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六十年代过年都吃什么吗,你经历过吗?

445035318270


回答悟空.六十年代经历过贫困的年月,但是老人说快过年了不许讲不中听的话。穷人有穷人的活法,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六生产队里杀猪宰牛,每家按人口数量分肉。效益好的生产队每个人二斤肉,猪肉按二分之一折但是要抓号,抓着了是兴运的。春节煮个大猪头,那是最好的。节前家庭成员各自有分工,大人们要买卖农产品换钱,制办年货。女人要清房子,衣物。男孩子帮助家庭批柴,旧木头树杆批碎。老人说:大火煮饺子,中火蒸包子,慢火煮肉。所以拾柴好的要过年烧,那时候盼过年吃好的穿新的。家庭都是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过年的肉三十中午焞点:加粉条,晚上吃饺子去些,还要留下肥肉炼猪油留以后炒菜过日子。所以初了初四初五,就没有肉吃了。


民农歌者


分享经历过还记得的年饭,1969年2月17号,春节。

我老家信阳光山的年饭分两个时间,两种过法。农村人中午年饭,城里人晚上年饭。原因是农村冬天没活干,就早早的中午过年,晚上守年;城里人过年当天还有半天的生意,临到中午才收摊,午饭凑合吃点,下午积极做好吃的,晚上年饭。长期以来成了规矩。我家住在城里,但不是“市民”,是种菜的菜农,就自觉中午过年。

这次年饭记忆最深的三件事。

第一件是人多热闹。当时家里八口人,父母,我们哥仨,大哥的三个孩子。大哥支边青海玉树,大嫂当地人,那时交通不便,过年没回。当地海拔高,新生儿存活率低,他们的孩子都是回来老家生,满月就留下孩子走了,都是爷爷奶奶带大。

第二件是穷快乐。当时一切生活用品都是计划供应,先说粮食。我家虽然是菜农,因为住在城里,吃的也是计划粮,只是粮本是白色硬纸壳,市民的是蓝色塑料皮,真是高档好看。菜农的粮本比起市民的吃粮标准多几斤,含金量低一点,譬如食油标准低,兑换全国粮票少。

再说收入。当时我二哥已经高中毕业回家种菜,我和三哥在上学。我们家所属劳动单位全称“城关镇北关蔬菜大队第一生产队”,父亲是全劳力,拿最高工分每天全勤10分,当年分值一分钱。就是说每天出全勤能挣到一毛钱。所以那年我得到一毛钱的压岁钱算是巨款。

但是那时很快乐,大人孩子都一心无挂,不担心饿着冻着,都有事情干,而且所有人不分贵贱都一样,从镇长到菜农,吃的穿的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去粮店籴米打油,人与人自然亲热没隔阂。

第三件就是年饭,那顿饭难忘。三个大菜,影响我一生。一个是炖鸡。母亲养的几只鸡,有一只三年多的老母鸡,不下蛋了,就长的肥胖。母亲做事果断,早起放出笼子抓住,嘴里念念有词:“鸡、鸡你莫怪,本是阳间一道菜。今儿个早点去,明儿个早点来”,给抹了脖子,清炖了一大罐子。这个做法我学到后始终没变,前段写出来《鸡汤怎么炖最好喝》于2018.11.21发到悟空问答,刚看了一下,阅读107万。2019.1.20发的《鸡汤怎么炖才好喝》阅读126万,都是这种古老做法,说明大家比较认可。


再个是粉蒸肉,我们叫“醡肉”,江西瓦屑坝老叫法,我们都是那的移民,这道菜也是江西菜。父亲曾是老县委厨子,做这菜自然拿手,自己炒米,用碗研碎,猪肉切大片拌了蒸。这道菜是我做的最多的,教训和经验也多,也在头条发表过具体做法,都干货,比葫芦画瓢就不会失败。可以说,一般饭店做不出这味道。


还有一大盆鱼,生产队分的两条白鲢。直接的煎煎炖了。我至今做鱼还是这种跨炖为主。
其余的白菜豆腐一盆,和几个小菜,饭桌就满了。这个年饭至今难忘,也从这时起,我对做饭有了兴趣。


普济


六零年我不到六周岁。我的母亲在单位食堂做饭,她的粮食关系在单位。我和姐姐仅有的口粮,被我母亲拉出粮票,让姐姐拿着去姥姥家了。平时,我是靠母亲偶尔带回点儿东西生存。大年三十晚上,她什么也没带回来。我还是前一天晚上吃过一块,二两一个的白薯面蒸糕,在那以后,我已经一宿一天没吃东西了,盼回来的还是失望与饥饿,倒不如说是在饥饿中的绝望更妥恰。母亲让我睡觉,说睡着就不饿了。

