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南京后,曾国潘为何把洪秀全尸体轰上天?

殷诗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历时14年,势力范围扩展到17个省,有力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这次农民运动敌对双方的主角当然是洪秀全与曾国藩了,双方虽然交战十多年,但从未谋面,在这无数次的交锋中,曾国藩的战绩总之就是一个字“惨”,尤其是湘军早期,连续几次都败于湖南岳州、靖港,曾国藩陷入到一种绝望的状态中,他曾想以死洗辱,而投入到江中,但被其手下救起。

曾国藩的败绩也遭到了同僚们的取笑,这对于心高气傲、自视甚高的曾国藩来说是奇耻大辱,发誓要拿下天京城,消灭洪秀全。


曾国藩派自己的胞弟曾国荃向雨花台进攻,进一步围困天京城,天京城附近据点一一沦陷,太平天国形势岌岌可危,忠王李秀成眼看大势已去,太平天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已经不足以抵抗清兵的进攻,天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他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实行战略大转移,向南退守,再谋进攻。

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因为极大的思想压力导致精神恍惚,他疯狂迷信自己的上帝,希望上帝派天兵天将来帮助他,对李秀成的建议根本不理会,但没过多久,洪秀全就病逝了,直到死的那一天,洪秀全都没有等来上帝的天兵天将。


洪秀全死后,天京城人心惶惶,缺了主心骨,守城的将士们也无心恋战,太平军的节节败退,很快天京城就被清军攻破,这么多年埋在曾国藩心中多年的奇耻大辱终于得到了释放,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他苦苦熬过了这几年,这些年里来自朝廷和太平天国的压力让他寝食难安,当攻陷天京城的那一刻,将全部的怨气化为满腔的怒火,他杀一儆百,杀百儆千,杀的人头滚滚,曾国藩最终赢得了“曾剃头”的臭名。

曾国藩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整个天京城就如同人间炼狱一般,他要找到他的老对手洪秀全,他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却得知洪秀全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死了,他下达指令“戳尸,举烈火而焚之”,命人将洪秀全的尸体从棺材里拖出来,用鞭子抽打,一番鞭打之后,洪秀全的尸体已是面目全非。

历史上对死去的仇敌的尸体进行侮辱是经常的事,像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就被认为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而曾国藩已经是丧尽天良了,还不依不饶,晚了解恨,以儆效尤,仍然派人将尸体用大刀砍成肉酱,在掺和火药做成炮弹,放在大炮里发射出去,真正做到了挫骨扬灰、灰飞烟灭。


曾国藩痛恨洪秀全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曾国藩作为清朝儒家思想的代言人,奉行孔孟之道,而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来源于西方,其口号正是扫除一切封建陈旧之道,两人的个人立场和宗教信仰发生了极端的冲突,而且洪秀全军队所到之处,遇到孔庙无不毁之,遍杀儒家之人,孔子可是曾国藩的偶像,因此曾国藩恨洪秀全是恨到了骨子里,是忍无可忍的,所以洪秀全死后,曾国藩将他的尸体拖出来,命人剁碎,再一炮轰上天,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剃头确实是够狠的,让洪秀全灰飞烟灭,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洪秀全也成为历史上飞天第一人的方式永远的消失了。




遗产君


近年来,很多人把曾国藩吹捧为千古圣人,把洪秀全贬低为邪教头子,殊不知曾国藩外号“曾剃头”,若不是满清腐败,太平天国哪能如此席卷半个中国?曾国藩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圣人而已!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灭亡。一向以圣人自居的曾国藩魔性大发,纵容湘军大肆屠城,湘军进城后如同饿狼看到血肉一般,不分好歹,见人就杀,看到房子就烧,百姓遭到掠夺,女子惨遭蹂躏,整个南京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如同人间地狱。

