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探幽(32):神秘的星宿风水气数发端于《山海经·大荒经》

【启】本文系独立探索首次发布(已开具《初版证明》)。

《山海经》是涵盖华夏上古天文地理的著作,《五藏山经》表地理、《大荒经》述天文。

《大荒经》是上古华夏天文学滥觞历法鼻祖,是在先天八卦基础上构建的原始天文气象模型,也是后天八卦实用地理堪舆“风水”和《黄帝内经》天人“并行一数”的“气数”之源。从《大荒经》可以窥探“天书”《易》八卦、“地书”《山海经》与“人书”《黄帝内经》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含藏的辩证关系。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大荒”就是无限深远、茫无边际、就是太极;东西南北就是阴阳(西、北主阴东、南为阳,日落月升为阴日升月落为阳);东南西北就是四象(四向二十八山涵盖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大荒经》就是八卦万物、就是宇宙万象。

山海探幽(32):神秘的星宿风水气数发端于《山海经·大荒经》

阴阳

《大荒经》所记载的大地(大荒)的虚拟四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东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西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南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北极)

《大荒经》所传导的宇宙密码就是虚拟的四方二十八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实际存在,是虚拟的“实际”,如果没有这四方“二十八山”的指导,人类文明对星空苍穹找不着北——其后无法完成探知宇宙苍穹的智慧跨越。对于浩瀚的宇宙,四方是虚空;而对于地面人类,四方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参见《山海探幽(31):是上古华夏天文学滥觞历法之鼻祖》)。

在四方“二十八山”的指导下,后世才对满天繁星的苍穹理出了一个端倪:

从东方七“山”观测出了天际苍穹(大荒)的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从西方七“山”观测出了天际苍穹(大荒)的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从南方七“山”观测出了天际苍穹(大荒)的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从北方七“山”观测出了天际苍穹(大荒)的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山海探幽(32):神秘的星宿风水气数发端于《山海经·大荒经》

星空

《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与后世发现的四方二十八宿是对应的传承关系,前者为虚像后者是实景,虚虚实实,虚中取实中藏虚,无中生有,在《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的指示下后世探索出宇宙苍穹的四方二十八宿,这是易八卦智慧的真实内涵。

大荒(地)虚拟四极与苍穹(天)中心四宿的对应:

东极:鞠陵于天(地)——房宿(天)

西极:日月山(地)——昴宿(天)

南极:去痓(地)——星宿(天)

北极:北极天柜(地)——虚宿(天)

那么,作为天文学滥觞的先天八卦原型《大荒经》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吗?那时当然的。《大荒经》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就是风水、气数了。

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山海探幽(32):神秘的星宿风水气数发端于《山海经·大荒经》

“气数”本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即根据天象标记时间的方式。《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历法应以日月星辰的运行为依据,反映天地阴阳之气消长的律数,进而用以表示生命运动的节律。

历法是配合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标记时间的方式,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气数”,即地面接受日光辐射的周期性变化。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记生化之用也。“指出历法应以日月星辰的运行为依据,反映天地阴阳之气消长的律数,可以用来表示生命运动的节律。《黄帝内经》全书贯穿着人与天地日月“并行一数”的思想,注重以历法为依据,掌握时令气候变化对治疗养生的影响,因时施治。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历法主要有《太阳历》和《阴阳合历》。《太阳历》包括《二十四气历》和《九宫八风历》,《阴阳合历》则包含《阴阳合历》(太阳回归年与太阴年相结合)和《五运六气历》。历是气的演化。

山海探幽(32):神秘的星宿风水气数发端于《山海经·大荒经》

日晷

《黄帝内经》人与天地日月“并行一数”的思想就是后世“天人合一”思想的源泉。“气”为“历法”本源,历则表现生命运动的节律。外面大宇宙,人体小宇宙,皆由神秘的“气”主导;小到人体生命运动、大到王朝社会更替、大到日月星辰万象,皆为“气”之演化所致,是为“气数”。

这个神秘的气——“炁”为万法之源,《大荒经》留下了其最初的影踪:

东极:(有神)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极隅: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来之风曰【犭炎】。

西北隅: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

南极: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大荒经》记载了四处风向,东北隅、西北隅为“来风”,东极、南极为“出入风”。而西极天枢则专门有神“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为日月星辰风气的总机关之所在了。

这里的“来风”、“出入风”均为“气”之本源,至于为何八方之中只有四方涉及到风、为何不同方向来风分别称为“俊”、“【犭炎】”、“韦”、“乎民”以及“来风”与“出入风”的区别何在等等,均有待后续进一步探索。“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人有气色、地宅有气象,古人望气乃玄妙之门。

《大荒经》地面虚拟坐标的四向二十八山、对应太空苍穹的二十八星宿,与后世风水堪舆地理的八向二十四山、对应《太阳历》八节二十四节气之间的有机统一,惟一“气”(炁)以贯之,构成了华夏上古洪荒天、地、人“三才”——易(八卦)宇宙智慧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