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狂草会出现在唐朝?

单身收容所会长


有书友问我,唐朝为什么会产生狂草艺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认为这个问题更为确切、精当的描述应该是“出现在唐朝的狂草艺术是如何诞生的?”

无论是前一个问题还是后一个问题,它们都旗帜鲜明地将两个概念捆绑在一起,即“狂草”和“唐朝”。这两个问题看似是差不多的,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

一种事物、现象乃至于思想、观念、欲望,其产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就好像孙悟空从石头里突然蹦出来似的(实际上,按照《西游记》的神话逻辑,这块石头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石头”,而是经历了上千年“天地滋养”,是石头中的“石卵”,可见来头也不小),而是有一定源头的。

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或者说一群人,他们凭借着一己之力,完成了某某伟大的事业,创造了某某伟大奇迹。或者说,某某事物是经由一个或者一小撮人所创造的。这种思想模式典型的代表就是欧洲人带有深厚哲学理念和神学色彩的观点——上帝创造一切。

英国著名作家马特·里德利在他的一本名叫《自下而上》的书里将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

他认为看待世界万物的角度有两个,一个是“自下而上”的,一个是“自上而下”的。

前面我们说到的“上帝创造一切”就是“自上而下”创造论的典型代表,与之相反的,则是“自下而上”的思维模式,即我们所说的,慢慢渐进、逐渐演变。

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世界,哪一个更贴近世界的真相呢?我认为应该是后一种,是一种“自下而上”,慢慢形成的过程,它不是“突变”,也不会为人所立刻“创作”。人类历史上当然不缺乏天才。但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天才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个理论,那么我们就能很轻松的看到“狂草艺术的出现”和“唐朝”这一个时期之间的关系了。照我们前面说的,如果这个世界是依靠一种自发的、自然的、来自底层的力量而形成的,那么很显然,狂草艺术就绝对不会仅仅出现在唐朝,我们如果要想全面认识它,就应该往前回顾。正如我们见到一条河流一样,它绝对不会没有源头,凭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很多人在论述这个问题上的时候,如果仅仅着眼于“唐朝这一时期开放繁荣的历史文化氛围”与“狂草艺术的诞生”之间的关系,而忽略在唐朝之前,那些前辈书法家所作的铺垫,是有失偏颇的。

欧洲绘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并不是单单由“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三个人创造这么简单,似乎在我们印象中,欧洲绘画因为有这三位大神的存在,“马上”就从中世纪时期简单、刻板的神学艺术转变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艺术了,并不是这样,他们之间有一个过渡和铺垫在。

假如没有吉贝尔蒂、布鲁内莱斯基、多纳泰罗在雕塑、建筑等艺术方面的开拓,没有马萨乔、阿尔伯蒂、乔凡尼·贝利尼、梅西纳在绘画等艺术中注入人文、科学和理性的因素、开拓透视法的话,文艺复兴三杰再厉害,恐怕也无法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开拓出前人所积累上百年的艺术成就。

因此,回到开篇我们提出的那个问题,其认知的关键就在于,如果我们单纯的将“唐朝”和“狂草”联系起来加以论证,并没有很好的看到狂草艺术形成的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我们应该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一种历史的、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即“自下而上”的逻辑思维方式。

就狂草艺术而论,它的确是出现在唐朝。唐朝时期书写狂草艺术的书法家主要是张旭、怀素。

我们从张旭身上入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张旭的书法,是严格的师承前人书法而来的。结合历史上的史料记载以及书法家的理论著作,我们大致上可以勾勒出张旭书法与汉末魏晋时期与张芝、二王之间的联系。

作为王羲之那一个人时代特有的书法群人物之一,汉末张芝的书法自然可以看做是魏晋书法的先导,从章草这一发展脉络来看,张芝是中国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关键人物,而草书的基本脉络也是遵循着一个渐进式的、“自下而上”式的演变过程,从脱胎于隶书的章草、到汉末魏晋时期的小行草,也称今草,到后来唐代全面繁盛时期的狂草,亦称之为大草,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演变顺序是明确的,这跟我们前面说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发展一样,是漫长演变的结果。

当时历史趋势的演变积累到一定的“量”以后,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从趋势上判断,“章草——今草——狂草”这一演变逻辑是确定的,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但是具体他们会发生在哪一个时期,哪一个阶段,由哪些人将其总结并且发扬光大,这是不确定的,这也是历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总之,我希望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形成一种可以历史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和逻辑——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至于这里面有多少知识、涉及到了哪些理念,实际上并不是特别重要,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唯一可以赢得过电脑的,就是我们迷人的、令人赞叹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松风阁书法日讲


唐代是书法鼎盛期之一,其原因有二,一是唐代诸帝都喜好书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二是唐代历时289年,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提到唐代书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楷书,达到了空间的繁荣。

其实,唐代的行书、草书也是非常厉害的,不过被楷书的盛名所掩盖。

试想,唐太宗是如此推崇王羲之,而彼时离东晋并不久远,二王书风笼罩书坛,而李白浪漫主义思想影响整个社会,在这种情形下,更能表现作者性情的草书怎能不发展呢?


