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五四百年

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講話時指出,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也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中國青年》雜誌記者走近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和獲獎集體,一起聽聽他們為國為民、勇攀科研高峰的動人故事。

和FAST一起守望星空

@本刊記者|彭姝疑

把小我融入大我 | 走近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FAST工程調試團隊。供圖:袁維盛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FAST工程調試團隊獲得了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代表團隊領獎的袁維盛胸前彆著專屬FAST的徽章,是由南仁東老師親自設計的,其中FAST四個字母逐漸縮小,如同wifi信號的形狀,象徵著來自浩瀚宇宙的無線電波正通過FAST的感知,進入人們的視線中。該團隊常年紮根於貴州山區,做星空的守望者,他們正在用自己的“007”工作制,創造更多屬於中國天文人的奇蹟。

“會飛的船”與“會遊的飛機”?鯤龍都能!

@本刊記者|徐吉鵬

把小我融入大我 | 走近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研製團隊部分成員與大型水陸兩棲大飛機AG600留影。供圖:郭爽

去年10月20日,一架大型水陸兩棲大飛機“鯤龍”AG600翩然離開水面,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直上雲霄。“鯤能化羽垂天,摶風九萬;龍可振鱗橫海,擊水三千。” 鯤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古老圖騰,穿越數千年時光,而今終於化身為造福國人的科技利器,實現了“會飛的船”與“會遊的飛機”的完美結合。

讓這一夢想真正變成現實的,是創建於2009年的航空工業通飛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研製團隊。這支由865人組成的隊伍,平均年齡不足35歲,他們用9年磨一劍,從零開始,通力合作,攻堅克難,終於全面提升了我國水面飛行器的設計、製造和適航能力,推動了水面飛行器水動力設計技術的發展,為新型水面飛行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航空工業通飛公司團委副書記戴海濱表示,“在五四百年之際,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是對團隊的莫大肯定與鼓舞。今後,團隊將繼續迎難而上,矢志不渝,航空報國。”

“月宮一號”團隊:把“科幻做成科學”

@本刊記者|張斯絮

把小我融入大我 | 走近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月宮一號”團隊工作照。供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宣傳部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一支由骨幹教師和碩博研究生組成的青年科研團隊,正在努力把“科幻做成科學”——他們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號”。去年完成的“月宮365”實驗更是創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將我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的發展推向世界領先的舞臺。

“月宮一號”團隊博士、“月宮365”實驗志願者、艦長劉慧作為團隊代表領取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後說道:“有夢想、有熱情、有豪情、有勇氣、有幹勁、有擔當是我們團隊一直堅持的‘六有’精神,也是我們對於五四精神的解讀和付諸。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把五四精神踐行到科學研究中去、滲透到求知務實中去、傳播到向上向善中去。”

審發:陳敏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把小我融入大我 | 走近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