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

用户4611365790059


对于怎么顺利度过幼衔小,已经上小学一年级快一年的宝妈发表一点自己感受和看法吧,从心理和生活习惯的顺利过度,宝妈就不说太多了,这个当然需要父母关注和准备的,说说该不该针对幼衔小提前超前学习吧,作为过来人,英语是一门语言,孩子语言天赋越早开发越好,一旦母语思维固定,学外语就有点困难,所以不管是否幼衔小,都可以尽早学起,对于数学,孩子思维逻辑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提前学习只是拔苗助长,她只是靠记忆来算而不是真正理解去算数字,所以大可不必提前学,我的宝宝学前没上过任何数学辅导,步入一年级也很快跟上而且学的很好,最后特别说一下语文吧,这个真的很纠结,原本也不想让宝宝提前学任何的,但纠结后还是让提前学了拼音,后来证明确实对的,因为一年级的拼音教的太快,如果不提前学会跟不上,跟不上就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还有识字,我没有提前教和让她学,现在还是稍微有点后悔,因为识字量不够,读题过度依赖大人,审题不够理解透彻,阅读也影响进度,所以还是建议可以不必专门学识字,可以在日常生活所见所闻中提前教会小朋友一些字,这样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会有帮助,这就是一个过来人宝妈感受和建议!


中年小妞的生活


我家孩子现在上中班,还没有上大班,所以我可能没有那么多经验,但是我邻居现在上一年级了,在邻居孩子上大班的时候,我邻居就给报了课外班,有练习班,还有算数班,平时还有去学舞蹈班,所以我感觉孩子挺累的。

我在江苏,我们这老师说了,上级领导开会,不让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就是让老师教一些课外活动,说白了就是玩乐。

虽然我可能有时候也会抱怨怎么每天都是玩啊之类的,但是我看到我女儿每天很开心,每天到家里就说和班里小朋友做了什么,聊了什么,老师也特别照顾,我又特别欣慰,毕竟孩子嘛,该学的早晚会学,所以也没有再担心什么了,要相信孩子的接受能力,放宽心去对待!!!



小雨的生活点滴


要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首先我们要明白幼小衔接是什么?是哪些方面的衔接?

大家都知道,3-6岁的学前阶段是很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是孩子一些知识技能储备的阶段,也还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要为以后的生活做好基础,也还要为孩子的小学生活做好基础的阶段,而这些准备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幼小衔接。

当然家长们不要过度对幼小衔接过度的担心,就像我上次说的那样,数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学前班所能解决的,幼小衔接等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家长和孩子都必须要共同经历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上了大班了,利用幼小衔接班的时间来去进行幼小衔接活动,或者上小学前两个月进行一个学前班的突击,这样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是起到不好的作用的。

那幼小衔接怎么做才合适呢?或者说孩子要具备哪些技能孩子才能比较好的进行幼小衔接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先来探究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孩子整个阶段第一个重要的阶段,衔接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孩子未来长远的发展。幼小衔接泛指幼儿在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参与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做的为幼儿平稳入小学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国家也一再发文强调幼小衔接是技能的衔接,不是知识的衔接,并对幼小衔接做了专门的文件,强调要进行“科学协调、有效衔接。”

那孩子进行有效衔接额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3、提高幼儿入小学之后的适应能力

4、克服幼小段差压力,实现幼小学段自然过渡

5、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那围绕着这些目的,我们做幼小衔接所需要进行培养的孩子的技能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社会适应程度的要求。

2、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幼儿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等的要求。

3、幼儿知识积累的能力,即幼儿的思维阅读以及社会事物、自然事物的认知度。

4、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即幼儿自我照顾以及照顾环境的能力。

5、幼儿的表现力,一方面是语言行为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是艺术的表现力。

最近这段时间Leo老师在写关于幼小衔接过度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培养的方法等,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Leo李老师


个人建议。

1、不要刻意的像上课一样去教语文数学知识,孩子的兴趣培养很重要。

2、但不是不教,通过日常生活开始认字数数,加减法。一边游戏一边学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认字认字认字。阅读阅读阅读。

3、当家长没有精力去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开始学习,还是建议上完幼儿园大班。这样有个完整的结束。

4、给孩子报一个暑期班,大概一个月,认字和加减法,拼音都能基本掌握一些,并且可以更好的适应国内学校生活。

孩子在小学阶段还是需要大量家长的精力去协助老师,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复习、阅读等。


