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二戰日本為什麼打美國?

厲王止謗道路以目


先說一下題主對美國人態度的小疑問:美國國內主流想是這樣,保持中立,和兩邊同時做生意,發財就是了,打什麼架嘛。加上一戰參戰後沒撈到什麼好處,對英法並不信任,美國國內的主流思想並不願意參戰。

但是對於羅斯福而言,他能認識到這是一次為美國爭取下世界霸權的絕好機會。一旦美國率領同盟國取得勝利,美國無論是國際聲望和話語權又或是硬實力都將會達到無人可與之匹敵的地位。另一方面,如果坐視不管而最終盟國失敗了,德意日還會和美國好好做朋友嗎?


回到主問題上,日本為何要進攻美國?

客觀原因是為了資源,主觀原因是美國逼日本這麼做的。還有一個X因素就是和蘇聯的幾次衝突。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40年。這個時候雖然是軸心國勢頭最為旺盛的時候,但日本此時已經面臨了不小的困局。中國戰場日軍陷入了反覆的拉鋸戰和無止境的治安戰之中,這場戰爭還看不到結束的那一天但日本人的家底卻已經差不多空了。長期戰爭的大量消耗對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壓力實在太大。雖然侵略中國的行動為日本帶去了大量資源,但仍然缺少兩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橡膠和石油。尤其是石油,缺少了燃料,日本引以為傲的聯合艦隊就只能當做岸防炮臺來使用了。而日本本身不產石油,那麼去從哪裡獲取石油呢?答案只有一個,繼續侵略。這就是日本進攻美國的客觀原因。


在中國戰場陷入泥潭的時候,日本還有兩個可以選擇的方向繼續發動侵略。向北—與德國人共同夾擊蘇聯;亦或是向南—佔領英法荷等國在西太平洋的殖民地。同時日本軍部的內部也分成了兩派—南進派和北上派。這時候就要提到上面說過的X因素了。1939年在諾門坎日本關東軍和蘇聯紅軍之間爆發了一次大規模衝突。驕橫的日本陸軍被蘇聯紅軍結結實實的教育了一番。這一事件讓日本軍部認識到日本陸軍和蘇聯軍隊之間的巨大差距。再說了,就算日本佔領了西伯利亞,又能得到什麼呢?廣袤的雪原和松林嗎?

再看到第三個原因,美國的逼迫。1939年日本近百分之八十的石油自美國進口。而在1941年日本出兵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後,美國便對日本實施了經濟制裁,停止了對日的石油出口,使得日本陸海空軍都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缺油狀況。到了這個時候,日本若想獲取足夠的石油只能選擇繼續在太平洋上擴大侵略範圍,繼續入侵馬來半島、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地,尤其是控制荷屬東印度群島上的石油產地。而襲擊珍珠港則是對上述地區入侵行動的一種準備。只有去除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這一大威脅,日本的海上運輸通道才能保證安全。


以上種種原因共同使日本最終做出了襲擊珍珠港的決定。對日本而言,這只不過又是一次賭國運的行為而已。雖然襲擊珍珠港行動的總指揮山本五十六清楚的認識到日本絕不是美國的對手,但在狂熱的軍國主義大潮之下,日本人又一次的選擇了賭一把,只不過這一次賭輸了。而在美國方面,關於珍珠港事件的陰謀論已經足夠多了。美國失去了一些,但得到了更多。


History的側面


日本的目的是把美國從東北亞徹底清除出去,並且把親美派綁上自己的賊船。226之後,大量有真才實學的將領,如海軍戰艦派被清洗,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立場問題。結果山本為代表的愣頭青們,航母派一再犯錯,葬送了自己的大量人力物力。

我之前經常說,日本是個以斯大林體制進行托洛茨基式自殺輸出革命的國度,他不求得到了什麼,只求破壞了什麼,東條英機在41年就已經策劃日本失敗後的結局,不讓美國得到東北亞是計劃的底線,而且最後也確實做到了。進行這種毀滅自己民族的計劃,首先要做的就是壓制不同的聲音和既得利益集團。而對美國開戰非常符合這一點。如果不和美國開戰,恐怕那些集團早就把東條英機等人綁了送美國或蘇聯邀功。去年黃金週彭斯發表的新冷戰宣言,也有類似的作用。


摸魚的吃貨


日本武器裝備對中國戰場來說是非常先進、但是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處於劣勢再加上美國強大的軍工製造能力日本是無法比的,美國在戰術上也略勝一籌、美國破獲日本人密電碼在中途島大敗日本、在一系列奪島登陸戰中展現美國強大的軍事能力。


曼達3


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稱霸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