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利用的就是杠杆原理。

涉及到经济领域,很多人都信奉这么一句话:负债即是杠杆。

怎么理解呢?

当你有10万块钱的时候,你却干20万的事,这就是2倍杠杆,你干了30万的事,这就是3倍杠杆。

所谓杠杆,就是能够将你的努力放大,当你的方向选择正确的时候,你能够在短时间内放大收益。但是,当你错误的时候,你短时间损失也是放大的。所以,各国对杠杆的使用都是谨慎的。

比方说,你有10万块钱,如果损失了50%,剩了5万,你需要再涨100%才能够回收成本,所以杠杆是好东西,用的好,可以实现快速财富积累,用的不好,家破人亡。

正因为如此,股神巴菲特曾警告普通人,勿玩杠杆,不过他自己是玩的,而且还玩成了世界第一首富。


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但是他玩杠杆的方法,到今天已经成为明牌,就算告诉你,并让你掌握一家保险公司,恐怕也很难复制巴菲特的玩法。无他,诱惑太大,风险太高。

你只有像巴菲特一样,敬畏风险,才会像他一样,小心驾驭杠杆。

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近几年来,总有人以市场为赌场,以杠杆为交易手段,对投资者进行无情洗劫的同时,还对企业不止一次的上演着“敌意杠杆收购”戏码,正所谓,窃钩者诛,窃企业者——资本运作,并且,这些收购背后都有共同的幕后“团队”操纵,它的名字一再被提及,甚至已然成为企业公敌,它就是宝能。

而另外一个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宝能背后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与资金问题一直未有明晰的答案,外界只是感觉这里水深,但又说不清楚。

比如,一心想进万科当大股东的宝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拿到钱,激进收购大量股票的。

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其实,宝能系能快速拿到资金,主矩盛华是关键的资金平台。宝能系利用钜盛华这一核心投融资平台,大量采用循环股权质押及关联交易,在不同金融市场加杠杆。钜盛华质押前海人寿股权及万科股票融资、宝能质押钜盛华股权、姚老板质押宝能股权,层层质押的目的就是融资。

在股权质押过程中,宝能把“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游戏玩到了极致。

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它是怎么玩的呢?

2015年11月,宝能系拿出67亿元和华福证券按1:2杠杆成立深圳市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合伙企业),但合伙企业收到200亿元后,随即转入钜盛华公司。也就是说,华福证券仅是通道,以“华福浙商2015-00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入股浙商宝能基金,定向资管计划背后的出资方,是浙商银行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借道证券公司,利用私募基金形式,作LP认购优先级,获取固定收益回报,风险由劣后级钜盛华兜底。

其实质是钜盛华借道华福证券,通过提供前海人寿股权、宝能地产等担保,从浙商银行表外融资133亿,这样一来,浙商银行的优先级理财资金实际上已经充当了为其他商业银行垫底的劣后级资金。

而这200亿元又分为三个流向:

(1)30.6亿元用于增持前海人寿股权;(2)86.4亿元用于向前海人寿其他股东(钜盛华公司关联方)收购前海人寿股权,其中48亿元又被关联方返还给宝能系;(3)剩余82.9亿元大部分被钜盛华用作9个资管计划的配套劣后资金,与来自其它银行的理财资金157.5亿元一起用于在二级市场购买万科股票。

在具体操作上,宝能系先从各个子公司以及合肥项目汇集了19亿,然后以这19亿作为劣后,华福证券38亿作为优先,投给钜盛华用于收购粤商物流持有的前海人寿股权;

之后,粤商物流再将资金借给宝能集团,宝能集团又从中拿出20亿做劣后,华福证券出资40亿作优先,继续收购其他公司持有的前海人寿股权;之后,宝能又从其他公司借款30亿由宝能做劣后,华福证券配资54.9亿作优先。

这一波操作过后,宝能集团拥有的钜盛华公司31亿股股份被用作浙商银行133亿元银行理财资金的质押,但实际上,钜盛华2014年6月以来增加的注册资本149.9亿元中有47.27亿元出资不实,银行理财资金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使用上述200亿元资金中48.91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资金42.76亿元)作为注册资本;

二是将自有资金4.51亿元借给宝能集团,再作为后者对钜盛华公司的出资;

此外,还有39.58亿元实际来源于前海人寿、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32.4亿元为现有资产评估增值补充注册资本金。

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钜盛华资金运作图

这场运作将各种资金组织方式用到了极致,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关联交易众多,通道业务、同业业务、杠杆业务,现在金融监管着力整顿的业务都占全了,堪称教科书级(反面的),令人眼花缭乱。

