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1號”研發設計團隊:自力更生 鑄造“大國重器”

齊魯網煙臺5月3日訊 今天的山東廣播電視臺《新青年 耀齊魯》專欄,我們一起走進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研發設計團隊。

“藍鯨1號”鑽井平臺近日緩緩駛離中集來福士的深水碼頭,再次踏上開往南海的征程,去執行新的海上油氣鑽探任務。這座適應全球95%海域、工作水深3658米、鑽井效率全球第一的龐然大物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而此前,這類半潛式鑽井平臺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

為攻克難關,這支由近200人組成、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研發團隊晝夜奮戰,核心成員去往挪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與設備供應商共同開展技術攻關。最終在9個月的時間裡,研發團隊完成了“藍鯨1號”的基礎設計工作,比標準設計週期縮短了3個月。

“蓝鲸1号”研发设计团队:自力更生 铸造“大国重器”

煙臺中集來福士”藍鯨1號”項目技術經理於江濤對記者說:“ 因為有時差,經常為了討論問題,要和國外的(設備)供應商半夜開會。我們一直有這樣的信念,掌握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的關鍵設計能力,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拿到。”

完成了基礎設計,研發團隊遇到了一個更大的難題。要採用100毫米厚的特種鋼板,焊接處的抗斷裂性能必須通過試驗認證,才能保證鑽井平臺的結構安全。然而,第一次試驗就失敗了。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藝部主任魏麗芹說:“ 整個的(焊接)完全斷開了,離我們的驗收標準差距非常大,想到糟糕,但沒有想到如此的糟糕。”

“蓝鲸1号”研发设计团队:自力更生 铸造“大国重器”

接下來一個多月,研發人員不斷調整焊接的電壓、電流等參數,但隨後的3次試驗還是失敗了。不過,他們也找到了溫度變化這個癥結。

“對整個焊接過程進行連續作業,避免溫差過大,引起焊接接頭性能的下降。團隊有兩組成員,兩班倒,24小時不停地作業,經過四天四夜,把這個試板焊接完成。 ”魏麗芹說。

最終,第5次焊接的試板通過了認證,保障了“藍鯨1號”鑽井平臺的結構安全。歷經4年多攻堅克難,研發團隊完成了“藍鯨1號”的全部詳細設計和施工設計工作。2017年5月,“藍鯨1號”遠赴中國南海,在正面迎接12級“苗柏”號颱風時,保持巋然不動,助力中國首次成功實現海域可燃冰開採。眼下,依託“藍鯨1號”鑽井平臺的自主研發能力,企業開闢了深水養殖工船、海洋牧場等新領域。

“蓝鲸1号”研发设计团队:自力更生 铸造“大国重器”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王紹峰對記者說:“我最大的體會是要自力更生,就是要靠自己。我們這一代青年人趕上了國家海洋工程製造蓬勃發展的新時代,要不斷砥礪奮鬥,在深海領域做一流的設計,造一流的海工(裝備)。”

閃電新聞記者 李鵬飛 煙臺臺 萬瑞鵬 江海洲 煙臺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