李星海13


怎样使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临这巨大挑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想一下自己刚参加工作到新单位报到时的情景,心理是非常忐忑的。那么孩子走进新学校的心情也会是紧张、害怕、焦虑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孩子入学的初期,家长要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多鼓励孩子,以此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孩子从幼儿园的世界进入小学,从幼儿变成了小学生,对他们来说无论是身份还是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将面临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会对这新的变化充满好奇,很多孩子会不太适应,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做好思想准备,给孩子讲述一下入学时基本常识,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作为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严格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在上幼儿园时也有作息时间,但是比起上学作息时间是灵活性比较大的,如果孩子不愿意起床可以迟到一会,孩子有时不愿意去幼儿园,也可以任性一下。可是孩子上学了就不一样了,上课是不能迟到的,有事必须要和老师请假。如果孩子经常迟到和请假,不仅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也会落下课程,导致孩子学习跟不上,孩子就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由此可见,严格的作息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以免孩子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二、培养孩子上课的注意力

孩子在幼儿园时,强调的是寓教于乐。可是在学校上课,老师讲的课程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课堂的时间比较长,有些孩子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精神也就跟溜号了,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所以家长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上课时要注意力集中,同时也需要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

三、科学引导自然过渡

孩子要进入学校,家长不要以为孩子会自然的过渡,也不要以为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家长在孩子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搭好桥,铺好路。

四、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坚强的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完再做另一件事。并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完成一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提高孩子做事情的注意力和专注性。小学是以学习为主的,孩子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意志,碰到困难就退缩,学习也会吃力,甚至会厌学,一旦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就会焦虑与孩子之间会形成不良的情绪,甚至打骂孩子。

五、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上学后走上学习之路,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他会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学的轻松和愉快,也就喜欢学习,家长也不会为孩子的学习发愁。所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懂得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孩子努力学习,多鼓励多表扬。家长也应该起带头作用,积极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以身作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使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学习中得到满足。

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意味有积极向上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能很快的适应,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包括面对困难和挫折等,这些都会帮助孩子度过幼小过渡,为今后孩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孩子入学了,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例如:不能看家长没有来接自己,就和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在放学的路上走一定要注意车辆,不能在路上乱跑,以免发生不测。另外在夏季(农村孩子)不要到水库和河里洗澡和游泳,没有家长陪伴也不要到海边去游泳,不要玩火等一些安全常识。并告知孩子熟记一些报警电话以防万一,例如110、120、119等报警电话,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都是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经验和方法,家长们要认真的对待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问题,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使孩子们早日适应学校,并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斯琴慧子生活视角


在孩子正式上小学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

任何一位重视孩子教育的爸爸妈妈,都知道阅读很重要!

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就是靠阅读,阅读可以说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是适应小学学习的基础。

不过,学龄前的“读写能力”,当然不是像小学生那样乖乖坐着学习语文、写字、写作文……

而是“儿童在正式学会阅读和写作之前,所具备的人际交流、语言(口头和书面)沟通,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该定义由“Zero to Three”——一个专注于儿童发展的不同学科的领先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提出)

也就是说,在上学之前,孩子应该已经掌握了日常会话,听读故事(口头或书面)、读书与看图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因此,从宝宝出生到6岁这段时间,父母和老师就需要为孩子做读写启蒙了。

孩子的读写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总的来说,从出生到6岁,孩子读写的能力会经历三个阶段:

  1. 出生:孩子被萦绕在各种语言和文字环境中,各种声音都将帮助孩子学习发声和说话。
  2. 两岁前:语言词汇量的积累和阅读的兴趣。
  3. 入学前:阅读意识、叙事能力、文字知识和语音意识。

简单解析一下刚才提到的几个关键名词:

  • 词汇量:

通常孩子从1岁左右说出人生中第一个真正的字。两岁左右,通常孩子会说300-500个词汇,到入学前,孩子应该能掌握3000-5000个单词。

  • 阅读兴趣:

如果小宝宝对阅读有兴趣,他会表现得很喜欢“玩书”,撕书、啃书、拿着书扔来扔去都是爱书的表现。

等孩子大一点儿,他还会假装在读书、写字,也喜欢爸爸妈妈给自己读书的过程。

  • 阅读意识:

是指孩子能意识到读写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

比如阅读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如果宝宝已经有了阅读意识,爸爸妈妈会发现,在你给他读书的时候,他能用小手指着相应的部分。

  • 叙述能力:

是指孩子能理解故事、复述故事、以及描述事物的能力。

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会自己通过一张张的图片来理解整个故事,能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当成故事来描述。

比如,和妈妈出去玩,孩子会说:

