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袋鼠是二战中一种很有趣的车辆,这种装甲运兵车是用去掉炮塔的坦克改装而成,与当时流行的半履带装甲输送车相比在越野能力上高出一筹,防护力更是具有绝对优势。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加拿大公羊坦克改装的袋鼠输送车

狭义的袋鼠是指加拿大人在法莱斯战役之前用牧师自行火炮改装的一批车辆以及之后用加拿大公羊坦克改装的车辆,但很快这个概念就被扩展到所有改为运输步兵的无炮塔坦克上。从来源和使用上看,这种车辆的改装来源是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主要用户是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以及跟着敲边鼓的其他英联邦部队,所以将其称为英联邦的车辆可能比较妥当。

最早的袋鼠是使用M3/M5斯图尔特轻型坦克改装的,这种车辆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1943年北非战役末期。当时随着美援新式中型坦克数量增加,英军不再需要斯图尔特型作为低配巡洋坦克使用,因此替换下来的斯图尔特就被拆掉炮塔改为杂用。为了能够增加运载量,有的斯图尔特型甚至拆掉整个车顶甲板,这种方式载人较多,但载员身体暴露在外,危险性较大。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斯图尔特/袋鼠多用于火炮牵引车

斯图尔特/袋鼠装备后曾作为伴随坦克部队的人员输送车使用,但并不成功。这种车载员少,装甲也弱,所以战争中后期多被用作火炮牵引车。斯图尔特/袋鼠从北非一直使用到德国投降,但名声不显,改装数量也不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吨位限制导致性能与通用载具(布伦机枪车)和美国M2、M3半履带车重叠没有本质区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车辆改装时并未命名为袋鼠,而是属于袋鼠车大量出现后追加分类和命名。

第一种真正意义的袋鼠产生于1944年7月底。当时英联邦军的装甲输送车除了国产通用载具外就是美援的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但为了准备诺曼底登陆以及其后的陆上作战,美军大量减少了给英联邦部队的半履带车。相对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倒是供应充足并且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当时加拿大第二集团军正按蒙哥马利要求准备实施法莱斯战役。此前从诺曼底登陆到古德伍德作战的一系列战斗都证明了车载步兵伴随攻击的有效性以及装甲输送车能够显著提升步兵效率和降低伤亡的作用,但相应的装甲输送车也在战斗中严重损耗。此次作战第一阶段将有6个步兵营伴随坦克部队利用夜色和烟幕的掩护穿过德军前沿阵地直达主抵抗线,为此将调用英国第一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二集团军所有单位的M2半履带侦察车和M3半履带输送车,不足之数还需要新的车辆进行填补。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袋鼠之父盖伊·西蒙兹

恰在此时英军正在用自己的24磅炮替换美制M7牧师自行火炮的105毫米榴弹炮,在诺曼底附近加拿大第3步兵师的3个炮兵团的72辆牧师处于闲置状态。加拿大第二集团军司令盖伊·西蒙兹中将(此君战后任加拿大总参谋长)遂于7月31日下令将这些牧师改装为运兵车辆,项目代号“袋鼠”。改装工作进行得非常快,因为8月8日进攻就将开始。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牧师自行榴弹炮改装的袋鼠输送车

牧师自行榴弹炮是在美国M3、M4坦克基础上改装的,本身就是坦克底子。改装为装甲运兵车时主要是拆掉火炮和弹药架,封闭火炮开口,在原战斗室内布置长凳改为载员舱,用钢板将驾驶舱和载员舱隔开。原车如有高射机枪座圈即保留,如没有则设置一个简易机枪支架。车内除2名乘员外一般可携带10名步兵,但实战中往往尽可能多的塞人,有时甚至能够翻倍。与其他直接用坦克改装的袋鼠车相比,牧师/袋鼠由于有加高的战斗室所以空间较大,给乘员的保护也较多。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牧师/袋鼠防护面积比其他型号袋鼠大

改装完毕后的72辆袋鼠被平分给从两个方向进攻的加拿大第2步兵师和英军第51高地步兵师(苏格兰部队),在超载的情况下能勉强塞进去3个营,在混搭通用载具和半履带车后保证了运输量。事实上在法莱斯战役中为保证三阶段的步兵输送任务,装甲输送车必须频繁来往于前线和后方的不同步兵部队之间。