可气的是,宝能投资对对浙商宝能合伙的67亿元出资中,19亿元为自有资金,其余48亿元不是宝能投资的自有资金,而是来源于浙商宝能合伙向钜盛华的增资款、股东借款,尽管出资过程中存在资金循环的过程,但浙商宝能合伙对钜盛华的增资款归钜盛华所有、钜盛华仍实际承担对浙商宝能合伙的47亿元股东借款的归还义务,难以认定宝能投资对浙商宝能合伙的出资构成虚假出资罪。

只能说,为了融钱,无视监管,钻空子,打擦边球对宝能系来说是常态。

宝能系中另一个融资平台,前海人寿也存在不当融资行为

保监会监管规则明令禁止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于房地产开发建设,但前海人寿俨然成为控股股东宝能集团的融资平台。

经财新记者粗略统计,在2013年到2014的时间里,前海人寿多次指然房地产行业,其中,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在15宗以上、涉及金额超过40亿元的交易,均指向房地产。

比如,前海人寿向从事不动产投资的佛山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增资1.5504亿元,占其49%股份;

前海人寿向从事不动产投资的佛山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增资1.5504亿元,占其49%股份;

前海人寿以4.29亿购买无锡宝能所建设金融大厦1-13层物业;

不仅如此,前海人寿的这些关联交易中,有对房产类关联企业增资(投资),有房地产关联企业借款,还有直接购买写字楼物业。关联交易涉及的房地产项目业态五花八门,既有度假酒店项目、健康生态城、养老项目,也有金融大厦项目等。

宝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钻监管漏洞才有出路,高杠杆才是王道,掠食者才是生存法则。

在当年,这一个尚未落定的局,钻的是监管的漏洞。你说他要爆仓,他笑你太幼稚!

通过前期股市做局,手里已经有了足够的筹码,高位进场的中小投资者既是逼宫主力,又是为其提供资金的“炮灰”。

如果这还不够,宝能还有诸多策略可以应对:首先,跌停打开之时,也是宝能再次扫货的良机。

其次,多方拆借的资金可优先用于补足保证金。

最后,还可以怎么办?前海人寿作为保险行业,手里至少还有50亿元左右的“顶缸”额度。

这些操作,最终引起中国证监会的注意。

2016年12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基金业协会代表大会上脱稿说出的一番话,惊呆了场内外:

“这里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刘士余用词空前严厉,矛头对准的是“某些持牌金融机构”,但并未点名;他直说“挑战监管底线”,但并未将有关行为直接定性为违法犯罪。

这些话说给谁听的,想想宝能系那几年的所作所为,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宝能系的步子并没有就此收住,它的野心也无从确认。因为他什么也不说,谁也不知道他的胃口有多大。

不知道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最后会怎么样,市场已经看到南玻A、宝诚股份、深建业、华侨城向掠食者付出的代价。

以南玻A为例,2019年4月17日,南玻集团(000012.sh)发布2018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106.10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48%;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下降45.12%;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仅有3.68亿元,降幅达到50.69%!

出资不实,股权质押,“掠食者”宝能的游戏还能走多远?


在宝能系入驻南玻A的第三年,在政府近亿元的巨额补助下,公司交出了营收下降、净利润“腰斩”的业绩。这样成绩让整个市场咋舌。

南玻集团是在第一批在深交所上市的数家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之初,南玻集团的前身,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在深圳市政府的批准下成立。

彼时,南方玻璃还是中外合资的试点企业,算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石头。因此,南方玻璃在深圳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但这一切都在宝能系入驻南玻戛然而止,随之迎来的是清洗管理层,营收下降、净利润“腰斩”的业绩。

不得不感慨,资本大鳄拿着金融工具在市场上翻云覆雨,赚着比搞实体的企业家更多的钱,还要把别人苦心经营的产业抢到自己名下。抢过来不算,还不好好经营,一定要瞎折腾一番,诸如南玻,辉煌不再,令人惋惜。

深建业、华侨城都没逃过被宝能系钝刀割肉的痛苦,就连作为宝能系股市初体验的宝诚股份也没有空手而归。

当年宝诚股份定向增发预案遭证监会否决以后,等国资股东刚退场,宝能系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以线缆产销为主业的宝诚股份莫名跑到成都用1400万元买了一层写字楼,然后与前海人寿签了3年长约,以不到10万元的月租支配超过1000平方米的甲级办公空间。对了,租金还是月付。

那时候,前海人寿正在筹建四川省分公司。

经营好实业?宝能确实无心,也无力做到。

“我走后,管他洪水滔天”。或许就是掠食者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