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中德軍的軍裝很好看,而被日本模仿後醜成“四不像”,是什麼原因?

841574844


我們今天如果單獨的把二戰時期,日本的軍裝和德國的軍裝擺在一起,肯定很多人都會覺得日本的軍服醜爆了,而很多二戰時期德軍軍官的軍裝照,我們至少覺得很有英氣,可能不管怎麼對比我們都想不到,小日本的軍裝居然是借鑑,模仿了德軍的軍裝改造的,天知道要怎麼改才能把一件本來還能看的東西,改到了不堪入目,這就像整容整成蛇精臉的,越整越醜一樣。

但是二戰時期,日本的軍裝還真是從德軍軍裝上吸收,借鑑了很多設計元素,這篇討論中咱們不談立場,就事論事,如果單獨說二戰哪些國家軍裝好看,我覺得最能突顯士兵氣質的還是德國的軍裝,然後是美國大兵,之後是國民黨正規軍的。我們都知道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之後,全盤西化,包括學西方的政體,經濟制度,軍校等等,其中軍事管理制度也是全盤西化,這就包括了日軍的軍服和軍事裝備。

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的軍裝還在是大蓋帽,有點類似於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北洋軍閥的軍裝,後來在昭和五年改過一次軍裝,也就是昭五式軍服,這時的大簷帽還在有,上衣的領口是立領,收腰方便行動又不會太笨拙,另外褲子是馬褲,普通士兵在胸口下部一點的位子是兩個口袋,軍官的服裝在腰旁還有兩個口袋,這時已經可以看到後來二戰期間,日本軍裝的一些影子了。

在二戰前,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總理,納粹黨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希特勒一直想要血洗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輸給了協約國的恥辱,一直想要發動戰爭,找英國,法國報仇,但是才經歷了殘酷的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民眾參軍的熱情並不高,於是希特勒等人絞盡腦汁想辦法吸引德國的青年們參軍,於是就從政治洗腦,經濟補助,社會福利,甚至是德軍軍裝上下功夫,就為了吸引青年的注意,果然在一系列的措施下,逐漸開始有大量的青年參軍報名。

日本的國情和德國不同,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後,日本撈到了很多好處,加上長久以來的日本文化影響,日本青年更加容易響應國家的號召,最初日本軍裝是模仿法國,但是後來德軍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搞到了一塊,加上德軍也展現了強大的實力,日本政府為了提振日軍士氣,於是就開始模仿德軍的軍服,也想搞一套能展現士兵英姿的軍裝,但是兩個國家,從國情,地理環境,包括人種都是 不一樣的,日本人我們都知道近親繁殖,基因不怎麼好,個子矮小,德軍的那一套換到日軍身上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但是也不能就這樣將就吧,改合適點就好了,但是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當時的日本還沒大片的佔領區,殖民地,雖然也開始了工業發展,但是彌補不了資源短缺的短板,於是就在昭五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但是同時還需要節約資源,便於士兵作戰時攜帶物資,於是又保留了昭五式胸前的口袋,也就導致了這款軍服被模仿改制成了四不像,這款日本軍服叫做九八式軍服,這也就使得我們看二戰日軍軍服總會覺得十分別扭。

除此之外,日軍還針對不同的作戰環境,設計過很多不同的軍裝,只是在中國戰場上並不常見。所以即便有些東西看上去很好,但是要模仿還是得結合自身實際再做打算。


玄坤


抗戰時期的日軍軍服給人的印象比美英蘇德要差得多,當時甚至有美國報刊嘲諷日軍軍服像是一身黃色廢紙,但是日軍軍服確實吸收了德軍和法軍軍服的設計元素。

1853年的黑船事件中,美軍的炮艦迫使日本打開國門,日軍從吸收了法軍設計元素的美軍軍服中學到了法式風格。而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之後,日軍又開始學普魯士(升格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學習德式軍服元素。不過,二戰日軍軍服中的德國元素很難被識別出來,有的甚至出鏡率非常低。

兵種領章

日軍的昭五式軍服(1930年起)用領章的顏色來區分兵種,領章的形狀是燕尾形,也有點像鐵鍬,所以又被稱為“鍬形兵科章”。中國很多影視劇裡的日軍兵種領章全是紅色,這是錯誤的!當時的日軍兵種色是:

步兵:粉紅色;

炮兵:黃色;

騎兵:草綠色;

工兵:深紅色;

輜重:藍色;

憲兵:黑色;

軍法:白色;

軍醫:深綠色;

軍需財務:紫紅色;

獸醫:軍綠色;

日軍昭五式少佐軍服,領章為騎兵的綠色

德意志第二帝國時代的德軍(1918年之前)同樣採用不同顏色的領章來區分兵種,且在昭五式軍服之前,所以很有可能是日軍模仿了德軍。

帝國時代的德軍軍服

大簷帽

二戰日軍其實是有大簷帽的,不過日軍習慣在戰鬥中佩戴鋼盔和/或略帽,再加上抗戰影視劇很少表現,所以知名度並不高。

昭五式大簷帽的帽瓦前方高聳,這正好和魏瑪共和國以及納粹時代的德軍類似,這和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崇拜西方,崇拜歐美的審美取向相符。

