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需要多久才能造出世界一流發動機?

申正初996


這取決於基礎材料的鍛造能力!實際上我們的發動機生產技術並不落後,落後的只是用來生產發動機的材料跟鍛造發動機材料的技術,沒有好的航材使得我們的航發研發人員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航發材料上,我們不僅起步晚而且不夠重視,即便現在國產使用的航發材料也得從俄羅斯訂購。早在上世紀80年代,英國羅羅公司就已經把生產大客的航發技術轉讓給我們了,但是過去了40年,我們依然沒法仿造出來,不是因為我們技術菜到連圖紙都看不懂,就是因為這個航發材料的問題無法解決,我們生產出來的航發材料不足以支撐發動機進行大功率運作,從推力到使用時間上都跟原裝發動機不能比。所以這個項目一直掛在那裡。

材料科學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當時以德美日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投入材料科學的研究,這三國的材料生產能力非常強(包括英國法國也做不到,二戰以前法國的坦克炮管也得從美國進口)。而蘇聯則是在二戰結束後搶佔德國的工業生產技術,因此在國際社會上一直就是這四國有能力在材料生產力上有造詣。

二戰結束後,法國吃了二戰亡國的虧,堅決開始自力更生,開始進入基礎材料的研究與生產,法國屬於歐盟國家,美國跟德國並沒有對其進行技術限制,但是法國仍然用了三十年時間才開始實現航發材料國產化(直到1975年)。


優己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其實中國現在就能製造國際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例如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實際上,由於在所有級別的航發領域全面發展,中國已經是世界航空發動機強國了,我們只是在少數的一定領域與最先進國家有差距。而其他的航發最先進國家,也只是一兩個單項領域領先。

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大推力小涵道比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但中國在最頂尖軍用大推力航空發動機領域,與美國還有20年的差距。2006年,美國推重比10的F135發動機開始裝機測試。這一年,中國推重比8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正式定型。與太行性能相仿的美國F110發動機於1985年定型,這說明中國和美國的推重比8的先進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差距為20年。

航空發動機其實並不是啥高不可攀的玩意,這幾年珠海航展上國產發動機的耀眼成績,例如殲-10B矢量航發驗證機,涵道比為9一級的長江1000大涵道比發動機等等,其實是必然的。中國在2015年將航空發動機列為國家重大發展項目,在2016年成立航空發動機集團,從頂層理順了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生產體制,現在國家每年投資在航發領域都有上千個億人民幣。

航空發動機不存在彎道,要想趕超也只能加倍努力和投入,只要有足夠的需求和重視,有足夠的錢,有足夠的組織力量,不瞎折騰,都會搞好的,搞不好都不行。我們過去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被詬病,主要是沒有足夠的投入,沒有完整的規劃,胡搞亂折騰,現在好了,一切都走上正軌,成績必然隨之而來,這幾年,就是國產航發的井噴時代。

一臺航空發動機就能造就一個航空帝國,例如LEAP-X系列發動機,由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的CFM國際公司研製的大型噴氣客機發動機。用於新一代150-200座級單通道客機,中國的C-919大客機也採用LEAP-X1C發動機。LEAP-X的前身是著名的CFM56,而他們的爸爸都是美國的F101軍用渦扇發動機,這個軍用機的各種改型廣泛用於B1B/B2轟炸機和F16等多種戰鬥機的動力。

目前LEAP-X系列發動機的訂單總數已突破萬臺,總價值達1400億美元,CFM公司加班加點才能年產1600臺。這就是一臺發動機造就的工業帝國,數萬臺發動機造就了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帝國!中國人直到五年前才懂得這個道理。

於是我們以“太行”發動機為基礎,自行研製了軍民兩用的渦扇-2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未來將配裝於運-20戰略運輸機。還在研製以C-919民用飛機為裝機對象的長江-1000A發動機,並計劃在國內生產具有世界超一流水平的LEAP-X發動機。中國已經在研下一代推力200~400千牛的多款先進大涵道比發動機。這些都表明,中國大涵道比發動機的井噴時代即將來臨。

有人說航發特別高大上,是工業皇冠上的鑽石,沒錯,是鑽石,當我們不會造的時候,航空發動機就是皇冠鑽石。等中國人會造了,這玩意就是大白菜,鑽石不就是高壓鍋壓出來的木炭麼?怎麼就高不可攀了呢?