这是南京城历史上遭遇的第二大规模的屠杀,始作俑者就是中国的半个圣人。

对待太平天国的那些领导者,曾国藩更是毫不留情,洪秀全在天京陷落前一个月便归天见上帝去也,中国一向讲究人死为大,但曾国藩却做出一个突破底线的选择——挫骨扬灰。

曾国藩下令挖坟开棺,把洪秀全的尸体挖了出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记叙这位老对手:“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

面对昔日对手的尸体,曾国藩断然下达了对洪秀全的处罚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于是洪秀全的尸体被刀斧剁得粉碎,成了一坨肉酱。

即便碎尸万段,也不足以化解曾国藩对的仇恨,他又命人把这团肉泥和火药拌在一起,装入炮弹,然后把一颗颗接炮弹连发射向天空——就是你死了,也要你灰飞烟灭,尸骨无存,阴魂无归!

曾国藩与洪秀全是不共戴天的生死敌人,但如此突破人性底线的举动,仍然让人难以置信,曾国藩为什么要对洪秀全如此惨无人道呢?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湘军初期屡战屡败,让曾国藩面子尽失,曾国藩在给皇帝上奏折时,曾承认自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至几次想跳江自杀,他把这些失败当作对自己的侮辱,一旦取胜势必大肆报复。

二是洪秀全曾大肆焚烧孔庙,让曾国藩偶像受辱。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信奉上帝,见到孔庙不是砸就是烧,这无疑是狠狠打了信奉儒家的知识分子的脸。曾国藩是儒家传统的坚定信仰者和维护者,洪秀全此举相当于羞辱了他的信仰,势必对洪秀全恨之入骨。

可以说,洪秀全在战绩上和信仰上都完爆曾国藩,让曾国藩遭遇生平最大的羞辱,但曾国藩却没能在洪秀全生前完成报复,所以他即便在对方死后也要对洪秀全挫骨扬灰,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满清粉和曾剃头的粉丝,请不要拿太平天国的黑材料说事,以满清王朝及其奴才的德性,若不把太平天国黑成史上最邪恶的邪教,那才真是闹了鬼!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太平军只要是头领,被俘虏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很好的的下场,凌迟是最基本的。


在网上看到一副石达开被凌迟的照片,不知道真假,但是觉得真的挺惨的,庆幸大清早亡了。

死后戳尸,没有大仇不干这事儿,但是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仇恨不是因为一方的死亡而消弭掉,比方说伍子胥对楚昭王,比方说曾国藩对洪秀全。


从金田起事到在南京坐上皇位,洪秀全的一生可谓跌宕,但是曾国藩又何尝不是呢。


他本就是一个比较笨的读书人,费劲八叉的考上科举,然后官做得也不开心,回家奔丧的时候赶上太平天国所向睥睨。


但是绿营烂透了,没办法他只有组织乡勇抵抗。


但是地方的不配合,流寇的作乱,曾国藩不得不杀一儆百,杀百儆千,杀的人头滚滚,为他也赢得了曾剃头的美名。


杀人像剃头。

但是也正是这种严刑峻法,稳住了动乱的局势,后来他出湘统帅天下兵马和太平军对峙,数次险死还生,甚至数次失败败得他都有投水自杀,一死了之的举动。


作为一个儒生,曾国藩尤其不能忍受太平军捣毁孔庙亵渎先贤的做法,读了这么多年书,很多东西是侵入骨子里的。


这点大约是曾国藩恨透洪秀全的原因,而洪秀全也比较不争气,进了南京开始纸醉金迷,除了内斗就是给女人编号,这也导致后期的太平天国腐败没落。


人心涣散

进了天京的曾国藩,面对刚刚死去没多久的洪秀全怎一个“恨”字了得。


所以就把他错骨攘灰,所以就把他添了大炮,让他去天国和天父天兄团聚去了,甚至对他的儿子都实行了残酷的凌迟。


这大约就是恨到极致的表现,有些怨恨是不能用对错来衡量的,只是单纯的我恨你,恨死你,恨你死而已。

============

文/ 薛白袍(点赞吧,爱死你们了)

薛白袍


洪秀全霸占南京长达十多年,曾国藩打了十多年,在这期间曾国藩一度被太平军打的要跳河自杀,还好,他被部下给及时给救了。

这样的惊险的场面,在曾国藩的身上,肯定没有少发生。

我想对于太平天国的仇恨,除了清朝的皇帝外,没有人能比得上曾国藩了吧。

要说太平天国里的几个王们,若是不自相残杀的话,曾国藩就不可能把太平天国给灭了。

说实话到时候谁灭谁,还真不大好说呢?

