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難道就是為了時髦嗎?


這一撮毛叫“衛生胡”,看到這個衛生胡時,大家很容易就想到日本鬼子,覺得非常搞笑,然而希特勒和卓別林也同樣留有這樣的鬍子,他們給人的印象就是嚴肅和幽默。

那麼這一撮毛究竟有什麼作用?真的是為了時髦嗎?

卓別林和希特勒都出生於1889年,兩人都經歷過孤獨和飢餓,留著衛生胡,有人說衛生胡起源於希特勒,因為希特勒在戰壕裡需要戴防毒面具,所以必須刮鬍子,這才有了衛生鬍子的起源。

但這還不足以證明衛生鬍鬚的起源,事實上,希特勒在戰爭期間的照片都是標準的小鬍子,而目前關於希特勒健康小鬍子的最早文獻記載是約翰·託蘭的《希特勒傳》。

《希特勒傳》:“為國社黨工作實際上已成了漢夫施坦格爾的全天職業。從勸說希特勒將小鬍子弄大一點、時髦一點(現在不時髦,將來會時髦的,因為我留了它!)。”

以至於後來希特勒一直留有衛生胡的習慣,他認為這樣既方便有乾淨,最主要的是他認為這樣的鬍子遲早會因為他而變得時髦起來。

卓別林同樣留著這標誌性的衛生胡,不過似乎他留的更早,希特勒留衛生胡大約在1922年,然而卓別林在1914年的《陣雨之間》裡就是這樣的形象。

雖說希特勒不是第一個留這樣一撮鬍子的人,但在那時絕對是少數,再者通過他的個人魅力以及影響力,很快這種衛生胡就傳播到許多地方。

衛生胡,顧名思義,是衛生的,不刮鬍子的人可能會有吃東西的麻煩,尤其是國外人的絡腮鬍,在吃飯時經常會弄髒,所以留這樣一撮鬍子,看起來會更加乾淨衛生,所以鬍子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衛生胡傳到日本,便慢慢流行起來

雖然卓別林也留有衛生胡,但是他的傳播力度遠遠不如希特勒,這就好比蔣介石喜歡披風一樣,一時間,整個國軍將領都開始效仿。希特勒也是如此,他的下屬以及其他官員慢慢開始留起了這種鬍子,德國諸多將軍元帥都是如此,說是潮流倒不如說是希特勒的功勞。

日本人本就是德國的盟友,不過在明治時期,日本武士是很少有衛生胡的,即使是侵華時期,日本武士留的衛生胡也並不多,但是因為我們經常看影視劇,尤其是抗日神劇中,裡面的日本軍官全部都是留著衛生胡的滑稽形象。

事實上,日本人留有衛生胡是在近代開始的,時髦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畢竟那時候他們認為這種衛生胡是一種潮流,更是一個過渡,是從長鬍子修剪到短鬍子的過渡,加上衛生胡確實乾淨衛生,清理方便,看上去更加精神,所以才在日本流行起來。


羽評郡主


在電視劇中我們看見日軍的高級軍官幾乎都在人中的地方留著一片塊狀的鬍子,它其實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仁丹胡,又名“衛生胡”。

按照現代人的審美眼光來看,這種鬍子其實是極醜的,但是為什麼在日軍中能風靡起來呢?

在日本開始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開始學習西方的技術,制度,思想。並且派軍官和優秀士兵留學西方,海軍學英國,陸軍效仿法德,引入了西方的軍銜、軍裝制度等。


要學當然得學全套啊,所以就連西方貴族的社交禮儀,包括軍官配軍刀、戴白手套等都傳至日本,同時西方男子留鬍鬚等習俗,也被日本人仿效。

但是歐洲人在那時留著的是濃密的絡腮鬍,這種鬍子雖然看起來很男人,但是卻不好打理,軍隊大佬們在飲食的時候容易沾上湯湯水水等雜物,在軍事方面,又不方便配戴防毒面罩,它破壞防毒面具的密閉性啊。

更有甚者,在戰場環境下,還特別容易換上皮膚病。

這可怎麼辦?怎麼能既保留男性的陽剛象徵,又能合理避開這大鬍子的副作用呢?

