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满洲功臣宿将凋零,四大异姓王崛起


三藩之乱:满洲功臣宿将凋零,四大异姓王崛起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上篇回顾:


“开国时,眀之降将,封王者四。”

除了孔、耿、尚三顺王之外,第四个是吴三桂。

这位老兄的名字出场的时候,往往和另外两个名字出现在一起——秦桧和汪精卫。

汉奸,一个本来与普通百姓很有距离感的词汇,不知从何时开始,变成了大众口头语。

去日本旅游,汉奸,买日本车,汉奸,用美国手机,汉奸,说中国不好,汉奸······

汉奸的门槛什么时候这么低了?

当汉奸有这么容易吗,没钱没背景没影响力没特殊才能,凭什么当汉奸?

卖国,国的什么东西你能做主?

汉奸固然是不好的,但相比较汉奸而言,内奸对国家和民族的破坏力更大。

内因是本质,外因是条件,遇事多从内部找原因。一个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从来都不是汉奸为虎作伥,而是内奸把国家的根基蛀空了。

什么是内奸?为了个人和集团小利益,绑架国民意志,压榨国民财富,阻碍社会进步,把国家的各个方面搞的一团糟,还容不得任何批评与质疑,比如满清权贵。

敌国可以变成友邦,一衣带血可以共存共荣,汉奸也可以变成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杰出代表,只有内奸永远是内奸,不因朝代更替而变化。

那为什么人们喜欢关注汉奸但却对内奸选择性无视呢?因为痛斥汉奸没有成本,还可以凸显自己爱国,而痛斥内奸,会有生命危险,比如清末宣传家邹容,在《苏报》上痛斥满清皇帝和权贵祸害国家,结果被清廷结果了,酿成了轰动的一时的苏报案。

所以,看吴三桂其人,大可不必拘泥汉奸的标签,倒不如多了解点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

01吴三桂的青葱岁月


又跑偏了,再说吴三桂。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吴三桂出身于辽东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吴襄是天启年间的武进士,长期镇守辽东,母亲祖氏,是祖大寿的妹妹,乃辽东将门世家。

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后金掌握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吴三桂的幼年,便是在父辈们的号角声和厮杀声中度过的,长期的战火烽烟熏陶,对吴三桂后来的三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襄为了让儿子接受全方面的素质教育,把吴三桂送到了董其昌门下,学习诗词书画。

董其昌是明朝艺术成就最高的书画家,是在中国文艺史上能排进名次的大咖,成为他门下弟子,可以说是吴三桂的造化。

但是吴三桂对文艺没兴趣,其志向是策马扬鞭,纵横沙场。吴襄只得由着他学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武之后吴三桂每天闻鸡起舞,日夜操练,坚持数年,武功大成,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无所不精。凭着精湛的武艺和高超的战斗技术,吴三桂在一众军区大院子弟中脱颖而出,被誉为将门虎子。

1628年(崇祯元年),蓟辽督师袁崇焕主持辽东战事,前锋总兵祖大寿驻守锦州。

秋高时节,马肥膘壮,正是辽东战事高发期。为了防止后金骑兵突入大明境内抢劫骚扰,祖大寿命吴襄率军500出城侦察巡逻。

吴襄出城百里后,撞上了皇太极率领的4万大军。

皇太极见明军人少,下令包围了他们,迫使其投降。

吴襄急令突围撤退,后金军穷追不舍,终于在锦州城外四十里处,将吴襄团团围住。

四十里外的锦州城楼上,祖大寿和吴三桂看着这一幕。

吴三桂:快救我老爹!

祖大寿:大局为重!建虏几万人,我军不满三千,怎么救?

