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所謂的“差生”,交給所謂的“名校”,會教出怎樣的人才?

教育新聞人中的吃貨


記得08年地震後成都七中老師支援我縣一所鄉鎮高中,鄉鎮高中特把全校好學生集中在一個班上由七中老師上課,結果一年下來,這個班成績還當不到其它普通班。學校和老師分析原因,也調查了學生和學生家長。發現有很多教學方法和理念這些學生不適應。主要有幾點,一是七中老師對於基礎部分一帶而過,講的重點在難題,特別是競賽題;二是老師上課基本不管課堂紀律,學生幹啥的都有;三是家庭作業少;四是家庭作業老師不批改。七中是四川最好中學,老師也牛,來支援的老師也是按七中教學方法和要求來上課的,就不行。根本在於生源不同。中考700分能考上七中至少630分,而我縣鄉鎮高中一般中考收分在460左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基礎,理解能力等差距巨大。所以還是是啥腳穿啥鞋。這也是各高中分重點班普通班的原因之一,因材施教最好。


米湯


不得不承認有一部分差生是可以教好的,但僅僅是一部分!不過風險很大。剛畢業那會06年私立學校接一個初三爛班,開學兩星期我開除三個,剩下的半學期內打斷三根拖把把棍子,深更半夜去網吧找出來大街上直接開打。現在想想很後怕!下學期的時候都基本轉性。令我欣慰的是全部考上高中。直到現在他們絕大多數都還在和我聯繫,邀請我去和他們聚會!

後來我總結了一下。

第一,那個班的差生都有良好的家教,他們差主要是成績差和行為習慣差。如果是像開除的那三個一樣道德品質敗壞我想我是不可能教好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養是孩子成功的第一要素,即使現在很差,將來某個時候也有可能成功。況且良好的家教也培養不出非常差的孩子。

第二,家長的支持,那個班有一個在社會上混了一年的學生,在我揍他一頓後不服氣,打電話叫家長,他爸來學校瞭解了事情經過後直接叫我和他兒子一塊出去吃飯,酒倒在杯子裡後給他兒子說~下回我只要聽說老師揍你了,我就來請老師喝酒,這個小子從此不敢造次,順利考上重點高中,大學,創業,結婚,生子,一路順風順水。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現在我在想,如果那個家長換一種做法我可能吃不了兜著走了!

第三,打他們是讓他們知道守規矩,更多的是溝通,為了溝通,他們是我帶頭領著玩的最多的一屆。

他們是我接手時最爛的一屆初三,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的一屆,是唯一一屆百分之百考上高中的一屆,是到現在逢年過節給我發問候打電話最多的一屆,也是我揍的最狠的一屆!


宮gongtao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你,我剛調回來,進的是一個說是當地,國重,省重,市重選過剩下的學生學校,你要說有沒有好成績學生有,當然是鳳毛麟角了,就在進幾高二期間,我們跟當地一所國重合並了,學生跟老師一併合到國家示範高中,我帶的這批學生,就有壓力,說我們怎麼能跟中考成績六百多分的比呢?其實當時我感覺心慰的,學生有壓力,才有動力,於是,我就開始用下午下課到晚自習在段時間的二十分鐘,給學生補,講考試技巧等。但是基礎太差,無力迴天。但是他們高考三百多學生考了61個,其中一個還是一本。這個說明基礎差,怎麼補都不可能在一年多補回來。成績差在重點學校,也無力迴天。


令狐青雲89088282


我當年也是高中都沒有考上的人,換一個獨立新環境,每天在高考補習班(直接跳過高中報考高考補習班)早上起床跑步,晚上看書到一兩點,一年時間考上大學,現在在一家縣級中醫醫院任針灸科主任一職。對了,我零三年參加高考,多虧當年數學科目太難,幫我拉低了總體分數線,不然說實話,底子太過薄弱不然真考不上! 所以,我覺得環境的影響跟當事人的心態都很重要。我當年最愛看的一部日劇“龍櫻”不知道大家有知道的不?那部電視劇是我拼命的精神食糧!我只能說當年我真的拼命了!



1不服來辯


悟空中有問:北大清華就沒有差生嗎?那些僅憑北京戶口,就可以低分進入的,不是差生嗎?

曹和平:(1)北京學生和全國一樣,也必須是優秀學生才能進北大清華。(2)如果同等單科和總考分條件下,北京學生在北大清華中的綜合素質是最好的地區之一。這是北京同學多年來的突出優點。(3)我參加北大老師一次會間聊天,嘆孩子考北大難。可不,扳手指頭一算,北大經濟學院,四十年,六個系,一百多位教職員工的孩子,考上北大的,只有三個。全是在中學就得了全國數學、物理或化學一等獎的孩子(考分也超錄取線不少)。平均13.3年一個孩子考入北大。考上經濟學院,就我記憶,一個也沒有(其中的兩個考上數學系)。


曹和平


先表明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個人覺得不是說“名校”就一定能教出好學生,“普通學校”也不是不能教出好學生。

然後也看你是怎麼去定義“差生”和“好學生”的。成績不好的就是“差生”?

