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董小姐對賭10億敗北?是什麼拖了小米“雷布斯”的後腿?

与董小姐对赌10亿败北?是什么拖了小米“雷布斯”的后腿?

“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五年前,小米集團(01810.HK)董事長雷軍喊話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的一幕歷歷在目,董明珠回應“要賭不是1塊錢,我跟你賭10個億”,更是成就了一場“10億賭約”。

現在,賭約終於到了揭底一刻。

4月28日晚間,格力電器披露2018年年報,其以1981億元營收成績單,遠勝小米創下的1749.15億元營收,這也意味著,董小姐拿下了“10億賭約”勝利,雷布斯無奈敗北。

除了營收上,小米落後格力200多億元,兩者在利潤上差距更大,格力拿下262.03億元淨利潤,是小米的三倍之多(85.5億)。

那麼,究竟是什麼拖了“雷布斯”的後腿?

董小姐笑贏“10億賭約”

与董小姐对赌10亿败北?是什么拖了小米“雷布斯”的后腿?

猶記得五年前的2013年12月12日,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製造業代表的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與互聯網模式代表的小米掌門人雷軍約定了一個“10億賭約”。

雷軍當時介紹小米輕資產盈利模式的“零工廠、 零渠道、重用戶”的三大特點,董明珠向雷軍發問:“如果全世界的工廠都關掉了,(雷軍)你還有銷售嗎?”

雷軍則回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引發董明珠霸氣回應 “我跟你賭10個億。”

彼時,小米創辦剛滿3年,年營收300多億元,而格力電器已有23年曆史,年營收高達1200多億元。

耐人尋味的是,這場賭約後,在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傳統白電外,董明珠推動格力電器多元化的步伐明顯加快。

2015年3月,董明珠在中山大學的一次演講後,掏出帶有格力LOGO的手機,業界譁然,格力開始做手機了。

到了2016年12月,董明珠在王健林等人的支持下,增資入股珠海銀隆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88%股權,對外宣告其“造車夢”。

隨後,智能家居、物聯網、工業機器人,都成了格力的多元化方向。

與此同時,自稱“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小米也在做手機之外,進軍格力所處的白電領域。

2018年7月和12月,小米分別推出了米家空調和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

2018年兩會期間,董明珠與雷軍在代表通道上同臺,“10億賭約”再被提上議程。

對於小米業績緊追格力的情況,董明珠表示,“緊追?差一分錢,也是差距。我覺得這個比較根本就不是在一個平臺上,因為他基本上是以代工為主。”

到了2018年12月底,雙方的賭約勝負已經看出端倪。當時,格力電器2018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86.98億元。同期,小米累計營收為1304.46億元,兩者相差182.52億。

到了2019年,小米集團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AIoT業務成為集團核心業務之一。

雷軍輸在哪裡?

与董小姐对赌10亿败北?是什么拖了小米“雷布斯”的后腿?

2018年,格力實現營收1981.23億元,同比增長33.61%,淨利潤262.03億元,同比增長16.97%。

從財報可知,格力的四大業務板塊均保持穩步增長。

從業務結構來看,傳統空調實現營收1556.82億元,同比增長26.15%,生活電器實現營收37.94億元,同比增長64.9%,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31.09億元,同比增長46.19%,其他主營實現營收80.07億元,同比增長83.97%,其他業務營收275.3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空調業務穩步增長,格力電器不斷強調高端智能製造的多項動作。

格力電器通過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機器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數控機床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覆蓋伺服機械手、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裝備、智能檢測、換熱器專用機床設備、無人自動化生產線體、數控機床等十多個領域,超百種規格產品。

此外,格力電器稱擬在公司章程經營範圍中增加“電子商務業務”,2019年,結合格力特有的智能家居生態,打造物聯網手機在5G手機技術研究上實現突破,為格力5G手機推出奠定基礎,均被寫入未來計劃。

而五年來,小米也憑藉著輕資產、重營銷的互聯網模式躋身國內手機巨頭,更是在2018年7月登陸港股上市。

3月19日,小米交出上市後首份完整財報,算是喜憂參半。

過去一年,小米實現總營收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全年淨利潤136億元,調整後淨利潤85.5億元,同比增長59.5%。

從業務結構來看,小米的手機、IoT、互聯網服務等業務均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

其中,智能手機收入為1138億元,同比增長41.3%;2018全年售出1.19億臺智能手機,在全球手機出貨量下滑4.1%的背景下逆勢增長29.8%。此外,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為438億元,同比增長86.9%;互聯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1.2%至160億元。

但是就2018年第四季度而言,小米手機業務表現欠佳,出貨量約為2500萬部,同比下跌12%。對此,小米解釋為產品組合調整及產品推出時間表的改變。

儘管目前,小米互聯網業務只佔整體收入的10%左右,但佔據毛利潤規模的近50%;小米稱,2018年第四季度,超過30%的互聯網服務收入來自中國智能手機廣告及遊戲以外的互聯網服務。

此外,小米向海外市場擴張的勢頭可圈可點。

2018年,小米國際市場營收同比增長11.8%,至700億人民幣,佔小米總營收佔比由2017年的28%,提升至40%。其中在印度,小米智能手機連續6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的位置。

財報發佈後,小米創始人雷軍還發布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他提到,“在創辦小米之初,我就預計,小米模式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被大眾接納。

雖然輸掉了跟董明珠的“10億賭約”,但雷布斯兌現了一個上市前的承諾,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數據顯示,2018年,小米硬件(包括手機、IoT及生活消費品在內的智能硬件)綜合稅後淨利潤率為正,且小於1%。

截至4月29日,格力電器市值3447億元,小米集團市值2871億港元(約合2462億元)。“10億賭約”過去,笑到最後的會是誰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