科羅廖夫


談及航空發動機的艱難,有人形象地比喻,“螺獅殼裡做道場”,尤其戰鬥機的航發,直徑多在1米左右,4米多長,就這麼大小的一個管子裡,要產生10噸到20噸的推力來,難度可見一般。我國航發,比起美國,落後太多是確鑿無疑的,不僅我國,他把俄、法等22個工業強國,也遠遠地甩在後面,望塵莫追,我們要趕上去,實現反超,志氣果然了得,這簡直是要逆天了呢。航發航發,工業之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科技巔峰,我國在宣傳層面,總在說發動機的困難,直讓外行人感概,中美航發的差距要在五十年以上,天哪,五十年是個什麼概念?專家只道20年總是有的。那麼魂舞大漠直想請教一句這樣的專家和高手,我們的渦扇-15與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F-22的發動機F-119比起來,差距是多少年?“峨眉”不遠,就在前面,這是多麼秀麗險峻的一座山哪,詩云,“雪山千古冷,獨照峨眉峰”,蔣某人寫的,呵呵。

▲開啟打臉模式。我們知道,航發最難的就是材料,F-119承受的極值溫度已達到1700攝氏度,什麼樣的材料才能經受得住這樣考驗?南京理工大學的陳光教授,他帶領的團隊,在2016年實現TiAl單晶合金承溫能力提高了150~250℃以上,一般每提高30度,即構成一代新合金,這250度,話說是幾代來者?有個專家舉例子,說我國至今還未完成單晶空心葉片工程應用,魂舞大漠表示不服,就認真地查了一查,就在今年,沈金所一項成果獲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請記住,是遼寧省的表彰,他們實現的是複雜的單晶高溫合金葉片在鑄造時工藝控制問題,大幅提高了複雜單晶葉片製造的合格率,能從10%提高到50%以上,怎麼樣,厲害吧?這則消息還說明再複雜的單晶空心葉片,我們也會造,只是以前合格率不是很高。這臉打得呀,一掌能摑出血印子來,看來閒來無聊,還是多學點知識才成。

▲引擎模型。殲-10B驗證機今年珠海表演,動作多違反飛行常識,我們對岸的綠媒沒有缺席,遲來的比喻是一改“太行”引擎模型的醜名,這些人可能真要惡補一下航空常識,像這個級別的軍用大推,世上只剩下了中美俄,難道靠嘴炮能解決什麼心理問題嗎?我們現在發展者,也不只有一款“太行”,世人都清楚,“太行”的成熟,標誌著我國建立了相當厚實的技術基礎,渦扇-13“泰山”,有號新中推,也已投入生產。渦扇-15,按公開報道,已開始裝機實驗。還有大飛機發動機,渦扇-18和渦扇-20,已展開裝機飛行,充分說明我們的航發已來到了一個技術暴發期,難道還有什麼好懷疑的。一,我們理順了研發機制;二,培養了一支年輕的人才研發隊伍;三,有了非常大的資金支持。假以時日,也就沒個不成的,我們的成功,即是最好的明證。過去,慘遭吐槽,現在突飛猛進,不是說一說,抹黑一下,就能乾坤顛倒的。

▲世界一流。一流的發動機,自然非常棒,人一張嘴,總是熱衷說,就那三家,通用,普惠和羅羅,英國羅羅今天得以擠進一流,實在說也是沾了美國人的光,就是現在有多少美國核心技術,不知道,總之也成為一流,民用高涵道比發動機,推力最大者都到了五、六十噸的樣子,真是非常的恐怖。我們沒有,過去不搞大飛機,也沒有實現的技術條件,現在大飛機上馬,長江-1000A已然下線投入實驗,渦前溫度高達1950K,十級壓比高達21.7-22.4,再加上三級增壓,壓比可至50左右,推力12噸,要涵蓋12-19噸數個級別,這個水平怎麼樣啊?俗話說得好,沒有金鋼鑽,難攔瓷器活,如今我們的水平,上來就搬的這塊石頭,不輕。要講得幾年實驗,成功幾率多大,不是噴,咱們不吹,五年以內可成,幾率100%,水平正是一流的,嘎嘎的,沒有絲毫問題。距離一流零距離,我們就是一流了呢。


魂舞大漠


我曾經和一位戰友交流過這一類的問題,他給我說了一個觀點,我們目前生產一次性的裝備,還是可以的;但是耐久性的裝備,著實還需要加強。

1.為什麼這樣說,舉個例子吧,圓珠筆芯、汽車和飛機的發動機,這些都是不斷地消耗的,是耐久性的產品,這些雖然我們也可以製造,但是整體上還是和國外有較大差距的,圓珠筆芯也是這兩年才有的突破。

