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都說成都是美食之都,給這個評價的人估計絕對沒有在成都吃過早餐。老年人暫且不說,估計有了養生的需要,早上弄點稀飯鹹菜豆腐乳,問題應該不大。如果你們問成都的年輕人,在哪裡吃早餐,南門上班的朋友表示,全家711其實都是品質之選,但絕大部分時間,我們只需要空氣和雨露就能度過一個幸福充實的早晨。尤其是週一,在經過騾馬市、天府廣場和省體育館三大大關之後如果還能準時趕上例會的,就算心不虛,胃,一定是虛的。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傳統的成都早點,現在能瞧見的,除了肥腸粉配鍋魁,好像也想不出來有什麼太特別的。可是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為啥偏偏就給其他地方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早餐文化呢。北京有包子炒肝兒,上海的四大金剛,武漢直接管吃早飯叫過早兒,廣東人一盅兩件嘆早茶的本事,怕是早都已經讓全國人民豔羨不已。回到四川本地來講,綿陽人熱衷的半青半紅的幼細米粉,樂山峨眉則有別具一格的豆腐腦加粉蒸肉。成都人到底做錯了什麼,要受到沒有早餐的懲罰,哎呀,他們其實啥也沒做錯,他們就是懶。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估計說到這裡,很多成都人的地方自豪感已經讓他們無法繼續沉默,一個有一個鮮活的例子已經準備好要過來反駁了:成都人不僅有早餐,而且還要排隊,不信,你你你看這些每到下午就要排隊的傳統大包,成都人早上是要吃包子的,而且還都是頭天下午排隊買的。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說到華興街,必然要說的就有盤飱市,作為成都老派滷菜的代表,盤飱市繼承的是最地道的南貨店滷菜傳統,但是每天下午四點不到,原本排隊買滷菜買鍋盔的客人絕對要驟減,注意更哥這裡的用詞,是驟減哦。你問人都哪裡去了,且輕移蓮步,往隔壁檔口瞧瞧就知道,這買東西的客人呀,清一色的都聚在那盤飱市大包的牌子下面,烏壓壓一大片。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盤飱市大包到底有什麼的魔力,偏就能讓成都人為此神魂顛倒。其實原因也並不神秘,味道傳統選料紮實,味道就像是曾經的iPhone4S,只有兩種可以選,芽菜和叉燒。弄大個包子賣兩塊五一個也說得過去,畢竟一分錢一分貨,既是中國人認的老理兒,也符合經濟原理。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先說味道,兩種包子掰開了看,能看得出裡面都是些肉顆顆,切的很是粗獷,而且明顯看得出是肥多瘦少,面對這樣的設置,估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節奏。依照老成都包子的標準呢,那是相當巴適,動物油脂可以恰到好處的增加食物的風味,但是按照現在的標準,估計不少妹子是覺得不會下口了,那麼多肥肉,不想吃。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其實盤飱市的包子,肥則肥矣,但卻另有玄機,比如說包子裡面的肉丁全是滷肉切配,肉類經過加工之後再作為包子餡出現,雖然沒有鮮肉的汁水充盈,卻也別成一派。芽菜包鮮鮮,叉燒包略帶點甜味,並且還有與肉類同出一鍋的滷香菇加持。排隊雖然無聊,其實最好耍的是和一同排隊的成都大爺聊天,問問他們的包子經,相信一定會有啟發。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每天下午三點半一環路北一段的梨園祥酒店旁邊,買包子的隊伍準時排起。那包子名字起得風雅,號稱梨園大包,然而不論是賣包子的還是買包子的都其實並沒有什麼嫋娜的身段,畢竟像麵食這裡富含碳水的食物,怎麼吃都是要轉化脂肪的。愛吃的包子的小孩,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胖。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常來買包子的婆婆說,兩年多了,這邊天天排隊,根本不曉得為啥子,因為之前開了許久,根本就不排隊呀。現在每天買包子好浪費時間呀。包子就是旁邊酒店包好了拿出來賣的,個頭大分量足,實打實的老面,大老遠就能聞到陣陣面香。

成都這幾家包子天天排著長隊,老遠就能聞到香,一天賣出上千個!

不過最受歡迎的除了包子,還要數黃白饅頭,個頭只大,重量也足,是資格的老面饅頭,吃起來口感有嚼勁,不少婆婆一買就是一口袋。包子嘛除了傳統的醬肉鮮肉和芽菜,就是巨大無比的花生酥麻包十分惹眼,掰開之後,裡面滿滿的都是芝麻花生餡,一個人絕對吃不完一個,適合全家分食。


楊大偉 | 版式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