吴三桂:你若不可发兵,我自己率领家丁去救。

解释一下,吴三桂所说的家丁,并不是《极品家丁》里面看家护院的家政人员,而是将领培养的私人亲兵,他们不属于国家正式军队编制,但待遇比普通士兵高得多,战斗力和忠诚度也不是一般士兵能比的。

祖大寿:······

吴三桂当即率领20名家丁冲出城,绝尘而去。

皇太极看到这只小股骑兵杀来,打算让包围圈开一个口子,把他们一并包围。

命令还未下达,吴三桂率领的20骑马蹄翻飞,已经突入阵中,左突右出,如入无人之境。

与吴襄会合后,吴三桂大呼一声:随我来!500骑兵士气狂飙,喊声震天,拼命冲杀。

一瞬间皇太极都有点懵逼了,竟然忘了如何反应。吴三桂带人冲破包围圈后,皇太极没有下令追杀,放他们跑了。

有惊无险,姿势很帅,17岁的吴三桂一战成名,孝闻九边,勇冠三军,成了大明的传奇英雄人物。连皇太极都感慨:我家要是得此人,何忧天下?

皇太极都这么抬举了,崇祯就更要得表示了——刚登基就得了一个巨大的彩蛋,龙颜大悦。

顺利通过武举考试后,不满20岁的吴三桂开始火箭般的蹿升,28岁便被擢升为总兵,镇守重镇宁远,是大明帝国冉冉上升的军事新星。

02满清的小心机


富贵险中求。可见,出来混还是得靠胆识和运气。

仗打得再好,也只是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在中国社会,单纯的专业人才是比较难混的。

要想混的好,不管你是干什么的,都必须有心计,有城府,有手腕,把下面整的服服帖帖,把上面哄得舒舒服服,把同事处的和和睦睦。离开了这三条,再有才也只能干基层。

吴三桂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此人工于心计,善于结交,轻财好义,八面玲珑。与人说话时,言辞恳恳,娓娓不倦,让人如沐春风,极富有人格魅力。

太监高起潜总监辽东,吴三桂可以认太监做义父,大学士方一藻巡抚辽东,吴三桂可以投在方学士门下,与方学士的公子方光琛结为兄弟,洪承畴经略辽东时,吴三桂又拜了洪承畴的码头,并与老洪的幕僚谢四新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铁打的三桂,流水的长官。不管谁坐镇辽东,吴三桂都是红人。

既然说到了性格,不妨再八卦一下,说说吴三桂的身材和颜值。

“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

延陵将军是吴三桂的别称,很帅,有气质,善骑射,虽然并不高大威猛,但属于力量型猛男。

唯一的缺陷就是鼻梁上有刀疤,这是当年救老爹时,被一个装死的清军偷袭所致,也算装逼过头的一点小瑕疵。

吴三桂第二次命运的转折点是明清之间的战略决战——松锦大战。

松锦大战(1641年)后,明军13万精锐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被俘。

吴三桂跑得快,逃回了宁远,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朝廷追责。

事实证明吴三桂的心理负担是多余的,因为不久后吴三桂便由宁远总兵升任辽东提督,成了辽东明军的统帅。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要知道和吴三桂一起逃回来的另一个总兵王朴,一回来就被砍了。

非常时期,非常处理。洪承畴、祖大寿、曹变蛟等一帮能征善战之人,在松锦大战中死的死降的降,辽东没人了,剩下的人里面就数吴三桂最猛,不用他用谁?

就这样,吴三桂成了明朝辽东主帅,着手收拾烂摊子,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训练出了四五万人马,这便是后来吴三桂左右时局的本钱。

关于吴三桂投降满清的这一段,在山海关大战中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直接跳到满清入关之后。

山海关之战结束的当天,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酬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至此,清初四大异姓王全部归位。

满清入主北京后,第一个要打击的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在追击大顺军的过程中,四个异姓王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比如吴三桂和尚可喜随阿济格从山西大同进军榆林、延安,孔有德、耿仲明随多铎从怀庆进攻潼关等。

消灭大顺军之后,尚、孔、耿三人还参与了平定南明弘光政权的战争,吴三桂因为有心结,不被清廷信任,而没有参加这次军事行动。

1645年八月,大顺和南明相继被打垮,清廷一边召集宗室王庆功,一边却命令异姓王回镇关外。随着满人大举入关享受革命果实,关外已经空了,回镇关外说白了就是退休养老——清廷对异姓王不放心,要卸磨,至于杀不杀驴,看驴的表现。

