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什麼不攻打伊梨?

雲迴天來


這不是敢不敢打的問題,而是清政府不支持左宗棠跟沙俄開戰。

如果左宗棠在消滅阿古柏後,還敢再跟沙俄開戰,先不說打不打得贏的問題,就算清軍打的贏俄軍,那必然也是一筆巨的軍費大開支。反對派彈劾左宗棠的奏摺肯定會如洪水一樣把他“淹死”。

新疆自古就是勞師遠征的偏遠之地。一個王朝往往是盛世時期才會打新疆的主意,因為朝廷有錢嘛。而到了王朝的衰落期,百分之百的就會丟失,因為朝廷沒錢了。

乾隆皇帝當年剿滅準噶爾,收復新疆,再到同治皇帝丟失新疆,就是這麼一個朝廷從有錢到沒錢的過程。

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偽政權時,清政府沒錢。

當時,清政府內部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派人就認為西北塞防不重要,建議把西北塞防的經費拿來全部放在東南海防上。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這話的意思是說,從經濟角度考慮,新疆那地方太窮,收回來了也沒用。



左宗棠是個暴脾氣,聽到李鴻章這麼抹黑新疆,當即就怒了。他從經濟意義上反駁了李中堂:

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少胡扯,新疆是個非常有潛力的地方,經濟發展空間很大。

緊接著,左宗棠又從軍事意義上對李鴻章的觀點進行了反駁:

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這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現在不管新疆,以後俄國人肯定會佔了新疆,之後必定還會去佔外蒙古。屆時陝西、甘肅、山西乃至華北都受威脅。如果新疆要丟了,你覺得那些領土能夠保得住嗎?

很顯然,這是一句振聾發聵的話。

作為最後的決策者,慈禧太后採納了左宗棠的意見,並且任命他為欽差大臣,正式批准收復新疆。



但是,慈禧雖然批准了,可她沒有足夠的銀子可供左宗棠出師。所以收復新疆的一部分軍費開支,只能靠左宗棠自己想法籌募。

並且,慈禧只是批准左宗棠收復新疆,沒有讓他去惹沙俄。因為伊犁被俄軍佔著,清政府對沙俄是既怕得罪,又想引為援助。不敢跟沙俄硬鋼。

於是,左宗棠就帶著緊箍咒,兩手空空的就踏上了收復新疆的艱難之路。

首先,他要想辦法補足軍費。出兵之前,左宗棠大概的算過,他率領的七萬大軍需要餉銀約六百萬兩,外加後勤運糧的經費,實際開銷在八百萬兩左右。而且這個數字還只是正常的開支,其它諸如士兵的補償費、遣散費等,都還沒有列入這個清單。而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極為紊亂,國庫空虛。只能給左宗棠撥付五百萬兩的軍費。剩下的三百萬兩銀子要靠左宗棠自己負責募捐。

為了收復新疆,左宗棠委託胡雪巖向歐洲列強借款。這在當時是奇聞,堂堂天朝大國還要靠跟洋人借錢才能打仗,丟死人了。不過左宗棠不在乎,他認定收復失地比自己丟面子要重要的多。面子什麼的,是靠實力爭取來的。不借錢倒是有面子了,但是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也丟了。



借到錢後,左宗棠沒有采用傳統的後勤供應模式,也就是靠關內運糧食到新疆。而是再次創造性的通過俄羅斯商人採糧,將清軍的後勤採購和運輸的艱鉅任務承包給了俄羅斯商人(實際是沙俄陸軍的一名上尉)。後來這個俄羅斯商人也確實幫助左宗棠解決了運糧問題,前後共運輸1500萬斤糧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軍糧食轉運的困難。

最終在解決了糧食問題後,清軍消滅了阿古柏偽政權,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失地。擺在左宗棠面前的困難,只有一個伊犁了。可是由於與沙俄外交是大事件,左宗棠一個人無法決斷。於是關於伊犁問題,清政府便派代表與沙俄展開了談判。

1879年(光緒五年),在沙俄威逼下,清政府代表崇厚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這個條約的內容不重要,大家只需要記得一點就可以了——這是一非常不平等的條約,既要割地,還要賠款。

