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稱中國四大木雕流派。潮汕木雕繼承了中國漢族傳統木雕的雕刻技藝,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吸取了石刻、繪畫、泥塑以及潮劇等各種不同的民間藝術的某些長處,融匯成獨特風格,是漢族雕塑藝術中獨樹一幟的流派。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

在普寧南溪鎮鍾堂村就有這樣一隻木雕大螃蟹,經歷漫長的歲月仍然栩栩如生,無不驚歎當時的木匠是多麼精雕。據說當年本來是有一對大螃蟹的,但有一隻被偷走了,村民楊叔說:估計是爬到對面的河裡了...至於為什麼在祖祠裡雕刻這樣一對大螃蟹,仍然是個謎。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螃蟹局部

潮汕木雕在裝飾與寫實的結合、美觀與實用的統一、精美雕鏤與統一單純的處理、一目瞭然與經久耐看的兼顧以及構圖的經營、形象的刻劃、刀法的運用、髹漆貼金等等,都有著獨到而卓越的創造,是熔雕刻與繪畫於一爐的藝術。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

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舊時潮汕蓋房子,常常請兩班工匠,以中線為界,按左右分“龍畔”“虎畔”,事先講好條件,互不窺視,各施其技,完工後進行品評,優勝者可得額外獎金。這種機制激發了技藝的發展,使清末年間潮汕居民大道了一個輝煌的年代。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

清代中後期,潮州府所屬各邑陸續興建許多高牆大屋。乾隆府志載:“望族營造屋廬,必建立家廟,尤為壯麗。……家有千金,必構書齋,雕樑畫棟,綴以池臺竹樹。”嘉慶澄海縣誌載:“望族喜營屋宇,雕樑畫棟,池臺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民國三十三年(1944)《廣東年鑑》載:“粵有華僑,喜建造大屋大廈,以誇耀鄉里。

潮汕此風也甚,惟房屋之規模,較之他地尤為宏偉。富貴之家,住屋必有家廟及書齋。”志乘所記述的潮汕地區建大屋大廈爭誇壯麗這一風氣,為潮州木雕藝術的全盛期創造了條件。興建於清同治至光緒初年曆十四年始完成的海陽縣金砂鄉(今屬潮安縣彩塘鎮)叢熙公祠和建於光緒年間的潮州城己略黃公祠,其木、石雕刻的精緻,手法的多種多樣,可謂是潮汕地區木、石雕刻的集大成者。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


潮汕驚現一隻“百年螃蟹”,樣貌十分霸氣!


普寧南溪鍾堂村楊氏祖祠木雕

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對潮汕民居的印象恐怕是模糊的。它們並沒有像客家圍屋那樣因為登上郵票而被全國人民廣泛地認知。甚至很多人在廣東省博物館中為金碧輝煌的潮州金漆木雕所震撼時,也沒有想到它們大多是潮汕傳統民居的一部分,曾經被安裝在屋簷下、廳堂中、門扇上。很多最精美的木雕流出了大陸。那個時候沒有人意識到,這些裝飾藝術只有和建築本身結合在一起,才能看出生命的律動,才能存續其中的文化密碼。離開了原址、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濾去了燈光中的紫外線、安裝了恆溫恆溼設備的展櫃中休眠的金漆木雕,就和小心地夾放在郵冊中的全新郵票一樣,精美絕倫卻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作為老祖宗留下來的木雕,

不管是實物還是文化手藝,

我們都應重視保護與繼承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