03异姓王的崛起


从后来的历史看,清廷的这种安排显然没有得逞。

满清虽然在汉地取得了极大的军事优势,但是一野蛮系列落后的政策,激起了更多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的反抗,反清斗争愈演愈烈,不是短时间内能平息的。

与此相反的是,清廷的核心力量——满洲八旗的实力在缓慢下降。

皇太极死后,满清内部因争夺皇位而引发了激烈内斗,多尔衮团队和豪格团队势同水火,后来最为了搞平衡,推出了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

但是,这种平衡只是暂时的,满清入关后,多尔衮权势日盛,平衡很快被打破,豪格派遭到打压和清洗。

紧接着,多尔衮病逝,遭到多尔衮打压的势力,反攻倒算,又清洗了多尔衮团队。

激烈的政治斗争几乎波及了所有宗室王公和功臣宿将,以皇太极、多尔衮兄弟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班子成员死的死,废的废,没有猛人了。

第三代呢,可能水土不服,可能受不了天花,大多英年早逝,如博洛、满达海、瓦克达勒克德浑、硕塞、多尼等,没有活过四十岁的。尼堪倒是活过了40岁,但是被李定国送了一程,42岁卒。

一句话,顺治年间,满清最能打的一批人,都快死光了,但清廷所面临的治安局面却更加严峻了。这个时候,清廷不得不倚重四大异姓王。

事实上,三顺王只在辽东呆了一年,就又被征召上前线了。

以前,三顺王出征都是听命于满人将领,充当助攻角色,但这一次不一样了,孔有德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独当一面,率领耿仲明、尚可喜南下进攻大顺军余部高一功与明将何腾蛟,一举荡平了湖南。

三顺王血战湖南时,吴三桂还在锦州过退休生活。

吴三桂是被迫投降的,三顺王是主动归降的,二者性质不一样,后者明显更可靠。

其次,吴三桂虽然归顺了满清,但是对明朝还念念不忘,一直和南明方面勾勾搭搭,不清不楚,吴甚至还说过对南明“不忍一矢相加遗”的话,这让清廷也很不放心。

就这样,吴三桂被雪藏了三年,直到第三次反清高潮迅猛来袭,清廷才再次启用吴三桂。

1648年,平西王吴三桂与八旗都统李国翰共同镇守陕西汉中。

第二年,三顺王也再次升级,孔有德被改封为定南王,统兵二万进攻广西,耿仲明被改封为靖南王,尚可喜改封为平南王,二人合兵两万,一起进攻广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征战,四大异姓王都是带着家属出征,准备平定当地之后,长期镇守。

04倒霉的孔、耿二王


孔有德打的极其勇猛,不到一年就平定了广西全境。此时,李定国突然丛贵州杀出,进军湖广,湖南清军节节败退,孔有德急忙分兵赶赴湖南支援,李定国抓住机会,从宝庆挥师间道南下,直逼桂林城下,昼夜猛攻。

分兵支援湖南后,桂林空虚,根本挡不住李定国大军。为激励士气,孔有德亲自登城督战,额头中箭后,仍不下火线,其悍勇可见一斑。

城北制高点失陷后,桂林城防已然不保,孔有德令全家自焚,然后向北拔剑自刎。

临终遗言:城亡与亡,大义也!

多尔衮也很给面子,赐谥号:武壮。

孔有德没有满门死绝,有一个女儿孔四贞活了下来,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后来嫁给了孙延龄。

既然没有男丁,老孔的王爵也就无人继承了。清廷后来封孙延龄为广西将军,继承了孔有德的部下。

就这样,原本的四藩只剩三藩了,只是孙延龄不甘寂寞,也卷入了三藩之乱,把自己玩死了。

与孔有德的悲壮相比,耿仲明死的就比较窝囊了。

以前打仗,耿仲明都是跟着大哥孔有德混的,这次出征广东,是耿仲明第一次独当一面。

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老耿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抱负,没想到大军刚一出发,出事儿了。

