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如何變現?浙江磐安告訴你……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鄉村旅遊漸入旺季,浙江省磐安縣烏石村的村民又被帶入了忙碌而幸福的節奏。就連在烏石村附近的十八渦、水下孔、舞龍峽等景點遊山玩水的遊客,也會來這裡配齊吃、住、玩、購。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烏石村俯視圖

先民遺產帶來滾滾財源

在浙江做農家樂的村子很多,烏石村之所以成為樣板,一是得益於起步早,二是有核心吸引力——烏石民居。烏石,即玄武岩,由2億年前火山噴發的岩漿沉積形成,這批石頭被烏石村的先民用作了蓋房材料。

村書記張財瑤說,村裡現有烏石房470間(間,計量單位,一間約為36平方米),集聚在村落南部,遠觀烏壓壓一片,頗有千年古風的神秘,細探裡面則各有乾坤,有的為居所,有的被改裝成茶吧。

遊客來到烏石村,並不是“換個地方喝雞湯”——烏石民居以及圍繞古村落的棧道、公園等景觀,使鄉村旅遊一下子從吃、住的扁平層面豐盈起來。

遊客們有所不知的是,烏石民居這一寶貴的遺產,險在上世紀90年代農村“拆舊建新”的浪潮中被吞沒。

時任村書記張威平認定,拆舊房子這件事不可能是一場速決戰,決定先“放一放”再說。

後來,有關部門和村兩委開始認識到烏石民居的重大文化價值,萌生了“臨時保留”的想法,安排村民在新的地方建新居。

讓張威平沒有想到的是,20年前這個遲滯的決定,竟然成為當下撬動烏石村大繁榮的支點——保留下來的烏石民居成了鄉村旅遊的最大賣點,如今家家戶戶開起了農家樂,既經營食宿,又賣土特產,賺得盆滿缽滿。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孩童在烏石村落裡歡樂奔跑

黨員幹部跑出“大市場”

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樣,烏石村農家樂的起步也是一波三折。

2005年開始,發展鄉村旅遊被納入了磐安縣的大事件,烏石村有著獨特的、保存完好的烏石村落,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之便。

“2005年9月28日,我們村裡4家農家樂開張。”現任烏石村書記、時任村黨委委員的張財瑤記憶猶新,他家就是那4家中的一家。

習慣了在家務農、外出打工的烏石村人,當時並沒有對發展農家樂抱太大希望,畢竟前景不明。最初開農家樂的4家,有2家是張財瑤“拉”來的,還有1戶是主動吃螃蟹的。當時的宣傳造勢遠不如今天這麼便利,第一單生意幾乎是“求”來的。

張財瑤回憶說,開業當天,貼錢僱大巴去金華市的居民小區里拉來了一撥客人,免費吃住,算是開門紅了。因為起步階段生意慘淡,被“拉上船”的村民張金傑還和張財瑤吵過架,中途曾停業去鎮上開過皮鞋店,去廠裡上過班。

後來,村兩委班子去上海跑市場,到旅行社敲門遞名片,才逐漸打開了局面。加之有了各種旅遊產品推介會,縣領導還親自站臺吆喝,烏石村的知名度才越來越高。

張金傑笑嘻嘻地說:“現在有幹部在外面做推銷,我們在家只管安安穩穩經營就行。”10多年來,他家的農家樂從5間房擴張到31間房,2014年自己還做起了旅行社生意,一年接待遊客近6萬人次。

烏石村目前共有農家樂137家,床位3633張,主要接待團體遊。2017至2018年接待遊客百餘萬人次,沒有發生一起遊客投訴事件,除了張財瑤說的“運氣”之外,還有一套成熟的機制在發揮作用。

烏石村出臺了一套“管事十法”,包括村規民約、警民聯防、紅色網格等,其中“兩先糾紛調解法”很管用,即本地人與遊客發生糾紛時先從村民身上找原因,黨員幹部與群眾發生糾紛時,先從黨員幹部身上找原因,把商家、黨員的責任挺在了前頭。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烏石村黃昏裡的梯田