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孙过庭、贺知章丶颠张狂素丶颜真卿等名家辈出。就草书风格而言,如楷书一样,也重法度,求精熟,同时,也出现了像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等书论经典。

张旭、怀素、孙过庭等狂草的出现,表明唐代艺术家敢于冲破时尚的束缚,宣泄个性。

说到这,有个很关键的问题,草书尤其是狂草需要遵守法度吗?回答是肯定的。草书不是潦草、草率的书体,而是要严格按照草法来书写。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谢谢你的提问。 我们今天说的草书,不是古隶书的草书,也不是章草。而是今草即,是从王羲之时代成熟的草书。

王羲之把东汉张芝的草书加工改造之后,就产生了成熟的草书。

这种草书比行书书写速度更快,同时夸张、变形、简化。 从文字记录思想来说,草书的成熟意义非常重大,这就是草书可以大体保持与思维语言的同步。



东汉张芝的草书《冠军贴》。

如果用隶书、楷书记录思维语言,那就非常不同步的! 从艺术来说,草书具有流畅的美。

那么,草书在王羲之时代是最高峰吗?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王羲之时代,既不是全国楷书的时代,也不是行书的时代,当然更不是草书的时代。

我们不能因为东汉有张芝,就说东汉是草书盛世。



孙过庭草书理论手稿《书谱》。

而且,王羲之时代还是国家分裂的时代。国家分裂书法就分裂吗?当然也不是。

最关键的是,王羲之时代还是隶书的时代。

像王羲之这样写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书法家,并不是很普遍。

那么,隶书时代有没有草书?当然有。估计也就是“章草”一类。 因为,草书始终伴随书法发展,这是一个规律性现象。只是,草书有特定的含义。

所以,我们说王羲之时代肯定不是草书盛世,也不可能是一个盛世。

唐代以后,国家统一,文化统一。经过南北朝的几百年发展,汉字书法始终朝着趋于统一的方向发展。

所以,唐代实用领域,基本没有隶书了。书法基本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实用书法主流。

其中,书法最普及应用的,不是楷书,也不是草书,而是行书。

但是,楷书、行书和草书三大书法为一体的地位被确定下来了。



张旭草书《四古诗帖》局部。

既然是一种书法,尽管没有楷书、行书使用率高,但是也属于基本书法,所以,我认为,唐代是草书的盛世。

理由是,除了继承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草书传统,唐代还发展了草书,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师,例如孙过庭的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就是后世的经典,例如张旭、怀素的狂草,都是不世之作,百代极则。



怀素的草书《苦笋帖》。

后世学习草书,没有不以唐代草书为经典的。也没有不以唐代为高峰的。

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都用他们奇瑰是诗歌,赞美过草书,请问,那个时代,有如此美好的盛典?

其次,唐代是一个书法普及全国的时代。

唐代以前,书法比较多样,有隶书、有楷书、有魏碑,也有行书、草书。 但是,没有像唐代这样普及。

唐代普及了楷书,普及了行书,也普及了草书。

只有书法大普及,才会产生大提高和大盛世。 所以,唐代达到这些客观指标了,因此唐代当然是楷书盛世,行书盛世,也是草书盛世。

唐代之所以产生了张旭、怀素这样的狂草,第一,是继承了而我的草书传统,有所发展,第二,一个新时代,也需要新的时代精神。

如果完全照搬二王,也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张扬。


颜真卿的行书《祭侄稿》

唐代的草书都是在盛唐时代的武后、唐玄宗时期,这一时期,长达将近一百年,天下太平,万国来朝,给时代注入了伟大的自信和精神自由。

无论文学绘画还是书法,都是历史上的高峰。

而且,武则天、唐玄宗也是书法高手。

包括楷书、行书都取得了很高的历史成就,当然草书也就会产生新的样式。


千千千里马


在我国的书法发展历程中,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这里说的尚法指的是唐代书法总体倾向都是重视法度,唐代书法家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那么,有趣的是奔放的狂草怎么会出现在唐朝呢?

首先,唐朝书法家有良好扎实的正体书写基础。虽然狂草有别于正体书写,但不是按照臆想胡乱涂写,其根基仍是正体。历代草书书法家均由深厚的正书功底,唐代书法家更是正书基本功扎实。张旭出身书法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书法熏陶及严谨的书法教育;怀素早年也是先学正书之法,然后转工草书。二者皆善工正书,只是草书成就尤为突出罢了。

再者,唐朝社会风气自由,宽和的社会文化催生狂草。唐朝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社会文化水平也达到空前。当时,政府直接将书学列入国子监六学,并设有书学博士,书法还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因此备受社会大众特别是文人墨客的重视。此外,唐朝众多帝王均对书法颇为偏爱,重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加之社会氛围宽和、自由,更有助于狂草的出现。

最后,书法家的后天的勤学苦练尤为重要。前述的“草圣”张旭出身书法世家,家教严谨,除此他还常与颜真卿讨教书法之道,勤奋异常,深钻精通书法之道。怀素出身贫寒,出家和尚,喜爱书法,曾种树叶来练习。“笔冢”,“笔冢墨池”的典故就是因他勤学书法,使笔头堆积如丘而来。

