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要安排張無忌和異族女子相愛,金庸這樣安排有何意義?

Q6girl


當世武林的故事與《神鵰俠侶》的時間相隔百年之久,中間隔了好幾代人的《倚天屠龍記》,之所以能與《射鵰》、《神鵰》合稱成“射鵰三部曲”,其中的關聯不僅僅是一把屠龍刀和一柄倚天劍。“射鵰三部曲”講的是一個大輪迴的故事,金庸先生以蒙古帝國的崛起、發展和衰亡為暗線,遵從緣起即是緣滅,而緣滅又是新的緣起的輪迴之道,講述了漢蒙兩族百餘年的恩怨情仇,並在最後對兩族的未來寄予了美好的祝願。



射鵰三部曲以小見大,講的是蒙元帝國的一段興亡史。

蒙元帝國的興亡史,是“射鵰三部曲”的一條暗線,也是唯一貫穿了三部作品,讓之緊密關聯成三部曲的一條主線。《射鵰英雄傳》講的是蒙元帝國的崛起,《神鵰俠侶》講的是蒙元帝國的興盛,而《倚天屠龍記》講的則是蒙元帝國最終的消亡。

《射鵰英雄傳》中,男主角自小在蒙古草原長大,並在鐵木真的部落,親眼見證著這個部落的崛起和壯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郭靖的大力相助,才讓鐵木真避過了兄弟聯盟的暗算,併成功吞併了他們,統一了蒙古草原,成就他成吉思汗的偉業。最終也是郭靖帶兵攻破了花剌子模城,滅了金國。但是隨著蒙古帝國的成功統一北方,卻為郭靖的母國南宋朝廷樹立起了一個超級大敵,宋蒙兩國的對峙從此拉開序幕。而既然蒙古是男主親手助力崛起的,那麼保護母國不受蒙古侵犯的重任,自然必須由郭靖去承擔,郭靖也從此站到了對抗蒙古入侵的第一線上,保衛了襄陽數十年。


《神鵰俠侶》中,宋蒙兩國的對峙衝突,主要被聚焦在兩國武林高手的明爭暗鬥之中。男主角楊過與蒙古帝國金輪國師的對決貫穿始末,楊過的江湖路可以說是從與金輪的不斷對決中成名的。大散關英雄大會讓楊過一戰成名,終南山一戰讓金輪被迫離開中原返回蒙古,而最後的襄陽大戰,楊過不僅最終幹掉金輪,也讓蒙古大汗蒙哥重傷身亡後,成功解了襄陽之圍。楊過與金輪的對決,也是暗示著蒙古不斷的挑戰宋朝,宋朝在重重壓力之下不斷反抗的一個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宋朝百姓雖然有楊過這樣的大俠出現,但蒙古帝國同樣也是高手輩出,暗示著蒙古的興盛。而從第三次華山排名來看,新躋身五絕的卻只有楊過一個真正的新生力量,卻暗示著南宋已是衰落到底了。隨著上一代高手的老去,新一代高手的楊過退隱江湖,後繼無人的宋朝在強蒙的映襯下已是岌岌可危。


《倚天屠龍記》中,同樣是以小見大。以趙敏為代表的蒙元朝廷為了挽救政權的穩定,企圖剷除中原武林各派勢力,實行高壓的統治。而男主張無忌則在朝廷高壓的情況下,通過一己之力,帶領明教,不斷消除與中原武林各派的積怨,並最終聯合他們,形成了抗元統一戰線,實現了驅除蒙元,恢復漢人江山的百年抗元大業的最後功成。這個過程,反映出了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漢族百姓,在經歷了蒙元朝廷的高壓統治之後,痛定思痛,團結一致,最終將蒙古人趕回草原,恢復漢人統治的這段歷史,暗示著蒙元帝國的最終消亡。

“射鵰三部曲”,這三部作品的時間背景,跨度長達一百五十年之久,從漢蒙兩族的對峙,集中描述了蒙元帝國從興起到強盛,再到最終衰亡的三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展現了蒙元帝國的興亡史。而在這段興亡史的背景下,講述的卻是漢蒙兩族兒女之間,從緣起到緣滅再到緣起的愛恨情仇的輪迴故事。

