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哪些奇迹?

宗锜W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认为,奇迹之一就是越南的女兵们。

这些女兵也是够强了,让人无语。

萨沙谈中越战争中:风骚越南女兵二三事

经过三十年的战争,越南男人死了很多。在中越战争之前,越南女性比男性多几百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女人,是嫁不出去的,因为缺男人。即便今天,越南女性仍然比男性多100多万。在当年越南边远农村,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5甚至1:10。而且就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样,留在后方的越南男人,多是老人和少年。在越南政府默许下,这些地方竟然出现一夫多妻的情况。

所以,越南的男人也竟然成为抢手货,尤其是强壮年轻的男军人,如果长的再英俊一些就更好了。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纸,这样一来本来就开放的越南女人就更主动了。

其实,越南的民风远比中国开放,女性对于性的态度也不那么保守。在法国和美国盘踞越南时代,遍地都是越南妓女,留下大量混血私生子。越南女人,尤其是女兵,丝毫不在乎展现他们是女人。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眼中,并不仅仅是越南男兵是男人,中国解放军男兵也一样是。

在战场上,越南女兵经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她们自己认为这很正常。

越军女兵当着中国兵面洗澡

《中越战争秘闻》中写道: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自何时起,不打女兵成了解放军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几年来老山战场上据说大概只有过两次犯规。一次是当初收复老山时,四个女越军在一个洞里顽抗拒降,怎么都不缴枪,最后被火焰喷射器给呼了。再一次就是炮兵误以为这是男兵,一个齐射把对方六个在水塘里洗澡的女兵炸飞了。后一次引起人们议论纷纷。猫耳洞人说,打女兵太不应该,炸得裙子和大腿都挂到了树上,吓得人家再也不敢到那洗澡了。好在并非只有一个可以洗澡的水塘,越军女兵照常洗澡。到了水塘,全裸的女兵居然向我方的炮兵观察哨挥挥毛巾招招手。她们当然清楚,自己在40倍望远镜的位置和纤毫毕现的程度。也许能被异国的,尤其是敌方的异性窥测,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荣耀,也许她们需要证明自己是女人。

战俘营中调戏中国男兵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我们俘虏了117个女越军,其中十几人是正规军,其他都是民兵之内,年龄在18到25岁。

对于这些女越军,我们给他们的待遇比较好,比男战俘好的多。女俘进所后,除按上级规定发给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外,还发给她们梳子、镜子、发卡、卫生纸、内衣、内裤等妇女生活用品。平时在时间安排上,也适当多给她们一定时间梳头、洗澡、洗衣服。同时,针对她们年轻好玩的特点,组织她们开展文娱活动,尽量消除她们的敌对情绪,女俘普遍表示满意。

女战俘丁氏梅回国后说:这些天在中国吃不忧、住不忧,穿不愁。一日三餐有米饭,也有面食,餐餐有余,每餐都有肉,还有鱼吃,有时还有蛋。我比别人得到特别照顾,还吃了几次鸡肉。没有挨打受骂,遭虐待。中国人对我们和和气气,很讲道理。

出于一些考虑,看守越军女战俘的都是解放军女兵。可是,毕竟解放军女兵有限,营外的哨兵还是男兵。战俘营要定期检查房间,都是由男兵来检查,这就有了和越军女战俘接触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最初越军女战俘特别害怕中国男兵。在以往,越军长官对女兵们宣传,说中国人残暴,抓住女兵就先轮奸再活埋。战争中,一些轻信的越军女兵就坚决顽抗。那四个被火焰喷射器烧死的女兵,就是典型。

这些女越军开始看到中国男兵就发抖,目光都不敢对视,有的甚至吓得偷偷哭。

哪知道,一个月后,根本就没事。男兵们从没越轨举动,女越军们的态度就开始出现180度的转变。

在女子监狱中,最常谈论的就是男人,女战俘营也不例外。这些战俘营的男哨兵,多是20左右的强壮小伙子。中国人的身材普遍比越南人高大一些,而且不像越南男人那么大男子主义,对女人比较和善,很讨越南女人喜欢。