以我自己高中母校為例,我報考高中那會屬於深圳高中的中等水平吧。大家都說深圳成績普通的學生基本就是去這個學校,高考成績最多也就是上深大。看到這裡,大部分人估計覺得這也就是“普通學生去普通學校”。但是在我高中期間,就不斷有學長學姐成為老師們說的“黑馬”,考上清華北大復旦之類的“名校”......

包括我那一屆,也有這樣的同學,隨著我讀大學,出來工作,由於一直跟當初高三班主任有聯繫,看到他發的朋友圈的圖片,我們高中如今竟有高考分數上700的學生。聽說這個學生是建校以來最有潛力的學生,所以我覺得這個例子就告訴我想成為人才,並不是一定要上所謂的“名校”。真正的人才,往往是從小就很聰明,俗話說就是腦子很好使~如果身邊有良師益友是更好的,能加快他的發光發熱。

而所謂的“差生”,我以自己成長中的一段作為例子吧。從小學開始,一直主科語數英分數都很平均,不存在所謂的偏科。直到上高中,數學一落千丈,低至三四十分,上課也不願意聽講,但是好在其他科都很努力學著,總分和排名並沒有滑落反而上升,當時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討厭數學,想證明即使數學不好也能取得不錯的總分。

到達一定程度後,發現確實是不行,數學的分數還是很重要,父母也很擔心給我報了補習班,正好新的學期班級也換了數學老師。然後就開始逆襲了,突然對數學感興趣了,覺得還挺有意思的,分數一路高升至120-130的樣子。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是說成績不好就是“差生”,很多這類的學生其實只是缺少一個適合他的老師,一個好的引路者。如果所謂的“名校”沒有一個適合他的老師,那再好的學校也不是他的伯樂,也沒有辦法把它變成千裡馬。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哈~


中公教師


名校其實連自己後段的較差的學生都教不好,不要說把普通學校的差生交給他們了。只是人們習慣認為名校就是好,所以就算孩子到了名校一無是處,也認為是自己和孩子的問題,但在普通公辦學校就不得了了,孩子書讀得不好就怪學校怪老師,名校他們敢說半句不是嗎?有什麼不好的自己吃啞巴虧了。

我記得區裡面的重點中學以前考入學試是要交錢的,100元一個人吧,這樣老師們的積極性學是挺強的,後來禁止收了,大家的積極性就沒有了,題目是買別人的,面試也很兒戲,有些學生面試94分,進學校後數學竟然只有13分,而英語20多分的都有,名校名校,其實他們真的跟我們一般學校是一樣的。如果把老師完換過來,教學成績區別真的不大,他們也會讓自己的老師來我們學校交流的,成績就不用說了一樣的差。

所以不要把名校的老師當神仙,讓他們去教差生,不氣死就已經很好了。


教你孩子學英語


其實所謂明校選拔的學生就是成績比較好的,所以很容易進入良性循環。反之普通學校的學生比較普通,甚至比較差,所以教起來費勁,結果也不盡人意。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家孩子小學畢業那年正趕上派位,不需要考中學了,這不是大大的好事嗎?小孩壓力減少了,我非常支持這個派位,但是許多家長不樂意,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上普通中學委屈了,更可惡的是一些所謂的好學校開始利用這個撈錢,我一個朋友的朋友是某中學的老師,她通過我的朋友跟我說只要我交3萬塊錢,就可以把我家孩子檔案提到她那個中學,不用我操心,我一聽很生氣,我想國家想給孩子減負,結果你們這些中學老師搞破壞,堅決不能容忍,堅決不交錢,結果我家孩子去了一個大家認為極差的學校,這個學校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我也可以曝光它的名字,叫北京世賢中學,結果是這樣的,世賢中學的老師發現他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一批學生,他們每次開家長會都說這些學生有多好多好,他們教得特高興。而那個所謂的好學校呢,我就不點名了,說是從來沒見過這麼差的一批學生,根本就沒法教。大家聽懂了我的故事吧?就是如果不通過考試選拔學生的話,這些所謂好學校也不能把蠢材教成天才。最後我還得說一下結果,我家孩子最終考上了個說得過去的大學,目前已經工作自食其力了。


用戶5900370817388


名校教不好差生。好學生從來都不是教出來的,教出來的都算不上好學生。

在教學生這件事情上,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是兩所比較有代表性的學校,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都很感謝學校和老師,因為他們在這裡改變了命運,之所以能夠改變,是因為他們管好了自己,之所以能管好自己,是因為學校、老師、家長和嚴格制度的幫忙。這裡面有好學生,也有不少差生,特別是毛坦廠中學,接受的生源都是高考的失利者,經過一年的教育,他們當中95.7%的上線率,66%的一本上線率,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績(據2018年數據)。


那麼大家說毛坦廠中學算不算名校。如果算,對於題目中的問題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如果不算,什麼樣的學校才算名校?