金庸先生遵循著緣起即有緣滅,而緣滅又是新的緣起的輪迴之道,以“射鵰三部曲”,講了一個大輪迴的故事,並攜帶著他的美好祝願。

這個故事的緣起,起於當年腹中有子的李萍,被段天德脅迫北上,最終為蒙古人所救,流落蒙古的前塵往事。這個故事的緣滅,滅於李萍在成吉思汗命令郭靖攻打宋朝,堅守大義自殺身亡,郭靖最終成長為為國為民一代大俠,帶領著楊過為代表的這些後繼之輩,不斷抗爭的轉折之中。這個故事新的緣起,起於綠柳莊上,張無忌趙敏雙雙掉落地牢,張無忌對趙敏的那一蕃戲弄,之後潮起潮落,共同攜手歸於蒙古,讓一切又歸於平靜。李萍從中原去到蒙古,郭靖自蒙古返回中原,最終張無忌跟隨趙敏從中原返回了蒙古,這是一個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大輪迴。


在三部曲收尾的《倚天屠龍記》中,緣起即有緣滅,而緣滅又是新的緣起的輪迴之道,在張無忌與趙敏的愛情故事中,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綠柳山莊中到武當山重遇,趙敏被張無忌的本事所傾倒,對他心生好感,是緣起。小酒館一會談心,到靈蛇島之旅,兩人不斷表露出對彼此的愛意,是緣定。荒島之上,刀劍齊失,各別一方,誤會頓起,則是緣滅。但是濠州城搶親,一句“我偏要勉強!”則是緣滅之後又是新的緣起。之後尋找義父,屠獅大會真相大白,誤會盡解,終定終身,又是新的緣定。

《倚天屠龍記》無疑是概括了三部曲的感情基調,也是映襯出這段特定時代的歷史背景。當年郭靖本來能成為蒙古的金刀駙馬,但是特定的歷史背景,卻根本不允許郭靖與華箏的結合,青梅竹馬的兩人,最終緣滅於漢蒙兩族的衝突與對峙之中。到了張無忌與趙敏這一代,漢蒙兩族大的衝突已將成為過去,特殊的歷史背景,最終就促成了他們兩人的結合。

而漢人張無忌與蒙古人趙敏的最終結合,不但預示著漢蒙兩族一百多年大的爭鬥已經成為歷史,放眼未來,更是攜帶著作者金庸先生在現實中對漢蒙兩族和好的美好祝福,深入一層更是攜帶著他對我們祖國多民族兄弟一家親的美好祝願。

金庸武俠,緊扣歷史背景,聚焦在江湖,講著武俠的故事,但以小見大,還原出的卻是我國各段特定時期的歷史。無論是與塞北三朝鼎立的北宋時期,還是漢蒙對抗的宋元時期,或者是滿漢對立的明清時期,每一段特定的時代特徵,都在江湖兒女的武俠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金庸的武俠小說,氣勢磅礴,情節曲折,情感細膩,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傳達,錦上添花,這樣偉大的作品,註定會成為這時代的文學瑰寶。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答:這代表了金庸武俠觀念的變化。

金庸先生每部小說講述一個故事。這些故事合起來構建了一個武俠世界,小說中武俠概念的變化,真的極有意思。(類似於漫威的英雄世界)。

金庸小說的主體脈絡如下:

《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俠客行》→《碧血劍》→《鹿鼎記》

我將其分為三部分:

一、俠者,民族夾縫中的人。

代表作《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作為金庸早期的作品,這三步曲蕩氣迴腸。

裡面的俠者黑白分明,武俠世界也很乾脆的分成好壞。金庸和我們都像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少年,載酒歡歌仗劍嬉戲,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護宋守土就是對,無論如何暴虐邪性,只要最後站在襄陽城頭,就是英雄。

這裡的俠者,就算生在民族夾縫中(如蕭峰、郭靖),心裡卻黑白分明。批他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好,贊他是純粹的守國護民也罷。

把世界簡單的分為好壞之後,會活的很酣暢。

二、俠者,大義夾縫中的人。

代表作《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俠客行》→《碧血劍》

我把這四部,作為金庸中期作品,這裡的中期並非說創作時間,而是說創作觀念的變化。

小說發展到這裡,俠客們明顯多了很多煩惱,他們為理念瞻前顧後,不再一往無前。雖然主角婆婆媽媽了很多,但是人物卻更加的細膩,武俠精神也從初萌的勃發,變成了中年的厚重。

比如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身為魔教教主卻被朱元璋以大義逼走;比如笑傲江湖的令狐沖,因為江湖大義屢次被人傷害;比如碧血劍中的袁承志,在大義之下放棄刺殺清帝,蕭索離去。

