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明知康熙要對付他,手中握有40萬雄兵,為什麼不敢馬踏紫禁城

鰲拜明知康熙要對付他,手中握有40萬雄兵,為什麼不敢馬踏紫禁城

大家都知道,自從努爾哈赤帶領清軍攻破山海關以後,由漢族統治的天下又再度被其他民族所代替。在清朝統治的前幾十年,朝廷並不是那麼穩固,除了外部反清勢力之外還有清政府內部的原因。而主要原因就是順治皇帝的英年早逝,還有一個原因是順治提前退位了,而當時準備繼承順治皇位的康熙僅有八歲,所以只能莊太后和四位顧命大臣一同處理國家大事。

鰲拜明知康熙要對付他,手中握有40萬雄兵,為什麼不敢馬踏紫禁城

對照一下歷史我們就會了解,一般出現皇帝年幼、不能很容易明辨是非,這種情況下都會出現一兩個手握大權的大臣。歷史中漢朝漢武帝時期,就就出現了兩個手握重權的大臣,爭奪更大的權力的情況,結果漢武帝的大部分權力被霍光給奪走了。但康熙面對的情況更為棘手,索尼年事已高,遏必隆毫無主見,只有鰲拜和蘇克薩哈爭奪權。

鰲拜明知康熙要對付他,手中握有40萬雄兵,為什麼不敢馬踏紫禁城

小編和大家細細談一談鰲拜這個人,他是利益燻心的政治家,手段強硬的莽夫,小編真不知道為什麼順治皇帝會為兒子康熙選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做顧命大臣,鰲拜四處網羅蘇克薩哈的罪狀,終於鰲拜的奸計得逞,讓康熙把蘇克薩哈給殺掉了。此刻的鰲拜一人大權在手,而且手握40萬重兵,可以說遮手為天,覆手為雨。明知道康熙不會放過他,為何不取而代之,反而被康熙所殺呢?

鰲拜明知康熙要對付他,手中握有40萬雄兵,為什麼不敢馬踏紫禁城

其實在歷史中也好多這樣的的情況,比如秦朝的趙高為何不廢掉胡亥呢?霍光為何不篡奪昭帝的龍位呢?其實很簡單大臣有造反的實力,也不一定有造反的機會。在封建社會,皇帝都是一個人的身份管理整個國家,是一個國家的治權的象徵,但是一個偌大的國家真的一個皇帝一個人能控制得住嗎?《萬曆十五年》這部劇中就很好證明了,皇帝只不過是皇宮中的一個囚犯,治權的象徵的是皇上,但是治權是由全體官員來共同治理的,改變一個治權的象徵是多麼容易,但是要得到全體官員的認同談何容易。

鰲拜明知康熙要對付他,手中握有40萬雄兵,為什麼不敢馬踏紫禁城

即使鰲拜掌握重兵,但是他也不具有奪位的機會和膽量,更何況他也不是皇家血脈,僅僅發動一場政變是不可能奪位成功的,如果鰲拜鐵了心奪位,這就要從推翻清朝,變革清朝之本,這會導致一個官僚集團對他的敵視,他可能承受遺臭萬年的罵名,當時的康熙年幼,而且對他信任無比,他的慾望暫時能夠被康熙所滿足,所以他就沒有那麼迫切的奪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