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這是我家一件極其平常的小事,類似的小事每天都會在千家萬戶上演。通過這件小事,我想告訴大家: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一、事件

愛人和兒子在看電視。兒子每天一小時電視 已經看完,只好聊勝於無地跟著爸爸看自己不喜歡的節目。他在沙發上一會坐一會站,偶爾還用膝蓋跳幾下,接著又站在沙發靠背上往下跳,沒有片刻安寧。

“坐好。別跳來跳去.”愛人呵斥道。

“嘻嘻,好好好,我坐好。”兒子答應著。

但是沒過一分鐘,他又開始用膝蓋在沙發上跳起來。

“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你看你,像什麼話?”愛人大聲呵斥道,很明顯他已經生氣了。

“嗯嗯。”看老爸生氣了,兒子這次沒有嘻皮笑臉,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沒過3分鐘,他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看他倆反反覆覆好幾次,正在整理家務的我有些看不過去,於是走過去坐在沙發上。

兒子還在那不安分地蹦蹦跳跳。

我說:“剛才幹活有點累了,我想安安靜靜看會電視,休息休息 。“

“嘿嘿嘿“兒子有點不好意思的衝我笑了笑。之後就安靜地坐在那裡了。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二、原理

是不是有點奇怪,為什麼不同的說話方式會帶來這麼大的不同呢?也許你會說,肯定是你和孩子關係好唄。的確,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全部。那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又要說到我們大腦的話題了。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看出我和愛人的說話方式有何不同了嗎?愛人的方式是直接下指令,那我們就叫他“指令型語言“吧,”指令型語言指向的是”你“;而我是表達我的感受,我們就叫它“表達型語言”,“表達型語言“指向的是“我“。兩種表達兩種指向會給大腦帶來怎樣不同的體驗呢?

1、對大腦活躍度的影響不同。我們的大腦喜主動不喜被動,所以自己做選擇的情況下大腦更活躍。 “指令型語言”發出的是指令;“表達型語言”只是給對方提供選的背景。但是長期接收指令性信息,它也會習慣,那就容易就形成被動型人格。

2、對上層大腦決策能力的影響不同。 “指令理語言”試圖告訴大腦只要按照指令做就行,不需要思考。“表達型語言”表達“我”的想法感受,讓對方選擇自己的行為,經常做選擇的人,上層大腦的決策能力得到鍛鍊。

3、對共情能力的培養不同。“指令型語言”容易引起大腦的排斥。“表達型 語言”釋放信號為“我的需要”,孩子接收到了這個信號,右腦的情感部分被激發,產生共情。共情力是大腦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有些人性格冷漠就是因為大腦的共情能力比較弱的原因。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三、共勉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帶著覺知,我們的語言必將化成一道道光芒,去幫助孩子開啟智慧

如果我們稍做改變,就會養育出一個大腦更靈光的孩子

樂芝全腦教養:從腦科學角度看教育,直達教育的根本。敬請持續關注,歡迎轉發分享。祝孩子們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