但是,老天还是眷顾了曾国藩。因为太平天国里,几大天王的内讧,让他们迅速走到了陌路。

反倒是隔岸观火的曾国藩,渔翁得利了。

最后太平天国的士兵被湘军给包围,然后在太平军没有吃的情况下,他们被湘军攻破了城池。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洪秀全并不是被湘军杀死的。

人家洪秀全是在湘军攻入南京城之后,得病死亡的。也就是说,洪秀全当了十几年的皇帝,然后得病去世了。

他的死是和清军没有任何关系的。而洪秀全的这种死法,就是对曾国藩,对清朝皇帝最大的侮辱。

毕竟打了人家这么多年,最后没有打死人家,你说,是不是奇耻大辱。

所以,在湘军攻破城池之后,曾国藩就给咸丰帝写信,说洪秀全被围困,因为无路可逃。

所以,服毒自杀了。

这样的谎言就是在维护大清的颜面,毕竟造反者必须要被杀死。

这是铁令,哪能让他自然死亡呢?

在湘军攻破城池之后,他们并不是急于找洪秀全的尸首,而是抢财宝,抢美女。

当然在他们开抢之前,他们已经对城内的太平军给屠了城。

也就是在湘军占领南京半月左右,他们才想起要找洪秀全的尸首来。

那么洪秀全的尸首是如何找到的呢?

因为洪秀全的宫女,在洪秀全去世之前,他就命令自己的宫女,等自己死后,给自己的尸体上,缠上十几层白布。

缠好白布之后,就可以把自己埋在宫殿的下面了。

然后棺椁,陪葬品之类的都没有。

他去世之后,宫女就严格按照他的遗言执行了,要说若是没有宫女的指引,湘军肯定找不到洪秀全的尸体的。

湘军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就找到了一个见证了,洪秀全下葬整个过程的宫女,是这个宫女,指引着他们把洪秀全的尸体给挖了出来的。

当时,洪秀全的尸体还没有腐烂,只是头发脱落了,胡子还有零零点点点存在。

但是,洪秀全毕竟是乱臣贼子,不能就让他这么痛快的死掉。

所以,湘军就对洪秀全死去的尸体,做了凌迟的处理。

把洪秀全的尸体凌迟之后,曾国藩觉得还不过瘾,然后他们又把洪秀全凌迟过后的尸体,给放在大火上烤,烤完之后,就用大炮把所有的灰烬,给轰上了天。

曾国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惩治洪秀全。让自己解恨,对清廷负责,给天下的老百姓一个交代。你看只要是乱臣贼子,谋反的话,就是这种后果,死无葬身之地。


史学达人


诚邀,如题。攻下南京后,曾国潘为何把洪秀全尸体轰上天?其实理由很简单


说起洪秀全,这也是个能人,作为广西金田的一个落第秀才,能以一己之力发动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农民起义,以至于最后夺取满清半壁江山,虽然天国最后被清军攻灭,但是乱世之中前后纵横几十年,也是非常难得了。

至于洪秀全之死,由于原始材料记载纷歧,加上曾国藩篡改史料,以假乱真,因而分歧许多。


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大多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杀”的,所据史料主要有三条:一是曾国藩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奏称:“叛贼洪秀全实属是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之时服毒身亡。”另一条是曾国藩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奏稿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而死。”还有一条就是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记载:“天王这时很急,日日烦躁,最终在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死。”这三条史料出自其时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双方的知情主将之手,因此,被史学界的大部分人当成信史。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曾国潘为何把洪秀全尸体轰上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太平运动初期,新组建的湘军战斗力不行,经常被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让曾国藩常常在皇帝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曾国藩对洪秀全可以说充满了仇恨。