在消除紧张情绪以后,越南女战俘就开始谈论哪个中国男兵长的帅,哪个气质好,哪个看起来顾家。

又过了一个月,越南女战俘完全不再害怕。以往她们尽全力躲着中国男兵,现在好了,反其道而行之,居然主动接近,甚至开始调戏男哨兵。

这些男哨兵,还真的架不住这种事!当年中国很保守,城市里面谈个恋爱都要向组织上汇报,婚前性行为可以入狱。农村就更保守,有点什么作风问题甚至可以批斗游街。这些男兵都是些刚成人的小伙子,百分之百没性经验,绝大部分连女人手都没有摸过。你让这些男看守去和越南男兵战斗拼命,自然没问题,个个都很勇敢。但遇到这些嬉皮笑脸的女越军,他们瞬间吃瘪了。

中国女看守曾经向上面汇报,认为越南女战俘:

第一,不老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不交代军事情报;

第二,自私自利,自己的财物看的很重,很少和别人分享;

第三,比较风骚,见到中国女兵就板起脸,见到中国男兵就嘻嘻哈哈,抛媚眼,语言挑逗。

中国男兵是有纪律的,就是一律不得和女越军私下接触,不能说闲话,不能单独和女越军接触(必须有中国女兵陪同)。

这样,又助长了越南女战俘的气焰。

有一次,一个姓黎的广西男兵,在中国女兵的陪同下检查床铺。这个男兵相貌英俊,被女越军封为第一帅哥。

在这个男兵翻一个越南女战俘的被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傍边站着的这个26岁的女越军,突然从后面抱住了她,丰满的胸部压在他的后背上,还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小伙子,你家里有老婆没有?

这个男兵一下懵了,手足无措。倒是傍边女看守怒喝:你干嘛?快放手!!!

没想到,这个女越军一点不怕,还嬉皮笑脸的说:女人抱男人,(然后说了一句越语,意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随后,她才慢慢的放手!倒是这个男兵满脸通红,也没顾上继续检查,匆匆离开了。在走出门的时候,由于惊慌,肩膀还在门框上重重碰了一下,女越军们立即爆发出一阵大笑。

回到营房以后,这个男兵狠狠被大家取笑一通。战友笑他:前线打仗你不怕,被女越军两坨肉就吓跑了?丢中国男人的脸啊!哈哈哈!!!

后来这个女越军被惩罚了一下,也就是批评教育一通而已。这种惩罚,压根就没作用。

很多女越军还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向中国男兵调情,只是她们后来很难见到男兵了。

这些事情后,从各方面考虑,上级下令男兵一律不许进入战俘营内,并且增调女兵负责所有管理。

萨沙摘录当时战俘营的报告如下:有些女俘只怕我方女工作人员,对男管理人员无所谓,嬉皮笑脸。特别是一些行为不检点的女俘,把目标集中在我方男性工作人员上,有的公开调情,有的用甜言蜜语腐蚀我方人员。因此,俘管所在加强防引诱教育的同时,规定俘管男性人员不单独进入女俘宿舍,不单独找女俘谈话;对女俘的挑逗,讲清俘管所的规定,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伤害其自尊心;对顽固分子,公布于众,使其在女俘中孤立,但一般不采取关禁闭的管教手段。由于措施得力,没有发生过我方管教人员被腐蚀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到了这些女战俘被释放回越南的前几天,她们突然开始严肃,也不再挑逗中国男兵了,人人都像修女一样庄重。

为什么?她们这时候开始担忧了,尤其是未婚的,更害怕。怕什么?怕回去以后嫁不掉。因为越南国内都疯传,她们在战俘营内都被中国人轮奸了。

看到这里,想来大家和萨沙一样哭笑不得吧!怎么说呢?也许战争真的应该让女人走开。

?


萨沙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据我健在的90岁大姑说,我奶奶的大弟伊树坡高个子,脸上有麻子,身穿土黄色八路军服装,骑着大马带勤务兵40年的时候到博山三姐家探过亲,在蒙阴大崮山战斗中牺牲了。到现在也不知道埋在了哪里,因为当时战乱,来往家书和信物都以销毁,给现在的查找造成了困难!

据临沂当地烈士陵园的同志分析,可能是参军是用了别的名字!所以查找更困难!只知道伊树坡是蒙阴县野店黄沟村的,现在黄沟村改成了,安平崮村!