左宗棠聽說後,怒火沖天,立即便向朝廷上奏摺彈劾崇厚。並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咱們這次沒打輸,為什麼要割地?必須跟沙俄再談,堅決不割地。實在不行就開戰!我雖然老了,但還能再跟他們打一場。

武事不競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茲一矢未加,乃遽議捐棄要地,饜其所欲,譬由投犬以骨,骨盡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異日之憂曷極!此可為嘆息痛恨者矣!……為今之計,當先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臣雖衰慵無似,敢不勉旃。

慈禧在收到左宗棠奏疏後,考慮再三,最終將治崇厚罪,再派代表與沙俄談判。然而沙俄據不讓步,使談判陷入僵局。左宗棠聽說後,向朝廷請戰,二度率兵進入新疆和沙俄軍對峙了四個月。中間幾度擦槍走火,但雙方都保持了剋制。

後來沙俄迫於壓力,在談判中讓步。清朝於是收回了伊犁地區,基本保持了1860年之後的邊境線。



回看這段歷史,左宗棠功德無量。收復新疆的決定,是他據理力爭來的;具體方案是他策劃的;具體的作戰是他指揮打的;後來的談判也是在他撐腰下,才最終談下來。就連一部分軍費也是他自己辦法湊的。整個過程他是費心費力,無愧於心。

雖說最後未能用武力趕走沙俄軍隊,是一個小遺憾,可是這跟他沒關係。因為開戰與否的決定權在朝廷,他只是臣子,並不是決策者。不能拿這種事情強人所難。但如果真的開戰,他也不怕。他敢跟沙俄對峙,他就敢開戰。三湘子弟,就是有這股蠻勁。

事實上,左宗棠本身就是鷹派思維。他覺得只要能打贏,就沒有必要向洋人退讓。就算打不贏,拼死一戰也比拱手而降好。

不過說句實話,左宗棠如果當時硬鋼了,他的下場可能不會太好。當時清政府的政策整體偏軟,對洋人的態度曖昧,左宗棠這種跟洋人死磕到底的性格,其實在朝廷裡面很不受待見。

再看今日之新疆,哪裡如李大人所說,是個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的化外之地?明明就是我國的資源大省、畜牧業大省。瓜果質量更是居全國之冠,風景更是全國一絕。“放假就出國”的朋友,真的可以去到那邊走走看看。因為新疆很美。



這樣的大好河山,如果丟在了誰的手上,那才是千古罪人。


Mer86


左宗棠收新疆的事情,大都為人所熟知,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新疆是怎麼丟的。


由於晚晴軍事上被列強吊打,而且各地起義此起彼伏,這就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對一些邊遠地區裁撤不必要的機構與財政補貼,晚晴駐紮新疆的清軍人數不斷削減,最後削減至非常單薄的兵力,沙俄暗地裡扶持了許多仇恨清政府的勢力,不久找到一個絕好的機會,一下子就把清廷殺了個落花流水,新疆全境幾乎全部丟失,握在清朝手裡的僅僅是巴里坤與哈密。

塵埃落定之後,一個名叫穆罕默德·雅霍甫的人在沙俄暗地裡支持下通過軍事威壓、外交等手段,輕易控制了廣大的南疆地區,而這時,清廷還在討論是否要新疆進行救援,大部分的朝廷重臣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支援新疆,應該毫不猶豫的放棄新疆。

關鍵時刻,左宗棠力主出戰,說出了他的重要論斷:保京師者,蒙古也,保蒙古也,新疆也。 此言一出,大家都不說話了,殺人誅心。


這一番話說的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有遠見,你們都說要放棄新疆,那我左宗棠就問問你們,如果沒有了新疆,下一步你們是不是要主張放棄蒙古,沒有了蒙古,誰還能保護京城?

