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继承皇位?

liwei2004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登基称帝,史称永乐大帝。夺得皇位之后,朱棣大力推行吏治改革,并且编修《永乐大典》,之后北征蒙古,南征安南使得大明的外患得以消除。此时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然而大明内部的一场皇位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朱棣在登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没有立太子,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剧烈反弹,大臣们纷纷上奏请立太子,此时朱棣在大明王朝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难。因为当时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长子朱高炽,另一个是朱棣非常器重的次子朱高熙。

次子朱高煦长得是高大威猛,在“靖难”过程中立下了非常大的战功,深受朱棣的器重。

建文二年,朱棣率领的燕军与名将之后李景隆的政府军,在今天的河北雄县和定兴一带爆发了白沟河之战。当时双方几十万大军摆开阵势准备决一死战,鏖战开始后,为激励士气朱棣也率领一批部队向政府军发起了进攻。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朱棣大败,只得向后回撤。政府军则在后面紧追不舍,期间朱棣换了三匹战马,都被射杀了。最后没办法朱棣只得跳下马跑到河堤上,然后挥舞马鞭佯装河堤后面有援兵。政府军担心有埋伏就没有追,但是大队人马是堵在堤坝下面,随时准备冲上去的。就在这紧急时刻,朱高煦率领一队骑兵赶来,把朱棣给救了。

当时燕军的骑兵在军中的地位非常高,朱高煦能在战场上率领骑兵,可见朱高煦在军队中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且在双方鏖战之中,他能及时发现三军主帅陷入困境,说明朱高煦很有大局观。在之后的多次战役中,朱高煦都有这种临阵救父的的举动,这也让朱棣对他加分不少,甚至后来朱棣还多次跟朱高煦说:你好好干,你大哥身体不好。这也说明了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朱棣还是偏向于朱高煦的。

长子朱高炽在北京保卫战中也立下大功,还拥有正统继承人的资格

在“靖难”过程中,朱棣率领精锐燕军南下,留在北京的只有一万多的老弱残兵。建文帝发现朱棣老巢空虚,便派了50万大军围攻北京,此时一旦北京被攻陷,那么朱棣的靖难之役必败,然而就是这一万多老弱残兵,竟然守住了北京。朱高煦张的比较肥胖,自己也没有打仗的经验,更不善于战场厮杀,但是他善于使用人才,像姚广孝,顾成等人的建议,都为他防守北京提供了不少帮助。

朱高煦还是朱元璋亲封的燕王世子,是合法的燕王继承人。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有一次让朱高炽等皇孙们前往军营视察,之后别的皇孙们都回来向朱元璋报告视察情况,而朱高炽是最后一个汇报的。之后朱高炽解释说,天气太冷了,让将士们晚点起来集合,朱元璋听了很高兴觉得朱高炽很有仁爱之心。还有一次让这些皇孙们挑选奏折给朱元璋看,朱高炽就挑选了些紧急的递给了朱元璋。结果这些奏折里面有很多错字,朱高炽解释说这些错字肯定不会给皇爷爷造成困扰的,朱元璋觉得朱高炽很不错,能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当时支持朱高熙的是一部分武将,支持朱高炽的是大多数的文臣

朱元璋死后,文臣在朝政中的地位远远高于武将,因为战争结束了,国家的治理是离不开文臣的。朱棣夺得皇位后,为巩固自己的皇权,对建文的忠臣大肆屠杀,尤其是将方孝孺“灭十族”,使得一大批文臣对朱棣是离心离德。而治理国政又离不开这些文臣,这使得朱棣在立太子这件事儿上不得不考虑文臣的意见。

支持朱高熙的是跟随他靖难的一部分武将,而像成国公朱能这些武将是不支持朱高熙的,而朱高炽的支持者则是像解缙这样有名的大才子。当时的兵部尚书金忠就非常反对立朱高煦,金忠是跟随朱棣起兵的潜邸旧臣,在朱棣心中很有分量。他曾多次劝说朱棣立朱高炽,说如果不立长的话,就说明以后任何皇子都有争夺皇位的机会,到时候诸皇子互相争夺帝位,必然会给大明带来动乱。

在朱棣为此思虑再三的时候,解缙打破了这个僵局

后来朱棣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非常明确的表态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意思是支持朱高炽,而朱棣本身不是很乐意立朱高炽,所以没有表态,紧接着解缙有说“好圣孙”朱棣一听这话,就点头了。朱棣非常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解缙的这三个字相当于挑明了一个事实:要让这个皇长孙继承帝位的话,那必须传位给他的父亲朱高炽。