据1978年去世的抗美援朝老兵伊树祥(伊树坡的堂弟)说:他们叔伯兄弟五人出来当兵,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伊树祥,1928年生,1978年在山东淄博王村耐火厂因旧伤病故。


拉拉秧3670


在十大大将当中,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徐海东了,虽然总是一副乐呵顽皮的孩子相,但时人称之为“徐老虎”,地位仅此于粟裕大将,其一生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是一位对革命有大功之人,彭老总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在我军的领导人中,恐怕没人能比徐海东更大名鼎鼎了,也没人比他更加神秘。”

红军长征时期,徐海东等人率领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童子军,孤军深入国民党统治中心中原腹地数千里而鲜有败绩,在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中,唯独徐海东红25军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都得到了加强,创下了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率先到达陕北并奇迹般地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红25军组建于1931年,隶属红四方面军,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遭到重大损失后,红四主力在徐向前等人率领下被迫转移,留下了不少残余部队及牺牲者的遗孤,于是吴焕先、徐海东等人决定重建红25军,徐海东担任74师师长。

红军主力长征前夕,军委指派程子华到红25军指示工作,并再次重组红25军,取消师一级建制,军直辖三个步兵团及一个手枪团,全军平均年龄18岁左右,不足3000人,徐海东举荐程子华担任军长,自己担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执行军委的战略意图,即向京汉铁路以西转移,到外围去创建根据地。

1934年9月,当红25军奉军委指示来的鄂东工作时,连续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在商城歼灭第109师四个连,第二道在大柳树歼灭敌107师近两个团,第三、四道在经扶及胡山寨击溃国民党四个师,包括张学良的120师,俘虏四千余人并缴获大量的装备,大大增强了红25军的火力,但在突破这四道封锁线时,红25军伤亡也很大。

1934年11月,红25军离开鄂东根据地,高举工农红军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了孤军北上长征之路,徐海东亲自率领手枪团担任开路任务。就在红25军刚出发的第二天,国民党就集结了近十万大军进行层层围堵,首战在河南朱塘店击溃了张学良129师,越过了平汉路。

而最关键的一次战斗便是独树镇战役,副军长徐海东举着大刀亲自上阵杀敌,红25军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击溃十几倍于自身敌人的兵力,国民党企图在河南围剿红25军的计划宣布破产,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而徐海东及程子华在战斗中都受了重伤。

1935年初,剩余不足2500人的红25军到达陕南后,为了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开始发展组织群众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与不安,先后集结重兵对红25军进行了两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宣布告终,杨虎城的陕军、张学良的120师、国民党中央军、阎锡山的晋军等部都遭到了红25军的重创,都领教了徐海东“徐老虎”的厉害,红军25主力部队也发展到了四千余人,而且装备精良,一个连甚至有六挺机枪,当时的红军之三大主力一个连一挺机枪都没有,而红军长征所面临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主流,创下了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蒋介石一怒之下重赏取其首级,并发出了“徐海东不抓,国将无宁日”的愤慨。

1935年9月,红25军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及27军合编成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为迎接红军主力的道路,红15军团在徐海东的指挥下取得了劳山、榆林战役的胜利,徐海东“徐老虎”的威名也传遍了整个陕北大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亲自要求军委指派徐海东来镇西安南大门,这位传奇的将军已经成为了一名堪当大任的将领。


赛门之略


朝鲜战争就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奇迹,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小米加步枪教育了不可一世、横行世界的美国大兵为首的多国联军,创造了不可能的战争神话。


而在这场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该役中,美军调集兵力约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共计3000余架次,对我志愿军两个边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狂轰乱炸,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炮火之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足足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为一片焦土。


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双方持续在此阵地上鏖战43天,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之多,我志愿军寸土必争,打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在这场二战史后最惨烈的战役中,我军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他们的名字应该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如以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眼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战争,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孙占元;

以1人之力坚守阵地,英勇机智击退敌人40余次冲锋,毙敌伤敌280余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通信的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


在此次战役中,十五军共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


在43天的战斗中,我志愿军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守阵地的顽强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上甘岭也化做一座永恒不朽的丰碑,永矗中华儿女心中。


后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也是以这次战役为背景,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等,其中的许多片断和主题曲至今仍长印我们脑海,再难磨灭!