在法莱斯的作战中袋鼠车大获成功。因为重量比坦克轻,该车无论速度还是越野机动性都比坦克好,坦克能到达的地方袋鼠车都能同步到达。生存性上袋鼠车则比通用载具和半履带装甲车好太多了,通用载具最厚的装甲只有10毫米,半履带车是12毫米,而袋鼠车高达52毫米,免疫一切德军轻武器。由于卸除了弹药架,袋鼠车也没有坦克那么容易起火。再加上袋鼠车只需跟随坦克前进并及时卸下步兵,不要求加入攻击,所以在战斗中损耗也较小。

最初的袋鼠单位被命名为加拿大第1装甲人员运输中队。当时可用的牧师车体有限,除了最初的72辆外,诺曼底战役结束时最多还能腾出96个牧师车体。而这些车辆都是美国的租借物资,最后要还的,在改装上也受到美国的限制。因此英国人决定将500辆闲置的加拿大生产的公羊坦克改装为新的袋鼠。

加拿大生产的公羊坦克在总体布局上和美国的M4谢尔曼差不多,相当于谢尔曼的降级版本,属于生产出来就过时的东西。这种车在去除炮塔后还有一个小型的车体机枪塔,很适合作为输送车使用。改装时和其他袋鼠一样,简单卸除炮塔,去掉弹药架,用钢板隔断驾驶室和载员室,然后在战斗室内布置长凳。因为公羊比其他几种坦克略小,所以公羊/袋鼠载员为8人,公羊/袋鼠是最主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袋鼠型号。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英国53步兵师乘坐的公羊/袋鼠在卡昂郊外

随着大量袋鼠车的进入,加拿大第1装甲人员运输中队也升格为加拿大第1装甲运输团。到12月份,英国皇家坦克团第49营也改装为袋鼠部队,更名为第49装甲运兵车团。这两个团都隶属于英国第79装甲师,即“霍巴特的马戏团”,每个团包括两个各有53辆袋鼠的中队,可一次运载两个营的士兵。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步兵从袋鼠上跳下投入战斗

国外有人注意到袋鼠单位名称的变化,加拿大人去掉了“人员”的单词,似乎更希望能将袋鼠看作一种战斗车辆而非专门的人员输送车。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谢尔曼III坦克改装的袋鼠

在意大利前线,英军则将较老的谢尔曼坦克和部分牧师自行火炮改装为袋鼠。谢尔曼坦克的改装方式与公羊坦克一样,由于车体较大可容纳10名步兵。

机械化步兵最强的防护,二战英联邦袋鼠装甲人员输送车

丘吉尔坦克改装的袋鼠

在战争末期还出现了最后一种即用早期丘吉尔步兵坦克去除炮塔后改装的袋鼠,载员为11人。这种车的前装甲更厚达102毫米,在安全性上可谓无与伦比,但最大时速也下降到25千米。

虽然袋鼠车在运用上很成功,极大降低了步兵伤亡,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和当时专门的装甲输送车相比,袋鼠既脏又吵,震动、噪音都比较大,舒适性差,长距离乘坐非常疲劳,这是所有袋鼠的通病。


说起来将去除炮塔的坦克移做辅助用途在二战中是常见做法,比如我们熟悉的德国豹式装甲抢救车,以及苏联用去掉炮塔的KV和T-34充任的装甲牵引车,但大量拿来运输步兵的好像也就是英国和加拿大军队。

常见的资料中都认为袋鼠显示了全履带装甲输送车的优越性,并直接催生了战后第一代装甲人员输送车。但不知为何其重甲强防护的特点却没有继承下来,战后研制的第一代装甲人员输送车几乎无一例外薄皮。越南战争中甚至出现越军用机枪将美军赶上装甲车以便更有效率地一锅端掉的怪事;俄军的装甲车和步战车也是同样思路,步兵宁可坐在车顶,装甲形同虚设。

即使到了现在,重装甲人员输送车仍然不是主流。以我的愚见,车辆越重则制造成本越高,耗油、保养费用也随之上升,步兵装甲车辆的防护程度,说穿了就是使用方人的价值和车辆经济成本之间折算的结果,所以人命从不是无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