很快,軍隊大佬們就想到了一個變通之策,把它修剪一下嘛!


於是,有些人開始留起了這種小塊狀的鬍鬚造型,軍隊大佬都愛上這一款了,自然很快普及推廣到普通德國士兵群體之中。

士兵自從刮掉這濃密的絡腮鬍後,幾乎立竿見影,首先是困擾多年的皮膚病不治而愈,也減少了腹瀉等流行病症。希特勒聽聞後,為了每個士兵的身體狀況著想,開始下令蓄這種鬍鬚造型。

但是為了不讓士兵太過於牴觸,畢竟把鬍子全剃了難免顯得娘裡娘氣。為此這位大佬也是操碎了心,強行一波推崇卓別林,掀起一股偶像崇拜主義,倡導士兵留同款造型,並且自己以身作則,首先留下仁丹胡。

在後來的某一次大會上,希特勒說道,別看這鬍子現在不流行,但以後會因為我而流行起來。

這傢伙一語成畿,在不久後的將來,果然在德國範圍內成為了一種風尚。


日本當時有很多人崇拜並且模仿希特勒,畢竟雙方同屬於軸心國集團,並且德國當時處於龍頭老大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都是日本的模仿對象,本來日本自古就崇尚武力,擁有武士道精神和大男子主義,認為無須不男人,因此開始炮製德國的衛生胡。

慢慢的,從上到下,這種仁丹胡很快就在日本流傳開來,因為它不僅乾淨,方便打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男性的陽剛之氣。

日軍很多士兵也認為這種鬍子在戰爭中可以起到恐嚇敵人、提振士氣的作用,因為這種鬍子在西方,也象徵著極端暴力和恐怖統治的極端民主主義。

但是用在日本人身上,至少在我們國人看來,就感覺有些不倫不類的樣子,比方拿我個人觀點來看,這種鬍子不但沒有增添勇猛的形象,反而顯得更加無恥滑稽。


或許這種鬍鬚留在歐洲人身上還能看出些許剛勇吧,但在日本人這種東施效顰卻把自己演繹成卓別林的效果。

需要指出一點,並不是每個日軍都有資格留這種鬍子的,這種鬍子也是一種階層意識的體現,只有出生名門望族,或者身居一定位置上,才有資格留下這種鬍子。

雖然每個時代都有各自時代的審美觀,像日本的這種仁丹胡,簡直就是沐猴而冠,適得其反。


歷來現實


這一撮小鬍子在當時就是代表了潮流與時尚。日軍留的這種個性的鬍鬚名叫“衛生胡”,也被戲稱為“板刷胡”。

衛生胡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只不過是日本人在二戰期間將這種鬍子推向了極致。

據說,這種鬍子的出現是源自一戰後的德國,戰前的德國人都喜歡蓬鬆的大長鬍子,誰沒有一把大鬍子都會被人看不起,蓬鬆的鬍子不但在德國,整個歐洲都很流行。

一戰中,德軍的好多將士都留著大鬍子,這種鬍子很快給自己帶來了諸多不便,吃飯時難以清理,戴上防毒面具容易造成卡滯等,於是很快就有人將長鬍子剪掉。

不剪也不行啊,生命重要,但沒有鬍子又會失去陽剛之氣,下巴底下不能留,是不是該考慮上面了?於是衛生胡便應運而生。

衛生胡很快在德軍中流行開來,典型代表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留著這種樣式的鬍子很快成為歐洲的潮流代表,一時風靡全歐洲。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進行了脫亞入歐的近代化轉型,不但引進吸收歐洲的各種先進技術,而且也學習歐洲人的先進文化,包括衣著、打扮等。