於是,清朝政府派遣左宗棠率領湖湘弟子,一路開拔,火速趕往新疆,花甲之年的左宗棠寶刀未老,迅速肅清萬里,剿滅雅霍甫勢力,南疆除了伊犁,全境光復。

新疆伊犁,一向被稱為塞外江南,始終是清政府的新疆治所,之所以左宗棠遲遲不拿伊犁開刀是因為,老將軍心裡沒底,穆罕默德·雅霍甫的軍隊自然是不堪一擊,這些人不過是烏合之眾,對付原來新疆的少數駐軍還可以,對上裝備了西式槍炮、有著十幾年戰爭經驗的湖湘子弟那完全就是被吊打的下場,但是伊犁駐紮軍隊的是——沙俄軍隊。

老將軍想起了朝廷上的袞袞諸公,於是中規中矩上報清廷,走外交路子,言辭懇切請求沙俄歸還伊犁,因為畢竟“回亂已靖”,之前以此為藉口的沙俄現在不能繼續用這個藉口佔著伊犁不動了。

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作為使者被清政府派遣,出使沙俄前,左宗棠找到了這位故人之子,二人經過商議,最後決定二人合作,一方面呢談判,另一方面呢,也有軍事威脅,看他沙俄願不願意走。



在談判期間左宗棠佈置軍事威脅,聲勢浩大,但依然非常冷靜,面對有些部下多次有衝動的現象,毫不猶豫的直接加以阻止這種不良行為,一方面他要保護談判的使者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左宗棠清晰地認識國力懸殊,不能擅開邊釁。

最後談判結果還是讓這位老將軍比較滿意的,一共需要900萬盧布,就可以贖回伊犁,雖然賠款讓人不爽,但作為弱國,能做到這些已經算屈指可數的亮眼表現了。


藤樹先生


左宗棠之所以不攻打伊犁,是因為駐守伊犁的是清廷最大苦主——沙俄軍隊,而不是阿古柏、白彥虎之類的少數民族雜牌軍。所以,在審時度勢之下,左宗棠與曾紀澤唱了一出雙簧戲,施展的正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

大棒,自然是左文襄公左宗棠,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在肅清陝甘回亂之後,受任欽差大臣,全權負責督辦新疆軍務,剿滅阿古柏和白彥虎勢力,這個過程還算比較順利,在1876年正式出兵一年之後,基本達成了戰略目標,阿古柏自殺,白彥虎逃至俄境。

剩下的威脅就只有沙俄了,在新疆內亂時,沙俄先是脅迫清廷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鯨吞了西北地區44萬平方公里土地,這還是趁著英法聯軍禍害中國時與清廷簽署的《中俄北京條約》的延伸。消化完伊犁河下游後,沙俄的胃口很快得寸進尺,把目光又盯上了伊犁河谷。1871年,沙俄軍隊以“護僑”為名,進佔伊犁河谷地帶,跟清廷的解釋是“回亂未靖,代收代守”、“日後交還”,這也是先站住腳跟,再謀求法理的老把戲,焦頭爛額而又鞭長莫及的清廷自然只好無奈的接受現狀。

到了1878年初,新疆的北疆南疆,除了伊犁之外已全部肅清,左宗棠開始謀定伊犁。他先是婉拒了手下大將劉錦堂和金順乘勝追擊殺入伊犁的建議,而後上報清廷,請求先與沙俄交涉歸還伊犁事宜,因為畢竟沙俄之前進佔伊犁時打的旗號是“回亂未靖、代收代收”,現在亂局已定,沙俄失去了坐擁伊犁的口實。

慈禧先是在李鴻章的建議下,捨棄曾紀澤,派崇厚出使沙俄談判,崇厚帶回來的《里瓦幾亞條約》,直接把伊犁大部拱手相送。左宗棠據理力爭,慈禧法辦崇厚,改派翁同酥與左宗棠支持的曾紀澤出使沙俄,另行談判。

曾紀澤出使沙俄前,左宗棠在新疆曾為之踐行,兩個人圍繞著“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籌謀就位。

作為大棒,左宗棠隨即部署兵力,抬棺挺進至伊犁外圍,保持了軍事上的高壓態勢。

作為胡蘿蔔,曾紀澤據理力爭,收回了伊犁河谷,但囿於沙俄逼迫(明言不欲以曾為談判對手,想直接派使去北京談判,與清朝所有皇帝一樣,慈禧最怕這個)、清廷施壓,最終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也割讓了部分土地,並賠款509萬兩白銀,是為胡蘿蔔。