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


什么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最可爱的人!


不管在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英雄,而英雄也永远应当被铭记,被尊敬。


因为,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得以复兴的磐石!

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民族得以发展的脊梁!

因为,他们才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立世界的最强力量源泉!


朝闻历史


说起战争史上的奇迹,哈哈,古今中外都有。就拿近代来说吧,例如:利比亚的卡扎菲总统,前后没有几十个兵,一共每人没有几发子弹,路上还迷路了,最后却取得了成功。也是一个奇迹。


纵观世界,了解一点军事的人应该最佩服的就是中国战争史了,其中就有很多经典。例如,几次反围剿战争,以少胜多。还有四渡赤水,更是把毛泽东的战争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堪称经典。

还有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大兵团作战先例,战神林彪都说粟裕尽打神仙仗。连他的对手都说,就是几万头猪几天也抓不完啊。

还有朝鲜战争中秦基伟指挥最经典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被世界各个军校作为经典案例教材,美国的将军们到现在都还是不明白。呵呵,用先进的武器装备,众多的人员,地面,空中立体打击,还是被我们军人用钢铁之躯守住了。我感觉还是我们战役指挥艺术和军人的钢铁意志是我们的致胜法宝,有着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不再让其他国家欺凌,让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有全国亿万人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人民战争。都是中国人民的智慧,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创造的战争奇迹。


啃泥弟1


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探照灯部队作为一个兵种,配合空军歼击机和高射炮打击入侵的敌机,创造了不少奇迹。

1953年3月15日,美军一架F-80C型战斗轰炸机,企图袭击清川江桥。志愿军探照灯某部在距离敌机6公里时,突然迎头照射,美国飞行员在强光照射下乱了方寸,飞机失去控制,机毁人亡。

志愿军没费一枪一弹击落敌机一架,创造了一个奇迹。后来探照灯部队再接再厉,又照落了三架美国飞机。



另外一个奇迹,是海军航空兵创造的。1964年6月11日深夜,一架美制P-2V“海王星”电子侦察机侵入大陆。

发现敌情后,海军航空兵某部双机起飞迎敌,刚到达指定区域,在16000米高空待命的照明机连续发射照明弹。借助照明弹的光芒,解放军飞行员陈根发迅速捕捉到目标,猛烈开炮将敌机打落。

在坠落侦察机残的骸上,搜获到4枚“响尾蛇”导弹,以及大量先进设备。

P-2V“海王星”电子侦察机由美国人独自掌握,编号“34中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蝙蝠中队”。

十四具尸体散落在飞机残骸周围,其中有一名穿高跟鞋的女中尉。被战士们戏称为黑蝙蝠小姐。


花近高楼1


很多,这里列举两个:

芬兰“白的死神”西蒙·海耶

1939年苏联撕毁《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公然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苏联先后投入120多万人,但芬兰军队借助寒冷的冬季,依托有利地形,再配合游击战,对苏联军队进行了有效的牵扯与消耗,就如同两年后德军陷入苏联战场的泥淖中一样,此时的苏联亦是如此,进退为难,不过不同的是苏联胜了,但却是以伤亡37万余人的代价惨胜而回。

而西蒙·海耶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西蒙·海耶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先后射杀了502名苏联士兵(而非官方统计的数字更是恐怖的542名),使用冲锋枪击毙200名苏联士兵。

西蒙·海耶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击杀敌军如此之多,平均每天杀敌超过5人,其中狙杀敌人超过4人,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来自戴斯蒙德·多斯的拯救

戴斯蒙德·多斯是美国二战时期的一名医务兵,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戴斯蒙德·多斯决定应召入伍,然而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不管旁人如何嘲笑他活着试图说服他,他就是拒绝拿起武器去杀人,所以最终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医疗分队当了一名医护兵。


1945年冲绳岛战役爆发,此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亦是伤亡最多的战役,此战役中美军死伤8万多人,日军死伤10万多人,可见冲绳岛之战有多么的惨烈。

而戴斯蒙德·多斯的部队在此次战役中便负责进攻冲绳岛上一个近乎于垂直的悬崖—钢锯岭。当战友们爬上钢锯岭时立即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他们损失惨重不得已退下钢锯岭,然而就在此时,戴斯蒙德·多斯却一个人留在了钢锯岭上,他独自面对日军的火力威胁,将那些本已受了伤准备等死的战友们一个一个的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用绳子绑好放到悬崖下,就在那天他用这样的方式拯救了75人。