另一种说法,曾国藩是孔子的卫道者,而洪秀全在建立天平天国之后大举在其所统辖的范围内烧毁孔庙,为了捍卫孔孟之道,曾国藩才对死后的洪秀全下了狠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864年7月19日,疲惫的湘军正式攻下了南京城。在曾国藩到达南京之前,洪秀全已经于当年6月因病去世,并没有见到所谓天国的末日。一具普通人的尸体自然没什么用处,没有人会对死人有兴趣。但是对于清代朝廷来说,起义军首领的尸体却有政治价值。其实,在古代中国任何时期,对付叛乱分子,打赢后捉拿匪首,惩治元凶,安抚百姓都是必须的一个任务,也有战胜后宣传的实质性意义,大清威仪不可侵犯。

曾国藩等人找到洪秀全尸体后,在天王府象征性凌辱火烧一番,上奏具体情况,表示洪秀全确实死了,尸骨腐烂,给了朝廷一个交代,吃了定心丸。但是至于炮轰粉碎,挫骨扬灰,则当然是野史家言了,倒没有明证。在此之前,朝廷确实是屡次行文,要求必须找到洪秀全,逆魁必须授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而且对于曾国藩本人而言,既需要给死去的湘军兄弟们一个说法,同时也想挽回被洪秀全侮辱的名教尊严,找到洪秀全尸体是一个紧急的任务。

众所周知,夏季的南京温度非常之高,天气炎热。曾国藩接到了南京攻破的信息,立刻乘坐火轮船,到达南京时已经7月28号。风云变幻,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洪秀全尸体在7月31号最终找到,在天王府后林苑土山上被挖出。

我们根据常理可以想到,洪秀全尸体已经面目全非,腐烂发臭,“虽腿胯处皆裹以黄绫”。曾国藩只能根据下葬的服饰和宫女多次指认,才确定就是洪秀全,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时,在胜利情绪的驱动下,他们验明洪秀全正身之后,就公开“验毕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正式宣示胜利,但是没有看到炮轰尸体的正史记载,轰上天更是无稽之谈,夸张表述。实际上,朝廷的一再追问有三层意思。第一,想要确认洪秀全是不是真的死了,以免留下后患。第二,如果可以,得砍下首级,进而广传四处,用以震慑那些天王余部和不安定力量,消解他们的斗争意志。第三,由于清代将领虚报消息是常见的事,朝廷已经不太信任,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洪秀全之于曾国藩,应该是贵人。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曾国藩的官路历程:

  1. 1838年,曾国藩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
  2. 1840年,曾国藩任翰林院检讨;
  3. 1843年,曾国藩任四川乡试正考考官,文渊阁校理;
  4. 1846年,曾国藩任文渊阁直事;
  5. 1849-1850年,曾国藩先后任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正儿八经的二品官;
  6. 1852年,曾国藩丧母,归家守孝,并于同年年底奉命组建地方团练对抗湘军。
  7. 1860年,曾国藩加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正式成为封疆大吏;

  8. 1864年,曾国藩被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1851年到1864年之间,正是太平天国存在的时间,而曾国藩奉命组建的湘军,是剿灭太平天国头号功臣。

从曾国藩的仕途经历来看,曾国藩的崛起正是从1852年组建地方团练开始的。如果没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也许就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京官,并不会成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所以在这个角度来看,洪秀全确实是曾国藩的贵人。



不过,曾国藩对待这个贵人,那倒是一点都不客气。早在曾国藩攻破南京的前一个月,洪秀全早已见上帝去了。曾国藩直接命人将洪秀全的棺木掘出来,把洪的尸体剁成碎末,用大炮轰到天上去了,挫骨扬灰也不过如此。



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做,他不是熟读读孔孟之道吗,怎么还会做出如此不齿的行为?我认为这就是战争,赤裸裸的把人性最暗黑的一面激发出来了。特别是曾国藩在前期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别提被打得有多惨了,曾国藩一度都想跳水自杀!