作為沙俄一方,彼時剛剛結束與土耳其的第十次大戰,由於當時駐守伊犁的兵力大部已被抽調至土耳其戰場,伊犁戰備空虛,國庫也比較吃緊,實際上也是防守不住左宗棠的軍事進攻。

比起二百多年間與沙俄大戰十二次、抗爭至死的土耳其人,清廷血性大是不足,屢屢喪權辱國割地賠銀的條約也被後人不齒,看看現在的超級縮微版土境,似乎清廷也有幾分“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的歪理。


歷來現實


誠邀,如題。大清末年,天下崩亂,中亞首領阿古柏在英國和沙俄的暗中支持下趁大清忙於應付東南列強,悍然出兵奪取中國屬地新疆,清政府聞之震怒,幾經討論後派大將左宗棠率軍出征新疆,左宗棠向歐洲列強借款,以西方武器裝備清軍,最終打敗了阿古柏,兵圍沙俄佔領之下的伊犁,那麼視死如歸的左宗棠為何不攻打伊梨以收回新疆全境呢?

可能一:難道是伊犁的作用不大嗎?

伊梨位於新疆西部天山以北,與俄國,哈薩克斯坦等多國接壤,這就意味著,一旦跳過這個城市,就進入到了大清境內,所以伊犁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伊梨也是絲綢的北道重鎮。而且伊梨也伴有平原,河流地形,雖是邊境但也非蠻荒之地,有經商寓居的自然條件。所以這個理由被排除

可能二:難道是俄羅斯人防禦嚴密,沒有戰機嗎?

其實也不是,因為據史料記載,在俄羅斯佔領伊犁的時候,俄國在西方與奧斯曼帝國幹看一架,不得不分調駐守伊犁戎行赴土耳其前線,是以清軍是由絕對戰機的。

首先,早在1879年,清朝的崇厚私行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裡瓦幾亞公約》,割去霍爾果斯河以西和特克里斯河流域大片豐饒的疆域給沙俄。這時候的伊犁失去了戰略屏障,只是“已成彈丸孤注,控守彌難”的殘破空城,大清就算攻打下來,也是很難守住的

其次,左宗棠並非懼怕與俄交兵,而是考慮到我國的悉數全局,他可以督戰我國新疆西北部,可是中俄交攘多處,比如中國東北,就是一個虛弱的位置,一旦開戰,清政府是沒有能力雙線作戰的。結果就無法預想。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筆者認為,左宗棠不是不準備打,更不是不敢打,而是還沒來得及打,沙皇俄國就和清王朝簽訂了關於歸還伊犁的和平條約。

左宗棠是晚清時期少有的鷹派人物之一,頂著英俄帝國主義干涉和後勤保障困難的雙重壓力,力排眾議,親自指揮7萬大軍長驅萬里,收復新疆,足見其膽略過人。

收復新疆之戰結束後,清王朝隨即派內大臣崇厚作為欽差大臣赴俄國與之商討歸還伊犁的問題。但是沙皇俄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白佔了清王朝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根本不把眼前這個滿洲貴族崇厚放在眼裡。蠻橫的提出歸還伊犁可以,但是要以別的領土交換,同時還要賠償沙俄的佔領費500萬盧布(相當於280萬兩白銀)。軟弱無能的崇厚居然簽署了這一條約。

賣國條約一經簽訂,舉國憤慨!

多數官員、群眾主張與沙俄決一死戰,收復伊犁。此時遠在西北的左宗棠也建議朝廷以和為主,但必須保持軍事壓力,隨時準備武力收復伊犁。

清王朝為了穩定上下人心,於1880年2月中旬將崇厚以“荒謬誤國”的罪名判處死緩,並向沙皇俄國發出照會,表示堅決不承認先前的條約,派曾國藩長子曾紀澤作為全權談判代表,繼續與沙皇俄國談判。

沙皇俄國惱羞成怒,氣急敗壞之下向中俄東北、西北邊境增兵,並以海軍艦隊在黃海海域遊弋,示威挑釁,企圖以此逼迫清王朝就範。面對如此形勢,清王朝也針鋒相對,在加強邊境線和沿海防禦的同時,命令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隨時準備武力解決伊犁問題。

