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曾“八連發”呼籲:重視脂肪肝病防治

《自然》曾“八連發”呼籲:重視脂肪肝病防治

本報記者 張佳星

“全世界的疾病譜發生大逆轉:感染性疾病明顯下降,代謝性疾病卻顯著地增高,人類七成死亡歸因於後者。”在4月26日—28日召開的第五屆武漢肝臟代謝與心血管疾病國際學術會議上,專家們表示,中國可能有接近4億人群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代謝性疾病中基數最大的病種,卻並未受到重視。

2017年國際頂級期刊已經開始對這一疾病的迅猛之勢發出了警告。《自然》雜誌連發8篇論文呼籲對脂肪肝以及脂肪肝炎在診斷、預防、干預等方面要高度重視。

肝細胞裡的“小油滴”,不應被輕視

《自然》雜誌上刊發的文章中寫道: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以及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少數肝臟專家很早就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應該被視為一種導致肝臟及心血管併發症的嚴重疾病。

肝細胞的脂質堆積是脂肪肝形成的物質基礎。大會主席、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李紅良教授解釋道:“肝臟細胞中如果出現‘小油滴’意味著脂肪肝的發生,但當肝臟細胞自身的免疫機制由於這些不應該出現的油滴‘負荷過重’時,會招募免疫細胞來‘圍住’身體裡的肝細胞,那個時候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就會發生。”

以目前的醫學干預手段來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發生是不可逆轉的,也就是說無法通過治療實現“消炎”。

康奈爾大學醫學教授大衛·科恩用數據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肝細胞裡的“小油滴”不應被輕視。他表示,如無有效干預,3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會發展成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不僅會繼續誘發肝硬化、肝癌,其患心血管病的幾率甚至要比正常人高5倍。

目前的醫學手段,難以治癒

美國科學院院士蒂莫西·畢勒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目前沒有藥物干預的手段,只能通過改善飲食、運動等習慣進行調理。

“在美國,有專家做過嘗試,通過減肥手術來控制,但因為費用等原因,這一方法無法普及。”大衛·科恩說,在臨床實踐中,單純依賴生活方式干預患者往往因不能堅持導致治療失敗,人們正在尋求藥物的干預手段。

有臨床數據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顯著促進肝臟纖維化的發生,而纖維化即是肝硬化的前期。為此與會專家呼籲,應重視非酒精性脂肪肝對健康的威脅,政府部門也要重視相關公共衛生政策的完善,尤其科研和醫療人員要加強對非酒精性脂肪肝致病機制、藥物靶點的研究。

“就像鍾南山院士的大聲疾呼才讓整個社會認識到慢阻肺的危害一樣,我們希望能夠讓人們重視脂肪肝的危害,通過早期干預,不僅提高公眾整體的健康水平,也將大大降低國家層面的醫療費用。”李紅良說,我國應加強致病機理和藥物研發,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關口”不斷前移。

巨頭藥企在行動,中國實現並跑

資料顯示,一些國際大企業已經在開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藥物研發工作。例如,默克公司與NGM生物製藥公司就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治療藥物達成4.5億美元的協議;艾爾幹公司以16.9億美元收購了一款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候選藥物……

“原研藥的開發仍然是基礎醫學的比拼,沒有原創的靶點,在新藥研發上很難先人一步。”武漢大學團隊在基礎研究方面,找到了一些藥物干預靶點分子,並被證明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炎症發生、肝臟纖維化、胰島素抵抗和肝臟脂質堆積等一系列疾病的“樞紐”因子。

“武漢大學團隊在機制和藥物研發上的獨創性得到了關注,其在不同動物模型上的臨床研究也給了同行很好的啟示。”大衛·科恩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從根本機制上尋找更好的治療靶點,能夠在肝病沒有惡化為肝硬化、肝癌等惡性、晚期病症時就能夠提早干預維持,甚至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