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上市,真“曙光”還是真“缺錢”?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想要在這條路上勝利,瑞幸必須成為“頭部品牌”。

“瑞幸咖啡真難喝,我只喝星巴克。”、“瑞幸還不如星巴克,我通常只喝手衝。”這兩句話幾乎完美揭示了現存的咖啡鄙視鏈。

“靠燒錢營銷,毫無文化可言。”、“一年虧損16億,這種生意不可能長久!”而這兩句話幾乎代表了對瑞幸咖啡批判跟質疑的主流聲音。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然而,幾乎處在咖啡鄙視鏈底層、瘋狂虧錢的瑞幸咖啡要上市了。

美東時間4月22日早8點,瑞幸咖啡向美國SEC正式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承銷商為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等機構。目前尚未正式披露融資額度,但有消息稱,這一額度可能在5億至8億美元。

實際上,瑞幸的經營狀況並不算特別好,從2017年10月第一家試運營門店落地以來,瑞幸已在中國28個城市開設了2370家直營店。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累計交易客戶數達1687萬人次。

快速擴張的同時,虧損也在不斷加大,今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營收4.79億元,同比增長35.94%,淨虧損5.52億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營收8.41億元,淨虧損16.19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及天使投資人的淨虧損達31.90億元。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長期虧損和大規模擴張下,賬面資金緊張成為了一種必然結果。4月1日,瑞幸咖啡新增一條動產抵押信息。抵押權人為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被擔保債權數額為4500萬元。由此推測,“缺錢”是瑞幸急於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最核心的原因則是瑞幸對整體戰略的考量。

互聯網有九大基本思維,分別為: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仔細思考,不難發現瑞幸咖啡的套路基本遵循著已經被說爛了的“九大思維”。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略低於星巴克的定價(用戶思維)、咖啡品類少且無法定製(簡約思維)、只能通過APP下單且基本不提供店內飲用空間(極致思維)、逐步推出輕食等新品類(迭代思維)、高額補貼拉新後逐步降低補貼(流量思維)。而循著九大思維的套路,可以預見,瑞幸要走的是一條快速崛起、聚和力量、培養出用戶習慣再行收割的路線。

而想要在這條路上勝利,必須成為“頭部品牌”。沒有比對標行業第一更容易提升新品牌市場地位的事情了,也沒有比上市更容易引發廣泛關注的行為了。瑞幸必須上市,通過上市徹底拉開與其它咖啡連鎖品牌的距離,牢牢卡準“星巴克的對手”這一定位。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不過與消費者的認知不同,瑞幸咖啡跟星巴克並不是對手。就在瑞幸遞交招股說明書前的一週,4月18日,貝萊德領投瑞幸咖啡1.5億美元B+輪融資。而貝萊德同時透過多家子基金合共持有星巴克8180萬股,佔比6.58%,為星巴克最大主動投資者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股東。

對資本來說,星巴克VS瑞幸只是商業上的噱頭,投資的關鍵點在於“賽道”。目前中國咖啡的滲透率還很低,美國每年人均消費咖啡400杯;北歐國家這一數字則在600杯,即人均每天兩杯;日本與韓國的人均年消費量也分別達到200杯與140杯。但在中國,即使是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年消費也僅有20杯。

而這正是發展空間巨大的證明。面對空白的市場,越早進入的品牌越能夠搶佔消費者心智,擁有“啟蒙者紅利”。中國一線城市咖啡消費者的“啟蒙者紅利”多被星巴克所佔據,但二三線乃至普通城鎮消費者的咖啡文化尚未養成。當“下沉速度”成為比拼的關鍵,瑞幸的模式與星巴克比起來誰更有優勢呢?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最後,我們換個角度看一年虧損16億的瑞幸咖啡。16億開出了2064間新店、積累了1676萬新用戶、吸引了無數媒體長期免費關注。舉個接地氣的例子,一個人貸款首付200萬貸款400萬,本利和550萬買房,以常規來說,這是個值得羨慕的事例,但以標題黨的方式來說就變成了“花200萬還欠下550萬鉅款”。

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瑞幸上市,真“曙光”还是真“缺钱”?

精彩回顧

報告!三星摺疊屏翻車了

哪裡的房價又過熱了?

郎鹹平&王福重:婚姻的本質是經濟關係

丈母孃挑女婿還要看個人徵信報告?

“在看“一起分享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