宋,統治階級不思進取,而人民麻木不仁。北宋對內實行高壓統治,對外屈膝投降,每年高達30萬兩白銀、25萬匹絹(摺合150萬兩銀),榨乾了人民的血汗,徹底搞垮了北宋的財政和經濟。北宋在內憂外患中,在靖康之亂中轟然垮塌。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南宋殺岳飛後,每年向金進貢歲幣25萬兩、絹20萬匹絹(摺合白銀120兩)。全面接受偽聖人朱熹的“程朱理學”,“程朱理學”不但控制人的思想,還摧殘人的身體。朱熹認為:若要國家穩定,必須家庭穩定;而家庭若要穩定,女人必須穩定。國家穩定的基礎就在女人身上,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這些變態的儒家理論被炮製出來,摧殘人性、摧殘身體的開始給女人裹腳。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好是壞?

從給女人裹腳開始,儒家就徹底變態了,漢族人不但被精神閹割了,而且身體也徹底殘廢了。中國的衰退,開始於儒家思想成為主流。儒家的奴化思想對人民進行精神閹割,而對統治階級實行腐化墮落,最終造成全社會的垮塌。

滿清統治下的大清王朝,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例子。統治階級被腐化墮落到,“寧予友邦、不予家奴”,戰無可用之兵。被滿清利用的變態儒家思想,把人民徹底教化為“麻木不仁,形同走肉”的愚民。從1840年開始,對外戰爭每戰必輸,數不清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幾百萬土地,賠償了十幾億兩的白銀

儒家思想具有兩種功效,少吃則是心靈雞湯,可以保養身體淨化心靈;多吃則是精神鴉片,直接摧毀人的意志和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