天龍八部裡面的蕭峰,就算大義在身依舊活得快意恩仇。可是這個階段的俠客,早已沒了江湖載酒的暢爽,反而有些落木蕭下的滄桑和無奈。

蕭峰以契丹族擔任丐幫幫主,落得江湖追殺;張無忌和趙敏異族通婚,卻已沒有什麼大礙。俠客的江湖,不再是單純的好壞,而是混沌的模糊,少年漸入中年。

三、俠者,利益夾縫中的人。

代表作《鹿鼎記》

這算是金庸武俠的封筆之作。明明沒有武功,卻成了眾星捧月的英雄。曾經俠客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義和民族,在韋小寶眼中,統統都是利益。

蕭峰契丹血脈漢人文化,郭靖漢人血脈蒙古文化,俠客曾經是純粹的代名詞。但韋小寶出生妓院,連自己父親是誰都搞不清楚。

漢人?滿人?蒙古人?都是追求利益的人。

周星馳在電影中說:所謂反清復明的大義,就是搶回我們的土地和女人。

俠者到了這一步,你說他是自甘墮落也好,說他們認清事實也好。金庸沒有表述,只是冷眼旁觀的寫出來。

什麼是俠?

快意恩仇是俠,為國為民是俠;

大義凜然是俠,追名逐利是俠。

所謂的俠,其實就是夾起來的人。具體夾什麼,就看大家各自的理解了。


(圖片源於網絡。)


紫禁的sphere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這個問題,要放到金庸先生思想變化的整個歷程中去考察。金庸先生的民族觀,從一開始的漢族本位主義,變成後來的各民族大同,而《倚天屠龍記》這部作品,正處在金庸先生思想變化的關鍵點上。

下面我們先看看金庸先生小說年表:

1955 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6 《碧血劍》

1957 《射鵰英雄傳》

1959 《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 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 《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 《俠客行》

1967 《笑傲江湖》

1969 開始創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佈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在創作初期,金庸先生一向站在漢民族的立場上。比如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寫的是紅花會群豪領導漢人反抗滿清的統治與壓迫。滿清皇帝乾隆,被金庸寫得怯懦膽小,貪花好色,完全是個無能庸君。作為對比,以陳家洛為首的紅花會群雄則正氣凜然,義薄雲天,為了反滿興漢拋頭顱灑熱血。滿人與漢人,一邪一正,一可敬可愛,一可憎可惡,截然相反。

第二部小說《碧血劍》,金庸同樣站在漢民族的立場上,同時這部小說還採用了階級史觀。滿清陰險狡詐,明朝統治者腐朽沒落,昏庸無能,而以李自成、李巖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則是正義的。主角袁承志有雙重立場:一方面他為了捍衛漢民族的利益,對抗滿清少數民族政權;一方面他又同情、痛惜廣大受壓迫百姓,要推翻朱明政權。

其後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金庸同樣延續了漢民族主義的歷史觀,比如郭靖被蒙古人養大,替南宋抵禦蒙古入侵,所以他是英雄、大俠,而楊康身為漢人卻認金人為父,替金國對抗南宋,所以他是卑鄙小人。金庸的傾向與立場可見一斑。

而在後期的小說,如《天龍八部》、《鹿鼎記》,金庸的思想卻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反思自己早前的漢民族主義立場。

比如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借蕭峰之口問道:難道契丹人就天生是胡虜,是狗賊嗎?宋遼對立那麼久,不僅漢人受契丹人欺負,契丹平民也同樣受漢人欺負啊!

而在《鹿鼎記》中,金庸徹底拋棄了自己以前小說中的反清立場:康熙是一位有道明君,反清復明之人顯得迂腐固執。當然,金庸也並未批判那些反清的江湖人士,金庸同情那些被壓迫的漢人百姓,同時又認為康熙的統治並不壞。而這本小說的主角韋小寶,與其他小說的男主角不同的一點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個民族,可以是漢、滿、回、蒙、藏任何一族。

而《倚天屠龍記》從時間上看,正處在金庸思想轉變的關鍵點上。居士我認為,在這一時期,金庸已經開始反思自己的民族立場。雖然他仍然認為在漢族與其他民族的對立中,漢族天然正確,但他同時認為,其他民族的具體個體也許並不壞,他們和漢人一樣,是活生生的人。其實這一點,在《射鵰英雄傳》中已經初見端倪。

所以《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雖是明教教主,抗元義軍的精神領袖,但他最終卻與蒙元郡主趙敏從一開始的敵對到最後喜結連理,雙宿雙飛,退隱江湖。如果沒有張無忌與趙敏的結合,就不會有後來的蕭峰與韋小寶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縱觀射鵰三部曲,均以蒙漢戰爭為歷史背景!

