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社保卡將成為惠民利器

電子社保卡將成為惠民利器

近日,《關於全面開展電子社會保障卡應用工作的通知》正式印發,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在所有地市實現簽發應用全國統一標準的電子社保卡,不低於10%的持卡人(即至少1億人)領取電子社保卡,所有地市均開通移動支付服務。2020年,不低於25%的持卡人領取電子社保卡。(據 4月28日央視財經)

具體來看,電子社保卡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就包括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醫保結算,繳費,待遇領取,金融支付等功能。全國統一、全國通用,由全國社保卡平臺統一簽發、統一管理。且領取方便,比如,通過人社部門的APP或者各類經過安全授權的可信APP,比如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APP等,隨時隨地領取自己的電子社保卡。

由此不難看出,電子社保卡的運用並不侷限於人社業務領域,而且還能用於支持相關民生服務,甚至可以稱得上可運用於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向政務服務領域開放,就可以實現少跑路、多辦事;向智慧城市服務拓展,可以更大程度地便利人民的衣食住行玩;向金融服務開放,既可以實現繳費便利更可以享受到支付的安全與便捷。

在互聯網科技如此發達當下,電子社保卡的面世無疑迎合了時代的發展,更切合公眾的需求。誠如有評論就認為電子社保卡的實施能夠讓“政府提效、讓民眾省心、社會省錢”。的確如此,電子社保卡彰顯的是互聯網時代政府部門與時俱進的創新;於公眾,享受到的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便利性;於社會,必然能夠以此減少運營成本。

從前期的試點來看,也不乏創新之舉。比如,寧夏等地方結合電子社保卡就醫購藥,進一步提升了持卡人的用卡體驗;南寧把電子社保卡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了“一碼通城”,包括進公園都可以用電子社保卡;青島把電子社保卡和志願服務的時間管理相結合,推出“電子時間銀行”等等。由此就不難理解,這必然會提升公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當然,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需要各地穩步推進。比如,人社部《通知》就明確要求,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資源投入,加強運行維護。比如,就提出要做好電子社保卡應用平臺、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用卡相關人社業務系統的運行保障工作,確保電子社保卡服務的規範性和穩定性,向持卡人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的流暢優質服務。這就需要各地抓好落實。

實體社保卡與電子社保卡涉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通知》提出,2021年,形成實體社保卡與電子社保卡廣泛協同並用的線上線下“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為其他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智慧城市服務領域深入應用電子社保卡提供全面支撐。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更是一個浩大的民生工程,無疑令人充滿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