村民腰包鼓,集體實力強

2009年開始,村民厲永生與人合夥種植鐵皮楓鬥,自產自銷,直營店就開在烏石村。最近,他的分店升級亮相,離老店不過30米的路程。兩家店開得這麼近,是源於對客流量的自信。

厲永生笑著,“早幾年的時候,村裡來三四輛旅遊大巴我們不覺得少,現在來三四十輛我們都不覺得多了。最多一次我記得有90輛。”

2006年,烏石村農家樂開業一週年的時候,村裡建起了農家樂服務中心,張威平創造了一套統一對外促銷、統一接團分客、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結算賬目的“四統一”管理模式。服務中心每分派一位客人,就向農家樂收取3元的管理費。

從初創時的4家,到後來的上百家,農家樂服務中心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既保證了農家樂服務質量、避免了惡性競爭,又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2011年以來,服務中心每年的管理費收入都在60萬元左右。

“農戶大多沒有經營經驗,村裡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張威平說,這是建立服務中心的初衷。不過,自2012年以來,情況有了些變化。

記者隨機走進一家農家樂。老闆張雲菊正在給特產土索麵貼二維碼。通過這個小小的貼紙,很多人成了張雲菊土索麵的回頭客。“雖然我們50多歲了,但是不落伍,貼二維碼這種營銷小技巧也是懂的。”張雲菊很淡定地說,手機“掃一掃”,很多客人自動就上門了。

這麼做的不只是張雲菊一家。2012年,自駕遊和網絡訂房開始流行,原先管用的“四統一”機制漸漸弱化,很多農戶開始自主接單,對村服務中心接團分客的依賴減小了。農戶繞過服務中心接單,避開了“3元/人”的管理費。但村集體在環衛、治安等方面的開支並沒有減少,甚至越來越多。

如何補上管理費的空缺?烏石村兩委為集體開拓新的增收途徑。2018年9月,烏石村參與籌建的農特產市場竣工,搭建了農戶售賣土特產的新平臺。43個攤位通過招標獲得租金113萬元,村集體按照協議取得分紅,加上物業出租、集體土地流轉費用等,2018年烏石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近80萬元。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由原村小學改造的鄉愁文化館

演繹產業升級進行時

鄉村旅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保持先發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提檔升級是唯一路徑。近年來,烏石村建起了遊步道、舞廳、燈光球場等文體設施,種植了200畝油菜花、10畝荷花塘、20畝牡丹花,開發了桂花林、櫻花林和蔬菜基地,還修繕了明代的本保殿、清朝四合院、龍灣堂花廳。

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景觀的打造外,烏石村還在業態的豐富性上下功夫。

善於做小吃的方前鎮婦女施綵鳳把“方前小吃”示範店開到了村子裡。扁食、酒釀、糊拉汰……樣樣味美價廉,深得遊客喜愛。施綵鳳笑著說,示範店的場地、裝修是磐安縣供銷社免費提供的,沒有租金壓力,她輕鬆靠著傳統手藝增加了收入,還為烏石旅遊添了一道“新菜”。

烏石民居里有一家民宿,樓下是環境清雅的茶吧,樓上是掛牌價超千元的客房,與其他農戶開的農家樂拉開了檔次。這家民宿的主人就是村主任厲桂瑤。

“升級,是新的起步,村幹部帶個頭,做給大家看看,也做給外面的投資商看看。”厲桂瑤說,這樣的高端民宿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現在,村兩委正積極引進符合烏石特點的商業、文化產品,以滿足各消費層次的需要。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圖 片 | 通訊員 陳顯 供圖

編 輯 | 劉 瓊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资源如何变现?浙江磐安告诉你……

網站投稿:http://tg.xcgbb.com/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