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學中醫必修課:古中醫“五行臟腑辨證

一、肝膽病

肝所勝者為脾,所不勝者為肺,故凡屬肝病除考慮肝病外,還須考慮脾和肺的問題。

倪海廈:學中醫必修課:古中醫“五行臟腑辨證


(一)肝氣有餘,則傳脾侮肺

首先應該指出,這裡所謂的“有餘”絕對不是指正氣有餘。“正氣”無所謂有餘,更不存在什麼“傳”和“侮”的問題。

所謂氣有餘,是指的邪氣,即人體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現的偏勝情況。即內經所說的“邪氣盛則實”。《素問。通平虛實論》既屬邪氣偏勝,它必然影響其它器官。人體臟腑之間,中醫學強調“亢害”“承製”。因此在肝氣有餘時,肺脾兩髒必然與肝臟互為影響,這就是肝氣有餘則傳脾,侮肺,以及肝木本身,必然受脾肺兩髒影響的原因。肝氣有餘時如此,其餘四髒有餘時,也是如此,可以類推。

1、傳脾:

即在肝氣有餘時,其邪氣首先傳變至脾,而使脾氣失常。如肝旺時,常常繼發脾運化失調的表現,如腕脹嘔惡等。

2、侮肺:

即在肝氣有餘時,其邪氣影響到肺,使肺氣失常,如肝旺時,有時出現肺氣治節肅降失調錶現,如胸悶氣短,咳喘,汗出,便頻等。

因此對肝氣有餘的患者,不僅要考慮治療肝的本身,還必須考慮助脾和益肺,以加強脾和肺的正常功能,使肝不能傳侮,治療於未病之先,以及加強肺脾對肝的制約。從而有利於肝木本身的治療。如逍遙散之用茯苓,白朮,生薑;用於健脾,以及補陽還五湯之重用黃芪,補脾氣、肺氣,補氣行血,即其範例。

(二)肝氣不足,則肺乘脾侮

所言不足,並不是邪氣不足,邪無所謂不足,邪愈是不足愈好,此所謂不足,是指正氣不足,即人體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現的精氣不足的情況。

《素問-通平虛實論》所言:“精氣奪則虛”既屬正虛。必然容易受到其它四髒的影響。由於人體臟腑之間,亢害承製的關係,因此在肝氣不足時,肺脾兩髒,也必然與肝木之間互為影響。肝氣不足時如此,其餘四髒不足時,也是如此。可以類推。

1、肺乘:

即肝氣不足時,肺肝之間的正常關係被破壞,而出現肺之邪氣偏勝的情況。如肝虛時,常同時出現咳喘,盜汗,鼻衄,大便秘結等肺燥現象。

2、脾侮:

是脾受到欺侮,即肝氣不足時,肝脾之間的正常關係被破壞,而出現的脾之邪氣偏勝的情況,如肝虛時,也常常同時出現腹痛,腹瀉等現象。

由上可知,對肝氣不足患者,分析和治療,不僅要考慮肝的本身,也要考慮到肺和脾,以恢復脾肺的正常職能,使肺脾氣安,治療於未病之先,減少對肝的不利影響,而有利於肝病的治療。如方劑:一貫煎,用沙參,麥冬;方劑溫膽湯,用枳實,竹茹等,即其範例。

二、心小腸病

心所勝者為肺,所不勝者為腎,故心氣有餘,則傳肺侮腎。心臟有病,必須同時考慮肺腎二髒。

(一)心氣有餘時,傳肺侮腎

1、傳肺:

心氣有餘,邪氣首先傳變至肺,使肺氣失常。如心悸、心慌,脈結代者,常合併咳喘。

2、侮腎:

是心氣有餘時,其邪氣影響腎,使腎氣失常。如心悸、心慌、脈結代者,常合併症見小便不利、浮腫。因而對心氣有餘患者治療分析時,要同時考慮肺腎二髒。如酸棗仁湯之用知母、茯苓,屬此範例。

(二)心氣不足,則腎乘肺侮

1、腎乘:心氣不足時:心腎之間正常關係被破壞,見腎氣失常的情況。如心虛心悸怔忡患者,可合併小便少。

2、肺侮:是心氣不足時,心肺之間正常關係被破壞,出現肺氣失常的情況。如心虛心悸怔忡者,可合併咳喘,甚至咯血。因而治療心氣不足者,應同時考慮肺腎二髒。如補心丹之用茯苓,歸脾湯之用黃芪、人參,均其範例。

三、脾胃病

脾所勝者為腎,所不勝者為肝,因此,凡屬脾胃病,除要治脾胃之外,還必須同時考慮腎和肝的問題。

(一)脾氣有餘,則傳腎侮肝

1、傳腎:

是在脾氣有餘時,邪氣首先傳變至腎,而使腎氣失常。如脾胃溼熱嘔吐,常常繼發尿少。過食辛辣,常常引起夢遺滑精;

2、侮肝:

