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自救:迴歸順風車、裁員瘦身、進軍酒旅……

【摘要】:在去年虧損上百億後,滴滴正在展開一系列的扭虧自救行動。

文 | 時代財經 陳遠枝

滴滴的自救:迴歸順風車、裁員瘦身、進軍酒旅……


滴滴的扭虧之路任重道遠。

4月25日,據界面新聞報道,滴滴在小範圍內開放灰度測試,已有上海用戶進入順風車預約界面並能看到路程計費。這個消息,被業內認為滴滴要重新上線順風車的信號。

今年年初,滴滴被媒體爆出2018年虧損109億元(人民幣,下同)。在虧損承壓的情況下,滴滴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裁員、拓展具備盈利前景的新業務等等,甚至滴滴順風車這頭“現金奶牛”也屢屢傳出迴歸的說法。

虧損

自網約車誕生以來,就被貼上了燒錢的標籤。程維曾坦言,滴滴成立6年,至今都沒有盈利。

據36氪報道,滴滴2018年虧損109億,其中在司機補貼方面共計投入113億元。2月22日,在APP上線的“有問必答”欄目上,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曬出了滴滴網約車的“賬本”,側面證明了上述情況。

根據這份賬本,2018年第四季度,司機獎勵、業務經營成本、納稅、支付手續費等三項,分別佔總流水的7%、10%、4%,其總和為21%。相較之下,抽成則為19%,因此,滴滴網約車業務虧損為2%。

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認為:“面對目前滴滴網約車業務的虧損運營,如果未來滴滴在各方面成本以及用戶運營機制上不能有效優化調整,將會影響其整體業務的盈利能力。”

但先後經歷的快的、Uber合併大戰,都證明了程維並不是一位“羊性”的創業者,同時也賦予了滴滴“好戰”的屬性。程維在2017年末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就說道:“網約車競爭在2016年就結束了,2017年滴滴的重點是修煉內功,2018年我們會全面出擊。”

2018年,滴滴的業務觸手四面出擊。在網約車領域,滴滴先後進入澳洲、巴西、日本等城市,與Uber在國際上再度交鋒。此外,滴滴業務的邊界還擴充至外賣、共享單車等領域。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對時代財經分析稱:“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滴滴傳統網約車業務的增速已經放緩了,必須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哪怕虧損再大,哪怕僅有10%成功的幾率,滴滴都會去嘗試。”

但滴滴跨界涉足其他領域,又勢必會引起該賽道的巨頭重點關注與牴觸。以外賣為例,當滴滴碰上另一位“好戰”的美團,雙方就在無錫展開了一場補貼大戰。

據鈦媒體報道,在無錫外賣大戰中,滴滴每一單會給商家、用戶和騎手補貼共計44元,而消費者在平臺上的訂單價格僅有25元左右,所以每單虧損19元。按照滴滴外賣4月10日公佈的數據來看,當日訂單33.4萬單,滴滴每天補貼支出共計達到634.6萬元。

參照目前的情況看,滴滴的這些新業務都並非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盈利的項目,前期以大量資金投入為主,這對滴滴無疑是一個資金“無底洞”。

陳熙在“有問必答”中也提及,在網約車之外,滴滴有一些新業務正處於投入期,這也會加大滴滴整體的虧損壓力。

節流與開源

目前來看,滴滴如果維持目前的業務矩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將可能導致公司的虧損情況長期存在。

2019年伊始,滴滴開始進行瘦身計劃。2月15日,在滴滴出行月度全員會上,滴滴CEO程維宣佈整體裁員15%,涉及2000人左右,並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

作為非主業,2018年4月入局的外賣成為滴滴瘦身的關鍵。2月19日,有報道稱,滴滴國內的外賣業務在與代理商合約到期後應該不會續簽,將陸續下架。

而作為滴滴內部多元化業務探索、起著孵化器作用的R-Lab部門,也遭到調整。據新京報報道,R-lab除了少量運維人員留守之外,其他人員基本都會離開。

這些業務都有個共同點——無法在短期內為公司實現盈利,卻需要大量資金去維持。這並非是滴滴擴充業務的初衷。

滴滴“關停並轉”的下一步便是聚焦主業,即是網約車,包括成立了智能駕駛汽車公司,並重啟出海步伐。最值得注意的是,為挽救虧損的業績,滴滴順風車似乎也有著要回歸的跡象。

今年4月15日,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張瑞在微博、公號發佈了一封公開信。信中除了提及滴滴順風車在下線期間的反思外,張瑞還闡述了在安全工作上做了哪些嘗試。

這是微博號“滴滴順風車”自去年8月22日以來的第一次更新,被外界解讀成滴滴對外釋放順風車即將回歸的信號。此次,滴滴順風車被傳開放小範圍的灰度測試,再次引發了公眾的猜想。

相比於快車、專車業務的虧損,順風車卻是滴滴少數的盈利項目之一。下線前,滴滴順風車日均訂單量達到200萬,約佔滴滴總訂單的十分之一。雖然訂單量上遠不及快車,但由於不需要對乘客和司機進行補貼,滴滴順風車僅靠服務費就實現了盈利。據AI財經社去年底的報道,順風車業務在2017年為滴滴創造了8億元的利潤。

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對時代財經表示:“順風車業務是一個能實現確切利潤的業務,這對於處於虧損狀態的滴滴來說,是無法割捨的一部分業務。”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則向時代財經指出:“滴滴與順風車司機並非僱傭關係,服務的運營成本很低,所以能夠實現盈利。但訂單數量遠不及快車、專車,且只收取服務費,滴滴如果想通過順風車實現大規模盈利,並不現實。”

如果裁員、“關非並轉”是節流,那麼進軍酒旅則是滴滴的開源之舉。

近日,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北京桔財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範圍包括汽車租賃(不含九座以上乘用車)、小客車代駕服務、酒店管理、境內旅遊業務等。

此前滴滴的酒旅業務一直處於內部孵化當中,並沒有相關的動作。此次成立酒旅子公司,被業內認為是滴滴要正式進軍酒旅行業。時代財經向滴滴方面求證該消息,並沒有得到正面回應。

事實上,滴滴在相關領域的資本運作已有所展開。今年2月,滴滴斥資1億美元投資了印度經濟型酒店品牌OYO HOTELS。

在能夠帶來明確利潤的順風車至今尚未迴歸,且單車、外賣等新業務還處於投入階段,又沒有新的融資進入的情況下,滴滴亟需尋求新的盈利渠道。酒旅行業與出行具備業務場景的關聯度,且毛利高、模式成熟,一直被滴滴所青睞。

以美團為例,酒旅業務一直是其財報最亮眼的板塊。2018年年報顯示,美團全年營收652.3億元人民幣,其中酒旅業務營收158.4億元,毛利為141億元,毛利率高達89%,遠遠高於外賣業務13%的毛利率。

劉傑豪對時代財經表示:“滴滴當前在資本市場面臨主要問題就是創收能力。酒旅業務是滴滴在出行業務的進一步延伸,能夠將滴滴平臺數據價值實現最大化,這與滴滴創收目的是極其吻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