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廬陵】之吉安縣廖陽書院

吉安縣廖陽書院(舊址)

【古韻廬陵】之吉安縣廖陽書院

廖陽書院位於吉安縣永陽鎮曲山村,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蕭汝賢創辦的家族式書院。書院前有千頃沃田,遠處是林木蔥蘢的廖嶺,廖嶺腳下是碧波盪漾的平湖,右側是翠柏長堤,堤邊有凌雲、扶搖二古塔。

宋紹興年間,曲山世代官宦之後蕭汝賢資財豐厚,為緬懷先人業績,培養曲山子弟,於是在村中觀音閣創辦書院。曲山第一個進士蕭耕道、狀元蕭時中,皆在此啟蒙。書院中的古樟見證了從這裡走出的二十多位進士。

明朝中期,曲山進士蕭維禎(號廖陽居士,明中期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退休返鄉後將觀音閣書院改為廖陽書院。蕭維禎說:“要以仁厚忠義傳家,以文章科第傳世,而挾書教學為業”,要“惟仁是尚,惟義是道,惟學是尊”。學習要深入研究,對知識要探本索源,“學不溯乎洙泗濂洛之源,道不明乎仁義禮智之本,行不造乎忠信孝友之實,不謂之學。”這就是辦書院的宗旨,辦學的目的與要求。

廖陽書院校舍

【古韻廬陵】之吉安縣廖陽書院

廖陽書院的教學方法多樣,除了教授學生傳統的《四書五經》外,還特別注重講座與文會等學術交流形式。當時的名人蕭時中、劉同升、蕭愚齋、蕭良有、蕭主一被邀請來書院講座。曲山狀元蕭時中回家省親,在廖陽書院舉辦講座,中心是“禮樂是仁治之本”,聽課的人擠滿講堂。曲山榜眼蕭良有回鄉,講學的題目是《龍文鞭影》選材與編著,重點講這本書的啟蒙意義,並贈了幾百本書給廖陽書院藏書館。

受狀元蕭時中禮樂思想的影響,禮儀是廖陽書院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科目。學生要參加曲山每年舉行的春冬二祭,學習祭祀禮節,傳承先祖美德,向祭祀會博學多才、矜持威儀的人員學習。每逢初一、十五要舉行拜孔聖人和拜師禮儀,讓學生景仰先聖與老師。每年春秋之時,書院會組織學生登廖嶺、遊平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盪滌心靈。通過這些活動來規範和影響學生的行為,教育學生彬彬有禮。

廖陽書院的老師都是曲山名儒,宋開禧年進士蕭耕道、蕭愚齋,明經進士蕭諤、蕭主一、蕭光弼、蕭家駒、蕭心錦、徵闢進士蕭汝賢、明大學士蕭仁叟等人,都曾在廖陽書院任教。書院培育的人才有蕭耕道、蕭時中、蕭維禎、蕭準等二十多名進士,還有抗倭英雄蕭廷宣等歷史名人。從廖陽書院走出的文人,留下許多不朽著作,主要有:蕭不敏、蕭時中、蕭維禎合著《曲山三蕭集》,蕭良有《海篇心鏡》、《龍文鞭影》、《玉堂遺稿》,蕭宏遠《東樵集》等。

廖陽書院還創辦了出版社,《曲山三蕭集》由廖陽書院出版社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出版,木活字本4冊。廖陽書院從南宋創辦,經元、明、清三朝,辦學八百餘年曆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是吉安地區當時最大的家族式書院。清末廢除科舉考試,廖陽書院改用新學制教學。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曲山族人對廖陽書院進行維修擴建,改名公立曲山小學,從此結束家族書院的歷史。2004年曲山小學在舊址上建新校舍,廖陽書院遺址蕩然無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