射鵰時期,郭靖成長在成吉思汗身邊,為蒙古滅金立下汗馬功勞!蒙古帝國就此崛起。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公主深愛郭靖,但郭靖卻選擇了俏黃蓉。此時的蒙古鐵騎已窺視中原,蒙漢之爭以射鵰英雄轉的結尾拉來了序幕!

倚天時,蒙古帝國衰敗,歷經數十載,幾代人的蒙漢之爭即將塵埃落定。主人公張無忌喜歡上了成吉思汗的後人,郡主敏敏特木爾,並帶她遠離塵世的紛擾,隱退江湖!

郭靖未娶青梅竹馬的華箏,而選擇了無意中邂逅的俏黃蓉!

此時蒙漢戰爭開始!這段未成的姻緣,好像印證了蒙漢抗金盟約破滅。

張無忌沒有選擇青梅竹馬的周芷若,而選擇了

後來邂逅的大元第一美人兒,郡主敏敏,此時蒙漢亂世塵埃落定。

金庸把蒙古最美的女兒給了張無忌,這份愛情似乎預示著天下分久必合,罷兵止戈,從此亂世終結,迎來太平盛世。

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不禁感嘆射鵰三部曲內涵之深邃,格局之大!





喵先生703


實際上,娶前朝女人做老婆,是歷來當權者喜歡做的事情,特別是敵人的妻女。

在古代,女人都是附屬的存在,沒有社會地位。當權者娶前朝的妻女做老婆,好處多多,一來前朝的女人多美女,大部分都經過系統的訓練,知書達禮,別有風韻,二來可以藉機炫耀自己的男人魅力和勢力,對前朝統治者殘餘起到威懾的作用,三來可以藉機安撫人心,畢竟朝廷更迭,死傷無數,娶前朝當權者妻女,彰顯寬大,利於快速安定人心。比如一代明主李世民,就娶了前朝的女人封為楊妃,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弟弟李元吉,把弟弟老婆齊王妃納入自己門下。宋太祖趙匡胤,對後蜀國主的女人花蕊夫人,那也是惦記得很。至於說成吉思汗,一生更是不知娶了多少敵人的女人。就說跟張無忌關係最近的朱元璋吧,他就讓自己兒子娶了一個蒙古以前的郡主,甚至有種傳言,後來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朱元璋兒子,生母就是個蒙古人。

按照這樣的思路來看,不要說張無忌只是個明教教主,就算張無忌當了皇帝,他要娶趙敏都沒什麼問題,畢竟血統這個問題吧,主要把控在男方身上,女子是什麼血統問題不大。當然了,這種跨越民族的結合實際上也是在男尊女卑大的框架之下。當時元蒙統治瀕臨崩潰,趙敏是絕對弱勢的一方,張無忌娶蒙古郡主也好,公主也罷,都是揚眉吐氣的事情,如果換個身份,比如說《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娶華箏公主,那就萬萬不可了,為啥呢,那時候元蒙十分強勢,而郭靖所在的宋朝岌岌可危,這時候郭靖如果娶華箏,那就是攀龍附鳳,貪圖富貴,那就大大不妥。

實際上,在張無忌和趙敏的感情上,表面一直佔據主動的都是趙敏。趙敏從小出落得美麗大方,又兼之聰明伶俐,協助其父汝陽王統領江湖群豪,不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且有權有勢。這樣的天之驕女,哪裡受過一點委屈,對她再好也只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掀不起一點波瀾。偏偏張無忌在牢底脫了她的鞋襪,按住了她的足心,運功好好折磨了她一番,讓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樣的折磨是她從來沒有體驗過得,反而產生了異樣的情愫。當然了,千萬不要以為隨便一個什麼人折磨她一番都可以讓她死心塌地的愛上,前提也得對方是張無忌,張無忌長得好脾氣好,關鍵武功蓋世,位高權重。如果換成一個無名小卒如此折辱她,等她逃脫以後,肯定會把對方碎屍萬段的。

