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醫病因和發病機理解析

“腰痛”僅是一種症狀。《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李挺《醫學入門》也說:“腰者,腎之外候,一身所詩以轉移開闊者也,諸經貫於腎,絡於腰脊。”可見腰脊在人體的部位內屬腎臟,外絡諸經,衝、任、督、帶皆會於腰,是身體轉側運動的樞紐,《內經》稱之為“身之大關節”,完全是因其重要而命名。所以“腰痛”在諸般病痛中,是一種比較常見而重要的症狀。臨床應用針灸治療,效果良好。


(一)病因

腰痛的原因,《內經》中早已有較詳細的論述,例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素問·瘧論》說:“巨陽虛,則腰背頭項強痛。”巨陽即指太陽。

此外,《靈樞·經脈》篇還記述了足太陽和足厥陰的是動病,也可以發生腰痛。其文說:“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脊痛腰似折”“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晚仰”。《靈樞·經筋篇》也說:“足少陽之筋,其病,病在外者,不能晚,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晚,陰病者不能仰。”

《素問·刺腰痛論》更詳盡地敘述了六經皆能令人腰痛。《內經》以後,歷代醫家在此基礎上逐步給以發揮充實。《巢氏病源》首先指出:“凡腰痛病有五:一日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二日風痺,風寒著腰,是以痛;三日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四日臂腰,墜墮傷腰,是以痛;五日寢臥溼地,是以痛。”李中梓《醫家必讀》繼續解釋說:“按《內經》言,太陽腰痛者,外感六氣也;腎經腰痛者,內傷房欲也。假令作強使巧之官,謹其閉蟄封藏之本,則州都之地,真氣布敷,雖六氣奇毒,弗能害。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則腎藏虛傷,膀胱之腑安能獨足?於是六氣乘虛侵犯太陽,有寒,有溼,有風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根據李中梓的論述可知,腰痛的病因,是以勞欲傷腎,引起腎虧為本,六淫內傷皆為標。其原因歸於外感的可由寒溼、風熱而致,屬於內傷的有血瘀、氣滯、痰飲、勞欲等,加上挫閃、跌僕、舉重、勞傷皆能致成腰痛。此外在婦人方面,胎前、產後腎虧邪入,或經瘀、帶下也常有腰痛的證候。另外在骨痿時,腰脊痛也是一個主要症狀。


(二)分類和辨證

腰痛的分類,根據中醫學歷代的著作,大概可分為兩種:其一即是《內經》按經絡學說的分類法,其二就是歷代醫家按病因學說的分類法。

1.經絡學說分類見表26-1。

腰痛的中醫病因和發病機理解析

腰痛的中醫病因和發病機理解析

以上15種腰痛,是按《素問·刺腰痛論》中所載內容扼要地摘出的,特列表以便查考。

2.病因學說分類見表26-2。

腰痛的中醫病因和發病機理解析

從上表中可知,腰痛之脈象一般多為沉弦。朱丹溪曾說:“腰痛脈必沉而弦,沉為滯,弦為虛。”參考上表的致病原因,也都不出虛和滯的範圍。此外古人尚有“臂腰痛”者,就是挫閃傷力之類;《金匱要略》有“名腎著證”

者,就是溼腰痛之屬;又有食積腰痛者,蓋醉飽入房,損精傷脾,溼熱乘之,所以也是溼熱腰痛。均不另行列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