脾氣有餘時,邪氣亦可影響到肝,如暴食暴飲傷胃,常常繼發脅肋脹滿。嚴重吐瀉時,可引起痙攣拘急,胃不和則寐不安。因而對脾氣有餘患者,在治療上不僅治療脾胃,同時還要考慮治肝和腎,以加強肝腎正常功能,及對脾胃的制約,而有利於脾胃的治療。如胃苓湯中,平胃散與五苓散同用,越鞠丸、保和丸之用川芎、香附、均屬範例。

(二)脾氣不足,則肝乘腎侮

1、肝乘:

即脾氣不足時,肝脾之間正常關係被破壞,出現肝氣偏勝是情況。如脾氣虛時,常常合併胸脅滿痛或失眠;

2、腎侮:

即脾氣不足時,腎脾之間關係被破壞,出現腎氣偏勝的情況。如脾虛時,常出現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因此對脾氣不足患者,在分析和治療上,不僅要治脾胃,同時要考慮治療肝腎二髒。如疏肝、利溼等,以加強肝腎正常功能,治療於未病之先,以減少對脾病的不利影響,使脾病早愈。如香砂六君子湯之用香砂、茯苓等均屬其例。

四、肺大腸病

肺所勝者為肝,所不勝者為心,故肺氣有餘則傳肝侮心。肺有病必須同時考慮心肝。

倪海廈:學中醫必修課:古中醫“五行臟腑辨證


(一)肺氣有餘,傳肝侮心

1、傳肝:

在肺氣有餘時,其邪氣首先傳肝,使肝氣失常。如肺熱咳喘患者,一般均合併失眠或胸脅滿痛,嚴重者,可以出現抽搐。

2、侮心:

是肺氣有餘時,其邪氣傳變至心,使心氣失常。如肺熱咳喘者,一般均有心跳,或合併咳血,嚴重者,可出現邪入心包、神昏譫語。因而在肺病治療上,必須同時考慮心肝二髒。如清燥救肺湯之用阿膠,竹葉石膏湯之用竹葉、麥冬,均屬範例。

(二)肺氣不足,則心乘肝侮

1、心乘:

是肺氣不足時,心肺之間正常關係被破壞,出現心氣失常的情況。如肺虛自汗患者,常同時有心悸、氣短等症狀。

2、肝侮:

是肺氣不足時,肺肝之間正常關係被破壞,出現肝氣失常的情況。如肺虛咯血患者,常同時失眠、易驚,不能自制等症狀。因而在肺臟病分析治療上,還要同時考慮心肝二髒的治療。如補中益氣湯之用柴胡、當歸,補肺阿膠湯之用阿膠,均屬範例。

五、腎膀胱病

腎所勝者為心,叫水克火,但火生土,所不勝者為脾,叫土克水,是為五行生剋關係,腎有病必須同時考慮心脾。

(一)腎氣有餘,則傳心侮脾

1、傳心:

即在腎氣有餘時,其邪氣傳變至心,從而使心氣失常,例如腎病小便不利,浮腫,常常因水氣凌心,而出現心悸,心慌,甚至繼發神識昏迷;

2、侮脾:

在腎氣有餘時,其邪氣亦可影響到脾,例如小便不利時,出現消渴,嘔惡。

對腎氣有餘患者,在病機分析時,不僅要考慮腎,而且也必須首先考慮心脾,在治療上不僅只治腎,而且也要治脾,以加強心脾的正常作用,從而更有利於腎本身的治療。如方劑八正散之用梔子,木通,方劑五苓散之用白朮即其範例。

(二)腎氣不足,則脾乘心侮

1、脾乘:

即腎氣不足時,脾腎之間正常關係被破壞,而出現脾氣偏勝情況,例如腎虛消渴,而出現之消谷善飢;

2、心侮:

即腎氣不足時,心腎之間的正常關係被破壞,而出現心氣偏勝的情況。如腎虛遺精常常合併心悸怔忡。對腎氣不足患者,在分析和治療上,不僅要考慮治腎,而且也必須同時考心脾二髒。如方劑,六味地黃湯之用山藥,麥味地黃湯之用麥冬,五味子,桂附地黃湯之用桂附等,均其範例,氣有餘者其所傳,所侮之臟腑病變,均多屬虛證;而氣不足者,其來乘,來侮之臟腑病變則多屬實證,或虛中挾實。臨症表現可以完全相同,但在治療上,選方用藥加減上,可以完全不同,這裡是指被乘,被侮或來乘來侮之臟腑,是指已有臨床表現者而言。

如尚未出現症狀,而純系預防傳侮,或作為配合本髒治療時,則被傳,被侮之臟腑,一般則以增強其正常作用為主。來乘,來侮之臟腑,一般則以清平或安養,使不致偏勝成邪為主。

應該說的是,即在清平之時,應注意到清而不傷,平而不害,最好是在養的基楚上進行,絕對不能因補此而傷彼。

至於乘侮關係,亦不必機械的對待,總精神是說明人體五臟相關,不能孤立看待某臟器,要根據其相互之間的影響,綜合考慮,杜漸防微,這樣才能較妥善地處理疾病。髒病邪實的:按五行生剋相傳;髒病正虛的:一般不會傳給它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