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漢王朝人才戰略舉措

這是一個被稱為大一統的大漢王朝,在經歷文景之治之後,大漢王朝的統治開始進入真正的大發展時代;這是一個勇於開拓的大漢王朝,在張騫通西域之後,這裡用絲綢續寫了一段又一段的絲綢之路的故事;這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漢賦記載了漢朝一段段傳奇故事……

就是這麼一個繁榮的時代,卻在建立之初岌岌可危。內部叛亂,外部侵擾,內憂外患的它是如何締造漢朝大一統的傳奇故事?又是誰將漢朝在危機之中拯救出來?他就是漢武帝,繼位的他面臨這眾多社會危機,但他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見。意料之外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大漢王朝迎來了一個積極有為的官僚集團。

反映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史實

亂世爭霸,漢朝始建

楚漢相爭,劉邦在與項羽相爭之中不斷擴充勢力,一路無阻,勢如破竹,最終西進關中。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進駐霸上,臨近秦都咸陽。而此刻的秦都面臨著無人來援的孤城情況,最終秦王子嬰只好帶領殘餘官員雙手奉上玉璽投降。至此,這個盛極一時"嚴刑峻法"的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秦王子嬰奉上玉璽給劉邦

與此同時,建立的是一個新的王朝——漢朝,從此中國的社會在戰亂期之後迅速進入到一個新的和平發展時期。當年劉邦始建漢朝,由於是各軍主力協助,因此在最後實行了郡國並行制,對有功軍臣進行分封,這卻為漢朝的發展留下一些暗疾。

西漢初起實行群國並行制

漢朝在建國始初,國家處於極度積貧積弱的局面。相傳劉邦有一次出行,連四匹相同顏色的馬都湊不齊,這從側面反映出漢朝的經濟此刻處於極度疲軟的時代。因此漢朝一直實行道家"無為而治"的統治措施,這使得漢朝的經濟得到極大的恢復與發展。

漢初實行無為而治,政府官員消極怠政

內憂外患,渴求賢才

漢初,政府對百姓以及工商業的恢復與發展一直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充分發揮漢朝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作用,使得經濟在秦朝的大崩潰下有所宛轉。特別是在文景之治之後,漢朝的經濟發展更為迅速,百姓開始過上幸福安穩的小農生活。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使得諸侯勢力蠢蠢欲動,漢朝又誕生了一位新的皇帝——漢武帝,這一切的一切宣告著漢朝不再需要無為而治,它的新發展需要社會上一大批有作為的人來重新引導漢王朝的欣欣向榮。

漢武帝

因此,在漢武帝時期,其開始著手內部諸侯蠢蠢欲動,外部匈奴頻頻掠奪的內憂外患。而這就需要一大批有膽識與謀略的大臣來輔佐自己,然而長期無為而治的思想佔據社會主流,任由發展成為眾多朝臣的共識,這就不得不使漢武帝下定決心改變官員共識,從而篩選出一大批能夠幫助自己的朝臣。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就在此時,一個人出現了,他的出現讓漢武帝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他認為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人,他就是董仲舒。鑑於秦朝過度施行嚴法治國下爆發的農民起義,最終導致了秦朝的覆滅。董仲舒在將儒學吸收陰陽、道等多家學派的學說之後,提出了"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春秋大一統"提出君權天授,為漢朝皇帝的合法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釋。除此之外,董仲舒提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學習儒家思想的"仁"、"德",以此來解決秦重法來解決的社會和諧問題,同時宣揚是"忠君"的思想,以此來維護漢王朝的統治。就這樣儒學文化開始為政治服務,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於是在全國開始大興儒學,興辦太學。

太學的興辦使得儒學在社會中廣為流傳,同時儒學中包含著積極的入世思想一改前人的"無為而治"的思想,這就使得社會上的有識之士開始積極活動在政治生活中。通過"舉孝廉""徵辟"等選拔方式,使得大漢王朝的政治得到空前的發展,眾多有識之士也提供了大量的合理化建議,這就使得漢武帝如虎添翼,使得大漢王朝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得到了新的發展。

漢武帝開始興辦太學

大一統,興大漢

求賢若渴的漢武帝在求的人才之後,大刀闊斧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發展。對於內憂,其頒佈推恩令,一步一步蠶食各諸侯的實力,又以各種理由廢除部分諸侯,從而解決內部憂患。對於外部的匈奴,其委派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大將軍,讓其各領兵數十萬,開始了他們的保家衛國的守疆之路,他們開始大規模出征匈奴,最終重挫了這些匈奴,使得他們再也不敢來騷擾漢王朝的邊境。

霍去病

內憂外患的解決使得漢武帝開始了對財政的內部改革,漢武帝為了解財政問題,仿效秦始皇,開始將貨幣官鑄,同時對鹽鐵進行專賣,從而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使得漢王朝不斷的發展。而這一切都要仰仗漢武帝的雄韜偉略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人才戰略設置。

結語

一個國家想要得到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廣收天下人才。如果只是戰略家擁有雄韜偉略,而推行其國家發展的官僚大機器失去了生命力這樣就會造成國家的衰敗。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做到了改社會消極處理國事變為主動出擊,鼓勵有識之士為國家的發展獻言獻策。

而在這個階段,太學就發揮了教育應有的作用,通過太學的發展從而傳播新思想與新思想,將其注入到社會之中,從而通過教育的手段成功發展了積極有為的儒家學潮,使得大漢王朝注入了一大批有思想與作為的官僚,為大漢的江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官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