日軍的大簷帽

禮服肩章

二戰日軍的禮服肩章的知名度也不高,和常服上的法國風格豎式肩章截然不同,為雙節繩式樣(俗稱盤花式)的寬肩章。當時的日軍除了在大禮服上佩戴這種雙節繩式肩章之外,還在九八式軍服和三式軍服上佩戴這種肩章當做軍禮服來穿戴。這種風格太過鮮明,恐怕沒有日軍原意在戰鬥中穿戴。下圖中的這位軍官是日本戰犯杉山元,這也是流傳較廣的一張日軍佩戴德式肩章的照片。

杉山元


有意思的是,中國2007年的電視劇《功勳》裡表現了這種雙節繩式肩章,當然這部電視劇的道具良莠不齊,表現了有些很少見的樣式,也有很多突出的錯誤。

電視劇《功勳》劇照

軍服顏色

日軍從昭五式軍服開始,為了加強偽裝,將軍服的顏色改為濃綠茶褐色,和德軍當時的“國防綠”非常相似。

當然我國的抗戰電視劇道具是能節省則節省,據有些群演爆料,通常是用一套黃色軍裝,配上不同的領章/肩章/臂章/胸牌,戴不同的帽子/鋼盔就算是扮演了日軍、偽軍或者國軍了。所以觀眾恐怕是無緣見到這種軍服顏色了。

再說說法國軍裝元素。


豎式肩章

豎式肩章源自法國,起源於把寬肩章固定在軍服肩膀上的帶子,後來被法國軍隊發展成一種獨特的肩章樣式。二戰日軍的昭五式軍服就採用了豎式肩章。

軍帽垂布

1899年7月7日敕令中,日軍規定佔領中國臺灣的侵略軍可以在軍帽後面增加三塊垂布,用於在熱帶地區防暑降溫,驅趕蚊蟲,這種垂布一直沿用至二戰。俗稱屁簾。

有人說這種軍帽垂布可能源自日本古代士兵頭盔上的垂布,但是那種垂布的主要作用是美觀、偏斜弓箭。

近代以來採用的軍帽垂布更像是源自法國軍隊。當時法國軍隊的熱帶殖民地佔領軍為了遮陽和防蚊蟲在軍帽後面懸掛垂布。加上日本一向關注和推崇法軍軍服樣式,所以更像是模仿了法國軍服元素。

佩戴軍帽垂布的日軍

法國殖民地軍服

戰鬥帽

二戰日軍的戰鬥帽(略帽)很有特點,外形略尖,大體為直筒軍帽,這是非常鮮明的法國式風格,外形與日軍之前的軍服樣式相比略尖應該是為了方便佩戴鋼盔。


觀感不佳

確實,大部分照片裡的二戰日軍形象不佳。這可能和日本當時的社會狀態有關。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努力學習歐美,為的就是對外擴張,通俗來說就是到外國去燒殺搶掠,軍隊長期承擔這樣的任務,執行如此窮兇極惡的作戰任務,軍人的認知和氣質可想而知。

另外,日本中下層的生活水平低下,除海軍和一些技術兵種的伙食較好之外,很多部隊連葷菜都保證不了,體制可想而知。

人種方面,日本列島上的很多人是阿伊努人,或者混有阿伊努人的基因,這個人種的身高較矮,高顴,深目,所以看起來不好看。

另外近年來的影視劇除了主角之外的服裝化妝水平都是在倒退的。日軍必然是配角,且不能美化侵略者,形象不佳也是意料之中了。

自衛隊

日本自衛隊的軍服設計向美軍靠攏,不過很有意思的是,他們依然保留了德國式的雙節繩式肩章。

佩戴德式肩章的日本自衛官

從日本的一些漫畫、書籍和模型製作方面來看,日本人似乎對二戰德軍非常崇拜,所以保留德式肩章,也是順理成章的。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近衛步兵師


實際上,日本沒有模仿過德國軍裝,日本陸軍軍裝更多的參考了法國殖民地軍隊的樣式。還才1873年開始模仿過一陣美國南北戰爭的款式。基本就是,9顆或者7顆單排扣的藏青色上衣,褲子則用褲線區分兵種,帽子為法式桶帽。

日本設計軍裝的核心思想就是,簡單,耐用和便宜。並不講究美感,實際上,如果身高不足162,那麼男性實際上,也確實沒有必須,專門定製昂貴但是筆挺的軍裝。

明治32年(1899年)7月7日敕令,佔領臺灣的日軍在軍帽後增加三塊垂布,用於遮陽防暑降溫,這種垂布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最喜聞樂見的日本鬼子的著裝代表。

日式戰鬥帽主要是為了戴鋼盔方便,因而淘汰了大簷帽。總體來說,日式軍裝追求簡潔樸素,適合東亞人身材,儘量減少配飾。就是步兵土黃色或者草綠色,四個兜,只有簡單的領章和肩章。下面就是綁腿和軍靴,然後就是武裝帶。

