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繼無人,百萬村醫難找青年人

青年村醫

後繼無人,百萬村醫難找青年人

2019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在青年節前夕,雜誌社編輯請我找一位28歲以下的鄉村醫生,探討關於青年鄉村醫生的話題,談談為何選擇了鄉村醫生職業,如何看待鄉村醫生這份工作,對鄉村醫生有什麼期待等等。

於是我首先在自己熟悉的朋友圈裡梳理了一遍,發現沒有年齡符合的,又在相關的QQ群、微信群裡發了一遍尋找信息,同樣是沒有。而且除了鄉村醫生自己覺得沒有,一些基層衛生管理人員都覺得連35歲以下的村醫都幾乎沒有了,28歲以下就更難找了。

更有不少鄉村醫生認為鄉村醫生中45歲的都算年輕的了,哪裡去找28歲以下的。

為什麼青年鄉村醫生那麼難找,甚至找不到了?這個話題引起我們的深思。

鄉村醫生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後繼無人,百萬村醫難找青年人

一個群體的生存現狀肯定與整體環境有莫大的關係。鄉村醫生由過去的“赤腳醫生”轉型而來,由過去的半農半醫成為現在實質意義上的純粹醫生,工作性質有了明顯變化。

而且近年的公衛、家醫簽約等政策性的任務越來越重,但是鄉村醫生的農民身份一直沒有改變。甭管你是什麼學歷、是什麼資格,只要你是在鄉村醫生的崗位上,都沒有像單位人一樣的“五險一金”,甚至連勞動合同、基本工資、養老保險這些最基本的待遇都沒有得到保障。

在佈置任務時鄉村醫生是“職工”,但在談待遇時鄉村醫生卻成了“農民”,甚至鄉村醫生覺得自己連“農民工”都不如。待遇低、前景黯淡、看不到未來讓這個群體在不斷萎縮。

青年人不當村醫是人之本性

後繼無人,百萬村醫難找青年人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鑑於鄉村醫生崗位沒有吸引力,青年鄉村醫生不願當村醫是人之本性。

所以即使是一些地方在想辦法招聘鄉村醫生或者定向培養鄉村醫生,但是到最後無一例外青年鄉村醫生即使來到村醫崗位也呆不長久。

因為沒有任何保障措施來讓他心甘情願待在村醫崗位,而且按照規定新進入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必須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但是在醫師資格相對不足的大環境下,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到哪裡都能找到一碗飯吃,憑什麼讓他們心甘情願去當鄉村醫生呢?

雖然我們說需要奉獻精神,但是總不能讓這些人只講奉獻不吃飯吧?有了資本誰不想過得更好些呢?

雖然也不否認當前村醫隊伍中也有一些人收入不錯,但是卻要看到他們較常人付出很多,不斷地學習新技術,靠特色技術優勢贏得了市場,而且也是經歷了若干年的沉積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青年醫生無法具備的條件。

提高崗位吸引力才是解決問題根本

筆者在尋找青年鄉村醫生的時候,不少同行說青年鄉村醫生在村裡肯定是找不到了,但是在鄉里還是不少的。

很顯然這個“鄉里”指的是衛生院級別的。記得最開始的鄉村醫生就是指的包括村和鄉鎮衛生院的醫生,但是實際上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是具有編制的體制內的人,與農民身份的村醫具有本質上的區別,於是現在的鄉村醫生實際上就是指的村醫。

那麼為什麼就有青年人願意到鄉一級而不願到村一級醫療機構呢?顯然就是待遇和崗位吸引力問題。在衛生院工作有五險一金,晉升時候還有傾斜政策,但是村醫呢?

國家醫改方向是強基層,但是相關政策和待遇都是到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為止,最底層的村級醫療機構很難分到一杯羹。

這種狀況多年來沒有得到改觀,以致除了村醫到齡自然退出,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村醫崗位,更不要說有青年村醫願意加入了。

從村、鄉級醫療機構的青年村醫數量可以看出,村醫崗位如果再不提高吸引力,這個三級醫療網的網底難免不破!

最後,筆者希望若干年後,在“五四”青年節的時候,能夠找到青年村醫來分享自己的村醫工作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