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企業級雲服務體系中,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雲管平臺)從傳統IT系統建設中脫胎而出,因雲計算進入主流市場,愈發博得企業客戶關注。CMP承載著統一調度傳統IT與雲原生資源與應用、支持業務快速迭代創新的使命。

作為雲計算領域一個重要的技術分支,CMP所面臨的納管環境一直在快速變化,而CMP的定義和邊界也因此持續地演進和擴展。對企業用戶而言,CMP的能力和價值已經非常明確。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對雲管理市場的定義,CMP 五大核心能力,包括多雲接入、服務請求管理、監控計量計費、編排與調度自動化等,而這些功能需要在混合IT環境(虛擬化、私有云、公有云)中落地,交付價值。

為什麼CMP對企業很重要?

雲的出現,為傳統IT(運維)管理軟件向CMP蛻變提供了寶貴的契機和大戰拳腳的舞臺。伴隨著雲計算在企業級IT市場的流行,以及雲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得到普遍的認可,企業採納CMP的動力也愈加強勁。這種強勁的驅動力來自企業的外部和內部。

■一方面,當多雲成為企業IT的新常態,企業在駕馭多雲環境中需要藉助CMP這一重要的技術框架和工具。多雲帶來了異構環境的調度與管理的挑戰,而CMP向下對接和納管不同類型IT基礎設施、向上支撐傳統和雲原生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銜接企業已有的審批、監控、運維體系,為企業帶來敏捷創新力和全局視野的管理體驗;

■ 另一方面,從傳統IT到雲,企業IT需要經歷從“監管控中心”到“雲服務中心”的轉變。轉變的過程可能是糾結而痛苦的,但是IT部門不得不直面現實。當業務創新的速度開始倒逼IT服務的響應能力,當IT部門自研軟件的比重越來越大,研發和測試人員渴望更高的IT資源與應用的持續交付,IT部門必須從既往的慣性中掙脫出來,逐漸將資源交付、應用上線服務化,從管理者身份向服務商的角色過渡。在這一轉變進程中,CMP扮演著“雲服務中心”核心能力支撐平臺的角色。

在從傳統IT到雲,CMP為企業用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面向混合IT環境的管理框架。從傳統的以CMDB為核心的“監管控”建設思路,到適用於分佈式應用場景的以“高效交付雲服務”為目標的運營模式,CMP的部署有助於幫助企業在短期內構建起面向雲服務的管理規範和技術框架。

同時,CMP還是一種關鍵的平衡器。當雲成為企業IT的一部分,它的便利性既給企業帶來了業務快速創新的諸多可能,也帶來了非常多的管理挑戰。在企業IT向雲轉型的過程中,CMP是平衡器,一方面幫助企業的IT部門充分釋放雲生產力,同時對高度分佈式的基礎設施進行有效管控。

CMP項目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企業用戶從CMP的規劃、選型、部署,尤其是後期運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涉及CMP具體功能項的考量,也有與現有IT基礎設施、應用、流程的對接、定製等問題,很多企業都在自研或者部署開源或商業化的CMP產品,但是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從CMP項目中獲益。

企業CMP項目的成功有哪些關鍵因素?不妨先看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如何收穫成功的購車和駕乘體驗的。

一般我們會關注如下三點。首先大部分的消費者會對車輛的品牌、外觀、內飾等直接可見的因素進行考量。一部分專業消費者還會考察車輛的發動機、底盤等非直接可見的因素。綜合考量各項指標購買車輛後,駕駛者嫻熟的駕駛技巧也決定了乘坐者的實際體驗。總結來說,決定購車及乘車體驗成功的因素包括,可見指標、不可見指標和人(如附圖1所示)。

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成功的汽車購車及乘車體驗

再來考量 CMP 項目的建設。在CMP選型和POC時,企業同樣也會對CMP的產品能力進行綜合考量,這裡我們將其劃分為CMP產品的功能域能力和非功能域能力:

功能域能力指的是CMP本身通用可見的技術能力,包含服務化能力、全生命週期管理能力和混合IT對接能力;

