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首次入围国际歌剧奖

【欧洲时报】2019国际歌剧奖(The International Opera Awards)4月29日将在伦敦举行。这项一年一度的歌剧盛典旨在表彰世界各地歌剧界的成就。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青年导演邹爽获得了本届大奖的“新艺术家奖”提名,是首位入围国际歌剧奖的中国导演。

中国导演首次入围国际歌剧奖

中国青年导演邹爽。(图片来源:Gonzalo Mena 摄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青年导演邹爽自幼留学英国,毕业于伦敦政经学院(LSE)、伦敦大学学院(UCL)和伦敦电影学院(London Film School),毕业后曾参与过歌剧《蝴蝶夫人》《茶花女》等经典剧目的制作。多年的留英经历、专业培训和丰富的业内经验赋予了邹爽深厚的职业素养和开放的跨文化视角。

得知自己获得国际歌剧奖新艺术家奖提名之后,邹爽感到非常欣慰和荣幸。她表示:“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在音乐节20年的传承之后,中国观众对古典乐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期待;这种活力甚至可能强于古典乐在西方世界里显示的比较传统那一面,这无疑意味着在中国,古典乐、歌剧等高雅艺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它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2012年起,邹爽开始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艺术工作。2016年,邹爽策划了在三里屯红馆上演的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并以导演身份与著名歌唱家沈洋联手,将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改编成多媒体声乐剧场《逐》。2017年,邹爽再次策划并主导了根据雅纳切克经典歌剧改编的浸没式歌剧《小狐狸》以及独幕歌剧《人声》,以全新的理念为中国歌剧演出的发展进行引领。

2018年起,邹爽正式出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当届音乐节通过《霸王别姬》《赵氏孤儿》姊妹篇对“中国概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升级,而新版浸没式原创歌剧《奥菲欧》(邹爽导演)、半舞台版歌剧《切肤之痛》、音乐剧《消失人的日记》则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

正是凭借其开阔的国际舞台视野,锐意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极具前瞻性的艺术理念,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她主导下所打造的“新锐单元”板块,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大大提升了音乐节演出剧目的多元性和前瞻性,赢得国内外一致好评。此外,她还以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的身份在今年古典音乐全球展会Classical Next获得创新奖提名。

邹爽说:“我希望自己今后可以做更多跨国的合作,让歌剧成为每一个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品,我坚信歌剧是可以跨时空跨文化的。”

国际歌剧奖由英国慈善家哈里·海曼于2012年创建,旨在在全球化平台和视野下推动歌剧事业的发展,其奖项涵盖歌剧演出、歌唱家、导演、舞台设计等,也表彰为歌剧教育和推广做出贡献的组织和艺术家。国际歌剧奖不仅是歌剧发展的风向标,也发掘了一批歌剧新秀。

今年的国际歌剧奖有来自全球上千个艺术机构和音乐家参选,角逐18个奖项。获奖名单将由全球音乐媒体权威乐评人、知名歌剧院艺术总监及院长组成的评委会评出,著名杂志《歌剧(Opera)》主编约翰·阿里森担任评委会主席。阿里森表示,歌剧在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令人兴奋的是今年国际歌剧奖获得了破纪录的提名,跨越六大洲的入围名单由国际评委团选择,反映了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世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