一会儿,母亲响起了鼾声。

我,在饥饿中难以入睡,翻来覆去,饥肠辘辘⋯。

十一点左右,母亲醒来,见我折腾,说:大年三十,是该吃顿饺子,妈给你包去。随后穿上衣服,下了炕,见盛面的小缸空已见底,就找出两条装过面的面代,翻过来,在小缸里抖了抖,用炕笤箒扫了扫,连尘土带面的还是少的可怜,沒法和面。她想起,北窗台上有个小纸包,也不知道是啥年头儿放在那儿的了,拿下来,她说是淀粉,加在一起,终于和成了一小团灰了巴叽的面团。

她又开始弄馅儿:拿着煤油灯,在屋北院的地里,东摸色西找的,釆了把冻干了的野草叶子,搓成沬,饺子馅也有了。

顺手划了一把柴火点燃大灶,锅里倒入瓢水烧开,她也能耐,揪一小块灰面团,塞进点野草沫子,捏成饺子模样,总共包了十来个。然后放入锅中的开水中煮。

遗憾,都散了,母亲见状,赶紧用爪篱往外捞。半小碗“饺子”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虽然散了,但是终究还是有“饺子”影儿的。

我,就是“如饥似渴”,不顾冷热,划拉一个进嘴,反复嚼动吞咽,好不容易咽进一点,又喷呛了出来,尽管已经饥饿难耐,终究是:人很难在一代中,短时间内改变食性。

无论怎么说,怎么饿,终究六零年三十也吃过饺子。

而后,在绝望中,心里反到塌实了许多,饿过了劲儿,也就不觉得饿了。慢慢的,终于睡着了。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天,终于不灭,我和我们,终于活过来了。

感谢邓公。让人们知道了久违的饱的感觉。感谢习主席,让人们知道了日子好的感觉。六零年不会再见,希望六零现像也不再现。希望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米萱姥爷


过年吃什么,印象不深刻了。只记得60年我7岁,过生日时爸花了一元钱买了一个鸡蛋(那时当中学教师的爸月工资四十多点),炒了碗鸡蛋饭给我和五岁的弟弟分享。我几下子刨完了,弟弟正换牙,洒了些饭粒在桌上,被我捡来吃了。弟弟吃完他碗里的,回头找他洒在桌上的,没找到不由得大哭大闹“哪个把我洒的饭吃了,是我洒的呀!”爸爸红着眼一拍桌子“妈哟!等到鸡蛋卖两角钱一个,老子天天吃鸡蛋!”63年以后生活大大好转,到六十年代中期鸡蛋卖几分钱一个了,也没见爸爸买多少蛋来吃。2009年,爸在84岁高龄时脑溢血去世,谨以此悼念他人家。


老顽童76114974


60年我14岁小学六年级。跟祖父母相依为命。每月27.5斤粮食,三两豆油。祖父上班养我们祖孙俩因为祖父已花甲之年还要赚钱养家,祖父必须有个饱肚子才能干活。三分之二的粮食让爷爷吃饱。可想而知我和奶奶每天吃多少粮食。当时我还在市体校训练,由于体能训练量大,肚里没食练不下去了,逼得我改了行,跳水。要说吃,野菜,树叶子,说一句实在的榆树钱榆树叶杨树吊子,天不亮就得去去晚了抢不着啊!苞米面和野菜蒸的饽饽从锅里往外拿不小心就碎啦苞米面野菜粥百分之九十都是菜呀!我连锅底都添的干干净净。再说吃高粮糠,吃完了可要了命啦,几天都上不了便所。由于生活坚难,爷爷患了当时的流行病,胖肿。上不了班了,生活来源没了,没办法,我初中念了半年十六岁我就干了临时工,维持家庭生活。当年真是饿的眼睛冒金花。


杨子166367143


我一九六零年十二周岁,最难忘的是60年初春,那时候全吃大食堂。一开春人没粮吃、牲畜没饲料吃!队长下令把库存的棉花籽用大锅炒熟用碾压碎晒出面食堂蒸窝头一顿饭每人一个萝卜丝汤每人一瓢,再后来就把红薯蔓、玉米芯粉碎晒面蒸饼子,一直吃到麦子收割后名曰:“瓜菜代”小麦打下后磨碎后不筛蒸半麦片饼子,大人每天四大两 ,小学生们每天二大两,我一天一个麦片饼子就在饿到极点时才会啃一次,装进口袋……至黑在被窝睡觉时还啃着品香!那时的野菜都难找哇……田野里成群结队的拔野菜的孩子们都在找野菜呀……!春天的树枝上的嫩叶也难捋呀……应该是成荫了,你近看远瞧所有的树除树梢尖上有叶、四周枝干光秃秃地就像秋风吹落般的一样呀,都被人捋光吃了!我家的一棵大槐树花开的密密麻麻的满院槐花香,成了我哥妹俩个解饥的馋,娘用半斤白面蒸一大筚槐花苦累每人一碗,用二两面搽一大锅槐花粥每人喝两碗,那个香呀我吃的饱饱的。可是我们开学了,我的脸却在一夜之间就肿胀得连眼睁不开了……医生打了几次针,说半月二十天后才能逐渐消退……无耐上不了学,哎!只好含痛辍学……!