原来,老耿的部下私自接收并隐瞒了逃人,所谓逃人,就是满人的奴仆,他们大多是汉人,因忍受不了满人的压榨而逃亡。根据逃人法,逃人、窝藏犯、知情不报者,都有罪。

因此,清廷对孔、耿、尚三王发出了严重警告,要求三王把各自的部队管好,把逃人和涉事部下查明上报朝廷,否则视为知情不报。(三王或多或少都涉事了)

窝藏逃人,论罪当诛,三王都很恐惧,耿仲明尤甚,毕竟事是从他这儿引发的,已经实锤了。

自己吓自己,终日惶恐不安,老耿心理逐渐崩溃,在江西吉安上吊了。

最搞的是,清廷的裁决很快就来了:王爵保留,罚银四千两。

得,白死了。

多尔衮认为耿仲明是自绝于朝廷自绝于人民,有负国恩,下令不开追悼会,不给谥号,不准其子耿继茂继承王爵,只是让耿继茂统领老耿的部下,继续南下征战。直达1650年多尔衮挂了,顺治亲政,耿继茂才拿回了老爹的王爵。

耿继茂和尚可喜都想戴罪立功,所以二人在广东打得很猛,甚至亲自上前线指挥攻打广州城。征战一年,终于平定了广东,并在后续的几年里扛住了李定国的反扑。

05吴三桂绝地反击


说完了三王,再说吴三桂。

吴三桂镇守汉中后不久,原明朝降将、大同总兵姜襄因不满清廷的待遇,起兵反叛,一时三边震动,太原告急,叛军很快攻下了延安,并继续南下西安,陕西总督孟乔芳频频向吴三桂求救。

吴三桂接到消息后,立即起点兵马,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了西安。不料,孟乔芳竟然托病不出,拒绝与吴三桂见面。堂堂平西王,竟然被一个总督轻视,吴三桂的自尊心大受刺激。

吴三桂也明白,孟总督是见人下菜,清廷不待见的人,孟总督也不待见,政治正确嘛。

苦笑一声后,吴三桂当天夜里就拔营北上,迎击叛军。第二天佛晓,两军在蒲城相遇,吴三桂亲自带队冲锋陷阵,击败了叛军,之后穷追不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其势锐不可当。

之后吴三桂转战秦地,每战身先士卒,鏖战四年,终于彻底平定了陕西,获得了清廷授予的金册金印,以及“忠勇智略”的评价。

吴三桂:我等了四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为了交流君臣感情,顺治请吴三桂回京吃了顿饭,席间高度评价了吴三桂为大清稳定和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吴三桂在新的征程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带着顺治皇帝的重托和厚望,吴三桂又踏上了入川之路,吴军一路火花带闪电,拿下了大半个四川,并与刘文秀部在蜀地展开了激烈大战。

几仗下来,吴三桂连连败退,之前所打下的城池,全部失陷,不得不退守保宁,随即被刘文秀部包围,处境极为艰难,连协同作战的李国翰都认为四川搞不定了,准备撤退。

清廷派人来慰问:三桂啊,朝廷正在考虑放弃西南,实在不行,你就撤吧。

吴三桂:不,我不走!

苦守数月后,刘文秀部已然懈怠,吴三桂抓住机会,出动精锐骑兵猛烈突袭,经过极其惨烈的厮杀,终于击退了刘文秀。战后,吴三桂感叹:平身未见如此恶战!

第二年,吴三桂乘势收复了成都、嘉定、叙州、重庆等地,逐渐夺回了四川。

吴三桂的这一次绝地反击,令举朝振奋不已,清廷奖励大大滴有,吴三桂充满了干劲。

至此,吴三桂的事迹终于与上一篇的引子终于接上了。

南方虽然已经平定,但清廷在南方的统治基础极为薄弱,残余的反清势力不时反扑。

为此,清廷决定让三大异姓王开藩镇守南方。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命尚可喜留镇广东,顺治十六年(1659年)命吴三桂镇守云南,顺治十七(1660)年,命耿继茂镇守福建。

三藩至此形成!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