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援外醫療醫生集結義診 40多位專家將於7月出發

出征前檢驗團隊合作能力

江蘇援外醫療醫生集結義診

南報網訊 (記者 顧小萍)今天(4月28日),來自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南醫大二附院、省第二中醫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的40多位專家在浦口市民中心進行了一場盛大義診。義診專家都有一個特殊身份——江蘇省援外醫療隊成員。據悉,40多位專家們將組成三支醫療隊於今年7月遠赴桑給巴爾、馬耳他、圭亞那執行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

“醫生,幫忙看一下這張片子,我的腰椎問題是不是一定要手術”、“孩子最近總是喊肚子疼,但胃口還行,究竟是怎麼回事”……今天一大早,40多位專家在浦口市民中心廣場一字排開,市民們團團圍住諮詢各種問題。上午8點多開始的義診,至中午11點多,人群才漸漸散開。

“這場義診,一方面是為百姓健康貢獻我們的力量,一方面是為檢驗我們援外醫療隊合作能力和凝聚力。”援外醫療隊隊長之一、省中醫院推拿科主任中醫師耿濤介紹,其所帶領的醫療隊共6名成員,將在今年7月5日出發前往馬耳他,這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經濟比較發達,中醫接受度比較高,中國醫生前往當地除了在地中海中醫中心、聖姆醫院及哥佐島醫療點進行中醫門診、臨床帶教、開班講座等日常工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播宣傳好中國文化及中醫文化。“計劃將進行一場中西醫對話,舉辦一個規模較大的中醫養身展,同時還將做一個面對馬耳他中醫愛好者的培訓手冊。”耿濤告訴記者,此前援外醫療兩年為一週期,2017年起變為一年,很多任務從兩年變成一年去完成,壓力比較大,因此,眼下正在進行的援外封閉訓練中,除了突破語言關,團隊成員每天都在熬夜進行當地開展的各項工作計劃。在耿濤看來,如何讓當地人更好地接受中國文化,如何在過去的傳播路徑上有突破、有創新,都是巨大挑戰。

省中西結合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邵清華是個80後,是三支醫療隊成員中最年輕的一個。在她看來,能被挑選援外一年對個人而言是一種機遇,但對家庭和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孩子今年9月即將上小學一年級,這是比較關鍵的一年,但我不能陪在他的身邊。”邵清華說,孩子此前只要在家聽到她提起“馬耳他”三個字就會大哭大鬧。現階段,邵清華正在接受封閉訓練兩週才能回一次家,一到家孩子就會急切地問,“媽媽,你是不是明天就要去馬耳他了?”邵清華說,雖然一年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但身教大於言傳,她將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出榜樣。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袁同洲是中國(江蘇)第29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副隊長,他即將奔赴的是桑給巴爾奔巴島。據介紹,桑給巴爾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地區之一,奔巴島則是桑給巴爾最欠發達的區域。“在確定去援助桑給巴爾後,我就經常在網上看之前援助隊員的博客、日記等,做好各種準備。”袁同洲說,此前他援助過四川和新疆,這次是他第三次作為醫療援助隊員,不同於以往兩次,這次將是條件最差、最苦的一次。

援圭亞那副隊長、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李青將和另外4名醫生組隊,於7月5日前往圭亞那的第三大城市林登,“雖是第三大城市,但人口只有5萬人,經濟比較落後,缺醫少藥比較嚴重。”李青告訴記者,因圭亞那距離美國較近,醫生有了一定年資後就會前往美國執業,留在醫院工作的都是年輕醫生,因為當地患者疑難複雜的手術都靠中國醫生和古巴醫生“支持”,“當地生育率較高,肥胖人群較多,婦產、普外、兒科每天都有大量門診和手術,但醫療設備相對落後,就我一個麻醉醫生,如何保障好一天七八臺的手術是個不小的挑戰。”

據介紹,1964年8月,應桑給巴爾政府邀請,江蘇省向坦桑尼亞桑給巴爾派出了第一支援外醫療隊。1993年7月,又先後向圭亞那和馬耳他派遣援外醫療隊。54年來,累計向非洲桑給巴爾、南美洲圭亞那、歐洲馬耳他等國家共派出61批醫療隊(組),1021人次。累計救治受援國患者850多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30多萬例,搶救危重病人近7萬人,開展各種新技術、新項目500多種。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技術、高尚的醫德和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讚譽及充分肯定,為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