战地黄花26


回答悟空先生提问:

上世纪60~70年代,虽然10年,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不同的状况,如今好多人并不了解,讲的东扯葫芦西扯瓢。

真正困难的时间,在1960~1962年,今天说起来当年的日子,年轻人都不相信,以为说假话,其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确确实实,是难熬的日子,经历过的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1964年以后,日子逐步慢慢好转,但是仅仅局限在那个年代而言,依然是供应在一定的局限,1966年以后,粮油、副食基本回复到当年的局限下正常日子。让人不安定的正是那一年开始,延续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十年’。

真正好起来,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放开,正式开始,逐步取消了各种‘票证’,已经不存在,因为吃而困难的日子,。

一句话,改革开放,才是好日子的开设,只有不停步的改革开放,日子会越来越好。


百姓老叟


六十年代过年同现在无法比了,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影像最深的那年猪肉每斤是0,66元一斤,家里穷,人多根本买不起,一般是卖个猪头过年,哪可是抢手货,有时要排队几个通.晓才能买到,价钱是0,35一斤,一个猪头4元钱左右,到年三十把猪头刮光洗好,年三十夜开始柴火灶蒸大锅猪头,先放准备好荷叶,整个猪头放上面蒸,一小时后,香味出来了,那时猪都是米糠喂一年多长大的。猪头的味道真的香,百米之外都能闻到香味,二小时左右猪头熟了,凉一下,开始拆骨,那是我们最开心时候,母亲先把猪耳朵切小块先让我们解谗,再像小狗一样啃父亲拆下的骨头,那是我们记忆中最好大餐,到老了还在回忆之中,可能有生之年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猪头肉了,真的好怀念那苦中快乐的晨光。



团羊


60年代,中国人经历了二个阶段:63年前与64后,63年前是国家经济极端困难时期,人们过年吃什么!农村人吃糠咽菜、有点地瓜干就不错了,城市人也许有点肉,家里面每人分享几片,(那当然最好是肥肉)鸡、鸭就免了,想想看,那个时候1个工人也好机关干部也好,每月工资就只能买到一只鸡,过年把工资吃了,过完年又吃什么?64年以后,人们的生活逐步有些好转,平时少吃肉,过年都尽可能杀只鸡、搞点肉,不过是那时候那些死鸡死鸭死猪,人们都不会放过的呵,不臭就成!


lizhijiag


六十年代过年吃什么呢?我苏州地区的号称鱼米之乡,我的记忆力很强,六零年生,一周岁就记事,记事是那年油菜籽成熟收获时(是阴历5月生),母亲把蚕豆煮后捣烂放在小铁碗(那时的人叫小洋碗),母亲把我和姐(大4岁)带到田头,用菜杆捆象架步枪状塔个棚,把我放在小竹篇中(一个生产队有几个小孩子都这样带到田),那天下午有个妇女生孩子了,母亲抱看去看看,是个男孩比我小1岁,所以我1岁记事,六十年代中记忆力加强,那时平常是不买肉的,不过鱼虾很多,蟹在水沟渠中多得很,小孩子昐着过年呢,到年时街上会有公社用树枝竹条塔拱门,插小红旗,红纸上写着什么字(还不识字呢),街上有小孩玩的气球卖,一般情况下大人卖个气球给孩子,大的小孩最多给买一版爆子(鸟枪点火用的,一张纸上排着一粒粒火药),小孩子撕下一粒用砖头一敲"呯"的一声玩。有的大人用木头做一把手枪用橡皮筋作动力把爆子夹着击发。过年了会请缝纫师挑着缝纫机前来做新衣(没能力每年有新衣服做的),此时会买一点肉,一般缝纫师做3~4天(工),这肉只是做个碗面,碗底罗卜,每天每餐来来去去缝纫师是不吃的(生意人均这个样),到收工结束那买晚饭在吃一点点,小孩子此时口水直流,待离开后母亲分配着哥哥姐姐们。大年三十晚,人们买1~2斤肉,一共做出8样菜作年夜饭,那菜也不是全吃光的,均有一碗红烧肉,父母们不忍吃,孩子们也只在母亲夹一块下才吃到,这一碗肉要存放着到正月十五后才能消灭,因为还时期内可能有亲戚到家还得用它来撑门面招待呢,一般来说这肉一半给外甥男女吃去了,那时家里穷,母亲会带孩子回娘家走动,当然你去他来等同,他吃你的肉,你去你的外婆家。六十年代的年夜饭看的而不是吃的,一桌菜能吃半个月。忆苦思甜,过去的苦也没必要去跟小辈或年轻人去诉,什么年代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的人特别小孩,他们的压力也是极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