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CEO認為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

網紅茶店喜茶( HEYTEA)2012年起源於廣東江門一條江邊裡的小巷,原名皇茶( ROYALTEA),由於無法註冊商標,2015年註冊為品牌"喜茶 HEYTEA",推廣期內由於"排隊效應"與"加價代購"等成為輿論與行業內熱點。

喜茶CEO認為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

截至2017年8月共有63家門店,2016年得到IDG與天使投資人何伯權1億元投資,2017年銷售10億。其中深圳海岸城店月營業額已達170萬左右,上海單店日營業額亦超過200萬,成為連鎖餐飲行業的傳奇。

喜茶CEO認為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

喜茶的營銷特徵中最突出的是空白價位切入與飢餓營銷推廣。作為外資品牌代表的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星巴克的單品均價為30元,而國內大品牌奶茶價位約在12-22元區間,而喜茶的價格定位恰好居於兩者空白區,這使得喜茶在進入細分後的市場初期遭遇競爭對手概率小。而與國內同級別相比較高的價格在市場推廣初期亦成為其質量保證,同時形成了消費者的好奇心理,為此不惜耗費大量的額外成本完成產品獲取。

喜茶CEO認為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

喜茶被與論與業界熟知的營銷模式是飢餓營銷,通過調控產品數量、供應時間等各種人為措施製造產品供不應求假象,提高產品利潤空間,刺激消費者購買慾。實現了快速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具體包括:

  1. 人數控制,部分店鋪不是按照消費者做一杯拿一杯的傳統習饋,而是將產品積攢至一定數量後集中發放,而北京三里電店將進店人數限制為6。
  2. 限量控制,店鋪為規範代購效應,對排隊的消費者實施限量銷售,如北京兩家門店規定每人每號限購3杯。
  3. 等待時間要求,喜茶產品的等待時間通常較長,如廣州店在非週末時段的等待時間約為45分鐘以上,是其他茶品等待時間3-4倍。而上海店在開張初期最長排隊時間為7小時。
喜茶CEO認為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

喜茶的飢餓營銷模式中重點以"排隊營銷"為主,這一形式為喜茶墊底市場口碑的同時也成為喜茶營銷難以長久的弊端。首先,喜茶始終以產品市場效應為核心,通過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與品牌認可度降低其所在細分市場的競爭程度,以消費者口碑促宣傳,同時低於星巴克的定價又吸納了大量消費能力相對較弱的顧客。但同時"排隊營銷"門較低,難以形成有效的用戶粘性,喜茶CEO表明,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且各大奶茶品牌間主打產品的相似度較高。這意味著,真正的消費者在完成"獵奇消費"後,復購率將大幅降低。

喜茶CEO認為超過70%的排隊者是出於好奇心

喜茶飢餓營銷模式中的水分正在被慢慢擠出,潮退了,就知道是不是裸泳。其本質不過是"自殺式"營銷。對於國內的茶飲品牌,人為的製造產品短缺僅僅只能獲得一時的關注,根本點還是要落腳到產品品質和準確的市場定位上來,以此來提高消費者粘性。

==============================

關注行業最新動向,分享茶與生活文化

觀茶語錄:美好生活從一杯茶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