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創新高!距新一輪調控,深圳還有多遠?

又創新高!距新一輪調控,深圳還有多遠?

還記得2015年樓市大爆發的前夜嗎?火勢就是從深圳燃起的,然後逐漸傳導給北京、上海,緊接著東部熱點城市,然後是中部、西部……

2016年國慶大調控之後,最先呈現調控效果的也是深圳,且連續21個月下跌。

深圳將調控效果精準到新房價格每個月下跌幾元、十幾元的程度。

隨後,其他城市樓市火焰也終於被抑制住了。

深圳也因此被稱為樓市風向標。那上個月深圳傳來的最新數據,會不會成為新一輪的風向標呢?

近日,深圳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公佈最新統計數據,4月深圳市樓市繼續活躍,一手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長4成,二手房成交量更是創下16個月以來新高。

新房參考意義不大,因為新房的不確定因素大,它與當月獲批預售的樓盤量有關,開盤數量大,新房成交量一下就上去了,如果當月新盤數量少,立刻又會下來,起伏波動大,不具備參考價值。

4月份,深圳新房開盤數量不少,在南山、寶安、龍崗三個區域有4個樓盤獲得了預售許可證,合計2242套。

但二手房火熱,確實說明,深圳樓市徹底回暖了。

像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心區和原關外,二手房已經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力量,二手房才是衡量此類城市的有效指標。

我們可以看到,剛過去的4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重返8000套之上,為8396套,創16個月以來新高,幾乎要追齊2017年12月的8372套。

又創新高!距新一輪調控,深圳還有多遠?

以存量市場為主的深圳,二手房市場創下新高,意味著深圳的房地產市場暖意十足。除了存量房市場外,深圳不久前上演的幾輪排隊搶豪宅的畫面,也證明,深圳的購買力實力非凡。

在北京、上海、廣州依舊畏畏縮縮的時候,深圳樓市為何敢這麼搶眼?

深圳樓市回暖,其實是大勢所趨。主要誘因是粵港澳大灣區綱要落地。

大灣區利好內地9個城市,而作為四個核心之一的深圳,被大多數人認定為灣區的經濟、科技引擎,其地位甚至比廣州更重要。

灣區概念落地,再加上深圳部分銀行主動下調首套房與二套房購房貸款利率上浮區間,推波助瀾,雙重利好作用下,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就這樣發衝破了8000套。

關鍵問題來了,這一輪深圳雖然並不是率先回暖的城市,但在一線城市中,回暖程度是最深的一個,作為熱點城市的風向標,深圳的回暖意味著什麼?是否意味著其他城市全面回暖?

深圳的回暖,是在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回溫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並非深圳逆勢操作。

2019年,國內經濟壓力猶在,房地產成交量回暖是必然的。但房價躁動並不必然。

從目前來看,全國各地回暖的大都是成交量。當然,也有不少城市地價創下了新高,比如蘇州,一天裡誕生了兩個地王,還有蘇州、常州、無錫、東莞等城市。

不幸的是,蘇州的囂張帶來了新一輪調控,目前具體措施正在籌劃之中,但蘇州面臨新一輪調控收緊的趨勢已經確定。

蘇州之前,北京、合肥、長沙等城市已經相繼收緊了政策。

又創新高!距新一輪調控,深圳還有多遠?

深圳新房、二手房市場大熱,如果勢頭繼續維持下去,勢必會帶動地價、房價快速上行。在中央要求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鐵命令之下,深圳這種趨勢非常危險,勢必會如蘇州一樣,惹來新一輪調控收緊。

換句話說,深圳4月份新房與二手房大賣,其實是讓深圳距離新一輪調控更近了一步。

不久前,中央已經給樓市吹風,表示要強化城市地方城府主體責任,就是告訴所有城市,樓市一旦沒能穩住,小心吃不了兜著走。

今年樓市成交量回暖是趨勢,但政府的意思很明確,樓市不能冷了,需要回暖,但又不能過分回暖,誰冒進,誰就準備捱揍。

所以,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房價都會緩慢微幅上漲,對於中心城市的剛需客來說,能早點上車還是早一些。

中國城市化進程和土地財政共同決定了,中心城市的房價,長週期內仍會是上漲。像鶴崗這樣的白菜價,只會發生在人口快速流失的三四五六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