2.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們航天飛船都能造,那個在天上待的時間並沒有那麼長啊。當然這隻能代表一種觀點,並不能反映全面的情況。

3.關於我們還有多久能夠製造出發動機,這個應該屬於比較核心的機密,就好像殲-20悄沒聲息地出來了,航母我們悄沒聲息地造出來了,後續的還會有更多的驚喜,可能今年我們閱兵的時候就會有。

4.我們一直都在向世界一流靠攏,當然在材料、製造等多個方面我們都有差距,但是我們的步伐一直在前進,其實戰略上可以說“彎道超車”,戰術上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只有這樣“超車”才能穩當,才能有一天真正地引領時代、引領未來!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這些年來,“中國製造”不但成為了中國人的驕傲,其物美價廉的特點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的確如此,中國目前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一點連美國也要自嘆弗如。不過,雖然我們是“世界工廠”,但還是有個別東西我們造不出來,其中最讓人難受的就是航空發動機!

中國C919打破歐美壟斷,但與殲20有同樣“短板”!

經常坐飛機的人可能會留意,我們乘坐的飛機基本上是兩家公司造的,一家是美國的波音公司,另一家是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每年都要花費鉅額的資金進口大飛機,有人曾對此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要賣出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A380;此外,另一家巨頭波音也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並預計中國未來20年間還將購買7690架新飛機。

去年,中國自主研發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試飛成功,並且還未正式投入商用就已經拿下800多架訂單,我們終於有望徹底打破歐美在大飛機領域的長期壟斷。但也有人質疑說,C919的國產化率只有60%,最核心的航空發動機依然依賴進口(C919採購了美國的LEAP-1C發動機);這一說法雖然有失偏駁,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事實——我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關鍵部件一直存在製造缺陷。

除了民用飛機領域,我們在軍用飛機領域也面臨著一樣的問題。殲20自從首飛成功以後,就成為無數中國軍迷的驕傲,這款中國自主研發的最先進戰機,我們為全球僅有的三個能研製出五代機的國家之一。但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殲20使用的渦扇-10B發動機是其最大的短板,不但讓殲20無法發揮全部的實力(機動性、燃油效率、和超音速下的隱形能力),還可能影響殲20的大規模列裝、以及後續六代機的研發進度。

航空發動機有多難造?歐美還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

那麼,這個一直制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發動機究竟有多難造呢?事實上,它非常非常的難造,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的工程機械系統之一,涉及氣動熱力學、燃燒學、傳熱學、結構力學、控制理論等眾多學科,而任何一個學科存在短板都不行。所以,航空發動機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此前有院士坦言,“美國發動機現在的水平就算是原地踏步,我們再花二十年也很難追上。”

目前,全世界能研製民用大涵道比發動機的有3家,分別是美國的GE、普惠和英國的羅羅公司,而能獨立研製高推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短艙的公司僅有兩家——美國古德里奇和奈賽公司。令人氣憤的是,中國市場日益成為這些廠商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歐美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已經持續了六十年了,幾乎所有的工藝、製造、包括蠟模、陶瓷芯都不許出口給中國。

所以,無論是從中國航空工業的民用需求還是軍事需求,實現國產發動機的設計研發都是必然選擇,無論航空發動機有多麼難造,歐美國家的封鎖多麼嚴密,我們都得拿出“兩彈一星”精神來迎難而上。況且,未來十年我們對大型發動機的需求超6000臺,總價值超500億美元,整個航空運輸市場的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我們更沒有道理將這個巨大的市場拱手相讓!

每年投入上千億元,航空發動機終將變成“白菜價”?

為了徹底解決這塊“心病”,我們國家在2015年已經將航空發動機列為“國家重大發展項目”,並在2016年成立航空發動機集團,據悉每年投資在相關領域的資金都有上千億元。據人民網報道,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AEF3500寬體客機發動機驗證機在去年年底亮相,它的推力達到了35噸,是目前最大的國產航空發動機。另外,我國自行研製的國產“太行發動機”近期也取得了進展,為殲20量身定做的推力矢量版渦扇-10B太行發動機已基本成熟。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國家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實現突破、打破歐美國家的技術封鎖固然可喜,我們終於有望造出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了,但是為此花費上千億的資金真的值得嗎?且不說航空發動機對我國的重要經濟和戰略意義,其實航空發動機也沒有想象的那樣“高不可攀”,就像此前的其他工業品一樣,只要中國人最終會造了、並開始量產了,這玩意可能就是“白菜價”!


