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結束了南北分裂,又制定了許多開創性的政策,為何反倒短命?

三國兩晉南北朝長達兩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終於在589年由隋朝重新統一。然而,不過三十幾年光景,隋朝就被另一個新王朝——唐朝所取代。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興王朝為什麼如此短命?這要從它剛建立時說起。

北周大臣楊堅的女兒是周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後,新皇靜帝繼位,當時只有8歲。楊堅乘機獨攬軍政大權,並於581年逼靜帝退位,自己則登上皇位,改國號為隋,歷史上稱他為隋文帝。不久,隋文帝就滅了南朝陳,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隋文帝在位24年,治國有方,當時隋朝政權穩固,人口急增,國庫豐盈,史稱“開皇之治”。有專家認為,“開皇之治”時的隋朝比起唐太宗“貞觀之治”時的唐朝還要富庶。

然而,晚年的楊堅開始陷於迷信之中。他的次子楊廣更是胡作非為,先是用陰謀手段讓父親廢掉太子,後又謀害了自己的父親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飽受非議的隋煬帝。

隋朝結束了南北分裂,又制定了許多開創性的政策,為何反倒短命?

隋朝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

隋煬帝一生喜歡窮兵黷武,他繼位後便下令開鑿“大運河”,目的就是發動戰爭時運輸糧草方便。他在位期間多次對外用兵,攻打吐谷(yù)渾,伐遼東,徵高麗,甚至越洋攻打琉球,但獲得的戰果卻微乎其微。此外,他生活奢侈腐化,大興土木,多次出遊巡幸,沿途大擺酒席,如此大的開銷只能靠加重賦稅來維持,這導致各民族間、各階級間的矛盾激化。然而,對於人民的反抗,隋煬帝採取的措施就是殘酷鎮壓,他居然恢復了漢朝就已經廢除的酷刑。

不得人心的舉措終於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隋煬帝在派兵鎮壓之時,朝臣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最終奪取政權,建立了唐朝。一個有良好基業的隋朝就這樣被葬送了。

需要指出的是,隋朝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很多制度都被後來的唐朝沿襲並發展,比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等。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