左宗棠隨即著手部署軍事行動,調集原進入新疆的各路大軍向伊犁方向集結。為了表明堅決收復伊犁的決心,左宗棠於5五月份進入新疆,在前進過程中命令部下親兵抬著自己的準備的棺材走在前列,以此鼓舞士氣。駐疆清軍各部行動迅速,至6月份,各路大軍已經全部到達指定地域並完成作戰準備,總兵力達5萬餘人。剛剛結束了收復新疆之戰的清軍各部士氣高昂,武器裝備多數是德械和仿德械,加上在新疆之戰中繳獲了大量阿古柏部隊的槍炮,因此相比俄軍,兵力火力也有一定的優勢。

實際上,沙皇俄國在與清王朝進行有關伊犁歸屬問題的談判時,還在忙於鎮壓因第十次俄土戰爭導致的國內各少數民族的反抗,本來就底虛。現在在談判桌上曾紀澤針鋒相對,外面清軍又大兵壓境,幾經折騰也沒鬧下多少好處,無奈之下只好於1881年2月下旬與曾紀澤簽署《伊犁條約》,歸還伊犁。


大將軍威武K


左宗棠一舉收復新疆全境,為什麼獨獨不攻打伊利,繼續讓俄國佔領伊犁,最後只能算是買回伊利呢?而且也損失了一部分的領土呢?當時清軍剛收復新疆大部分地區,士氣正盛,這個時候打伊犁不是正好嗎,左宗棠為什麼不打呢?

很簡單打不過!!!當時清朝和俄國可以說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左宗棠打的話只能是必敗。不但伊犁收不回來,很可能俄國會派大軍進入新疆,順勢佔領新疆。

新疆佔了中國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西北的大門戶,丟新疆則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則中原必失。

當時清朝晚期,當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當時清政府忙於鎮壓太平天國而忽視了西北地區,導致新疆各地的回族,維吾爾族等等相繼爆發起義。1865年,喀什噶爾的回部請求浩罕汗國增援,浩罕可汗派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佔據整個回疆,建立政教合一的哲德沙爾汗國。當時阿古柏的背後就是英國,俄國人支持的,所以阿古柏也是才敢大膽的佔領了整個新疆。1871年的時候沙俄乘勢佔領了新疆的伊犁地區。

1877年4月左宗棠率軍進入新疆,到了這個時候,阿古柏已經盤踞新疆十餘年了。可謂是根深蒂固。但是就是再這樣的局勢下,左宗棠還是一路勢如破竹,收復了除了伊利的整個新疆。

但是這個時候左宗棠也是不敢打伊犁了。阿古柏能夠輕鬆的打贏,主要還是因為這些都是一些雜牌軍。清軍一到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

但是佔據伊犁的俄軍卻不一樣,這些都是俄國人正規的軍隊,更關鍵的還是當時清政府也是不敢俄國打的,阿古柏雖然是英國和俄國支持的,但是畢竟這兩個國家只是背地裡支持,出面的還是阿古柏,所以清政府敢消滅阿古柏,但是當時在伊犁的卻是俄國正牌的軍隊,清軍當時怎麼也不敢打伊利的。

1877年的時候,左宗棠忙於收復新疆,但是俄國人這個時候在中亞和當時中亞最強大的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在打仗,結果俄國人集結了48個步兵師78萬人一舉打敗了奧斯曼土耳其,此後奧斯曼土耳其土崩瓦解。想想這個時候清軍如果和俄國人打會是什麼樣的結局。當時奧斯曼土耳其也是封建國家,可以說和清朝完全是一樣,看起來龐大,但是已經是一條破敗不堪的大船了。

所以這個時候清朝只能是和談了,派去了曾紀澤和俄國人談判,這個時候左宗棠也是故意假裝要攻打伊犁,俄國人當時也是不想和清朝繼續再打了當時和奧斯曼土耳其打也是損失不小,於是在1881年的時候和清朝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條約規定: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和北面的齋桑湖以東地區共七萬多平方公里被俄國強行割去,賠款九百萬盧布也就是509萬兩白銀。

這個時候清朝才算是收復了新疆全境!