非功能域能力指的是CMP融入企業IT架構所需的相關能力,包括集成與被集成能力、多租戶與模塊化能力和安全合規能力。

此外,CMP項目的實施和交付團隊也至關重要。在選擇CMP供應商時,企業需要綜合考量CMP交付團隊的實力,考察是否有足夠的商業成功案例、交付團隊是否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項目上線後能否給予客戶足夠的運營經驗和支撐等。

總結來說,成功的CMP購買及落地體驗的由三個關鍵因素共同決定,即CMP產品的功能域能力、CMP產品的非功能域能力和CMP項目團隊的實施和交付能力(如附圖2所示)。

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成功的CMP購買及落地體驗

3+3:CMP產品能力評估模型

對於CMP產品具體的功能和分類,Gartner的研究體系也一直在不斷演進。2018年,Gartner發佈了全新的雲管理輪式模型,取代了之前CMP五大核心功能域和六大擴展功能域的模型。

在Gartner的《The Cloud Management Wheel》模型中,包含 4 類範疇,即自動化、納管、治理、生命週期。其中 4 類範疇下包含 8個功能類,分別為服務開通與編排、服務請求管理、監控與分析、資源發現與分析、費用管理與資源優化、雲遷移與災備、身份認證與安全合規、集成與交付。

針對中國企業用戶在雲管領域的實際需求,以及CMP在企業混合IT架構中的職責與可交付價值,FIT2CLOUD(飛致雲)在2018年7月提出了“3+3 CMP產品能力評估模型”。所謂“3+3”,就是前面提到CMP的產品功能域(服務化能力、生命週期管理能力和混合IT對接能力)和產品非功能域(集成與被集成能力、安全合規能力、模塊化能力)的組合 (具體如附圖3所示)

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CMP產品能力評估模型

CMP產品的功能域能力

在CMP產品功能域中,服務化能力、全生命週期管理能力、混合IT對接能力從三個關鍵的維度支撐了CMP給企業帶來的服務價值(如附圖4所示)。

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CMP產品的功能域能力

▲ 混合IT對接能力:針對企業納管IT資源的需求,CMP通過混合IT對接能力納管企業現有和新增的虛擬化、私有云、公有云、容器雲資源;

▲ 服務化能力:混合IT資源將通過CMP的服務能力以虛擬服務、容器服務、數據庫服務、DevOps服務等形式向企業IT部門和業務部門的用戶進行交付;

▲ 全生命週期管理能力:承載向下對接和向上服務的是CMP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能力,在這個維度上,CMP需要完成日常的監控、流程及運營、自動化等工作,同時還要持續滿足企業在Day0規劃、Day1部署、Day2變更的數據中心運營思路。

CMP產品的非功能域能力

CMP產品的非功能域能力可分為集成與被集成能力、安全合規能力、多租戶及模塊化能力三個維度(如附圖5所示)。

企業雲管平臺(CMP)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

CMP產品的功能域能力

▲ 集成與被集成能力:它定義了一款CMP產品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或者說一款 CMP 產品的可落地性。CMP需要通過提供支持SAML 2.0等規範的IdP中心、開放的REST API,以及與ITSM等系統的對接能力來融入到快速變化的企業IT架構之中;

▲ 安全合規能力:CMP需要具備基於角色的權限控制、運維安全審計、漏洞掃描與分析等能力,以滿足企業對IT系統整體的安全性、合規性要求;

▲ 多租戶及模塊化能力:伴隨著企業 IT 和業務的快速發展演進,CMP自身需要擁有足夠的靈活性,通過模塊化交付各項能力,需要有完整的多租戶體系,支持模塊化、微服務架構。如果 CMP 能自身支持容器化部署,更是一個加分項。

總結來說,“3+3”從功能域和非功能域的角度概括了CMP產品在企業環境中交付管理價值的具體能力。對於企業來說,CMP的部署和運營是綜合性的工程。除了CMP產品本身外,還需要考量人的因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CMP項目的實施與交付能力。既往的成功案例、行業服務經驗和交付團隊的協作性都與CMP項目的成敗息息相關。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

“功能+非功能+團隊”才是企業CMP項目成功的正確算式。

編者注:本文作者遲曉強為FIT2CLOUD(飛致雲)CMP佈道師、南區總經理。

文章發佈時間:2018年7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