金十數據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中國目前不缺技術,也不缺理論,缺的是特殊材料:在高溫、高壓、高速運轉過程中,特材抗氧化、抗腐蝕、抗變形等的物理特性的特殊材料,舉個例子:像日本的注塑機內已缸內橡膠密封圈,可以連續使用50年不漏油!國產機運氣好3年左右,運動氣不好1年左右:關鍵問題是壓力數據根本無法穩定!。比如水龍頭,日本人一般裝上去基本不會更換,但中國老百姓估計年年換。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國家投資新特材料的研究必不可少!勢在必行!


手機用戶4308135697


我就一屁民,雖然我也愛國,但國家的高科技發展我連屁忙都幫不上,對航發更是一竅不通,所以,我除了堅守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其他的事情,連大聲說話的底氣都沒有。

至於今天討論的航發問題,我覺得無論中國落後美國多少年,無論我國多少年能追趕上美國,對於我等屁民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國家在努力,在努力的發展保護和服務於我們的高科技,僅此就已滿足,並在心裡默默的祝福祖國,默默的支持祖國!我等發不上力的屁民不發聲,不給國家和科技工作者施加心理上的壓力,並做好我們自己份內的工作,就是我們對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最大的支持。

我們國家從落後捱打,百姓受苦受難,到現在生活基本幸福,安全基本受保護,心已滿足,至於更高的要求或更高的科技,我們這代人能不能看到還是未知數,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科技發展是無盡頭的,期盼遙遠的事情,有時不是心想就會事成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不是我們急功近利就會實現的,所以,我踏實做好現在的自己,祝福!祝願祖國的未來更美好!


特戰603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研發過程涉及到材料、冶金、電子、信息、機械等多個工業技術領域,相關產業鏈長,涵蓋國民工業部門廣、相關研發投入物力巨大。要求要有深厚的人才儲備、技術積累及巨大的資金投入。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極大考驗,同時也是工業強國的象徵。目前世界上能夠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可謂是鳳毛麟角,只有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而在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領域,以我國目前在該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而言,也就是跨過了這道門檻,離世界一流先進水平還尚有一段距離。

我國在現代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是空前的
。改革開放後我國綜合國力開始逐步增強、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工業水平大幅提高,我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大規模投入進行研發,迄今為止,我們用二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五十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大而全的航空發動機研發體系,成為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具備自主研發所有種類航空發動機能力的國家。
我國首款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WS-15"峨眉",推重比達到10,最大推力為16~18噸,比我國現已應用最先進的WS-10B渦扇發動機7.5左右的推重比,14噸的最大推力要增強很多,達到了美國F-119渦扇發動機的推力水平。而且相較於F-119渦扇發動機噴口的二元推力矢量模式、WS-15渦扇發動機噴口的三元推力矢量模式在現實中具有更強的實際應用意義。但有不少人擔憂:目前美國在研的F-135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的推重比就達到11,最大推力則達到20噸,WS-15已處於未應用就已落後的狀態。的確,F-135代表了目前世界航發領域的頂尖水平,但WS-15的研發設計從某個角度上看是瞄準F-119的技術水平高度,要想實現達到F-135的性能水平,仍需中國在航發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與此同時,美中不足的是WS-15在正常工作狀態和大修間隔壽命上只於相當F-119的50%。據悉WS-15的大修間隔達到4000小時、使用壽命則達到6000小時左右。而F-119的大修間隔則是8000小時、使用壽命則達到一萬小時以上。原因在於我國在渦扇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單晶合金渦輪葉片的製造工藝上仍不如美國先進。F-119渦輪葉片的工作極限溫度達到1700攝氏度,而WS-15則為1000攝氏度左右。但WS-15相較於我國原先進口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如AL-31渦扇發動機只有數百上千個小時工作壽命的技術狀態已有了極大提高,這要歸功於國產單晶合金渦輪葉片研發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我國目前在國產單晶合金渦輪葉片的研發上不斷取得了新的進展。2013年,我國首次突破單晶合金的批量生產工藝,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年產3萬噸單晶合金的技術規模,為研發生產性能更為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提高了強有力的支持。2014年,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五代含錸高溫合金材料、陶瓷基高溫渦輪葉片及單晶渦輪葉片項目正式投產。這是我國在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取得又一次新的突破,成為繼日本之後世界第二個掌握第五代高溫單晶合金技術的國家,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單晶葉片已經應用用於WS-10改進型發動機。正式裝備殲10B、殲11和殲16的太行WS-10B發動機使用的就是第一代國產單晶葉片,大修間隔從300小時提升至750小時,使用壽命達到了2000小時以上。