一戰結束後,日本全面向德國學習軍事和技術,在全面德化的同時,也不忘將希特勒的衛生胡也繼承過來,或許是因為崇拜,或許是日本人真的發現這種胡型的好處。

總之,衛生胡迅速進入了日本人的眼裡,並很快的在軍隊中流行開來。日軍的大部分軍官都是留有衛生胡,既可體現陽剛之氣,又方便衛生,還能引領潮流。

日軍的衛生胡在打仗時表現優異,既能有效的過濾空氣,尤其是能避免冬天冷空氣的直接刺激鼻腔,又能有效的阻止鼻涕和鼻血進入口腔而影響呼吸。還有這種鬍子在緊張的戰時便於打理,方便衛生。

最後,這種衛生胡就成為了日軍的典型特徵之一,逐漸演變成日軍軍官的一種時尚和身份地位的象徵。衛生胡並不只是日本人喜歡留,當時的蘇聯也有很多的軍官蓄留這種樣式鬍子。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日軍的這種衛生胡是我們仁丹胡的改良版。仁丹胡在民國時期也是比較流行的,像魯先生、孫先生等人,都留有這種鬍子。日本人發現這個仁丹胡方便清理有漂亮,為了標新立異,便將仁丹胡改良成了衛生胡。

其實男士留鬍子,尤其是喜歡留鬍子的男士,個性的胡型絕對是向他人展示自我的一個法門。日軍便是將這種衛生胡型做到了極致,使這種胡型不但成了日軍的特徵,而且甚至讓人們忘記衛生胡的出處。

希特勒、卓別林都是衛生胡的經典代表人物,衛生胡在二戰期間逐漸成為日軍的鮮明象徵,以至於後來的人們都不願意再蓄這種鬍子了。


野史也是史


日本軍人在二戰時期普遍流行這種很短的方塊狀鬍子,這種鬍子就是被稱之為“仁丹胡”。別看現在人覺得他們這樣留鬍子很醜,但是在當時的年代,這屬於時尚。留這種鬍子的人,被認為是一個積極向上有事業心的好青年。如果一個日本男人不留這種鬍子,往往被認為沒有地位,是一個邋遢鬼。所以,當時日本全國的男子都熱衷於留“仁丹胡”。那麼 這種愛好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日本也是模仿了西方國家,尤其是德國。德國是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度,在歐洲屬於一霸。德國男人都有留鬍子的歷史傳統,而且都很濃密。後來,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創了人類首先使用化學武器的先河,德軍首先向法國釋放了氯氣。法國也不甘示弱,以毒氣還擊。於是,交戰雙方開始頻繁的使用毒氣進行攻擊。為此,大家研製了防毒面具,用以保護士兵。這時候,德國人發現了麻煩之處,那就是他們的鬍子太濃密,很難放進防毒面具。這樣就會留下臉與面罩之間的縫隙,而這樣對防護化學武器不利。於是,德國軍部下令,士兵必須將臉剃光。但是,有一些士兵捨不得全部把鬍鬚剃光,於是就在唇上留了一撮。當時還是一個士兵的希特勒就在這一時期留了這種鬍子。

之後,由於希特勒的強勢崛起,在世界上成為了一個神話,日本舉國上下都向德國學習,德國的一切風俗制度都讓日本人崇拜,所以也順帶把這種鬍子帶進來。


懷疑探索者


相信許多人對抗日神劇已經不再陌生,但凡是正經的日本人,一定會有一個明顯的象徵,那就是他們總要在鼻子下面留一撮毛,看起來非常的搞笑。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樣的特徵,就像是日本人留著那種千奇百怪的髮型一樣,很難讓人產生髮現美的念頭。

日本人的這種行為在許多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看來都是不能理解的,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像這種又難看又彆扭的鬍子,為什麼會廣泛的出現在日本兵的面孔上,是不是因為他們的民族習俗呢?經過研究表明,這跟他們的民族習俗沒啥關係。

