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一季度業績“都挺好” 營收狂飆利潤“不給力”為哪般?

周炎炎 上海報道

銀行一季報解讀

多家城農商行營收更是出人意料地翻倍。上海銀行、江陰銀行營收增幅超過40%,而青島銀行的增幅更是接近100%。

2019年一季度銀行基本面好轉有些出乎市場的意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33家上市銀行一季報發現,眾多銀行一季度營收大幅攀升,不僅以青島銀行為代表的城農商行同比增99%,甚至國有大行都重新邁入了兩位數增長行列;但相比之下,利潤多數仍維持個位數增長。

銀行一季度業績“都挺好” 營收狂飆利潤“不給力”為哪般?


營收“大豐收”的原因,是降準後利息淨收入的改善,以及股債投資收益的回報上升,另外部分銀行去年基數較低也是原因之一。而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的巨大落差,來源於銀行加大撥備計提來平衡利潤增長。

營收同比翻倍不是夢

“營收同比增幅20%”在往年來說較為罕見,然而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的33家上市銀行(A股的32家銀行以及港股的郵儲銀行)中,這僅僅是中位數——19家銀行的營收同比增幅超過了這個數字。

一般來說,國有大行的步伐更為平穩。2019年一季報顯示,國有大行中,僅建設銀行的營收增幅在個位數,營收總量最高的工行,同比增速為19.42%,交行甚至高達26.48%。交行增幅較快,部分是由於保險業務收入增加,但有研究機構分析,排除掉此項干擾因素,其營收增速仍有19.8%。

8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營收增速一馬當先,高達34.78%,緊隨其後的是光大銀行,為33.53%。營收總額最高的招商銀行同比增幅則較為平穩,為12.14%。

而多家城農商行營收更是出人意料地翻倍。上海銀行、江陰銀行營收增幅超過40%,而青島銀行的增幅更是接近100%。

營收暴增之謎

青島銀行在公告中表示,營業收入增幅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環境影響,上年同期收入基數偏低,本期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等增長情況良好。

青島銀行的解釋有一定的代表性,營收暴增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銀行的利息淨收入在一季度回暖。

國有六大行來看,工、農、中、建、交、郵儲的利息淨收入分別增長8.16%、1.39%、3.87%、1.95%、14.40%、8.99%。股份行中營收增速最快的興業銀行利息淨收入增12.71%,城商行中營收增速最快的青島銀行利息淨收入增112%,而同在青島的青島農商行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幅高達263.23%。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一季度信貸投放大幅度增長,推動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從央行公佈的數據看,一季度無論是人民幣貸款還是社會融資規模新增,都明顯高於同比和預期。而隨著前期貨幣政策、減稅降費等穩增長措施發揮作用,企業貸款需求顯著恢復,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為上市銀行業績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不少銀行延續去年的步伐繼續息差改善,一季度交行淨利息收益率1.59%,同比提升23個基點;郵儲銀行淨利息收益率為2.58%,增加1個基點;青島銀行淨利息收益率為2.10%,比上年提高0.47個百分點。

不少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這得益於一季度較低的同業負債成本降低,對息差形成持續貢獻。去年以來央行既創設中期借貸便利工具,又在年初降準。

“在穩健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下,銀行的負債成本有所下降,而貸款利率總體上並未下行,部分銀行利差有所上升,也是推動營業收入增長的原因之一。”董希淼表示。

除了利息淨收入改善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股債投資的成功。

以興業銀行為例,一季度興業銀行投資收益達到82.15億,同比增213.07%;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9.09億,劇增327.98%。興業銀行稱,這一來是因為根據《關於重新修訂印發2018年度金融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將交易性金融資產利息淨收入在投資收益中列示,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一季度債券行情向好,與債券相關的金融資產收益增加。

同樣在一季度,工行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達60.29億元,同比增2273.62%;建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5.60億元,大幅增加128.70%;中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8.80億元,同比增加208.92%;農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31.20億元,同比大增119.10%;交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2.55億元,增14.51%,此外投資收益30.68億元,同比增247.45%。

淨利潤緣何“不給力”?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營收大幅躍升,但各家銀行一季度的淨利潤表現卻相當平庸。

六大行中,僅有郵儲銀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為12.28%,其他五家均為個位數增長,並且不約而同地都是“4”字頭。

股份行中,增速最快的是浦發銀行,達到15.06%,其他銀行相較而言比較溫吞,比如華夏銀行僅1.21%。

城農商行中,青島銀行未能像營收一樣繼續創造翻倍奇蹟,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不到10%,營收增速較快的上海銀行、江陰銀行也只有14.12%、5.93%,甚至青島農商行、鄭州銀行、紫金銀行出現了負增長。

“銀行在藏利潤。”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其實銀行是上市公司中最容易“藏利潤”的,奧秘就在於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從而壓降賬面利潤。不過這種藏利潤也是新會計準則運行的被動變化。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減值計提的資產範圍擴大,信用風險損失的確認時間點提前,將預期信用損失也要計入,歸類到“信用減值損失”一欄,而不再是以前僅將已發生的損失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的做法。

在此變化下,營收增幅最高的青島銀行信用減值損失增加了1350%,交行同比增51.28%,中信銀行增53.54%,光大增86.18%,長沙銀行增87.02%。也就是說,銀行不良確認力度有所加強,風險抵補能力也有所增強。

銀行營收高位增長可否持續?

董希淼稱,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結構性問題仍然較多,銀行經營管理的內外部不確定性仍然較大。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繼續放鬆的可能性較小,在邊際上還可能略有收緊,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勢頭難以持續。從一季度數據看,居民部門短期貸款增長較多,居民部門槓桿率上升較快,可能存在一定隱患,需要引起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