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解缙带领一批文人画师给朱棣展示了一幅画,这幅画叫《虎彪图》,画的是一只猛虎领着三个虎崽,其实这就是影射朱棣和他三个儿子。然后解缙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诗“虎为百兽尊吗,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这就是在吹捧朱棣,说他既有猛虎的威严,又有慈父的情怀。

朱棣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当即下令将在北京的朱高炽召还回来,此时朱高炽的太子地位就确立下来了,永乐二年朱棣正式册封朱高炽为太子。立太子这场风波,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最后在解缙的表态下才算正式解决。可见在处理难题的时候不能只在外围兜圈子,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贰马叁石説历史


向敬之

明成祖朱棣选择长子朱高炽继承皇位,情非所愿,但情势所迫:

一、朱棣发动靖难一役,次子朱高煦英俊孔武,奋力拼杀,几次于混战危难中救了朱棣的性命,并扭转了战局。故而,朱棣曾对朱高煦说,你大哥身体不好,将来立你为储君。这既是父子之情,亦有战友之义,朱高煦也赢得了丘福等武将的支持。

二、太祖立国,钦定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而作为朱棣长子的朱高炽也被册封为燕王世子。也就是,朱高炽是燕王朱棣的合法继承人。此宗法制继承办法,赢得了文官集团的欢迎和支持。朱棣登基后,以大学士解缙、黄淮为首的文官集团力挺朱高炽为储君,多次做成祖的工作。

三、朱高炽虽然身体肥胖,也有疾病,却仁爱智慧,深得太祖、徐皇后的喜爱和文官集团的拥戴。不仅如此,建文元年十一月,李景隆利用朱棣大军南征,率五十万将士袭击北平,结果,朱高炽在姚广孝的协助组成好城防,以万人兵力击溃李景隆,保住了朱棣造反的大本营。

四、朱高炽生了一个好儿子,即朱瞻基,深得朱棣喜爱。解缙以“好圣孙”进谏,促成朱棣最后决意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炽被立为储君后,进一步倚重杨士奇、杨溥等大学士,受到了内阁和文官集团的集体翊护。其子朱瞻基也在永乐九年被册立为皇太孙,长期被朱棣带在身边,为之登基再次加码。

五、皇太子未必能成功继承皇位。然而,朱高煦在储位失落后,诽谤皇太子,还私养死士图谋不轨,被徐皇后和大学士杨士奇及时报告成祖,削其护卫,力促就藩。而朱棣第三子朱高燧,竟然利用成祖在永乐二十一年患病期间阴谋篡弑,矫诏即位,被成祖察觉重罚。成祖后妃成群,但至生四子,一子幼殇,二子不轨,这也使朱高炽成功即位不再有悬念。


以礼观书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外公是鼎鼎大名的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

朱高炽自幼身体肥胖虚弱,走路都要内侍搀扶,因此不为洗好勇武的朱棣所喜。


次子朱高熙勇武过人,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更是救过朱棣的性命,朱棣曾扶其背说“世子多病”的话。

朱高熙与燕王旧部邱福、朱能较好,邱福、朱能屡次劝朱棣改立朱高熙为太子。

对朱棣而言,他更喜欢次子朱高熙,朱高炽体弱多病,朱棣更担心步建文后尘,数次动心废长立幼。

为什么最后继位的是朱高炽?

朱高炽生性沉稳,识得大体,喜好读书。幼年时就被朱元璋所喜欢,被朱元璋亲自立为燕王世子。

朱棣靖难起兵,朱高炽留守北京。以万人抵挡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为靖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棣数次北征,都有朱高炽监国。朱高炽处理政务熟练得体,重视儒术研究,得到文官势力的支持。

朱棣数次想立朱高熙为太子,都因朱高炽是太祖所里,平日监国又无过错而作罢。

相比起子孙,朱棣最喜欢的是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相传,朱棣还是燕王时,梦到他的父亲朱元璋送给他一个象征权利的大圭,并对他说:“传世子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就有人来告诉他朱瞻基出生了。朱棣觉得梦应在这个孙子身上,由此坚定了朱棣靖难的决心。


朱棣不止请大儒教导朱瞻基,还亲自带在身边教导。朱棣后期的几次北征,都把朱瞻基带在身边。

永乐九年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朱棣一直把朱瞻基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继承人培养,这是朱棣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待遇。

朱高炽能当上皇帝,也有父凭子贵的意思。


魔智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继位,年号永乐!

