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每一個成年人

既是自己的奴隸,

也是自己的主人。

孩子,

就活在

這樣的境遇之中。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每一個人都是在用兩種生命形態,棲居在大地之上——

一種形態是物質的你;

一種形態是意識的你。

無論你是否願意,這兩種形態的存在將伴隨你終生。

這或許就是造物主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物質的你既有成長的高峰,也有低谷與盡頭,它並不會永無止境的前行。

然而,意識的你(或稱精神的你)卻有所不同,只要你願意,它就能永無止境地自我更新,自我塑造,自我成長,自我完善。

這樣一種事實顯然已經被大多數人所忽略。

很多人會認為,我已經成年了,我已經長大了,我可能也就這樣了,我還能怎麼樣?

這句話或許用在你的肉身之上,用在那個物質的你身上更為確切,但在生命的旅程之中,一個人意識的成長卻沒有盡頭,除非你已經主動放棄了這種成長,所以,你也就這樣了。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但與我們相比,無論是他們的身體,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在生命的初始階段保持著高速成長的態勢。

在這一階段,他們擁有著超強的吸收能力,表現在對物質營養的吸收轉化和對精神養分的博採眾長之中。

在這一過程中,你可以直觀的看見孩子身體所產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卻很難了解他們精神世界天翻地覆的自我建構。

這可能也是大多數成年人會忽略孩子精神世界成長的一個原因。

毫無疑問,這正是一個人“構建自我”的關鍵時期,而且這種自我建構將會對通過“先內化,後外化”的方式,表現在一個人未來的知、情、意、行上。

可以想見,這種影響對任何一個人的一生都是不可磨滅的。

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會把一個人的早期教育,以及一個人早期所處的家庭環境看得彌足珍貴,因為這

正是孩子精神世界養分的源泉

畢竟,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才是決定這個人走向哪裡和能夠創造什麼的核心。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相比較成年人來說,兒童更關注他們精神世界的搭建,他們可以忍受居於漏宇,卻不能忍受無思無考的活著。

因為這是造物主交給他們的使命,這是他們成長規律使然。

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會忽視他們如此重要的精神需求,以至於將他們精神世界的活動歸結為幼稚的表現。

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為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除了吃就是睡,給他說話他又聽不懂,還能做什麼;

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為剛剛會爬的嬰兒到處亂摸亂動,就是給我添亂;

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是天生如此;

再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會認為一個孩子問那麼多不著邊際的問題有什麼用?

……。

可以肯定的說,這樣的想法與觀念都是錯誤的。

相反,或許這正是造物主通過孩子的外在表現提醒我們——

往往你所忽視的那些東西,才是給予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與之相比較,成年人更容易被一些信手拈來的觀念、自己的喜好所左右和統領,而並不以孩子成長的規律為標準養育孩子。

這也恰恰說明,你歸根結底還是在用“自己的思想”養育眼前這個孩子,至於你所堅持的這個“思想”究竟是怎樣來的、是不是經過你的思考、是不是符合孩子成長的實際、能給孩子帶來什麼等等,全都被你忽略屏蔽了。

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正在建構孩子所處的這個家庭的意識形態、思維模式和精神家園,這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為深刻的。

所以,有什麼樣的家庭哲學,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無論你是否願意,實際上孩子其實一直都被包圍在我們的思想之中

倘若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思考不能自我前進,不能自我進化,不能自我更新,不能隨著孩子的成長一起前行,那麼我們就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這也是所有家庭教育與孩子矛盾衝突的根本所在。

人是思想的作品,孩子也不例外,你的哲學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感嘆——

所有教育的問題,其實就是教育者自覺自醒的問題。

失去了教育者的自覺自醒,對孩子的一切教育都會戛然而止,甚至倒退。

明白了這一切,或許你便會向你的孩子學習,開始思考、吸收和學習一切對你有益的東西,因為你已經清醒地意識到——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