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总想着控制自己孩子的人生?

房格子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父母为孩子,谋之深远。在父母眼里,无论孩子年龄多大都还是孩子,父母怕孩子自己走不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总是什么都为孩子考虑,为孩子安排他们的人生。希望孩子事事都听从自己的。

2、父母一时接受不了孩子长大的现实,还希望孩子像小时候那样事事顺从自己,便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孩子。

3、作为家长的权威,使得一些家长处处想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来体现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所在。

4、一些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就是想控制孩子,并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孩子的人生中实现。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些时候的做法不恰当。作为孩子要学会和父母沟通。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留言评论哦。


筱溪718


首先,因为父母的人生也是被他们的父母所控制的,所以控制孩子的人生算是对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人生的补尝。人生总得控制点什么东西才有意思,你说是吧?我控制不了父母,控制不了兄妹,更可气的是我连我自己都不能控制,那就只好控制子女咯。谁让子女小,好控制呢!给颗糖,就能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干净了,嘻嘻,这么傻的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其次,父母控制孩子的人生这个理念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同时也被一代代地言传身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极好的,随便丢弃,可是要天打雷劈的,不敢不敢。

“妈,你为什么那么爱管我”

“哪个小孩不被管,我小时候不也这么被管过来的吗”,内心ing,趁现在小好管,就得多管,长大了就管不了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是孩子,不管你是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只要父母在世上一日,你便是他们一日的丫头,小子,尽管你早已白发苍苍,孙子都几个了,也改变不了他们想替你遮风挡雨,披荆斩棘的决心与勇气。90多岁的母亲也会省吃俭用地为70多岁的女儿发放她必不可少的压岁钱。


庭院风鸣


周末看了一篇文章《王朔从没爱过父母:缺爱,是中国家庭的癌症》,不禁令我反思自己。

在王朔小时候,父亲就知道打他,打到打不动为止。母亲字典里没有爱字,“要一个孩子永远正确就是她的爱。”等到母亲年老了,怕儿子不理她了,可王朔心里想的是“我需要你对我好的时候,你在哪儿?”后来,母亲在她的自传的最后写道“妈妈永远爱你”,但依然得不到王朔的回应。可见,童年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

爱应该是不计回报的付出,爱一定是柔软的或浸润无声的。然而,不可否认,我对两女儿的爱并没有那么纯粹。正因为希望她们能够出人头地,至少不像我这样苟且,才会对她们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姐姐。这就造成她俩对我截然不同的反馈:妹妹眼里我是个好妈妈,而在姐姐眼里我不是。

上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姐姐有一双鞋帮磨脚,她就用两片海绵钉在鞋帮上,还说裤子能遮住,没关系。我则心疼她,想给她买双好点的,于是偷偷把鞋扔掉。直到看了关于王朔的这篇文章,我知道错了,而且是从来没有过的诚惶诚恐。姐姐一直是非常节俭的人,前几年我也偷偷扔过她的旧衣服,惹得她大哭大叫。我不认为自己有错,甚至觉得是为她好,让她有更好的衣服鞋子穿,那是爱她呀!可今天我才知道,我觉得是对的在她眼里未必是,她就喜欢地摊货又怎么了?

天底下的母亲谁都会说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我们辛辛苦苦的爱,不但没有让她们感受到,反而换来的是她们的厌恨,亏不亏啊?

为此,我一定会找个时间,诚恳地向女儿道歉,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必须求得她的谅解。

孩子们的人生就由她们自己规划,自己过吧!父母控制也只是想铁成刚而已。铁就铁了,为什么一定要成钢呢?



妮呢128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就想起马云所说的,中国的教育问题的一段讲话。

中国的教是很好的,而中国的育是有问题的。

因此这也就是伟大的企业家马云先生从事教育问题的原因。

开始着手培育小孩子的基础教育问题。

培养教师队伍,培养中小学校长的原因所在。

要走出教育子女的这个误区。

有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报办了许多的培训班。

在每一个年纪阶段,有的父母就为孩子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学习课程。

让孩子在走的每一个道路上,都有父母陪伴的身影。

做什么事情都有父母的印象。

从而也导致了我们的孩子们什么事情都要看父母。

这也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而已。

在这方面我们应稍微向西方发达国家看一看他们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或许对我们有很深刻的影响和借鉴。

在大的方向上给孩子稍微把握一下就行,毕竟路还是要孩子自己走的。

祝福每一个孩子们,祝福每一个善良的父母们。

我是卢山岭,感谢大家关注,欢迎大家指导。


卢山岭


看了很多类似问题,更看了很多精彩绝伦,道理连篇的分析。

最终似乎,都是一些无力的鸡汤,人各想法不一,并无对错。

父母总想着控制自己孩子的人生?NO,他们想要控制的是自己的人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孩子几乎可以说是自己的人生,小时候,孩子乖,父母教育的好,

读书成绩好,父母教育的好,早早结婚生娃,邻里街坊都说,父母真成功!