經此一役,趙敏就對張無忌死心塌地的愛上了,她清楚自己跟張無忌分列敵對的陣營,所以一開始她也曾經積極拉攏過張無忌。憑藉她的聰明才智,她本來可以用陰謀詭計讓張無忌深陷自己的溫柔鄉,可是她沒有,直接光明正大的提出來,要張無忌投靠朝廷,張無忌嚴詞拒絕以後,她就再也沒提這茬。後來跟著張無忌靈蛇島走了一遭,趙敏愈發清楚自己的感情,從那以後,她就決心寧願拋家舍業,也要跟隨張無忌。後來張無忌跟周芷若已經要拜堂成親了,她就跑過去硬生生的把張無忌搶了過來,此等壯舉,讓人欽服。後來他們一起回去拜見張三丰,看看這位武林第一人是什麼態度:

在張三丰眼裡,趙敏跟了張無忌也是棄暗投明,是大大的好事。作為倚天世界的泰山北斗,張三丰的看法也就代表了整部作品的思想立意。不光是趙敏,還有一個小昭,不也有一半胡人血統嘛,也是對張無忌死心塌地的的。說實話,除了少年時期面對朱九真,張無忌成年對待感情都是不主動不拒絕,但是無論是誰,都是死心塌地的的愛他。

在《倚天屠龍記》這部作品裡,作者的正統思想依然濃厚,就拿倚天的主角明教來說,高舉抗蒙大旗,但是明教成員裡有很多都是西域人。雖然明教總壇地處偏遠西域,但是依然奉中原為正統。各個異族女子也都是為主角馬首是瞻。也就是說,你不管是來自哪裡,什麼民族,為我中土大漢服務這才是正途。


一覽眾河小


射鵰三部曲的首部是射鵰英雄傳,一開始主角郭靖就是在蒙古長大的,蒙古對大俠郭靖的性格影響和塑造十分大。當時蒙古的政治形象是正面的,也可以說成吉思汗的形象是正面的。而相對的,金國、完顏氏的形象則是負面的,於此,楊康的形象被塑造成漢奸。此時期的歷史大背景是金滅宋,而宋蒙聯盟攻金。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神鵰俠侶,當時蒙宋由盟友轉變為敵對關係,南宋末期,金國被滅,盟國關係蕩然無存,蒙古諸部落一統,勢大,南下攻宋,宋將被滅。這時,宋人眼中蒙古的形象一落千丈,大敵當前,以郭靖、楊過等武林中人當然是以抗蒙為主。驅逐韃虜是此時的主要任務。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最終郭靖黃蓉夫婦戰死襄陽。

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是倚天屠龍記,當時是蒙元統治華夏的末期,政治殘暴,民不聊生,主要任務就是江湖人士凝聚一心,共抗暴政。凝聚的核心人物就是張無忌,和正邪兩派均有頗深的淵源。這時候,漢蒙尖銳對立,而且從局勢上看,蒙元漸衰而抗元力量愈盛,雙方漸漸平衡。這種情況下,蒙漢兩方勢力中的佼佼者:張無忌與趙敏的結合則充滿了戲劇性。因為劇情的起源、發展、高潮總是來自於矛盾的起源、鬥爭的發展以及矛盾的激化。

所以,異族的結合也好、鬥爭也罷,都不是絕對的,都是有一定環境和條件影響的,由歷史背景和客觀事實決定的。沒什麼奇怪的。


血月花兔子


不僅僅是趙敏是蒙古女子,天龍八部中的絕世武神喬峰也是遼國的契丹人,另外一個主角段譽是大理人,虛竹雖然說是漢人,可是娶了西夏公主當媳婦,手下人也都是西域人,到了金庸小說後期,一尤其是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和鹿鼎記這三部小說,民族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康熙是滿人,可是卻又是全部金庸小說全集中的第一英明君主!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歷史上的她不是蒙古人,應該是新疆人,從小長在江南,他爹沒有封王,而且不是貴族,是自己在南邊招募人馬抗擊起義軍,然後效果更好被元朝詔安了,為元朝效力,後來他爹死了,他哥王保保被封王的,但他哥投靠的是太子,後來北亡,她沒逃過去,被朱元璋賜給了秦王,秦王死後殉葬了


旅人與貓133132600


蒙古族也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金庸先生最終安排趙敏(紹敏)和張無忌相愛,無非就是想表達愛不分民族,只要有愛,一切皆有可能。


海闊天空24932994


作為漢八旗的後人,有胡人情結也很正常,你們難道不知道金庸祖先就是靠著告密起家的嗎?耶律大石,忽必烈,康熙,多爾袞,那些異族酋長被稱讚成大英雄,每個都是萬人屠,真是三觀不正。

我佩服金庸的才學,無論是歷史知識,還是寫作手法,但是他價值觀我真不敢恭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