所以,一旦战争胜利,曾国藩那已经被扭曲的心灵就彻底激发内心的黑暗,不光将洪秀全挫骨扬灰,甚至还放纵士兵在南京城内少杀抢掠,南京城内的惨状,如同地狱一般!

什么孔孟知道,呆一边去吧,此时曾国藩需要的就是发泄!仅此而已!


小镇月明


洪秀全太平天国干的是精神引导的工作,像这种精神领袖,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留存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即使不见本人,就是本人使用过的东西以及本身的某样物件,都可以最为本人精神的寄托,给人带来力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比如说佛教子弟供奉的高僧佛骨舍利子,即使高僧的肉身已不复存在,被一把火烧成了灰,但留下来的东西,仍然可以作为高僧德行的代表存在,见舍利子如见高僧,同样会让信众顶礼膜拜。

同样的情况就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对于恐怖头目本·拉登遗体的处理方式,在未知海域进行海葬,让后来膜拜的人连个影子都找不见,以此来阻断本·拉登与信众之间的精神联系。

因为仅凭空想,不找到某个精神寄托的支点(“圣人”遗留物),这种精神的力量不但会打折扣,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于无形。


洪秀全的遗体被曾国藩派人剁成肉酱,掺进炸药里面做成炮弹,并连着被发射出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挫骨扬灰了吧,因为当时洪秀全已死,本没有为难他的必要。

但对待农民起义,一向有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传统的封建传统社会,向来不会对造反者心慈手软,甚至心生怜悯,活着的人千刀万剐,死了的人挫骨扬灰,这基本上都是标配手段。

因此,除了在惩罚的方式上有所区别,就洪秀全的下场来说,一点不让人意外,轰个灰飞烟灭,也就把那些信众、追随者的精神支柱给连根拔起了,在进行下面的事情,那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了!


历史三日谈


这可以算得上是毁尸灭迹的最高境界!

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的上是清朝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公开造反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甚至一度与清政府分庭抗礼,最近的一次居然都打到了天津城下,也正因为太平天国是清朝历史中对清朝统治威胁最大的一次起义,也导致了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是最为残酷的!

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动中,在战斗中被抓住的、或者被动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一般都是就地处决,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太平天国将领在主动投降后也仍然遭到清政府杀害,至于战后大规模的屠杀俘虏,甚至将主动投降的太平天国降兵成建制屠杀,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清政府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态度,是清朝历史中镇压所有农民起义中最残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清兵对于洪秀全尸体的处理,当然也是毫不客气!

在封建社会,对已经死去的敌人的尸体进行侮辱是经常发生的事,大家经常说的鞭尸挫骨扬灰指的就是这一类的行为!所以对于清政府而言,太平天国的首要领导洪秀全虽然已经提前去世,但对于他的尸体,自然也要选择效仿前辈们的“文化”!也要毫不留情面的毁掉!

不过曾国藩的湘军也发明了新的一招,用把洪秀全的骨灰装到大炮里发射的方法,来实现“扬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洪秀全的骨灰彻底不留痕迹的毁掉。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运动也算得上是一次宗教起义,洪秀全也是这次运动中的宗教领袖,当时湘军虽然攻占了南京,但在东南地域永远有相当多的地盘仍在太平天国的控制范围内,周边至少还有几十万太平天国的军队正在作战,也是为了从精神上摧垮太平天国将士们的斗志和信心,彻底打垮洪秀全这个精神领袖!将洪秀全的尸身毁的一干二净是最合适的方法!