戴斯蒙德·多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一定是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咸鱼闲聊







陆战一师从下碣隅里向兴南撤退



陆战一师师长奥利佛.史密斯将军





朝鲜战争中,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志愿军第九兵团7个满员整师和其他3个师部分部队将近十万人的包围下,在零下20至40度的严寒中,一路向南,花了两周从长津湖水库撤回兴南港口的战斗,堪称奇迹。

第一陆战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将军非常谨慎,在“圣诞节攻势”一路向北推进时,他敏锐地指出,整个第十军的战线拉得过长,并且随着联合国军北上,由于北朝鲜崎岖的地势,第十军和第八集团军的右翼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他拒绝了第十军指挥官阿尔蒙德要求自己迅速推进的命令,按照他的原话“在陆战一师整个西部80公里的距离上,没有任何友军”身边的作战参谋回忆说,史密斯将军公开说,那些东京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老爷们就是一群笨蛋,先把第10军和第八集团军分割开来,现在又想把每一个师的每一个团都互相分割开来,彼此无法掩护,变成中国人嘴边的一块块肉。

美国陆军一位新闻发言人说,陆战一师像一条杜宾猎犬,警惕性非常,在最困难的状态下,也会保持把利齿插入敌人身体的本能,史密斯将军的策略是,让陆战一师谨慎而缓慢地前进,沿途设立物资补给站,向进军方向两侧的高地上不停派出侦查警戒部队,在长津湖水库以南的交通要点下碣隅里开辟了一个简易的临时机场,能够让C-47运输机顺利起降,这些措施都使陆战一师在11月底志愿军突然开始大规模攻势时,没有遭遇到其他美军和南朝鲜部队面临的致命困境。

在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山口,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由于山势断裂,那条南北方向狭窄公路在这里被一座小型水泥桥梁所衔接,史密斯发现,志愿军在撤退后居然没有炸坏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那么只能表明一件事,这是在诱使美军继续北上,踏进某个精心设置的包围圈“中国人希望我们过桥,然后再把它炸毁,彻底切断我们的后路”,但阿尔蒙德将军对此依旧充耳不闻。

此时,陆战一师麾下三个团的位置是,在柳谭里以南,长津湖以西,是陆战第五和第七团,陆战第一团一部扼守长津湖以南的交通枢纽下碣隅里,另一部则在下碣隅里以南11英里的古土里,以便保卫补给线,而在长津湖的东面,是美军第七师。根据阿尔蒙德的命令,11月27日开始进攻,陆战队应该北进50英里,与沃克第八集团军汇合,以便将联合国军的战线联成一线,而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西面的武坪里。

11月26日,三名第七陆战团的陆战队士兵在柳谭里附近俘获了三名中国士兵,从俘虏审讯的口供里,他们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附近至少有三个师的志愿军已经严阵以待,还有更多的部队陆续赶来,准备同时从北侧,东侧和西侧向长津湖周边的美军发动攻击,还要切断其南撤的退路和补给线,第七陆战团立刻将这个惊人的消息报告陆战一师师部,师部又报给了第十军军部,然而军部依旧沉迷于过分乐观的估计,命令进攻计划不变。

次日,集结在柳谭里附近的陆战队包括陆战5团、陆战7团(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4营和第3营G连I连,到了傍晚,他们在村庄附近结成了一个环形防御圈,受到30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8门155毫米榴弹炮的保护,还有一些107毫米重型迫击炮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在附近西北和西南的山地上,陆战队占领了1403和1426高地。将近午夜时分,志愿军的攻击突然开始了,投入攻击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的79,89,59师,89师进攻西北山地的美军,79师进攻西南战地的美军,59师向东南直插,试图切断陆战第五,第七团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补给线。