狂草讲求笔意,要求有强的创作灵感,纯熟的创作笔法和技巧。狂草在尚法的唐朝出现并达到巅峰,是一种书法历史的必然。





木木读史






为龙书法


狂草为什么出现在唐朝?津城以历史的角度来回答:



第一,唐朝经济繁荣,文化繁荣,有书法作品的土壤。

唐朝经济发达,唐初先后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明的制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优秀的诗人书法家等不断涌出,培育了文化发展的土壤。




第二,唐朝更加奔放豪爽,狂草狂草,有狂才会草。

唐朝的盛世和开放包容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了人性格上的奔放豪爽,原有的书法写作方式已经不能表达书法家内心的激情涌动,狂草应运而生。



第三,历史发展到唐朝,封建社会达到顶峰。

经过秦汉的开创阶段,魏晋南北朝的融合发展,封建社会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文化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更加繁荣,唐朝的盛世为狂草的出现打下了政治经济基础。

这是狂草产生的历史方面原因。

津城沐雨专注历史领域,喜欢的关注哦!


津城沐雨


历代王朝的分合与强弱铸就的民族性格决定了其文化风格,也会形成不同的书法风貌。

魏晋之际,书法进入了欣赏时代。

北方地域与草原文明接合的那种强悍、粗旷书风从汉隶中脱颖而出,造就了“魏碑体”;中原文明与南方山水式的温婉平和造就了风流倜傥的“东晋风度”。形成了“北碑南帖”的强烈反差。




文化又是“软实力”的体现。唐帝国的建立,真正统一并融合了各民族,铸就了宽博端严兼容、雍华豪迈并蓄的大唐气象与民族性格。这种无形的“价值观”不仅输出到周边各国,也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与追慕。与此对应的大唐三绝: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狂草的文化现象,正是这时代狂放、豪强文化自信的体现。。。


唐代承上启下,是书法史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一个出现巨人与全新风格的时代,一个应物象形能力极大提高且与丰富艺术想象结合的时代。。。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便率先从草书领域出现新风,别开生面。变今草为狂草,用笔极尽变化,气脉飞动,刚柔相济,以豪放纵逸的新面目彰显了盛唐气象。颜真卿的老师张旭以及继张旭而起的怀素,代表了盛唐草书的最高超成就。


狂草的出现是以盛唐的文化自信为背景的,既是个人成功的偶然,也是时代铸就的必然!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临池管窥


狂草出现在唐朝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发展必然。

自从东汉出现草圣张芝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出现了狂草张旭与怀素,还有小草孙过庭,从而将草书形成了理论,其《书谱》详实的记录了草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历程,孙过庭继承和发扬了魏晋草书风神,但是仅仅是一种继承发扬而已,还没有达到张旭与怀素的狂草境界,由此分析为何狂草由唐朝而粲然出现,这与唐朝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思想繁荣昌盛有关联。

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高度文明,中外文化艺术宗教交流十分频繁,开放程度高,国内思想活跃,盛唐王朝,热衷书法艺术,崇尚魏晋,继承和发扬了魏晋风度,几乎是全国上下,世族士人,无不搜集魏晋书墨遗迹,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尚二王书墨,获得《兰亭序》,又有集字圣教序,刻于西安碑林。可见其热爱程度,盛唐时期,楷字字法达到一个最完备。



初唐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盛唐有李邕、张旭、徐浩、颜真卿、怀素,晚唐柳公权。都是书法艺术大成者。

此外还有诗人李白、张籍、杜牧、白居易、李商隐、也都善于书法,并有珍贵书籍流传后世。

唐代有创造性得书法家,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在此不言楷书。论说唐狂草张旭与怀素。张旭,字伯英,世称张长史,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他的楷书继承多于独创,而草书则是他的革新和创造,其狂草有音乐的旋律,诗激情,绘画的笔情墨趣,艺术境界非常高。对他有“草圣”之称,杜甫曾经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宫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家贫,幼年当和尚,幼年买不起纸,就在寺院附近种植万株芭蕉,以此习练书法,又用漆盘练字,把盘子磨穿,寺院墙上家具,都题满了字迹,甚至连袈裟的布也用来练字,其草书气势磅礴,独具一格,有奔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放逸流畅而不狂怪,《自叙帖》是他的狂草杰作,可以说既是一幅泼墨大写意,又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曲。



由此可以说,唐代社会高度发达之背景下,文化思想艺术的繁荣,应运而生了文人墨客,对书法艺术起了推动作用。那么狂草出现在唐朝也应该顺乎自然了。

时代造就书法奇迹,从此宋元明清,再也没有如此狂放之草书。


狂喜淡墨a


狂草是书法艺术中都最高境界,晋唐是中国书法的黄金时代,书法成为两朝的国家潮流。那个时代人才辈出,行书后自然会演变成各种书体,特别是狂草。


吹雪無痕1224


一个时代文化由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高度繁荣和开放的朝代。当时的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领域出现了大量知名诗人和书法家,在那种开明开放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于自我的丰富和发展也更加注重。因此,书法发展到唐朝就出现了草书,这种书法形式的出现,正是当时时代开明开放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