國產單晶合金渦輪葉片研發的突破性進展,為國產航空發動機性能的進一步增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它也是中國航發領域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國在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開始摒棄原先師從俄羅斯的"粗獷"作風:航空發動機過於注重推力卻又"短命"。趨於傾向於歐美"精良"作風方向發展。最為重要的是在發展過程當中,中國航空發動機相關製造工藝技術得到精進提高,培養了大批技藝高超嫻熟、經驗豐富、掌握先進科學知識的科技人才,為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實現又一次新的飛躍奠定了重要的根本基礎。

因此,我國在可預期的不久的將來,我國在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的整體水平將於大大縮小同西方先進水平的差距。至於何時才能造出世界一流發動機,小編只能說,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不存在所謂的彎道超車,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逐漸提高。中國基於起步時發展時間較晚和整體技術水平落後的根本基礎,能實現目前的巨大發展已屬不易。對此,我們要相信中國的航發未來之路是充滿光明的,是值得我們去期待的。


無語勝似有語


很多人對中國航發的發展前景很樂觀,相信中國最新的WS-15渦扇發動機一旦服役,中美之間的差距就會顯著縮小,中國超越美國並不是沒有可能。更有人說中美航發技術差距不超過20年,只要中國能夠發揮後發優勢,就能實現彎道超車。
裝備在殲10B上的國產WS-10B型發動機

我對中國能夠在20年內超過美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水平的說法是不認同的。高性能航空發動機,涉及非常多的工業生產技術,從設計到加工,從工藝再到材料,無不有極高的要求。歸根結底,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突破,取決於基礎工業的進步,在工業基礎大幅落後的情況下,想要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實在是太難了。
殲20尚未證實已經裝備WS-15“峨眉”發動機

曾有我國發動機專家指出,我國的航發技術水平與美國至少有20年的差距。這應該是一種比較客觀的評價,也只有業內人士才真正清楚這其中的門道。但應該明白,哪怕再給中國20年,中國都無法真正在航發上超越美國。尖端的工業技術講究積累,重視沉澱,每一個重大的突破都是由一個個小進步累積最後實現質變的。因此,可以理解為目前的美國在相關領域一定走的比中國遠,積累比中國多得多。倘若現在中國落後美國20年,20年後中國能夠追上目前的美國就已經相當不容易,更談何超越?


F-119型高性能航空發動機
由於裝備F-119,使得F-22能夠輕鬆實現超音速巡航

美國航發技術有多先進?以美國最新的F-135型發動機為例。根據公開資料,F-135發動機長5.59米,直徑1.1684米,淨重1701千克,最大推力193千牛(約19噸),推重比達到令人的11.467,這一數值領先現有所有的同類發動機。這背後,體現的是美國材料技術,加工工藝的先進程度。不客氣得說,如果我們沒有美國的材料技術和工藝水平,哪怕現在拿到了F-135的設計圖紙,我們也無法生產出同樣性能的產品。
美國最新的F-135發動機,性能較F-119又有大幅提升

放眼未來,下一代戰機使用的發動機基本已經確定是變循環發動機,能夠真正實現對推力的細緻入微得完美掌控。而據說美國早在YF-23(即F-22競爭者,後下馬)上就裝備了變循環發動機,因此美軍在下一代航空發動機技術上的領先幾乎已經是共識。只希望我國能早日突破桎梏,提升基礎工業技術水平,為研製新一代高性能發動機奠定基礎,不讓差距越拉越大。



YF-23和YF-22(即F-22)對比圖


兵者詭道也


什麼時候成世界一流,這個真說不準,起碼30年內是不會的。先不說歐美航空發動機,就俄羅斯的發動機,中國想超越都挺難的,畢竟工業起步太晚。我以前是做機械的,我就已我知道的,說一下,首先製造航空發動機的材料,就是個難題,我們造出來的強度不夠,其二精密機床,這東西歐美對我們是禁運的,日本更不可能賣給我們,老毛子的精密機床也是進口的。三就是裝配工藝,可能有些人要說了,不就裝配麼,裝配工藝直接決定了整體性能。其他方面我也不懂,就我說的這三點是製造一流航空發動機最基本的,這三個方面想做好,沒個三五十年下不來的,所以造出好的航空發動機要多久,你心裡應該數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