日本人在鼻子下留的這一挫鬍子被稱為衛生胡,而這個鬍子其實也不是日本本土人的發明,而是從歐洲人那裡學來的。

要知道,日本人最擅長的是什麼?正是學習,或者說是模仿。日本人對世界強國的學習程度是非同一般的,他們剛開始的時候是留著爆起來的大鬍子,後來因為歐洲人都改了留鬍子的方式,他們也跟著改成了這樣的鬍子。

不得不說,這種鬍子還是比較實用的,相比於炸起來的那種鬍子,這種鬍子有著明顯的優點,那就是很方便清理,事實也是如此,這種鬍子的確是十分方便清理的,而且也不容易弄髒。當然了,沒鬍子更容易清理。

要說這種鬍子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應該是從一戰結束以後開始。其實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人都是效仿法國人的,但這一切都在德國人將法國人輕易擊敗以後改變了,日本人效仿的對象變成了德國人。

當時德國範圍內就特別流行這種衛生胡,日本人也就直接抄襲過去了,西方這種鬍子流行到什麼地步呢?希特勒等人是這種鬍子吧,就連卓別林等也都是這種鬍子,可以說這種鬍子的傳播力度相當大。

在日本人看來,這種鬍子充滿了男性的魅力,是男人的象徵,日本人最崇尚的是武士精神,這種鬍子也與武士精神直接聯繫上了。

其實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同的流行風格,在很多人看來並不美觀的衛生胡,在那個時代就是美觀的象徵,中國為什麼很少有人留那種鬍子呢?因為當時的中國落後,也只有上層人士才能對國外有認知,而普通人是根本接觸不到這種東西的。

同樣的,在那個時代,這種鬍子還是日本侵略者的象徵,中國人自然是不會輕易留那種鬍子了。


魏青衣


日寇鼻子下面留的那一撮毛被稱為衛生胡,是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十分流行的胡式。美髯公的代表是關羽,鬍子長代表壽命長,但是十分不利於衛生,吃飯喝水都受影響。因此日本學習西方國家的習俗,將鼻子下方的鬍子蓄成方方正正的一塊,這樣便於日常清洗梳理,吃東西的時候不會有長的鬍子掉進飯裡面。

衛生胡在二戰德國和日本的普及到了頂峰,幾乎所有年齡的男性都會蓄鬍。德國納粹元首希特勒便是留這種鬍子。日本人認為鬍子較難長成,且不易刮淨,這跟培養武士一樣困難,因此他們也喜歡蓄衛生胡,認為這代表時尚與尊嚴。

中國的《孝經》裡記載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中國古代男性也留鬍鬚,一般年長的貴族都會留上長長的鬍鬚,以顯示他們地位尊貴,壽命悠長。歷史上以鬍鬚稱著的人物較大,最出名的就是關雲長,諸葛亮送他美髯公的名號;關羽引以為傲的有兩件東西,一是他的青龍刀,二是他的長鬍須。

鬍子是蒙古武士的尊嚴,只要被人一碰都是莫大侮辱,蒙古勇士都會留鬍鬚,並蓄養得十分長,越長代表該勇士身份地位越高。成吉思汗曾派蒙古武士護送商旅去花剌子模通商示好,結果被摩訶末國王殺了商旅,劫了財貨,又將武士們暴打一頓,燒了他們的鬍子。成吉思汗大怒,親領十萬大軍討伐花剌子模,並一路西進攻入歐洲。可以說蒙古軍西征是鬍子事件引發的世界大戰!