陆战队士兵格兰特.迈克米林回忆说“黑夜中突然响起了刺耳的军号声,然后是枪炮射击的声音,口哨声和无数脚步奔跑踏过雪地的声音,照明弹骤然在天空中亮起,军士长对每个人大喊,出帐篷,拿起武器,进入防御位置!”此时气温已经降低到零下30度,左右,美军的部分M1卡宾枪和勃朗宁BAR自动步枪因为严寒已经失灵,但幸亏M1加兰德步枪和M1919A6重机枪足够皮实,能够迅速开火。隶属第五陆战团E连的鲍勃.博尔顿回忆说,志愿军呈纵队开始突击,到了足够近的范围内就迅速分散成无数小组,一面投掷手榴弹一边开火,并从E连和F连防线的衔接处形成突破,并迅速向纵深两侧挺近,所有美军不得不同时向前后左右射击,甚至展开白刃格斗“把步枪像棍子一样使用”,通过紧急调来的107毫米迫击炮,E连暂时控制住了局势,E连和F连在重机枪的掩护下以7人阵亡,25人战斗负伤,60人冻伤的代价,,堵住了缺口

但西北的1403高地在野战中被志愿军攻克,驻守在这里的7团H连由于孤立无援,失去了阵地,连长库克上尉被打死,由哈里斯上尉接任,由于1403高地被孤立,第七陆战团三营营长哈里斯中校命令H连放弃阵地,撤回至主环形防御圈后,和第五陆战团连连成一线。

在柳谭里北面的山地,志愿军对美军在夜间接连发动了三次进攻,第七陆战团E连在第五陆战团A连两个排的增援下,和志愿军展开近距离交火,到了早晨五点左右,美军被志愿军赶到西边背面的山坡上。美军意识到,北面山地上的1282和1384两个高地至关重要,如果志愿军在这里设立炮兵阵地,则可以居高临下对整个柳谭里的美军阵地进行射击,从凌晨到28日下午,双方一直围绕这两个高地展开血腥的肉搏,1282高地始终未能被志愿军攻克,根据美军统计,在1282高地附近的志愿军士兵阵亡遗体就多达600多具,美军也付出了200人的伤亡代价。

28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志愿军第50师也向柳谭里以南,保卫补给线的第七陆战团C连和F连发动攻击,仅在F连,美军阵亡20人,54人负伤,但由于美军频繁呼叫f4u海盗战斗机进行空中支援,使得志愿军依旧无法攻克C连和F连的阵地。稍后,从柳谭里出发的陆战第七团一营在空中掩护下,将位置更靠近柳谭里的C连救回了柳谭里环形防御圈,而F连则不得不支撑到了12月2日,陆战队第五,七团主力从柳谭里集体后撤至下碣隅里途中,才依靠强大的炮火和空军轰炸解除了包围,在五天的战斗中,F连战死26人,3人失踪,89人负伤。

在从柳谭里向下碣隅里的撤退中,由于伤员太多,陆战队只得宣布,重伤员才能坐车,轻伤员也必须下车步行参加战斗,只有在每次车队休息停顿时,才能轮流挤上车辆休息一下,土地冻结,无法生火,无法挖掘掩体。军医斯顿中校回忆说,由于寒冷,血浆在输血软管中冻住了,过低的气温让一部分药品都无法在溶液中溶解,许多伤员在送来时情况尚可,因为野外气温暂时让他们的伤口冻结而不再流血,然而在送医后,帐篷内气温升高,却让他们的伤口重新开始流血。由于燃料缺乏,陆战一师8辆155毫米榴弹炮牵引车在路上抛锚了,这些重炮被迫被抛弃,由海军航空兵飞机摧毁。

同时,在11月28日晚10点左右,志愿军9兵团58师向下碣隅里陆战一师的简易机场发动了进攻,这里美军部队是陆战1团第3营(欠G连)、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第1工兵营D连等,午夜12点半左右,部分志愿军已经突破了美军环形防御圈的北部,即东山一线,但由于缺乏无线电设备,志愿军58师指挥层无法得知这一突破的消息,没有持续派出部队扩大战果,陆战一师的工兵们继续在灯光下加紧修筑跑道。史密斯将军深知下碣隅里作为机场和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命令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上校率领一支特遣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41独立别动队,陆战1团第3营G连,第七陆军师31团B连等单位)从古土里向下碣隅里增援,志愿军对这支922人的小型队伍进行了分割与阻击,最终,在付出了321人阵亡,75台车辆被击毁的代价后,特遣队余下的300人和16辆坦克抵达了下碣隅里。