中國歷史研究所


客觀來說,左宗棠當時能收回新疆,確實非常非常不容易。

1875年4月,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來到新疆督辦軍務,節制三軍,平叛收回失地。

1876年,左宗棠經過周密準備之後,兵分三路進入新疆,一直到1878年,除了伊犁地區外,整個新疆被成功收復。

早在1871年,俄國人就趁著阿古柏侵佔新疆的時候,派兵佔領了伊犁。雖然俄國人在伊犁駐軍不多,以當時的左宗棠的實力,是有能力收復的。

但是,權衡利弊之後,左宗棠暫緩了軍事行動,改為外交斡旋。

1880年,左宗棠在哈密設立了抗俄司令部,做好了軍事部署,同時清廷派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俄國進行談判。就在這樣軟硬兼施的情況下,最終和俄國達成協議,割讓部分領土給俄國,支付了900萬盧布,收回了伊犁等地區。

當然,這依然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左宗棠確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首先,在收復新疆之前,清廷一直在激烈討論“海防”還是“塞防”的問題。

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說,來自海上的西方列強的威脅,更為嚴峻。再加上各地蜂擁而起的“土匪流寇”,想同時應付這麼多問題,確實有些困難。

所以,李鴻章才會提出,海防更重要,可以放棄新疆。幸好,左宗棠堅持己見,力主海防塞防同樣重要,才爭取了收回新疆的機會。但是,左宗棠是明白的,朝廷沒有太多糧餉打大仗。

其次,阿古柏和俄國人不一樣。阿古柏的實力並不強大,他還要依靠背後的英國俄國壯膽才行。

俄國就不一樣了,在俄土戰爭中不斷開疆闢土的俄國,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如果在伊犁和俄軍發生直接衝突,不可避免的要爆發兩國戰爭。這樣的話,能不能打贏先不說,關鍵是沒錢打仗了。

所以,為了避免陷入戰爭泥潭,外交談判是最好的選擇。


左宗棠是看清了當時的形勢,國家貧弱,朝廷無能,自己能爭取到收復新疆的機會已經不錯了。真的和俄國開戰,對國家對自己都沒有好處。


七追風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伊犁被沙俄佔領了,打不一定能打贏,但是給錢就一定可以贖回。左宗棠趁戰勝阿古柏收復新疆其他地方之威,派曾紀澤與沙俄談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之以金,最終用509萬白銀贖回了伊犁地區。


左宗棠收復新疆其他地方,軍隊六七萬之眾,後勤部隊四五萬之多,只能供給前線兩三萬人作戰。西征大軍十多萬人,糧響軍需日費萬金,全靠胡雪巖的外國貸款,因此再與沙俄軍隊作戰,勝算不大,耗銀更多。

沙俄佔領伊犁後,後勤補給困難,當地百姓反攻,加上左宗棠數萬精兵在側,也深感堅守不易。英國在中亞煽風點火,驅動當地勢力反對沙俄,土耳其更是更沙俄打得不可開交。



左宗棠兵分三路包圍伊犁半年之久,清政府派曾國藩長子曾紀澤與沙俄談判,最終以900萬盧布的價格贖回了伊犁地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慈禧太后還是同意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大秦鐵鷹劍士


左宗棠不攻打伊犁,是因為他畢竟是一個對世界大勢有所瞭解的人,非常清楚沙俄國力強大,不是清帝國可以正面對抗的。

清軍的炮是這樣的

當時和現在都有不少人,在收復新疆後就膨脹了,認為可以包打天下了,真的是這樣嗎?左宗棠收復新疆,對付的是些什麼敵人,六七萬所謂“哲德沙爾國”的軍隊裡,大部分都是新疆本地的反清武裝,以及從陝甘逃過來的回民軍殘部,只有不到一萬是所謂的侵略軍,其實不過是因為中亞故國被沙俄吞併,乘新疆動亂流竄過來的喪家之犬。