不過,日式大衣比較有特色,是帶帽子的。在大衣領子上帶有帽子。而且,日式軍裝不講究量體裁衣,就是幾個號成批生產。

就是實用第一,少花錢,款式寬鬆,耐磨損,可以方便進行各種戰鬥動作。減少裝飾物,節約花費。從來都沒有從美觀上考慮。日本軍部是思維就是,五分錢郵票召集來的士兵,要製作那麼昂貴的軍裝幹嘛?有差不多的軍裝穿,不被凍死,就已經很好了。


深度軍事


日本軍服並沒太多的德軍元素。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後對於陸軍的架構到是吸取了相當多的法國元素,尤其是1875年那會的明治6年式肋骨服。是法國19世紀那會常見的軍官服

而普通士兵穿著的雙排扣軍服也是法系風格(美國南北戰爭北軍風格)

而法國陸軍從拿破崙時期開始一直也是世界陸軍的典範(再想想二戰的咯吱窩都曬黑的法國人真是慘),他的陸軍軍服也有一定的普世性。

然後日本也不是說沒參考德國人,比如說軍官的大簷帽很明顯具有德式風格

到了二戰時期,步兵作戰服除了這個立領有點德國國防軍味道之外,其他哪兒像了。

所以我說,日本人穿上軍服之後醜壓根不是模仿德國四不像什麼的梗,而是他們不管穿什麼都醜

下面這個是美軍當年幾乎全部由日本人組成的442步兵團...有美式範兒麼?

下面是個Cos日軍的傻逼老外...有四不像味道麼?

所以,完全是人的問題


瘋狗的輕武


二戰時期,各主要交戰國軍隊的制服各有特色,也各不相同,德國國防軍的制服,公認為全球最帥氣的,就連財大氣粗的美軍的制服都不如德軍的漂亮。

其實,事實就是地講,日軍的軍服不算差的,特別是其海軍的制服,還是特別有造型的,尤其是軍官的夏裝,全白的禮服,加上醒目的軍銜標誌,穿著顯得非常精神。

相反,日本陸軍由於兵員素質遠不如海軍,加上平常身高不足1.60米,即便是自明治維新以來,軍服向西方看齊,先學法國的,但法國人打不過德國人,又開始學德國的,但穿在日本人身上,也顯不出什麼精氣神來。

原因就是德國人身材高大,設計出來的軍服,穿在德國人身上筆挺,穿在日本人身上就不見得美觀了,因為日本人大都身材矮小,新式軍服在他們身上有點不倫不類。

無論是昭和五式,還是九八式軍服,衣服設計十分簡單,極少有裝飾,毫無美感可言,簡直奇醜無比。

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作戰的軍隊,為應對山地和叢林戰設計的軍服,由於過份強調非常輕便,穿在身上,感覺毫無質感,加上軍帽上兩片晃來晃去扇蚊子的屁簾,這樣著裝的軍隊,儀容儀表真醜陋的可以。

綜上,論軍服,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當之無愧能當排頭兵,日軍海軍軍服不算差,就是陸軍軍服特別是在東南亞山地和叢林地帶作戰的軍隊,軍服確實非常醜陋。


國平軍史


這主要是人種的問題,亞洲人普遍都比歐美人個子低一點,日本人尤其如此,當年我們就稱他們為小日本,他們的士兵的身高普遍低於一米六,比中國士兵都矮一截,所以他們模仿歐美人的軍服,也只能是東施效顰。德國士兵他們是雅利安人種身高很多高過一米八,而且軍官的制服都是私人訂製,所以挺拔好看。


浩蕩揚子江


沒什麼四不像的,這就是軍服發展的大勢,我們國家最開始也是學日本,炮黨執政時期又學德國,抗戰勝利後開始學美國,建國後學蘇聯,結果現在又開始抱美國大腿。都是融合和改變的趨勢。


亂步飛煙


主要還是看一個國家底蘊,這不是日本所具有的,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德國,就因為他們具有一往無前,精益求精的精神!


夜晚的暴雨


德式服裝只適合於歐洲人,亞洲人應採用亞洲尺碼才行。


ReggieCao


日本軍服並沒太多的德軍元素。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之後對於陸軍的架構到是吸取了相當多的法國元素,尤其是1875年那會的明治6年式肋骨服。是法國19世紀那會常見的軍官服

而普通士兵穿著的雙排扣軍服也是法系風格(美國南北戰爭北軍風格)

而法國陸軍從拿破崙時期開始一直也是世界陸軍的典範(再想想二戰的咯吱窩都曬黑的法國人真是慘),他的陸軍軍服也有一定的普世性。

然後日本也不是說沒參考德國人,比如說軍官的大簷帽很明顯具有德式風格

到了二戰時期,步兵作戰服除了這個立領有點德國國防軍味道之外,其他哪兒像了。

所以我說,日本人穿上軍服之後醜壓根不是模仿德國四不像什麼的梗,而是他們不管穿什麼都醜

下面這個是美軍當年幾乎全部由日本人組成的442步兵團...有美式範兒麼?

下面是個Cos日軍的傻逼老外...有四不像味道麼?

所以,完全是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