我们先去……再去……

  • 文字知识:

孩子能区别不同的字,并知道他们的形状和读音。

  • 语音意识:

指孩子听读、模仿、使用词汇发音的能力。比如,爸爸妈妈跟孩子玩语音游戏,爸爸说:“小猫”,就让孩子找到猫;爸爸说“小帽子”,就让孩子找到帽子。

在6岁之前, 让孩子们多玩、多游戏,是很好的。但这样玩,也离不开爸妈有意识地引导,在玩耍、游戏中,也渗透了启蒙教育,尤其是读写的能力。

希望自己的孩子爱阅读,却也不要因此而让孩子压力山大。

否则,反而很可能让“阅读”这个本来精彩的、可以和父母共享的活动蒙上阴影。

因此,愉快的阅读很重要。

读书,就应该轻松、有趣,给孩子们带来欢笑,把每个读书的人带到遥远的地方,成为旅行家、侦探、驯龙的高手……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我们家的大宝现在就在幼小衔接班。来幼小学前班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一个过渡。

这时候一定要孩子明白,他的身份将会发生转变,从幼儿园的小朋友,马上就变成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你灌输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要循序渐进慢慢的给孩子讲,让孩子有一个接触的过程。

我们大宝现在的幼小心灵吧,工厂就会告诉他,他现在的作息时间就是上学的,上学应该注意的什么事项,包括啊,上课期间不允许上厕所,上课期间不允许说话,有问题举手问老师等等。

现在的幼小衔接班都是模拟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只是课程的内容不同而已。其实,顺利的让孩子在幼小衔接班,这个过渡中能够学会怎样上好一年级,才是我们家长的最终目标。

过程中无非是练习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集中的精力,还有孩子要遵守课堂的纪律!孩子的拖延症。


人间芳菲笑开颜


要顺利过度到幼小衔接期,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父母和孩子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认识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孩子心理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以及规则的变化。以前认识一位家长,孩子读幼儿园期间几乎天天迟到,久而久之,孩子也变得没有时间观念,但要知道,小学是比幼儿阶段更加注重规则和纪律的,所以,父母必须从观念上和行动上提前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②父母要提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天的作息要有固定的时间、学会收拾和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学会整理自己的校服、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等等,都需要父母提前教导孩子的。

③父母要提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再是托管式零散式的学习,而是讲求纪律和方法的系统的学习,父母要逐渐引导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如每晚规定一小时的阅读(识字)和计算时间,通过积累巩固知识,通过陪伴养成习惯。

④父母可提前带孩子到小学附近或者交小学生(亲朋的孩子也可以)作朋友,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和小学生的定位有一定的概念。

⑤ 父母要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采取措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老谭谭老师


家长往往会低估孩子的适应能力,说实话,孩子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幼小衔接,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顺利度过,而且衔接的还很好。家长对于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焦虑。

如果家长非得做点什么才能安心和不焦虑的话,作为五年级学生的妈妈,我给各位家长几条建议。

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防止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刚开始上一年级的孩子,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聊天,搞清楚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疏导,直到孩子高兴起来为止。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初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并不难、也不苦,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远比孩子学习成绩重要。只有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好的成绩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孩子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自如,学习效果自然也不错,好的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三、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爱好

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长期活动,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动力,是很难长期保持学习的热情的。所以,为了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学习之余的调节是很重要的,所以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爱好,比如:阅读、书法、画画、乐器、舞蹈等等,只要孩子真心喜欢,家长就一定要全力支持,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爱好来调节和放松自己,给繁重的学习生活带来一抹亮丽的风景,这样,孩子才会继续学下去。


川宝的懒妈妈


如果孩子现在正处于面临幼小衔接的阶段,那我建议还是让孩子去一家专业做幼小衔接的教育结构去来规范孩子的生活和作息习惯等。

其实幼儿园的生活和小学的生活是完全不相同的。在幼儿园的生活每天主要是以游戏为主,而且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短,看重的是孩子可以在这快乐生活。

而小学的的生活则是以学习为主,而且有各式各样的校规来规范孩子的生活,这就需要孩子有较强得学习自主能力和独立意识,所以说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好的能让孩子顺利过渡的。

专业的幼小机构会给孩子定制课程的,会考虑到让孩子全面发展,主课为数学、语文、英语等,还有一些特色能力培养课,如孩子的演讲能力、才艺展示等。

所以还是建议把孩子交给专业的幼小衔接的机构来培养孩子的那个能力养成,但是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安抚孩子不适应的心理,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