中國古代男性喜歡蓄丹仁胡,又稱八字鬍,是一種末端捲曲微微上翹的鬍子形式。曾經人們誤認為"仁丹胡"是"歐風東漸"的舶來品,中國人蓄"仁丹胡"是模仿德國的威廉皇帝。魯迅先生看了《列帝圖》裡唐太宗的上髭後,恍然大悟,專門著文辯誣,指出"仁丹胡"是一種國粹。秦始皇陵兵馬俑裡的武士俑不少人就蓄仁丹胡。

現代社會以衛生乾淨為主,男性一般都不蓄鬍子了。日本與德國戰敗後,代表他們鬍子樣式的衛生胡也被廢止了。現在人們通常不蓄鬍,就算蓄鬍也不會蓄成衛生胡。


大秦鐵鷹劍士


“吃了飯沒有?日本鬼子。”

這是我村一個老人對那個“日本鬼子”打的召呼語。那個人在我們村裡有個綽號叫“日本鬼子”。

為什麼他有這個綽號呢?

因為他鼻子下面有一小塊黑的,也許是從他媽肚子裡留下來的胎記吧,簡直就跟抗戰電影電視劇裡日軍那鼻子下面的黑胡一模一樣。

二戰時期的日軍為什麼要留一撮毛?

日本人說“這是我們從德國學來滴,想當初以為這模樣大大滴好看,一來是象男子氣,二來是比較那種大黑胡衛生一些”。

日本人說,我們從明治維新開始盛行學習歐洲科學技術,思想及制度。派遣大量軍官和優等士兵到英法德等國家留學,並引進他們的軍銜,軍服等。就連他們的社交禮儀,什麼配軍刀呀,戴白手套呀,都被我們搬到了日本。

與此同時,德國希特勒他們的鬍鬚模樣也被效仿了過來。

20世紀初,德國人經過與法國的毒氣戰後,為了方便配戴防毒面具,就想了個辦法,仿照卓別林鬍子的模樣,只在鼻子正中下面留一小塊,這樣既保留了男人的氣概,洗漱起來比那種大塊胡也簡單了點。

這種鬍子開始時覺得有些彆扭,但是慢慢的,效仿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種象化妝一樣的時尚了。有人還為這種鬍子取了個名叫“仁丹胡”或者“衛生胡”。

從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和意大利追隨德國法西斯主義,崇拜希特勒。其結果是,法西斯主義太殘暴了,搞得世界上混亂不堪,最終還是被正義壓倒了下去。

經過二戰日軍對這種鬍子的效仿,這個所謂的“仁丹胡”,倒是成了殘暴分子的徵象了。


史裡淘聲


抗戰時期,很多日本鬼子都在鼻子下面留著一撮小鬍子,這種鬍子被稱為衛生胡。

據說日本人的衛生胡來源於德國,德國人原來喜歡留大鬍子,這種鬍子雖然威風漂亮,但是清理起來非常不便,並且吃飯時還經常粘上飯渣,很不雅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毒氣開始用於戰爭,防毒面具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留著大鬍子不方便戴防毒面具,於是德軍官兵便將鬍子剃去,只在鼻子下面留一撮小鬍子。因為這種鬍子比較乾淨衛生,所以很快便風靡全國,成年男子幾乎人人都留這種鬍鬚,這在德國乃至歐洲甚至成為一種時尚。

二戰時期的希特勒

日本人一直學習德國的軍事和技術,對德國非常崇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與德國又結成了同盟,所以這種鬍子也傳到了日本,成為日本男人的最愛。這就是抗戰期間日本官兵人人留衛生胡的原因。

二戰結束後,由於德、日等國成為戰敗國,所以衛生胡也為人拋棄,逐漸絕跡。

李世民的鬍子就類似於仁丹胡

最後再多說一句,有人將衛生胡和仁丹胡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不是一回事。仁丹胡是末端捲曲微微上翹的八字鬍,因與日偽時期丹廣告上人物鬍子相似而得名,這種鬍子在中國古代也很流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種鬍子。


民國年間那些事


日本軍國思想,代表菊花和刀

菊花是日本皇道象徵,刀則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菊刀並舉,以刀護菊。日本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在在他的作品《告全日本國民書》中有這麼一句