11月29日,在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高地,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第三连连长杨根思率领第三排在高地附近的小高岭,面对火力和人数占优的美军,奋战了半日,最终抱起最后一个炸药包,与攻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到了12月4日,最后一批来自柳谭里的陆战队士兵撤退到下碣隅里防御圈后,史密斯将军判断陆战一师的处境已经脱离了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严寒限制了志愿军的机动,补给和作战能力,并且志愿军缺乏足够的重武器。一些作战参谋建议,是否可以让全体陆战一师从下碣隅里机场撤出,但史密斯将军否决了这个决议,因为不能抛下所有的重武器装备和车辆,所以从12月2日至12月4日,从机场撤退的是4100多名重伤员,他们被送往兴南的陆战队医院,或者登上美军慰藉号医疗船被送往日本。另外,C119和C54运输机每天输送的物资达到了100吨,几乎可以满足陆战一师每日的需要,并且在这里,史密斯将军还预先储备了足够陆战一师使用六天的补给,所以他判定,从陆路自下碣隅里打回兴南是可行的。

为了给陆战一师的撤退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远东美军集中了四艘大型航母莱特号,菲律宾海号,福吉谷号和普林斯顿号,以及西西里号等三艘轻型航母。12月6日,美军突围正式开始,以第七陆战团为先导,第一陆战团殿后,具体策略是以m26潘兴坦克为前导,另派出两个连散开部署在前进方向公路两侧,随后是炮兵,他们随时把榴弹炮从牵引车上卸下,在道路两侧形成临时炮兵阵地,对远处山岭高地上的志愿军进行压制射击,鲍勃.博尔顿回忆说:“我们每天都在跋涉,上山,下山,射击,把敌人从可能威胁公路上车队的地方驱散,收容伤员,后撤,一发迫击炮弹飞来,击中了我身边一个来自阿拉巴马的家伙,他的一条腿被齐根炸断,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把他抬下山脊,他就断气了”

从下碣隅里至古土里,后撤的联合国军包括11700名陆战队员,2300名来自长津水库东侧的美国陆军第七师士兵,150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以及近千名南韩士兵:“道路崎岖难行,全是山间的弯道,很少地方能够超过两车道,路上不时有中国人留下的路障,有时是石头,有时是树干,步行的陆战队员们精疲力尽,每当车队停下,他们就背靠在吉普车或者卡车躺一小会,甚至有人立刻就能入睡,获得一段10到15分钟的睡眠,然后继续前进”陆战队士兵约翰.帕金森回忆说,到了这个时刻,公路上开始出现了中国俘虏,都有严重的冻伤,有些人的脚已经被冻伤成黑色,肿的和足球一样大,耳朵像两个土豆,挂在耳朵两侧,一些人的手指已经被冻结在枪支上...我们不得不掰断他们已经冻得坏死的手指。

此时,严寒使志愿军的进攻也陷入停顿,大量减员,使得大部分时间只能从远处向南撤的美军进行冷枪狙击,不过志愿军成功炸毁了黄草岭山口上那座关键的水泥桥,为了修好桥梁,美国 第314军事运输机联队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8架C-119运输机被将足够搭建两座便携桥梁的组件空投给了美军。每座便携桥包括8个独立的18 尺长,2,900磅重的组件,每个组件使用一个直径15米的大型降落伞,空投成功后,陆战一师的工兵们终于搭建起了一座便携桥梁,让大部队得以通过,继续南撤。

此时,能够勉强对陆战一师进行追击和交战的志愿军部队只有第58和80师,每个师只剩下几百名能够战斗的有生力量,其中一些扼守古土里以南2公里的1328高地,以及黄草岭附近东部的1081高地,只有轻武器,由于匆忙入朝,冬衣没有落实,20军58师177团6连和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等作战单位,都成建制地冻死在阵地上。陆战一师第一陆战团一营的士兵在107毫米重型迫击炮,双连装40毫米自行防空炮和M26重型坦克的掩护下,轻易将志愿军部队驱逐出了这些制高点,在两座高地上,志愿军阵亡人数超过了八百人

