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作為鞏固軍事優勢的支柱之一

據報道,近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與雷神公司簽署了一份價值6330萬美元的研發合同,旨在進一步發展戰術助推滑翔高超音速武器。根據美國軍方要求,該項目要用一枚火箭把有效載荷加速到大於5馬赫的速度,隨後工作部分離,並在無動力驅動下滑翔至目的地上空,精確打擊目標。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後,面對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美國努力保持其軍事霸權。在中、俄等國軍事力量快速發展面前,美國認識到,以往憑藉質量優勢來抵消其他大國數量優勢的做法已經不可行,需要發展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理念,以更高的質量優勢才能抵消中俄等大國不斷提升軍事質量的努力。為應對中俄等國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美國注重開發新的技術群,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大對高超聲速飛行器(武器)的研發。

什麼是高超聲速飛行器?一般來講,指速度超過5馬赫的飛行器。高超聲速武器作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一種(或是一個組成部分、載荷),其速度一般在5馬赫到18馬赫之間。1馬赫的時速大約是1200多公里,5馬赫大約是1小時飛行6100多公里。這個速度有多快?如果從海口飛到哈爾濱的話大約半個小時。兩萬五千里長徵的距離,它也只要飛2個多小時就跑完了!這還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下限速度,其更高速度的飛行則更為神奇。

以動制靜,以快節慢,是自古用兵的一貫追求。但要實現高超聲速的技術突破、性能穩定、裝備可用、手段可靠,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從技術上看,主要需要解決好兩大難題:一是快得起來,研製新的發動機,特別是在超燃衝壓發動機上要取得突破;二是熱防護能過關,面對比常規導彈快得多的速度引發的問題,需要找到新材料、新工藝來解決熱障問題。

美國:把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作為鞏固軍事優勢的支柱之一

DARPA推出的AHW和HTV-2想象圖

美國為什麼這麼重視高超聲速武器的開發?一是這種全球快速打擊手段是一種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有利於威懾潛在對手;二是這種戰略手段作為一種靈活的、可用性好的力量,可彌補核威懾靈活性不足的短板;三是這種打擊手段能有效突破中俄等國發展起來的反導體系;四是這種打擊手段能在全面開戰之前先機使用,摧毀對手的高價值目標,為後續實施大規模常規打擊開路。

美國的高超聲速技術開發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2004年,美國在構建新的戰略威懾體系時,其國防部所屬的DARPA就提出一個設想,試圖為從美國本土對全球實施快速打擊進行技術探索,並把其命名為“獵鷹”。在進一步探索中,美國把其更名為“高超聲速技術飛行器”(HTV),並先後推出了HTV-1、HTV-2以及HTV-3X的系統設想。這一探索,為美國開發高超聲速武器提供了概念、技術等最初的框架。

2010年7月,DARPA還推出了“弧光”這種更為先進的高超聲速導彈項目。此後,美國還試驗了大氣層超燃衝壓發動機以及X-43A、X-51“馭波者”、“針”式、X-90等高超聲速飛行器。

美國:把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作為鞏固軍事優勢的支柱之一

2010年到2011年間,美國進行了3次高速再入滑翔飛行試驗。第一次是在2010年4月試驗了HTV-2,第二次是在2011年8月再次試驗了HTV-2,第三次是在2011年11月美陸軍成功試驗了先進的高超聲速武器(AHW)。

美國:把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作為鞏固軍事優勢的支柱之一

2006年,美國和澳大利亞推動實施高超聲速飛行實驗,成立了HiFire項目,並於2017年測試了速度達到每小時12000公里的高超聲速巡航導彈。

2017年2月,美國的托馬斯·馬塞羅宣佈,美空軍準備在2020年試驗高超聲速導彈。2017年4日,美國著名智庫之一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在《高超聲速武器:評估“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報告中,充分肯定了其技術和作戰前景,認為這是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建議把它納入到“第三次抵消戰略”中去並加大投入。

美國:把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作為鞏固軍事優勢的支柱之一

經過多年努力,美國在研製高超聲速導彈、高超聲速飛機、能重複使用的高超聲速航天運載工具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做了許多試驗和測試。特朗普政府上臺後,更加重視發展軍事力量,已經進一步明確把發展高超聲速力量作為重點之一。以美國的科技實力、裝備製造能力,將對全球高超聲速飛行器(武器)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需要我們持續關注,並立足中國實際、著眼奪取未來軍事競爭主導權,及時採取有效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