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权:杨梅树成了“摇钱树”

◆通讯员张顺富

巧家县老店镇治乐村一批农户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杨梅特色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稳定收益保障,从而助推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

家住治乐村的徐正权,对家乡的自然地貌很熟悉。他最喜爱采摘山里的野果,对治乐村一带的野果情有独钟,尤其是最喜欢吃野杨梅。

10年前,年近40岁的徐正权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本地能生长野杨梅,何不试种其它品质更优良的品种。于是,他前往昆明市富民县学习技术,并带回16株富民杨梅苗开始了他的“杨梅梦”。

在徐正权的精细管理下,杨梅树3年就挂果了,2018年已进入了盛果期,最好的一株能采摘到100公斤,最少的一株也有50多公斤。每公斤市场价在20—40元。今年,徐正权的杨梅种植已有10亩,收入可观。

在徐正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杨梅树。杨梅苗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低,因此被当地人们誉为“摇钱树”。

为促进治乐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2018年7月,该村成立了巧家县东清桃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规划种植杨梅1000亩以上,项目总投资约378.2万元,社员增加到306户,覆盖治乐村、红土村、大岩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00户1195人。

“治乐村坚持树龙头、建机制、强管理,大力推行‘特色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按照实现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强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走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路子,做大做强产业文章,支撑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老店镇镇长李热奎满怀信心地介绍。

目前,在昭巧二级路治乐路段(齐头岩隧道)上下两面山,当地居民正热火朝天地种植杨梅苗。

“杨梅苗种植后第3年或第4年开始挂果,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挂果率逐年增加,10年后亩产值可增加到5万元以上。”老店镇治乐村村主任徐正华高兴地说。

据悉,老店镇治乐村千亩杨梅产业已于2019年2月开始实施。该项目将打造集休闲观光、入园采摘、现场销售、后期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园,成为2019年老店镇治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出列的一项重点支柱产业。项目实施后,参与的建档立卡户每年每户固定收益300元左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在专业合作社务工劳务收入户均达3000元以上,实现双重收益。

据介绍,预计到2022年,所种植的1000亩杨梅,每亩预计收益1.5万元,合计总收入1500万元。2019年至2022年,专业合作社按照投入的扶贫产业资金300万元的4%作为固定收益支付村集体和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19年04月21日0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