另外,虽然洪秀全是在天京被围困时去世,下葬也存在一定的仓促性,但毕竟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个皇帝,他的坟墓理论上应该也经过一定的布置,至少应该还有一些数目客观的陪葬品,但根据后来曾国藩的回报,声称洪秀全只是单纯的被掩埋,周边也并没有发现其他物品,这段汇报内容未必属实,不排除洪秀全的墓葬中也有一定财富,曾国藩借着毁灭尸体和坟墓,将财富据为己有。

此外十几年的征战,作为一直把洪秀全当成仇敌的曾国藩来说,曾国藩对洪秀全的仇恨远比其他人要高,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氏家族又有多位亲戚战死,因此在攻占南京之后,对洪秀全的尸体进行毁尸泄恨也是完全可以理解!




辽宁资深球迷


讲曾国藩把洪秀全尸体轰上天,完全是搞事情。目的很简单,何为“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不过如此而已。此事在《清史稿》和《清实录》里的记载,都是”戮而焚之”。什么意思?就是把洪秀全的尸体剁了烧掉。效果其实一样。然而用炮轰掉,实则用心险恶,炮乃现代之物,很容易让人用现代标准去评判中古的恶行。从而得出曾国藩乃恶小之人。加之后人评判曾国藩为“半个圣人”,最终得出曾国藩为“伪君子”,恶毒之小人也!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现代的价值评判,无论曾国藩还是洪秀全都算不得什么“好人”。但回到当时历史情境,各有各的宿命。洪秀全靠一本洋盘的《劝世良言》,发挥了精神病人特有的天赋 ,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上帝的儿子,并利用底层群众对清朝的不满,终于让自己实现了“天天吃肥肉,夜夜当新郎”的夙愿。而劳苦大众的理想与夙愿,则丢到了云里雾里。


而曾国藩仕途一般,和每一个通过科考出身的仕子一样 ,满怀匡扶天下,济世利民的夙愿,然而从国子监起步一层层地熬资历,挂职各部委的时候,突然母丧要回家丁忧了。这也就意味着事业上升期,突然休克,等守孝27个月回来 ,黄花菜都凉了!

宋明理学之后的儒家礼教有问题吗?是不是天下人都像曾国藩那样热爱忠贞,愿意卫道儒教?显然不是吧。毕竟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就曾经说过“吃人的礼教”。所以当洪秀全抛弃了那个秩序,代之“平均主义”的”新秩序”时,那种被封建礼教压迫的力量反弹起来,是不是至少让很多依靠礼教来维持社会价值秩序的儒生们感到末日感?


但是实际上在整个天平天国时期,洪仁玕的“理想社会”其实一直无法实现,并且“孔子”虽然被”上帝”鞭挞,但最终”上帝”还是无奈地在身边给“孔子”留了一个位置。这其实就是洪秀全对自己理论因现实处境不断修改的结果。然而终究有个“命门”无法修改,也最终使得太平天国出现内讧,并陷于覆灭。

而曾国藩或许正是这种危机感和仇恨感,组织湘军起家,“越败越战”,最终等到太平天国”内讧”,逐步击破。而此时,更多“分一杯羹”的地主步曲也已经成长起来,譬如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太平天国前期的石达开,后期的李秀成,都曾让曾国藩苦不堪言,几次差点自杀。

此刻破“天京”,如此仇恨,人之常情。然而曾国藩再“残忍”,再如何叫得“曾剃头”,也不影响他成为儒家的“半个圣人”,所谓圣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因为拥军未争位,且主动裁军,便是”立徳”;平太平天国,拯救“天下”危亡为“立功”;《曾子家书》道尽了做人之道,为“立言”。


至于战场的残忍,对平民无辜的戕害那些无非“乱世重典”,不损曾国藩私德。且“长毛”在曾国藩眼里乃“发匪”也,官军对于匪则无人道可言。圣人还是那个圣人,屠夫也还是那个屠夫。是曾国藩错了吗?不是,因为曾国藩誓死卫道的就是那“吃人的礼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