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1951年秋,朝鮮戰爭進入了緊張的拉鋸態勢,美軍先後投入世界第一款全天候戰機F94、“空中堡壘”B29,對我方後勤補給線展開了空中絞殺。

為了有效阻截敵機,爭奪制空權,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戰鬥機急需大量加裝副油箱以增加其戰鬥力。改裝任務可謂是十萬火急,其中副油箱拉桿這一關鍵性配件的生產任務,被迅速下達到了位於中國東北的鞍山鋼鐵公司。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讓我來試一試”


拉桿的生產並不順利,一次只能加工一根,而且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廢品,這讓大家的心情異常沉重。如果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將直接影響到志願軍空軍的戰鬥力,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正當拉桿生產停滯不前的緊要關頭,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大膽提議:“讓我來試一試”!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他叫王崇倫,鞍鋼職工隊伍中的一名刨工。生產拉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王崇倫必須研製出一種新型卡具,才有可能完成任務。

王崇倫白天在廠裡查資料,晚上用自家院牆的磚頭堆模型,反覆構思,反覆修改,經過幾天的苦苦試驗,終於製造出了一套用刨床加工拉桿的卡具。

王崇倫把新卡具安裝在刨床上,刨床有節奏地來回拉動著,烏亮的鐵屑一層層像刨花一樣落了下來,試驗成功了!利用新卡具一次可以加工四根拉桿,沒有一根廢品,比之前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吳戈 鞍鋼重機冶金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黨委副書記

經過統計,這個時間節省了24倍,就相當於效率提高了24倍,大幅提高。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鞍鋼的生產建設開始突飛猛進。然而,就在此時,鞍鋼生產指揮中樞接到了礦山生產一線的告急:大批鑿岩機因為缺少卡動器,而被迫停止工作。小小的卡動器將要影響到整個鞍鋼的鋼鐵產量。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卡動器,作為鑿岩機上最易磨損的零件,雖然體積不大,但製作工藝非常複雜,精度要求極高,需要經過車、插、銑、滲碳、淬火等12道工序,當時國內尚無廠家能夠生產這種配件。這一攻堅任務交給了王崇倫所在的工具車間。

然而,試製卡動器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第二道工序成了卡動器加工的“攔路虎”,加工一件要兩個多小時,一天只能製造出四五個卡動器,這對於“等米下鍋”的各個礦山簡直是杯水車薪。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吳戈 鞍鋼重機冶金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黨委副書記

插削的效率很低。當時插削這個產品,一件就需要2小時30分鐘。


而就在此時,工具車間又接到了試製鑿岩機另一部件的任務。一時間,工具車間待加工的部件堆積如山。廠長、車間主任急得團團轉,王崇倫和工友們也是心急火燎。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李廣仁 王崇倫工友

白天晚上琢磨,有的時候琢磨困了,蹲到哪個地方,靠哪個地方就睡著了。


經過15個晝夜的研究和試驗,王崇倫終於畫出了一個特殊的工具胎圖紙。工具胎如果可以試製成功,肯定可以解決卡動器生產“趴窩”的難題。

試車當天,數百人來到車間觀看,裝載著工具胎的刨床成為了全場的焦點。隨著刨床的運轉,測試結果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加工一個卡動器僅耗時45分鐘!生產效率提高了三倍。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特製的工具胎可以加工40多個鑿岩機零件,而無需更換卡具,被大家稱為“萬能工具胎”。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萬能工具胎”問世後不久,王崇倫和工友們熱烈討論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為提高生產效率,王崇倫的技術革新一直沒有停止,加工卡動器的紀錄不斷被刷新。

王崇倫不斷地優化工具胎,不斷地進行革新,時間進一步壓縮到30分鐘。經過持續改進,最後的時間定位在19分鐘。他所創造的奇蹟,是分分秒秒中同時間賽跑贏得的。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1953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了著名作家魏巍寫給王崇倫的一封信,魏巍熱情洋溢地稱讚他:“我要在我的心裡,把您和這些最優秀的戰士們排在一起。讓我們追上您,讓我們跟您一起,在總路線的號角聲中走在時間前面去吧!”王崇倫不僅成為了和志願軍一樣的“最可愛的人”,更成為了“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生命不息,革新不止


1954年2月,年僅27歲的王崇倫,作為工人代表第一次走進了中南海懷仁堂。而那一天,也成為了他人生當中最難忘的一天。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當天,在一屆人大主席團第一天執行團的預備會上,神采奕奕的毛澤東手持名單,特意問道:“王崇倫來了沒有?”這讓王崇倫激動不已,他走到毛主席跟前說,王崇倫來了,鞍鋼工人向毛主席問好!

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鼓勵,讓王崇倫與時間賽跑的勁頭更足了,他暗暗下定決心:生命不息,革新不止,幹一輩子革命,搞一輩子革新。兩個月後,在王崇倫的提議下,他與張明山、唐立言、黃榮昌、劉祖威、朱順餘、傅景文等勞模聯名向中華全國總工會建議,在全國開展技術革新運動。這一建議得到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支持。一場全國範圍的技術革新運動由此展開。

在鞍鋼,王崇倫找到老英雄孟泰,兩位忘年交的勞模一拍即合。經過兩人的精心籌劃,年底,鞍鋼擁有了一支以勞動模範、先進人物為骨幹的技術協作隊伍。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1959年4月,王崇倫當選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一年,他先後到瀋陽、丹東、本溪三市23個企業進行技術交流,為12家企業解決15項技術難題。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和時間賽跑的人”,憑著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信念,王崇倫成為了那個時代技術革新的踐行者和領跑者。


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 毛主席曾特意問候他



敬請收看今晚(5月2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

《閃亮的座標》之《勞模王崇倫》

文字:祁永興

主編:姜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