日本的真心使命在於弘揚皇道與四海,力量懸殊不足憂,吾等何懼於物質

這句話,基本詮釋了當時的日本文化,日本鬍子也是這種文化的具現

這個鬍子有兩種,在日本叫什麼不知道,在中國都稱仁丹胡,一種叫仁丹兩頭翹,一種叫仁丹小方塊。最初來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這是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最後的一個天皇統治時期

在那個時期有個叫大伴家族的和日本皇族近支藤原家族有矛盾,藤原家的裝扮是仁丹兩角翹,大伴家族為了和藤原家區分,故意剪去兩角,裝扮成仁丹小方塊。後來藤原家用計策包圍了大伴家,許諾說,只要你們投降,我藤原家既往不咎。但是大伴家的所有仁丹小方塊無一投降,全部戰死

藤原家雖然贏了,不過對這種死戰精神,也是非常推崇,給大伴家立了碑寫了傳。然後經歷一千多年的演變,尤其到了明治天皇時期,仁丹小方塊變成武士道象徵,這個仁丹兩頭翹則為菊花精神

感謝閱讀,一家之言,我是不務正業的靈石蘊珠寶,喜歡點贊加關注,一起聊聊唄

靈石蘊珠寶


影視劇的日軍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軍帽下側有屁簾,鼻子下面有一撮毛!這種很二的造型,讓我們疑惑不解,這麼難看,為什麼還要留一撮毛?難道就是為了時髦嗎?不,為了保命!

時髦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就是衛生,最大的原因:大家想都想不到,竟然是為了——保命!對,您沒看錯,是為了保命!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下這種鬍子。

這種鬍子叫什麼胡?源自哪裡?

很多人回答都是仁丹胡!然而福垊告訴您,這種回答完全錯誤!因為仁丹胡就是八字鬍!而八字鬍源自我國,是我國的國粹!想當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個不是八字鬍?有人說這些帝王圖都是後人畫的,證據給力程度不高!那福垊就給您說個給力的!秦始皇的兵馬俑的鬍子就是八字鬍,這可是秦朝人制造的兵馬俑哦!那有人就說了,那八字鬍為什麼叫仁丹胡(一說任丹胡)?這個還真跟日本侵華有關,日本在日偽區總做一些仁丹廣告,而廣告中的畫像多是八字鬍,也就逐漸有人就叫這種鬍子為仁丹胡。有人就說了,為什麼鬼子粘貼仁丹廣告呢?有資料說,這是侵華的路標,秘密就在這鬍子上。

那這鼻子下面一小撮到底是什麼鬍子呢?他的名字叫衛生胡!為什麼叫衛生胡呢?因為它易於清洗梳理,吃飯還不落到碗裡,真是方便而又衛生。再說了,鬍子是男人的象徵,那都刮掉鬍子會感覺很不爺們的。這種鬍子在二三十年流行於歐洲、日本以及美國,而不僅僅是日本軍人使用。像德國的希特勒、美國卓別林、蘇聯的而且他的方便和衛生,也利於軍人,逐漸形成時髦。但對軍人用途最大的就是保命!

為什麼是保命胡?

該鬍子起源於一戰期間,因為一戰大量使用毒氣。於是防毒面具應運而生,然而歐洲男士都習慣留有大鬍子,這就決定防毒面具難以裝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於是這種衛生胡也就應運而生。這種鬍子衛生方便而且裝戴方便,而且這一撮鬍子一定程度地遮住鼻孔,讓自己處於更加安全的境地。您說,是不是保命胡啊?有人就問了,二戰有毒氣戰嗎?

二戰的毒氣戰

還真有!二戰因為閃擊戰的運用,毒氣戰運用比較少,但在日本和意大利他們依然使用毒氣戰。在淞滬會戰中,就有日軍穿戴防毒面具進行侵略。可見這種鬍子主要的作用還是為了戴防毒面具的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