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1.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處在叛逆期?


為了給小鈴鐺培養一技之長,我給她報了個鋼琴班。

學琴伊始,她碰到鍵盤就興奮得手舞足蹈,恨不得一心撲在鋼琴上,我以為發現了孩子的音樂天賦,也喜不自禁。

但是事情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第一週,她會主動去學琴、練琴;

第二週,叫她去練琴,叫了好幾次她還巋然不動;

第三週,她學琴的時候會刻意漏掉幾段,眼神也四處飄,心不在焉。


一天,我讓她把漏掉的段落補上,結果她置若罔聞。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一巴掌打在她練琴的手上,琴聲一頓,她轉過來惡狠狠地說:

“我都是在幫媽媽彈琴!”說完,摔上琴蓋就跑回屋去了。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似乎就是從這時開始,她從乖乖的“小寶貝”一夜之間成了毀天滅地的“大魔王”:

不管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想自己穿衣服,結果頭探進了袖子口,臉被勒得發紫,當媽的還沒出手,她自己就崩潰了;

說話用“不”字開頭,“不吃、不喝、不洗、不玩”,好像否定了媽媽的要求,自己就是個頂天立地的小大人一般;

總是喜歡提一些無理的要求,跟她講道理又講不通——比如前些天去飯店吃飯,她非要連無線看“汪汪隊”,我跟她解釋說這裡沒有信號,她並不聽我的,而是不停哭鬧......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就在某個她非要自己盛飯結果把碗摔掉的晚上,我猛然意識到,她應該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有了“自我”的意識,才會這樣“不聽話”。

2.為什麼會有2歲的第一個叛逆期?


說到叛逆期,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頭疼,認為這段時間的孩子難管、調皮,殊不知,其實叛逆期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人一生會有三個叛逆期,分別是:

2-4歲:Terrible two,又稱可怕的兩歲

7-9歲:七歲八歲討狗嫌

12-15歲:青春期叛逆

記得前些天帶小鈴鐺出去放風箏,跑跑跳跳了一路,她說口渴想喝水。於是我立馬去路邊的便利店給她買了一瓶礦泉水。

沒想到遞給她的時候,她尖叫著推開,說“不喝!”

一天的疲憊加上她長時間的無理取鬧,我終於忍無可忍:“給你買了又不要!那你回去路上別跟我喊要喝水!”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她被我吼得消停了,一路都不說話,任憑風箏在地上摩擦破損。回家後,我憋著滿腔怒火把情況跟老喬說了,他卻哈哈大笑:

“是不是她壓根就不渴,逗你呢?”

“不是,她嗓子都幹得在咳嗽了!就是不肯喝!”

“那她應該是想喝酸奶了,平時不是每天放學回來都要喝嗎?你是不是沒給她買?”

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總以為她是跟我一樣的成年人,卻忽視了這個年紀的孩子語言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他們只能用“不”來表達自己的拒絕,卻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這時的他們,認為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會不管不顧地哭鬧。

他們的世界觀在自我意識出現後不斷重組。

他們漸漸發現了世界運行不像父母所說的那樣簡單,所以開始嘗試自己動手去了解世界,但兩歲之前依賴父母的思維慣性卻在阻礙他們的前行,這時的他們是迷茫的。

第一個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開始用自己的思維來認識世界——

比如“媽媽倒的水和我倒的水不一樣”,“別人碰過我的玩具,它就不再是我一個人的了”等等,這些思想使得他們學會分辨物權,分清你我,在叛逆中完成蛻變。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3.怎樣應對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

我曾看過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孩子2-4歲時搗亂,不要跟他們講道理,他們不能理解道理,相反地,不會覺得這件事是錯的,而是“下次再玩不能讓媽媽看見”

很多家長說孩子叛逆,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就像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說的:

當孩子把一隻蘋果當皮球踢時,它就是一隻蘋果形的皮球。

當孩子把水倒在桌子上玩時,桌子就是一片小水塘。

除非危險,不要阻止孩子,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如果總用成人思維阻止,你無非保衛了一隻蘋果,少擦了一次桌子,少給孩子洗一次頭髮,但你扼殺了孩子的快樂、好奇心和探索欲,還阻礙了他正常心理的發展,太得不償失了。

這一點馬伊琍做得很好。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就滿足她,讓她自己吃飯,無非是多抹幾次桌子,多給孩子擦幾次臉;

如果孩子不想要吃飯,那就放任她去,讓她承擔自然的結果,餓了就會去吃。


把“快去吃飯”換成“用熊貓碗還是小花碗吃飯呢”,把“不行”換成“可以試試”。

沒有了禁止,孩子的叛逆也會得到最有效的控制,甚至他還會跟你分享他“搗蛋”的成果。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在孩子2-4歲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量滿足他的一切探索,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關愛,孩子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的愛意,能讓他健康成長。

父母對孩子叛逆行為的處理,為孩子的未來埋下了種子,你怎樣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孩子以後就會以怎樣的性格來回饋你。

可怕的兩歲怎樣應對?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正如惠特曼在《草葉集》「自我之歌」中所寫的:

一個小孩子說:草是什麼呢?

他兩手滿滿地摘了一把草送給我,

我如何回答這個孩子呢,

我知道的並不比他多。

如果只是用成人的思維來壓制孩子的“叛逆”,會錯過孩子成長的許多美好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