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人民醫院趙振宇:“把病人當親人會收穫很多”

趙振宇個人簡介:

趙振宇,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熟練掌握腦血管病、神經免疫性疾病等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對圍產期腦血管病、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徵、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及顱高壓等少見病、疑難病診治具有充分認識。在《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中華神經科雜誌》、《中華神經醫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獲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

“感謝您趙主任,是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也感謝王護士長和全體醫護人員在我住院期間對我的悉心照顧和熱情服務,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今年3月,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副主任醫師趙振宇,又收到了他治癒的患者送來的一面滿含真摯感激之情的感謝信。像這樣的錦旗和感謝信,趙振宇收到過很多。每當看到這些,趙振宇心裡從沒有過絲毫的驕傲和自滿,有的只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欣慰。因為他知道,每一面錦旗和每一封感謝信都代表著一名被治癒的患者,也代表著一個被重新找回的幸福美滿的家庭。

临沂人民医院赵振宇:“把病人当亲人会收获很多”

趙振宇十分注重和患者間的交流。

學會和病人交流,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天上午8點,趙振宇都會準時出現在病房裡,開始例行查房。在病房內,趙振宇一邊細心詢問著每一位患者的身體狀況,一邊耐心地向身邊的年輕大夫們傳授著他對於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治體會、有關的知識及進展。

在檢查過程中,趙振宇還會時不時地握一下患者的手,笑著和他們拉拉家常,醫患間的距離一下子就被拉近了。“趙醫生非常注意和患者之間的交流,對待每一位病人的諮詢,他都會非常耐心地去解答,這一點相當難得。”談及趙振宇,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護士長王廣英說,他不僅十分注重和患者之間的交流,也非常在意和護理人員間的溝通,趙振宇交到護士手中的每一張醫囑,都力求交代得清清楚楚,有時還會反覆叮囑,“這樣做,不僅是對患者負責,也體現出了對我們護理人員的尊重。”

採訪中,趙振宇告訴記者,患者來醫院就醫,心情原本就是緊張和焦慮的,他們做為醫生要做的首先就是讓病人放鬆心情。“和病人交流的時候,我有時會握一握他們的手,觸碰一下他們的肩膀,和他們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這種行為放在平時,或許不太合適,但出現在醫生和病人之間,卻會有效地緩解病人緊張的心情,甚至會讓他們感覺到被重視,被關注,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患者交給我們,我們會還他一個健康的家人

從醫20多年來,經趙振宇診治的病人很多,“自從趙醫生來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我們科室對‘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徵’等少見病、疑難病認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業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甚至還有外地患者專程來找趙醫生治病。”王廣英說。

“科技在發展,醫學在進步,身為一名醫務人員,我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才能掌握新的醫學知識和進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趙振宇說,不是他的醫術有多高,而是隨著科技和醫學的發展和進步,許多在之前看來無法診斷、無藥可醫的醫學難題被攻克,作為一個臨床醫生要做的,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去學習、去研究、去掌握更好的診治方法。

在這裡,趙振宇舉了一個例子,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作為多種病因導致的少見腦血管病,臨床延誤診治率高,得不到及時的診治,死亡率高。趙振宇曾接診過一例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病例,早已出現臨床症狀多日,但未能及時就診,被送醫時已經昏迷。限於當時國內外對疾病的認識水平,經過20多日的治療,病人仍然處於昏迷狀態,最終,家屬不得不含淚放棄治療。

這件事,趙振宇深有感觸,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積極努力地檢索查閱國內外的相關文獻,總結臨床工作經驗。如今,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病例,神經內科已接診200餘例,其中絕大多數都治癒出院,迴歸家庭和社會,由於性別相關因素,這種疾病在育齡期孕產婦中發病率較高,她們擔心會不會復發,會不會影響她們生二孩。面對患者及家人的擔心,趙振宇耐心地和她們解釋、交流,讓她們放寬心,現在,她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我們有這個底氣,也有這個信心,希望患者家屬能夠相信我們,配合我們,放心把患者交給醫院,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還他們一個健康的家人。”

採訪中,已經跟隨趙振宇學習三年的研究生郭鼕鼕說,能夠跟隨趙醫生學習,是她的幸運,“趙老師工作踏實,為人風趣,他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非常具有進取精神,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醫德和醫術,他說更看重前者

趙振宇醫術高明毋庸置疑,但身為一名醫生,僅僅具備過人的專業技能顯然是不夠的。採訪中,記者問了趙振宇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看來,醫術和醫德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更看重醫德。”趙振宇說,“醫生把病人當作上帝,這種說法也許有些矯情,但至少我們可以把病人當作朋友,當作親人來看待。”

郭鼕鼕在採訪中說起過這樣一件事,三年前,神經內科三病區曾接診過一名患腦出血的中年女性,在住院的過程中,趙振宇發現陪護的人總是一名十七八歲的大男孩。交流中,趙振宇得知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病人是男孩的母親,“從那之後,我發現趙老師只要一有時間就去找那個男孩聊天,安慰他、鼓勵他,還說今後有任何困難都可以去找他。後來,病人出院的時候,對趙老師千恩萬謝,也讓我們這些學生感到由衷的敬佩。”

趙振宇告訴記者,現在來醫院治療的病人還是以常見病為主,疑難雜症畢竟是少數。這樣的患者,相信大部分醫生都能夠為他們完成治療。但正如之前所說的,病人來醫院就醫,不僅是身體上的病痛折磨著他們,而且心理壓力也讓他們感到恐懼。這時候,身為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不僅要治好他們身體上的病,還要學會為他們治療心病,要嘗試著去站在病人的角度為他們考慮。

“趙醫生讓我們欽佩的不僅僅是他的醫術,他全面檢查病人時的細心,對病人百問不煩的耐心,對病人一視同仁的誠心,對患者少用藥少用高價藥的真心,都值得我們所有醫務人員學習。”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ICU護士長徐長雲對記者說。

“我們科室之所以會得到患者們的認可和信任,不可能也不應該歸功在我一個人身上,它離不開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在這裡套用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趙振宇說。

沂蒙晚報記者 衣方傑 通訊員 劉亞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