而,当此类种种,孩子呈现的并不是比同龄年”优秀“的时候,父母一切都是失败的,反观,物质梦想,你见过几个父母实现了自己的的理想与追求,会逼自己的孩子去走自己的路线,你见过几个真正成功的父母,会去想着控制自己孩子的人生,唯有那些不成功,没实现自己理想目标的父母,才会想着让孩子去实现他们当年没有完成的事情。

这与教育无关,少扯什么西方开放教育,东方传统教育,这是人性人心问题。、

我一朋友,家庭条件马马虎虎,从小就让孩子自己洗碗洗衣服,很多人看到这会怕是要说这个父母教育不行,歪理,这母亲可是常常半夜去把碗重新洗一遍,把孩子洗的衣服重新取下来再洗,对孩子的唯一条件就是上过大学,免得以后落个嘴话,连大学都没上过,我曾问过他父母:我说怎么你们不管管说说的,就没对孩子有啥要求吗?他们回答: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他都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生活,只要不违背天理道德,坑人防火,捅破天了,我们会顶着,不撞点南墙,不成长,不受点伤害,难以成人,有啥好管的,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好,我说:他那些朋友都结婚生小孩了,你不羡慕人家当奶奶的样子吗?有啥好羡慕的,长命百岁,他还小,养个小孩不容易,该生就会生,我又不着急,少几年听奶奶两个字也没啥


一碗毒鸡汤Lee


父母总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一是由于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延续的;二是因为大部分父母不了解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又感觉用这些控制的方法管教孩子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三是父母不了解儿童心理和儿童精神层面的需求,又缺乏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习成长;四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的行为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

基于以上原因,现在的父母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承受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忙于生计,或过份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们也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和参与一些事情处理的能力,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然后却经常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其实父母过于严厉和控制是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感的,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即便能被培养成一个学霸,未来的路也不可能是康庄大道,生活也不可能是一片光明。一个人面对未来需要培养很多品质,习惯和技能,单靠一个文化课的好成绩是保证不了孩子一生安稳幸福的。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既不能过度控制和惩罚孩子,也不能过于骄纵孩子,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务中,在为家庭做贡献的过程中获得尊严、归属感和价值感,锻炼孩子自己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保护。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面对现在“不听话的”孩子不是束手无策,就是被原始脑控制,采取控制惩罚的方式战胜了孩子,最终让孩子屈服,让孩子成为一个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所以我在这里推荐一种赢得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以一种心甘情愿的心态与家长合作。

在孩子行为不当时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如下: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核实你对孩子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代表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是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如果你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关键,当孩子觉得你理解ta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孩子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一些父母,能让一些父母意识到控制和惩罚孩子是培养不出一个人格健全,能力出众的孩子的,只有不骄纵不溺爱,不控制不惩罚,而是和善而坚定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并引导孩子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具有责任感,抗挫力,优秀而能力出众的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正确的爱和最好的保护。


企业领导力培训


所谓控制,一是思想控制,二是行为控制。作为家长本身,我觉得都有一种觉悟,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具有更广阔的思想认知和文化素养,从这个角度分析,家长没有控制的理由;那只能从行为去分析,就是怕孩子行为超出道德还有法律的限制。另外,就得从中国传统角度看,大家长主义,一直都是存在的,自己的孩子就得听家长的话,否则就是忤逆。其次从现在家庭结构看,现在基本上那个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父母,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几乎是万众瞩目,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标准都有观点,给孩子的要求太多,这种要求就是控制,我想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他们需要什么?


超前大步伐


由于父母比孩子大得多、见得多,从主观上看,总认为孩子在还没成年之前,就想方设法为孩子规划他的人生和未来,以免孩子将来吃亏。客观上看,现代各种有用无用的、好的坏的信息非常多,相互交织,成年人不小心都会上当受骗,何况是孩子。加上极少数人的人心叵测,对辩别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不由父母帮其规划人生,教育引导抵制各种不良信息,那孩子走上失败,甚至犯罪的概率就大得多。

另外,我国有句古话说: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这句话说明我国人民历来善于总结各种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非常期望孩子强过自己,从而将自己的经历和得失融入到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就产生控制孩子人生的想法。


黔中陈秋实


父母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把此时此刻当成了永远如此,没有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认为孩子今天的问题跟自己有关系,于是我们听到很多父母提问的所有句式~我家孩子……,好像他家孩子的问题跟他没关系一样。所有这么说话的家长的潜台词都是问题是孩子的,跟自己没关系~跟家长没关系的事情,家长当然控制不了,所以家长担心失控。

综上~家长不想参与,问题就不受家长的控制,不受控制就自然会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于是家长更担心,但还不参与,更无法控制。最终进入了担心,不参与,控制不了,更加担心的死循环。






未成年心理与家庭教育


父母想控制孩子,唯其一点就是自己现在没有自己想当年想变成的样子,所以现在就一个劲的控制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来替你完成他的梦想。

说白了,这样的父母性格是很强势的,而且固执己见,更是有点老古董,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说法永远是对的,无论孩子怎么说,他们认为自己是长辈,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听,不能反驳,不能辩解。

讲真的,这样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胆子大的孩子还好,他们有观点,有思想,有主张,他们认为父母说的不对就不予理会,将来可能还会有所作为。若是胆小的孩子,可以说你的一言一行就害了她一生,他们在父母那里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父母说怎么做他便怎么做,你认为这样的孩子好嘛?你简直给他教成了一个木偶,任你摆布,这样将来走向社会也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