永乐初年,除颁布政令恢复生产外,明成祖还做了另两件大事:其一,修书——《永乐大典》;其二,立储——长子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这两件事的完成,背后都有一个人的身影——解缙。


解缙,字缙绅,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间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解缙自幼聪颖,极具文才,与后世的杨慎、徐渭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永乐元年,解缙奉命主编《永乐大典》,姚广孝为助手。永乐五年,《永乐大典》编撰完成。这部包罗万象的大典,是明朝以前所有能搜罗到的文化典籍的集大成之作,历史意义自然不用多说!



对于永乐帝来说,立皇储是件难事!因为从“靖难之役”伊始,嫡长子朱高炽就因从小身体孱弱,只能留守大本营北平。江山是嫡次子朱高煦协助自己打下来的,且朱高煦曾救明成祖于危难之中:

一、白沟河之战:朱高煦亲率精骑直冲敌阵,斩杀南军大将瞿能父子,朱棣方全胜;

二、东昌之战:朱棣军惨败,麾下首席名将张玉战死,燕王朱棣走投无路,最后是朱高煦率军赶到,将朱棣救出;

三、浦子口之战:朱高煦再次率军将败局逆转!

永乐二年,在立皇储之前,明成祖曾多次找过朝中重臣商议,也曾专门找过解缙谈话,但解缙态度很坚定,认为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才是明智之举。理由是:

一、嫡长子朱高炽聪敏仁厚,深得太祖朱元璋喜爱;且立储遵循宗法制,更利于政权稳定。

二、好圣孙——朱高炽长子朱瞻基聪慧,深得朱棣喜爱。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后,朱瞻基继位为明宣宗,父子俩共同开创了国强民丰的“仁宣盛世”!


明宣宗年间,骄横跋扈的朱高煦起兵造反,被朝廷发兵击败,朱高煦本人被囚禁。但其顽劣本性不改,屡屡犯上,最后被忍无可忍的明宣宗下令烧死在铜缸中,几个儿子均遭夷戮!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如果没有“燕世子”这一身份,也许朱高炽真的不会成为后来的明仁宗。

朱高炽因为体胖且体弱,不得尚武的朱棣喜欢,相比之下,朱棣更喜欢勇武的朱高煦。

但朱高炽是朱元璋钦定的“燕世子”,深得朱元璋喜欢。虽然朱高炽文弱,但军事才能不弱,“靖难之役”中成功保卫北平,抵御李景隆的大军。

朱高炽在文臣当中具有威信,外加是朱棣的嫡长子,作为世子期间没有大过错,废之无名。

另外,朱棣极为喜爱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解缙曾以“好圣孙”说服朱棣,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

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休养生息,停止征战,平反冤案,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五味社


明成祖在位时间有二十二年,可以算是比较长的一个时间。他英勇善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五次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少数民族蒙古族,收复失地,并在东西南北等不同区域都设置了内阁制度。他划分了不同行政区,为巩固边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实现了国家统一完整。

长子朱高炽是一个谦恭有礼,性情稳重的文人,算是一个有谋略的读书人。当时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一直行军在外,朝中的一些行政事务都交由皇子朱高炽管理。当时朱高炽管理朝中事务也是很有成效,朝中大臣个个对他赞赏有加。这为后来朱高炽继承皇位也埋下了伏笔。

朱高炽的贡献不仅仅是帮助明成祖管理朝中行政事务,他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就是在靖难当中为明成祖保下了北京城。靖难之役明成祖命令朱高炽留于京城,朱高炽当时以自己的才智仅以万人击败建文帝五十万大军,这在靖难之役当中朱高炽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朱棣深知朱高炽治国有方,深得民心,以后完全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但是为什么那时候他要故意打压朱高炽呢,其实这只是一种制衡太子在朝中的势力而以。他一边打压太子朱高炽一边又在又在培养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其实一直是很坚固的。


Sylar弈


首先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朱高炽是嫡长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次是朱高炽本身深受文官集团的拥戴,而且朱高炽本人德行上也没有过失,最后就是朱高炽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朱棣很喜欢这个孙子,有点隔代指定继承人的意思,三者合一朱棣在怎么喜欢二儿子对朱高炽的地位并没有很大影响。


范进不中举


首先,朱棣子嗣不多,选择也不多;

其次,朱高枳虽说人胖,但是治国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也有监国的经验,其他皇子比不了;

再次,废长立幼,常常问题比较多;

最后,解缙一番"好圣孙"的话彻底打消了朱棣易储的念头。


闲时看点历史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在前方打仗,朱高炽守卫北京,有稳定的后方,有大功。


勤能补拙在于多学习


第一,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第二,看好隔代宣德帝朱瞻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