在陆战一师身后,数以千计的朝鲜难民也通过黄草林临时大桥,向南撤退,12月11日,担任后卫警戒的最后几辆坦克和一个海军陆战队侦察连也离开了大桥,桥梁被殿后的工兵炸毁,第二天清晨,最后一批后卫部队抵达了兴南地区的海岸“集结区”,从12月12日到24日,聚集在兴南的10.5万联合国军和9.8万名朝鲜难民,1.75万台车辆和三万吨各种物资,被陆续运走,撤往南韩,在将近两周的长津湖战斗中,陆战一师死亡561人,失踪182人,受伤2894人,非战斗减员(冻伤)3600人,美军第七师伤亡超过2000,南朝鲜部队伤亡超过6000,志愿军九兵团阵亡超过4万人,负伤被俘失踪者超过3万人。


晴天有时下猪


战争史上最大的奇迹莫过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也无论是军政精英还是目不识丁的战士,头上戴的红星帽、身上穿的军装甚至连牺牲时的姿态都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

2、这支军队中,中高级指挥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不到,普通战士平均年龄20岁不到,其中14岁到18岁的战士就占了40%!

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在迄今为止世界上还能找见第二支吗?

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2年之内跨越了中国15个省,转战面积的总和超过了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面积。每天都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堵截、追击、合围中战斗达400场以上,基本上三天一大战、五天一小战。期间翻越的巨大山脉将近30座,其中有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渡过了近40条江河,其中不乏世界上最为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踏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几乎和德国国土面积相当的一片人迹罕至的湿地!日行军超过了50公里/天!

不仅仅是血与火的战斗,伴随着还有饥饿、寒冷、伤病这些同样可以致命的死亡威胁。不少年轻的红军官兵在连续数天水米未进的情况下还能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并且随时投入激烈的战斗。据统计,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官兵牺牲。

试问,这种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精神下的创举,世界上还有过吗?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奇迹,80年来一直被世人追寻不已,不同国家、民族、年龄的人不断出现在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征途上去探寻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将军威武K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发生过许多奇迹,无不是在敌强我弱,面临绝境时奋力反击,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有的保全了一个国家,有的则保留了整个民族。

下面我就来说一个我认为的战争史上的奇迹——淝水之战。

自从司马氏篡位以来,刚刚经历了战火的中原大地本可以休养生息,重振秦汉时期的雄风,然而可能是司马氏阴谋诡计使得后世子孙得了报应,西晋开国不久就出现了“八王之乱”,整个中原大地又重燃战火,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兄弟的辅佐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不但延续了司马氏的统治,更是保全了中华文化不至于被外族践踏。

公元383年,刚刚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统帅苻坚踌躇满志,携北方胜利之威,率军80万誓要踏平江南,并扬言:就是自己士兵的马鞭投到长江之中都会使长江断流。

而此时东晋的掌权者谢安力排众议,没有被所谓的百万大军吓到,他派出自己的子侄谢石和谢玄作为统帅,率领8万北府军前往淝水迎敌,发誓要将前秦打成当年的曹操,使他不敢轻视江南。

双方列阵于淝水两岸,苻坚登上寿阳城准备观察敌情,看到八公山上草木浮动,以为都是东晋的伏兵,没想到东晋实力这么强,开始稍稍有点心虚了。


后来东晋将领给苻坚捎信说:希望前秦能稍微后撤一点,能使自己的部队渡过淝水,列好阵势,方便双方决战。苻坚也藏了一个小心思,心想,等你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派骑兵掩杀,于是就同意了东晋方面的请求。

正当前秦军后撤时,东晋被俘的将领在前秦军中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一时之间,不知前方真情的后方部队信以为真,加上前秦统一北方后根基不稳,好多民族都是被迫被抓到军中效力,大家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前秦军不战自败,光是被踩踏至死的人就不计其数。


晋军随后疯狂掩杀,苻坚带着残余部队仓皇北逃,就连听到风声和鹤鸣都以为是东晋杀过来了,狼狈不堪。最终东晋化解了灭国之危,而苻坚回到北方后两年就被部将杀死了。当谢安听到胜利的消息时,正在与友人下棋,看到捷报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小儿辈,大破贼”!

可以说,淝水之战使得汉人政权得以保存,江南半壁不至于被胡人践踏,汉人避免了亡族之危,以8万战胜80万,也不得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