有網友列舉清華北大。清華北大每年招收的幾乎都是狀元,生源質量沒的挑,但到最後仍然有最後一名,仍然有學生因為學業不好被退學。能說清華北大不好?不如毛坦廠中學嗎,這顯然是一個謬論。

為什麼說好學校教不好差生?

所謂差生,狹義的理解是同學的成績不好,廣義的差生這裡恐怕也概括不全,比如調皮搗蛋,打架鬥毆等等不僅侷限於學習和教育的範疇。為什麼成績不好?一是因為學不好(智力不行?真正笨的人有多少,讀書不好的孩子往往其他方面卻很突出,這恐怕不是主要原因,),二是因為不學,至少不好好學;三是沒興趣,不想學;四是其他原因,比如玩遊戲成癮,跟家長矛盾激烈等,但具體到表現形式上都是不學。而毛坦廠中學所採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不得不學,哪怕你是最差的學生。


而名校卻無法做到像毛坦廠中學一樣。因為二者的目標不一樣。毛坦廠中學更像是一條大學生生產線,每天超過10小時的純學習時間,家長負責學生的所有後勤,吃飯上廁所都精確到分秒,這裡沒有說毛坦廠中學不好的意思,對這裡的學生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方式。

而清華北大等名校是培養人才。今年是教育部回應“錢學森之問”,提出珠峰計劃的第十年,去年年底的時候,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去年同時發佈的還有關於提高本科生人才質量的相關文件,文件規定,允許學生自由選課,選專業等,要給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好的學校都在為此而努力。


在大學裡,研究生的老師都稱為導師,很多本科生的老師也稱為學業導師,班主任的稱謂很少,都叫輔導員。為什麼,因為大學裡的學習生活更加依靠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老師的作用是給你指路,即便是帶路,也是在你前進的路上,遠遠地看著,絕對沒有人來牽著你的手,告訴你什麼地方有陷阱和泥坑。如果是那樣,大學老師的工作將變得沒有意義,因為最多對這條路越來越熟悉,卻再也走不出新的路,沒有創新的教育算不上成功的大學教育。


高校也有制度,但絕對不會以此來壓人,老師告訴你方向,剩下的就靠自己來完成,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大學生,完全看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好的大學裡具備了一切讓你成為人才的條件,但絕對不會說把你教成人才,教出來的學生最多跟老師一樣,難有突破。所以好的學校會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儘可能給好學生提供成長的土壤,也沒辦法阻止差生接受優勝劣汰,因為客觀條件都一樣,沒有人會厚此薄彼,路都是自己選擇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拿清華北大和毛坦廠作為例子來對比有些不公平。但教育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不同學校採取的教育方式的不一樣,決定了所培養的人才不一樣,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人才的不一樣決定了教育方式的不一樣。只有用最合適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讓名校來教“差生”,這本身就是一種不科學不合理的方式。


象牙塔裡講故事


支撐“名校”核心要素是“名生”。所謂“名生”成就“名師”,“名師”、“名生”成就“名校”,然後再利用“名校”的光環攫取名利,從而達到名利雙收的目的。

“名校”的校長、老師在教育行業特別受人待見,校長常被名譽加身,教師常被高薪挖人,即使是那些不怎麼“名”的老師,都像“香餑餑”,四處被人請去傳經送寶。

正是熟諳打造名校的套路,每到招生季,學校不惜一代價“掐尖”,花樣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也令人不可思議。

每一所“名校”都開出了誘人條件,有的減免生活費,有的減免學費,更有甚者,我們鄰縣一所名校只要是“名生”去就讀,每月還給500-1500“工資”!

何其荒唐!

“名校”為什麼做這樣荒唐事呢?就是因為知道在“名校”這個光環下可以大量地招生“自費生”,有了“自費生”就能財源滾滾,坐家數錢,數到手抽筋。

那些借讀的所謂“差生”可並沒有沾到“名校”的什麼光。這些學生一般在高二分科的時候,被動員去學藝術,比如音樂、美術、體育。這些科目考試難度低,毛入學率高,這樣就不會拖累學校升學率,反而還會對升學率能夠貢獻點百分點。

還有一部分“差生”沒有藝術細胞,在文化班裡會拖後腿,學校為了自己的聲譽,保住“名校”的名份,於是高三上半學期千方百計動員學生參加春季高考,也就是“大專”學段考試。

學校採取一切手段,集體動員,重點突破,藉助外力,目的只有一個,“去分母,間接增分子”,那些“差生”在領導、老師輪番勸說下,由懷疑自己到相信老師,於是選擇了大專考試,最後連高考都沒有能夠參加。

所謂“名校”大都欺世盜名,並不能對所謂“差生”實施良好的教育,這些學生在名校裡因為長期成績墊底,極易產生逃學、上網、談戀愛、玩手機、打群架等等行為。

所以,還是奉勸家有“差生”的家長,不要迷戀所謂“名校”,裡面全是“套路”,學校收你只有一個目的:為人民幣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