俄軍的炮是這樣的

這些人不過是烏合之眾,對付原來新疆的少數駐軍還可以,對上裝備了西式槍炮、有著十幾年戰爭經驗的西征軍完全就是被吊打的下場。

打敗這樣的敵人,並不值得得意忘形,所以左宗棠理智地多次阻止了部下的冒險行為。



光緒三年六月(1877年),俄國攻打土耳其,分調駐紮伊犁軍隊赴土耳其前線。此時,左宗棠的副手金順進言“願以本軍乘虛襲取伊犁”。左宗棠認為: “縱目前因事就功,將來必更難了結”,“斷不可挑釁生端,貽害大局”。

清軍打敗的所謂侵略軍,是這個吊樣

光緒四年正月,俄國收留了從新疆越境的回民軍白彥虎部,湘軍大將劉錦棠欲提兵越境剿捕白彥虎。 左宗棠阻止:“以兵臨之,勢必決裂”,認為大清與沙俄“東北、西北均與接界,兵事將無了期”,所以嚴令“不可釁自我開”。


即使俄國人的手下敗將土耳其,也比清軍強的多。當時清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戰力水平,估計也就現在國足在世界上的地位

後英國唆使俄國內部中亞部落造反,左宗棠部將鹹謂有機可乘,應該進兵伊犁。左宗棠認為: “俄英措隙已久,俄恃其國大,英恃其兵強,各不相下。我且綢繆墉戶,靜觀其敝,不以彼之強弱為意。而日夜思所以自強,亦不以彼之言我強我弱為意也。”




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同時,俄國也吊打了奧斯曼土耳其,在這場近代化戰爭中,俄國輕輕鬆鬆地集中了48個步兵師共72萬人、3000門大炮。左宗棠有多少兵?不過五六萬人,俄國只要派來對付土耳其軍隊的十分之一,別說伊犁了,新疆都保不住。



左宗棠清晰地認識到中俄國力懸殊,非常妥善地處理了與俄的關係,不讓俄國有所藉口。他力求明確界劃,反對越界侵佔,表面上看起來很慫,為的是國家大局和整體利益考慮。雖然後來清帝國花了900萬盧布才贖回伊犁,還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但作為弱國,行此棄車保帥之舉也是迫不得已,如果為了伊犁和俄國開戰的話,損失只會更大,誰讓你打不過人家呢?


海軍史研究會員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面臨的形勢是:新疆大部被來自中亞浩罕汗國的軍閥阿古柏佔據,而伊犁地區則被沙皇俄國佔據。顯然這兩個敵人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而兩線作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大忌,那麼該先打誰呢?自然是打相對弱小但卻佔據新疆大部的阿古柏勢力,這樣做一來可以收復新疆大部分疆域,完成對沙俄佔領下的伊犁的戰略包圍,然而以武力作為後盾迫使沙俄進行和談;二來阿古柏勢力相對弱小,正好適合拿來練練手,反之如果直接和沙俄硬抗,萬一戰事陷入僵局,阿古柏勢力必定趁機進一步擴張。

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清政府當時實際上做了文武兩手準備:左宗棠率軍以武力平定阿古柏勢力;曾紀澤則赴彼得堡同沙俄就伊犁問題進行商談。事實上文武兩條戰線是互為依託的:在左宗棠西征取得決定性勝利前沙俄一直讓曾紀澤吃閉門羹;然而當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大部的消息傳來後沙俄主動要求和曾紀澤,因為他們知道此時伊犁已完全處於清軍的戰略包圍之下,伊犁畢竟遠離沙俄腹心地帶,在這裡交鋒沙俄未必能獲得多少好處。然而兩國實力擺在那兒,清軍一時之間也不敢妄動。這樣一來儘管清朝在整體國力上弱於沙俄,但在新疆這一局部地區卻形成了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當兩國實力懸殊時力量就是外交,因為城下之盟是沒什麼好談的;當兩國實力接近時外交就是力量,這時談判桌上往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宗棠和曾紀澤都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們都主張趁勝同沙俄談判,當然與此同時左宗棠的軍隊在伊犁外圍對俄軍保持壓制,這是確保談判能平等進行的基本條件,否則談判註定將以簽訂不平等條約結束。最終曾紀澤以和談的方式成功收回伊犁,左宗棠自然也就不再攻打伊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